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照人 >

第34部分

照人-第34部分

小说: 照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十二章 各有各的计谋

 沈家一听到这消息,都是愤怒不已,急忙下了山来到老房子处,见烤房里里一片狼藉,烘鱼的网子破落了十几处,掉落在地上的细块鱼干裹着泥巴被踩得不成样子。
  附近的彭家和邓家也都赶了过来瞧,嘴里骂着那贼子虎胆包天。
  这边就只住了这三家,沈家的狗被牵到山上护林去了,邓家和彭家没有养狗,晚上就有贼子出入也没人知道。
  沈丘山将烤房前前后后都检查了一遍,这些天没下雨,倒瞧不出贼子的脚印,邓家和彭家都说晚上没听见老院子那边有狗叫声,想来这贼子是从青山岭脚下的草旷地绕出去的。
  五百来斤鱼干,这伙贼子起码不止两个人,怕不是有四五人,看来他家早就被人盯上了。怒极的沈丘山这会却冷静下来,并不像章氏那般气愤骂咧,他吩咐照天和跟过来的护院将烘烤房的门修理好,独自往沈丘田家里去。
  此时天已大亮,老院子这边的人都正起床下田地里干活,沈丘山陆陆续续地碰到好几个打招呼的人,但他只匆忙应一声就走过去了。
  沈丘田在院子里给花草浇水,见他板着一张脸进来,明白是有事而来,他放下葫芦瓢,关心道:“丘山,这么早过来可是有啥事?”
  “咱进去说。”沈丘山揽过他的肩膀,进了屋里。
  两人进了屋坐定后,沈丘山便将鱼干被偷之事一五一十地说了。
  沈丘田“噌”地一声椅子上站了起来,满脸愤怒,拔高声调骂道:“这些人还真贼心不死。”
  沈丘山抬头望着他,小心地问道:“有没可能是王狗子?”
  沈丘田摇摇头,否认道:“不可能,王狗子是我看着长大的,没胆子偷这么多鱼干的!”
  沈丘山又猜测了几种可能性,都被沈丘田一一排除,最后两人商定了一个法子,沈丘山才回到家里。
  章氏忙问有啥情况,沈丘山如是说了一番,她赞同地点点头,如今鱼干丢都丢了,再难受气愤都没用,关键是把贼子抓出来才是正道。
  经过一个早上的传播,村里人都知道了沈丘山家丢鱼干的事,有惋惜的,有瞧好戏的,有幸灾乐祸的,有上门关切的。
  沈丘山家却是仍如往常般,收鱼烘鱼,下田,种地,除山林里的杂草木。不过,烘烤房的守夜却换上两名仆从,沈丘山又买回两条凶猛的大狼狗,一条放在烘烤房的院子里,一条放在山林的大门处。
  村人开始都还有些好奇,以为沈丘山家想出了啥好法子,半个月过去了,他家却是一点动静都没有,于是大家都以为他家就这样算了,想想也是丢了都丢了哪还能寻回来哩。而李丘田,半个月了还没能将贼子抓到,大家心里渐渐有了怨气,私下里议论纷纷。
  这日天刚开眼,渡口就停着一轮货船,好几个人扛着大麻袋从青山岭村出来,此时村里人都还没下江打鱼,田野里也没有人,这几人便显得格外突兀。
  几人将麻袋放进船舱里后又折回去搬货,只留了一个人在船上看着。看船的人不知是昨夜里睡得太迟还是今儿个起得太早,竟坐在船舱里打起了瞌睡。
  渡口上两个人影从树丛里钻了出来,其中一个悄悄地上了船,将一个敞开口子的布袋子放在看船人的鼻子下,待看船人一头往旁边栽倒后,他示意另一个人上了船来。
  两人手脚麻利的把一袋袋麻袋解开,将每一袋里面的鱼干都拿一块出来闻闻,然后又凑近麻袋的口子闻闻,直至将四五袋鱼干都闻过之后,两人对看一眼相互点了点头,又将麻袋系好。
  没过许久,去而复返的几个人来到渡口上了船,都一个个的被那两人迷昏过去,然后双手被反绑起来丢在船上。
  两人一个人守在船上,一个人回去沈丘山家传话了。
  这二人正是沈丘山家的仆从,那日沈丘山与沈丘田商议完后,他一回到家就安排了家里的仆从在渡口、东清镇口守着,如有瞧到卖鱼的就上去瞧瞧,虽这个法了虽然笨蠢,熬了半个月终于却也起了效用。
  “好啊,原来是你!”沈丘山听后牙齿磨得咯咯响,他叫上一名护院和四五名仆从下了山。
  一名仆从去了沈丘田家,其余的都跟着沈丘山去了秦家。
  秦老爷还在梦乡里,被外面的吵嚷声吵醒了,还想翻个身再睡一会,门却被从外推开来,一个仆人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说沈丘山带了四五名仆来家里生事,村长也来了,夫人和少爷正在外面挡着呢。
  秦老爷一听,身子顿了顿,然后才慢悠悠地爬起来穿衣裳,梳洗,在秦夫人等得都快要落泪时,他才终于走了出来。
  此时秦家门口已围了一大帮瞧味道的人,秦老爷拍了拍秦夫人的背,含笑道:“众位乡亲这是为哪般,我的夫人都快被你们气哭了。”
  沈丘田见秦老爷一脸没事人般的风清云淡模样,他心里气不打一处来,强忍着怒气质声问道:“秦老爷,我家被偷去的鱼干出现在你们秦家的船上,这要如何解说?”
  秦老爷仿佛并不知道这回事,诧异地挑起眉,“沈兄弟,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我沈丘山家半个月前被贼子偷去的特制鱼干,今天清晨被我家的仆人发现出现在你家的船上,你说这是什么意思?”沈丘山手中扬着一片鱼干,大声说道。
  秦老爷的嘴角动了动,睥睨着他,半晌才逐字逐句地道:“你可有证据?”
  “证据?证据就在渡口,你家的货船上。”
  秦老爷心里嗤了一声,脸上却是不动声色:“那好,我倒想瞧瞧沈兄弟的证据。”
  于是,一群人浩浩荡荡的移步到了渡口。
  被迷昏的几个人已陆续转醒,此会子见一大帮人都过来了,许是因为做贼心虚,一个个都脸色发白颤抖起来,先前王狗子的事他们可都是听说过的。
  沈丘山让几个仆从将船上的麻袋都搬下来打开,让乡亲们都闻闻那鱼干的气味。
  “这味道跟咱平时烘鱼的味道不一样哩。”一个妇人首先说道。
  “可不是,这鱼干闻着有股清香味。”另一个也附合道。
  其他人也赶热闹的上前闻了闻,都点点头,一致认为这鱼干跟普通的鱼干不一样。
  他看着秦老爷有些僵硬的脸色,当着大家的面将他家烘制这等香鱼干的秘方说了出来,当即引来一片哗然。
  “秦老爷,你还有什么可说的?”沈丘山硬声问道。

第五十三章 果脯

 秦老爷早有预谋的将被绑住的下人推了出来,几个下人虽心有不甘,但并未反驳,并且承认了偷窃村里鸡鸭的事情。
  面对众怒,秦老爷主动承认自己对下人管教不严,并替下人全数赔偿了村里各家的损失,一时间,赢得大部分村人的好感。
  他为什么要冒险走这一遭?意在将沈丘田拉下台来。他自是明白这招如果用不好,就会背负着千古骂名,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他正是利用此事降低沈丘田在村里的威望,进而提高自己的声望。经此一遭,后续再推波助澜一下,年底的村长大选他就成竹在胸了。一个小小的地保,说实在的他根本看不上眼,俗话说现官不如现管,他秦家虽有钱,但这青山岭的土霸王还是沈丘田。他秦家既然世代安址于青山岭村,就得有钱有势,钱助势,势护钱,就是这么简单。
  这事最后就这样了了,大家的损失得到了赔尝,又没闹出什么乱子来,这在保守的村人眼中是最满意不过的结果了。
  入六月,青山岭村的李子渐渐变黄成熟,沈丘山家的房子宽敞了,便将一干亲戚都接了过来吃李子。
  章老爷和老太太有一年没来女儿家了,这会子看到女儿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外孙儿眼瞧着也要考上秀才了,两老心中倍感欣慰。
  山上的院子里到处是娃儿的笑闹声,照人舅舅家的小白胖子嚷着要下水壁旁边的池子里洗澡,连带着的其他几个小子也跟着嚷嚷起来,将看守娃儿的春烟吓坏了,几个娃儿不亲她哄又不哄住,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她不知如何是好,只得这个靠近池子了就拉一把,那个靠近池子了又拉一把。
  几个娃子似乎觉得捉弄她比下池子洗澡更有乐趣,便撺掇好了,将个春烟唬得脸都白了。有时候,小娃子之间的沟通只有他们相互间才懂得,大人是很难理解的。
  照人正好出来瞧他们,见他们这样皮,连忙说带他们进屋去吃好吃的,只个娃子脸一亮,奶声奶气的问是啥好的?
  照人诱哄道:“先跟表姐姐回屋里再告诉你们。”
  几个娃子不疑的跑过来,拢着她进了屋里。当看见她拿了一篮子李子出来时,都嫌弃的瘪瘪嘴:“李子不吃。”他们早就吃腻了。
  照人拿起一颗李子,当着几个娃子的面笑眯眯的咬了一口,像吃啥美味一样,无比享受。
  几个娃子可不上她的当,都扯着她的衣袖要好吃的。
  照人突然灵光一闪,故作神秘的道:“当然有好吃的,表姐姐啥时候哄过你们哩。”
  她以前咋没想到哩?这又是一桩生意哇,如今香鱼干的秘制法公布了出来,大家都自个烘鱼干,卖来她家的鲜鱼越来越少了,扁草收获还需要两年时间,家里二十几张嘴光靠那几亩田吃饭,怕不得要活活饿死。她这些日子可是绞尽脑子想赚钱的法子,来钱最快的法子便是做生意,偏这些生意路子窄,法子一旦泄露出去就没法做了。她并不是自私得不将这些法子告诉别人,当她自个都没能力保住时,还谈何帮助他人?她还不至于为了个扶贫致富的美誉而头昏到那等地步。
  她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唤来春烟和秋水一起将一篮李子去了果核,然后又将去核的果肉放入加了白糖蜂蜜和水混合的锅中用大火熬煮。
  她想试试这个法子成不成,如果成功的话,她家在大园李子树怕不得要摘个几万斤李子,做出果脯来卖收入也颇为可观。青山岭村这么多李子,往年吃不完又不卖不出去,都掉地上烂了,有人甚至还摘下来丢到田里做肥料,真是可惜,她心疼的想。
  几个娃子勤快的守在灶边烧火,大热天的围在灶旁,衣裳被汗水浸透也不肯离开。大人们见似乎很新鲜的样子,马吊也不打了都拱进伙房来瞧热闹,好奇的东问西问。
  照人见熬煮得差不多了,弯身从灶膛里扯出几根柴苗来,让几个娃子将火烧小点。
  文火又煮了一刻钟后,她才将锅子端下来,揭开盖子时一阵水雾迷漫上来。待水雾挥去,锅里的青黄果肉此时已被浸染成蜂蜜色了,她将浅黄色的果肉捞出来沥水。
  娃子们瞧着都忍不住想尝一个,她好笑的每人给了一个,自己也尝了一颗,觉得甜味刚刚好,不至于小娃子吃了长驻牙。然后拿到老房子的烘烤房去烘干,在灶上烘不成哩,火烟味太浓了,又多灰。
  娃子们要跟着去,好说歹说都不听,最后照天在山脚赶了牛车将一群大大小小的娃儿载到烤房来。
  在烤房烘鱼的婆子将一篮子果肉拿进了烘烤房里烘上,又细细的将重叠在一次的果肉分开,才出了来将门关严以免漏了热气。
  照人兄妹和几个大点娃子的帮着婆子收拾鱼,小的则又凑在灶下烧火去了,甚为热衷。
  烘了约半个时辰,她觉得差不多了,就将果肉从烤炉里取了出来,此时的果肉便成了果脯,果肉皱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