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调局异闻录后传-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然看也不看账单,直接掏出钱包,在里面找出来一张银行卡放在账单上,说道:〃刷三万,剩下的算小费。〃说完之后,也不理会千恩万谢的酒店经理,先给自己倒了一杯凉茶喝了下去,看着经理已经出门刷卡结账之后,对着正在笑眯眯看向他的孙胖子,做出了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笑容,说道:〃我说刘成怎么失踪了三十年都没有消息,原来是被你们民调局控制起来了〃
这话说的我和孙胖子都是眼睛一亮,孙胖子说道:〃哦,刘成失踪了三十年你都知道,老黄,不是我说,这一块两年多了我一直连不上。后来那段日子,我们高老大一直忙他自己的事情。直到他走,都没有时间给我讲刘成的事情。现在好了,终于能把这一段连上了〃
黄然刚想要说话的时候,正赶上酒店经理进来。他将银行卡还给了黄然,有千恩万谢的说了几句客气的话。
黄然冲着经理微微的点了点头,随后对着孙胖子和我说道:〃趴了一晚上,我是睡不着了。你们两位应该也没有休息的意思了。这样吧,我有个朋友在附近开了间茶楼。我们转一家喝茶去,我们中国人都是边喝边聊的嘛〃
现在还不到九点,那间茶楼能开?我以为黄然的酒还没有醒,便开口提醒他,说道:〃老黄,现在还不到八点。要不然我们再坐一会,等到九点多在去〃
黄然指着外面大堂有些嘈杂的声音,说道〃不用,这里太乱了,说话也不方便。那间茶楼是我的朋友开的,一个电话就能安排好〃说话的时候,他已经掏出了手机,在电话薄里面找到一个号码打了过去。和电话那一头的人说了几句闽南话之后,黄然关了电话,抬头看着我和孙胖子说道:〃都安排好了,茶楼里面还有床。我们说的累了可以就在那里休息〃
〃哦,茶楼里面还有床?〃孙胖子对着黄然挤眉弄眼的笑了一下,说道:〃老黄,你确定你朋友开的不是摸摸茶吗?〃
半个多小时之后,我们三个人来到了黄然朋友的茶楼。本来还以为黄然朋友开的是那种带麻将房的小茶室。等到了之后,被茶楼的规模吓了一跳。面前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按着这个地脚,这样的四合院没有九位数可下不来。
四合院的门前挑着一面杏黄色的旗子,上面只有四个红色的大字——洞顶乌龙。
孙胖子看到杏黄旗之后,笑了一下,转头看着黄然说道:〃你这朋友是做乌龙茶的?茶楼能做成这样的手笔,也算是顶了天了〃
黄然也跟着笑了一下,说道:〃别的茶叶生意也做,云南的普洱,杭州的龙井这里都有。不过还是以乌龙茶为主。台湾销到内陆的乌龙茶六成都是这里销出去的,现在会喝茶的人多,我这个朋友自然赚的就多一点〃说着,他直接推开了大门,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将我和孙胖子让了进去。
也不见他那个朋友出来,黄然像主人一样带着我和孙胖子,一路进了内院。找了间厢房进去。这厢房里面按着明清时期布置的,里面摆放着一张八仙桌,正巧有三把椅子摆在四周。八仙桌上摆着一只小巧的茶壶,配着三套茶碗。茶具左右摆放着四样茶点。
进到厢房之后,黄然也不管我和孙胖子,他自己先坐到当中的位置,将三个茶碗都倒满了茶水之后,自己先自斟自饮了一碗。随后笑了一下,说道:〃水温还好,你们两位自便吧〃
孙胖子呲牙一笑,拉着我坐到了黄然的两侧。他自己端起两个茶碗,自己端着一个,另外一个茶碗送到了我的手里,说道:〃民调局里面好这一口的就是欧阳偏左了,可惜今天他没有这个口服。来,辣子,走一个〃
说着,他按着喝酒的路数,和我碰了个杯之后,端起茶碗一饮而尽。就剩我这一碗茶,不喝也不合适。我也是一仰脖,将茶碗之内的茶水喝了下去。味道先搁在一边,这茶水的温度正好,这里的主人竟然算好了我们进来的时间。
看着黄然一口茶喝下去回味无穷的样子,我也没觉得有多好喝的地方,加上茶碗太小,还不如小时候三叔部队分的劳保茶喝着过瘾。
孙胖子明显也分不出来这茶的好坏,不过他却看出来了别的事情。黄然端起茶壶要给他再续上一碗,孙胖子拦住了他,说道:〃黄然,不是我说你,后半夜我讲故事就光喝茶了。不是我说,咱们先歇一会,反正你这里是茶庄,还怕一会没有茶喝吗?〃
说着,孙胖子将黄然按回了座位上,他自己倒是起来,围着这间厢房转了一圈之后,说道:〃真是看不出来,这么大的地方竟然是你们委员会当初在首都的据点。不是我说,委员会解散之后,这里就算是你的私产了吧?刚才在酒店里面,你说要带我们来你朋友茶楼的时候,我还以为你还有另外一间,想不到还真把我俩带到这里来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黄然没有一点坐立不安的意思,他笑了一下,又自斟自饮了一杯之后,说道:〃这里算是在我的名下,只是当初委员会解散的时候,为年纪大的委员和一些退下来的前辈们成立了一个养老基金。我算是这个基金的委托人,这里还有其他地方的几处物业也都是基金的一部分。严格来说,我只是一个托管人而已〃
黄然说完之后,孙胖子呲牙一笑,说道:〃话题好像越扯越远了,咱们还是说点正经的吧,刘成——那个王八蛋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他当初犯了什么罪过,一关就是三十年?〃
黄然将空茶碗放在脖子底下,闻了闻茶碗里面的余香之后,说道:〃说这个之前,我先问问你,刘成被你打断四肢,敲掉牙齿之后,又出了什么事?〃
孙胖子苦笑了一声,说道:〃也没出什么大事,就是罗本死后,我回去看他的时候,才发现他也死了。根据我们老莫的手法,他的死亡时间应该就是罗本的脑袋被削掉的那一刻。本来以为是我下手重点了才把他送走的。后来死尸运到民调局之后,老莫给他重新检查了一遍。算是给我洗脱了罪名,刘成的死因是多器官衰竭而死。从他的器官衰竭的程度来说,能活到那会儿就已经不容易了〃
第三十章 黄然讲故事
〃那是因为他早就该死了〃黄然接口说道:〃之所以刘成还靠了这么久,就是因为背后有罗本再替他撑着。〃
〃等一下〃我在黄然的话里面听出一点问题,开口向他问道:〃不是说是罗本同化了刘成家族的寿命吗?怎么又成了刘成靠着罗本才撑着这么的?〃
〃这个就要慢慢说了〃黄然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孙胖子,接着说道:〃刘成本来并不姓刘,从根上论,他应该是旗人。只不过几百年前,他们家族的先人因为犯了法,被当时的顺治皇帝褫夺了自他这位先人以下,整个家族的旗人身份。在当时来说,这可算是比砍头都还要严厉的刑罚了〃
趁着黄然换气的功夫,孙胖子先锋插针的说道:〃到底犯了什么罪,至于整个家族都被撵出旗人的圈子吗?不是我说,老黄,咱们讲故事就要讲的完全点,尽量不挖坑〃
黄然微微一笑,说道:〃那我就说的再详细一点,刘成的祖先是满洲老四旗之一,和爱新觉罗氏同为正黄旗阿穆鲁氏的一支。当初满清入关定鼎中原之后,在所有的官职之中都加入了满人的官员。刘成的祖先被封了一个钦天监监正的职位,这算是一个掌管观察星象、推算节气和制定历法的官职。
当初清朝初定,需要一部满清自己的万年历。当时的顺治皇帝就委托了刘成的这位祖先制定万年历,可是不知道怎么搞的,耽误了大半年之后,他这位祖先交上去的万年历竟然只有二百六十七年终。
你们能想象到顺治皇帝的心情,本来像一统江山万万年的,本来按照规矩,钦天监只要每隔几年推算出几百年的国运,也就够交差了。但是刘成的这位祖先不知道是不是喝醉了,竟然有零有整的推算出二百六十七年之后,还加了一个终字。
本来这个罪名是要满门抄斩的。但是这个阿穆鲁氏一族早年有过救驾的不世之功,被努尔哈赤赐过阿穆鲁氏一族子孙免死的丹书铁劵。不过就是免死也是活罪难饶,顺治皇帝将刘成祖先的家财抄没之后,又将他这位祖先一下,后面的子子孙孙都褫夺了旗人的身份,让他们非满非汉的生存下去。
后来野史记载过,刘成的这位仙人疯了,在京城的各大胡同一边疯跑,一边嘴里疯喊:二百六十七年,够了,足够了。疯了没有多长时间就彻底的销声匿迹了,有传说是九门提督听说了,怕顺治皇帝的龙颜大怒,牵扯到他的前途,才派人在夜半之时结果了那个疯子的性命。
也有一种说话,这个疯子就是被他的家人害死的,好好的八旗子弟身份被他害的丢掉了。现在他这么疯喊疯叫的,怕连命都要保不住了。情急之下,他的家人才痛下杀手,了解了这个疯子〃
说到这里,黄然倒了一杯茶水一饮而尽。趁着这个档口,我插嘴说道:〃二百六十七年,老黄,不知道我记得对不对,我怎么记得大清朝一共也就是二百六十七年?不会这么巧吧——到底是我记错了,还是你说错了?〃
黄然放下茶杯之后,冲着我笑了一下,说道:〃你没有记错,我也没有说错,当初刘成的这位先人就是推算了二百六十七年满清的国运。至于是不是巧合,过了这么多年,也没有人能说的清楚了〃
他这话刚刚说完,孙胖子就马上跟着说道:〃管它是二百六十七年,还是七百六十二年的。先说后来的事,刘成他们家怎么就跟罗本黏糊到一块去了〃
黄然看了孙胖子一眼,继续说道:〃刘成这一支被褫夺了旗人的身份之后,顺治皇帝赐了他们一个'刘'姓,取了留字的谐音。意思就是皇恩浩荡把他们的命留下来了。刘成的祖先死后,当时的九门提督又怕他们在京城里面闹事,他们这些人又被撵出了京城。他们流落到甘陕交界的一处乡村之后,就没有了记载。
过了多年之后,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发生叛乱。当时的雍正皇帝派大军围剿地时候,刘成的这一支才又冒了头。当时的罗卜藏丹津将大军隐匿在一处大峡谷之中,因为隐藏的巧妙,加上罗卜藏丹津将周围的游民都杀的一干二净,毁尸灭迹之后消除了一切的隐患。清军围剿了几次都没有发现这一支叛军的下落。
当时寒冬将近,就在领兵的统帅耗不下去,准备暂时撤兵,明天开春再战的时候。有一人独闯清军的营门,说他知道罗卜藏丹津大军的下落。当时清军统帅派了探马查看之后,确定了这只人马的所在,最后才一举歼灭的。
当时也没有人看出来有不对的地方,不过决战之后,朝廷下来劳军的大臣中有明眼的人看出来,罗卜藏丹津藏兵之险要,很难会被外人发现。随后向当时的领军统帅打听,叫来这个领完赏钱,还没来得及走的告密之人抓回来,询问一番之后,得知他也不是当地人士,除了罗卜藏丹津藏兵的位置之外,其他周边的地域都说不出来。为防其中有什么蹊跷,就把这人扣下,准备对他严刑拷问。
几鞭子下去之后,这个告密的人就什么都招了。说他姓刘名铭,他和他们这一族人本是被先帝褫夺旗人身份的流民,本来生活在甘陕交界的村落里,生活的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