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的智慧 >

第773部分

大宋的智慧-第773部分

小说: 大宋的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候全军中最闲的人就是中军。战事发展到现在,有没有我其实都一样。只要我们把墙修筑的足够高,这一战我们就赢定了。”
  陈琳感慨的道:“老夫以前的时候还总是怀疑大帅为何每战必胜,很多时候老夫都以为大帅不是没有战败过,而是用更大的胜利掩盖了那些败绩,如今看起来,大帅每次战斗都是倾尽全力去战斗。我大宋有烧火的主帅,筑墙的主帅,焉能不胜?”
  “没你说的那么高尚,上了战场,谁的命都危在旦夕。我只是想尽量的保住自己的性命,要掉敌人的性命,所以,有时候做事未免操切了一些,还请监军多多隐瞒才好。”
  趁着这个阴毒的老家难得动情一次,这时候要是再不缓和一下双方的情势,那就真的不是人子了。
  在军中云峥虽然是老大,但是如果这个老家伙真的从心底里使坏,云峥相信自己这一趟北征之行,多半不会顺当的进行下去。
  他可以不理睬陈琳臭到极点的建议,却不能肆意的羞辱这个老家伙,每个胯下没了小**的人性情多少都有些扭曲,即便陈琳这个老阉人一心只想着跟着皇帝去死,好留下一个千古忠仆的好名声,这并不代表着这个老家伙不会有什么小心眼。
  自从被千古大忠臣包拯狠狠地在后背捅了一刀子之后,云峥就再也不敢高看大宋权贵的节操了。
  陈琳笑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一点老夫还是知道的,只要大帅一心为我大宋考虑,为陛下分忧,老夫自然不会多嘴多舌。”
  云峥蹲在火盆边上笑道:“北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能够完成的,这么漫长的时间里,一个出征在外的将军难免会和陛下有一些误会,窃以为我大宋之所以会在军中设置监军一职,就是为了让军将与陛下之间多一个沟通的桥梁。
  我们出征在外,军情有时候一日三变,为了应对眼前的危机,说不得会违背陛下的一些意愿,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形,还请监军多多美言几句,厮杀汉能够出人头地的时候不多,全赖监军成全了。”
  两人正虚情假意的客套来客套去的,却见斥候匆匆进了军帐禀报说,西京城里号声不绝于耳,城头辽兵也调动频繁,而且据刁斗上的斥候回报说西京城里的辽军开始大规模的集结了。
  陈琳听了斥候的禀报之后就腾地一声站立起来,一把抓到自己的长剑就要冲出去为国杀敌。
  云峥继续烤着火道:“莫急,辽人现在刚开始集结,等到他们开门突围至少还需要三个时辰,三十万大军想要在短时间里到达自己的位置,没有两个时辰是做不到的,即便是他们都在一座城池里也是一样的。
  再说了,这样厚的大雪恐怕不适合萧打虎突围,更不要说他身上还有重伤,他现在突围出去和困守城池是一个道理,我不信萧打虎堂堂的辽国北院大王会看不清楚眼前的形势?
  所以说,这家伙是在虚张声势或者依靠频繁的调动兵马来慢慢地蓄养将士的士气,免得一旦需要突围的时候自己的大军却没了士气。”
  陈琳尴尬的笑了一下重新回到座位上喝茶,只要外面有牛角号的响声传来,他就立刻开始紧张,不大的功夫已经捏碎了三个茶杯了。
  萧打虎在城池里非常的忙碌,不但会吹号,还会打鼓,敲锣,有时候甚至会打开城门冲出来百十个人,呼啸着从冰墙前面掠过,然后丢下几十具尸体匆匆的回城。
  这样的骚扰从下午开始直到深夜都没有停止。让人弄不清楚萧打虎到底要不要冲出来。
  因为白天忙碌了一整天,所以云峥睡得很香,倒是陈琳提着剑在冰墙的后面巡游了一整夜,天亮之后云峥醒来的时候,陈琳才揉着发涩的眼睛走进了帅帐。
  “屋外金鼓齐鸣,大帅为何还能高卧不起?”
  “无他,信任自己的部将耳!”
  见陈琳发问,云峥端起粥碗朝他示意一下,然后就继续吃饭,今天应该是一个忙碌的日子,不但王安石要来,吴杰和大同县的辽军交锋也该落下帷幕了。
  大地一阵阵的发抖,这是西京城头的辽人在开动自己的重型投石机,百十斤的巨石砸在地上雪花飞舞,地动山摇。
  再有力的投石机也没有办法把石头扔到一里地以外去,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这种东西,勉强能够做到的就是云峥手里的三门大炮,不过这东西太重,已经被云峥藏在了野狐口,并未带到西京来,没有任何一辆爬犁能够把那些东西运过来。(未完待续。。)
  ps:  第二章


第五十二章云峥过处寸草不生

  云峥打定了主意要固守,只需不让萧打虎跑出来自己就算是赢得了最大的胜利。
  萧打虎没有在第一时间率军突围,已经让云峥小看了他三分,粮食不足是他最大的弱点,继续缩在西京城只会让他的力量越发的衰弱。
  相比之下云峥就不那么着急了,准备了五年的物资,正源源不断的从雁门关运到这里,作为接力赛的一部分,开春之后,云峥就重新会有一支齐装满员的军队。
  大宋这些年养精蓄锐的成果已经悄悄的展现,北方大战连绵,而国内却没有增加赋税,有了岭南大批的粮食支援,皇帝甚至下令减免了陕西的钱粮。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司马光甚至为此专门上了万民折子为皇帝请功,祈福,云峥在这个折子上面也签下了自己的姓名。
  然而,最灿烂的阳光下也有光线照耀不到的地方。
  流民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终于抵达了西京,模样之凄惨让人不忍卒睹,三万人在极寒的天气里爬冰卧雪才来到战火连天的西京,最后清点人数之后只剩下不到两万五千人,也就是说有足足五千人已经死在了从雁门关到西京这不足千里的路途上。
  王安石自己也病了,而且高热不退,自从大风雪开始之后,他就不眠不休的前进,他知道,一旦这支流民大军在某一个地方停下来,恐怕就再也没有能力走到西京了。
  前进或许还有一条生路,留在原地不动除了死亡没有第二条道路可走。
  嘴唇焦干的王安石见到云峥之后,两只深深凹陷下去的眼睛里像是冒着鬼火,指着流民对云峥嘶吼道:“莫要让他们再死掉了!”
  这个保证云峥给不了王安石,其实王安石自己也知道云峥根本就做不到这一点。他之所以会吼出来,实在是这些日子见到了太多的死亡,从而让他的精神几乎要崩溃掉了。
  军卒们看到流民不由得窃窃私语指指点点,对那些光着脚能从千里之外走到这里的汉子简直佩服至极。
  只有陈琳的神色依旧非常的泰然。
  这些人看流民和普通人看见流民的反应不一样,百姓看到流民只会同情,而官员和皇帝看到流民。就好像看到了动荡和不安。
  在中国历史上,有争夺帝位的野心者不外两种人,一是豪族,如杨坚、李世民等是。
  二是流氓,如刘邦、朱元璋等是。此盖豪族有所凭借,便于取得权力,流氓无所顾忌,勇于冒险。
  豪族所凭借的是什么?吾国自古以农立国,土地是唯一的生产工具。也是唯一的权力基础。但是四民之中,农民最苦。吾国的遗产继承制,以诸子均分为主,纵是大农,一传再传之后,土地亦必细分,由大农变为小农,土地的生产已经不能维持一家的生活。而租税又以田赋为主,农民受了苛税的压迫。结果便如晁错所言: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赋敛不时……当具有者半价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这些没了土地也就没了任何生产资料的人除了当流民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的出路。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国家,而且中国的农业甚见幼稚。
  技术的幼稚已可妨害生产力的发达,而过小地的耕种又令技术不容易改良。
  其结果,农民当然没有贮蓄。而致再生产只能在同一规模上,不断地反复着。然而地力是有限的,收获是递减的,年年在同一的土地,作同一的耕种,收获何能不年年减少。
  西汉在文帝时代,“百亩之收不过百石”。东汉时代生产力似已提高,“亩收三斛”。由三国而至晋代,一亩之收“或不足以偿种”。降至唐代,“一顷出米五十馀斛”。到了宋代,太宗时,“亩约收三斛”,神宗时,“大约中岁亩一石”。然据吕惠卿之言,“田岁首来四五六斗”。生产力如斯低落,而又加之以水旱之灾、赋税之重,百姓遂“弃田流徙为闲民”。
  闲民增加,贫穷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
  王安石之所以会病倒,纯粹是因为这次有了可以和最底层的流民有了亲密接触的缘故,也是通过这次长途跋涉,让他对流民的构成和成因有了一个极为中肯的认识。
  看着这些在寒风中呼号求生的流民,再想想自己那些漏洞百出的变法信条,惭愧和激怒交加,终于病倒了。
  然而,让他最担心的却是一旦流民成灾,贫穷的普通化就是暗示大宋社会快要发生大乱了。
  王莽时代,“四方皆以饥寒穷愁,起为盗贼,稍稍群聚,常思岁熟,得归乡里,众虽数万,不敢略有城邑,转掠求食,自阕而已”。
  晋惠帝时代,“频岁大饥,百姓乃流移就谷”,
  “至于永嘉,丧乱弥甚。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终而引起流民作乱之事。
  隋炀帝时代,“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安居则不胜冻馁,死期交急,剽掠则犹得延生。于是始相聚为群盗”。
  唐僖宗时代,“天下盗贼蜂起,皆出于饥寒”。税重役繁,百姓多弃田不耕,“民罕上著”。而盗贼又复扰民,“乡间豪雄因民不忍,阴聚贫乏游手之徒,起为乱,破六州五十二县,戕平民二百万。”
  此种历史都可以证明:因贫穷而作乱的,多由流氓发动。他们没有“身家性命”,而生活又不安定,生的快乐既未尝过,死的苦痛也不恐怖。
  他们最肯冒险,由九死一生之中,突然地置身于云霄之上。他们个人虽然没有势力,而成群结队之后,就可以横行江湖。绅士怕他们捣乱,农民怕他们鱼肉,他们在中国社会上,乃是化外之民,隐然成为一个势力。
  流民在中国历史上曾演过重要的角色。他们常常变为流寇,先向最没有抵抗力的农民肆行劫掠,而使疲敝不堪的农村,连馀喘也不能保。农村破坏之后,政府因田赋的减少,财政也日益穷匮,不能不用苛捐杂税来刮索人民,然而一切刮索最后都转嫁在农民身上。
  这样一来就成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农民继续变成流民,流民继续劫掠农民,最后流民的力量庞大到一定地步之后,王朝也就走向了终结,最终被别的势力取代,然后才重新开始大分配,然后继续走祖先的老路。
  西汉的绿林赤眉,东汉的黄巾,晋代的许多流寇,隋的窦建德、刘黑闼,唐的王仙芝、黄巢,都使中央政府疲于奔命,朝祚因之断绝。
  王安石高热不退,即便是在梦中,依旧挥舞着双臂大呼:“这如何了得,这如何了得啊!”
  说来奇怪,萧打虎停止虚张声势,投石机停止抛掷石头之后,王安石的高热也终于褪下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