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亲王 全书完-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大牛听王明顺如此说,心里一阵感动,道:“真是难为刘师兄,如此照拂我等了。”
犹豫了一下,郑大牛便把赵三多与瑞郡王再次合作的事讲了出来,王明顺越听越是心惊,这事一个不好,不只大清有战祸,只怕是远在英国的格格也将身处险境,直怒地双拳紧握,若不是郑大牛在场,王明顺只怕是已经将面前的那张茶案给劈了。
郑大牛见了王明顺的神色,自然是知道他是气急了,忙道:“郑某此次前来,本是想找刘师兄讨个主意地,可是如今,唉,却如何是好?”
王明顺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道:“郑前辈心里是何打算?”
“郑某自是不想大师兄越陷越深,真让洋人打了进来,咱们义和团地兄弟再多,又如何能与洋人硬拼,到时候只怕是只会白白牺牲了众兄弟们的性命。”
王明顺沉思了一会儿,又道:“郑前辈,晚辈有个法子,不知道您看是否可行?”
郑大牛忙道:“王大人请讲。”
王明顺道:“如今还不知道他们何时会行事,不如在行事地前一天,郑前辈想个辙,把赵大侠请到使馆街外的那个叫蓝色月光地酒吧,你到时候便说是一起去看看地形,到时候我们自会想法子把你们一起擒了,先关在一处,然后晚辈再跟刘前辈联系,请他尽快回京,好好劝说赵大侠。”
郑大牛一惊,道:“此事行不得,郑某无论如何都不会出卖大师兄和会里的兄弟地。”
王明顺言词恳切地道:“郑前辈放心,咱们绝不会伤了赵大侠,只是暂时软禁罢了,您也知道,此事干系重大,一个不好,真起了战祸,说实话,你们义和团的人生死事小,让我大清再陷危局,才是大事啊。”
郑大牛想了好一会儿,始终是定不下心来,只得道:“王大人,你让郑某再好好想想,郑某明日再想法回复你吧,只是此事还请王大人先不要告之官府才是。”
王明顺忙道:“郑前辈,您尽管放心,晚辈绝不会泄露一字。”
郑大牛离开后,一路径回了他们的总坛,一晚上都没睡好,他心里实在是茅盾,跟王明顺讲了那许多,是迫不得已,可是如今回想起来,却又觉得极是惊险,他不知道是否能相信王明顺的话,可是想想王五本就是个极有正气的人,想来他的徒弟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远远地看着大师兄房里的灯还亮着,他叹了一口气,他实在是不知道,如今的大师兄是否还有领着众位兄弟出生入死的本事了。自上次的事情之后,他行事便越来越乖张,而且绝不允许有人稍有逆他的意思的。
其实若是我在,我必能告诉他,他大师兄的精神和心理已经出了问题了,按现代人的说法,赵三多目前的情况已经是一种反社会的心态,凡是别人认为对和好的事情,他都会认为那是坏的,他已经把自己看成一个极为高尚的人,认为自己就是救世主的化身,他必须要解救万民于水火,可是他却根本不会去考虑,他所在意的那些万民的生死,也就是说,他如今已经完全的活在了自己给自己编造出来的世界当中,只要能达到他所认为的目标,其他的所有牺牲在他看来,都是神圣的,也不会在乎那些为此死去的人是否是无辜的。
所以如今的赵三多已经是个彻头彻尾的恐怖分子了,而他的号召力是极为强大的,其实当时的中国不泛热血男儿,他们也会为了自己的国家、民族抛头颅,撒热血,只是会不会白白牺牲,他们大多数因为没有一个好的领导,所以便陷入了一种蛮干的境况,再加上中间又有极个别野心极大,却又没什么真本事的人在中间撺掇,所以往往会让中国人陷入一种奇怪的循环当中。
就像1900年一样,说是慈禧和载漪之类的保守派利用了义和团,可是义和团中的人又何尝不是在利用慈禧的权势?义和团在八国联军进京前后的英勇事迹是极为感人的,可是当初每每看到这段历史,我却总是有一种可惜的感觉,若是把这些热血用在了得当的地方,又如何会给中国引来大灾,又如何会让那些英雄们的鲜血白流?
义和团可说是个悲剧,义和团在1900年的战争当中,是极为悲壮的,很多人都是战死到最后,丝毫都没有退缩,有人褒,也有人贬,其实他们就是这个可悲时代,产生出的一个可悲的产物。
说到底,这个世界最可怕的不是什么核武,什么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是后世的地球人都知道的一件事,人心才是最可怕的。而这个郑大牛却是个聪明的人,他是穷人出身,以前没有混过江湖,不知道那种亡命的感觉,可是也正因为这样,他才能真正的明白,老百姓最想要的是什么?
正文 第一八零章 阴谋!!!
在后世没有郑大牛的记载,赵三多的记载也只是几笔,赵三多生于1841年,卒于1902年,领导过冠县起义,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帜,义和团失败后参加景延宾起义而在此过程中殒命。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义和团是爱国。他们爱他们自己的国家胜过爱别的民族的国家。我祝愿他们成功。义和团主张要把我们赶出他们的国家。我也是义和团。因为我也主张把他们赶出我们的国家。”
这其实也正显示出了义和团的爱国精神,是非常可嘉的,可是这种为了国家悍不惧死的精神,却被一帮无耻的,卑鄙的蠢货给白白浪费掉了。
郑大牛的犹豫显然并不是一件好事,他并不知道,赵三多亮着灯的房间里,正有一个人在向赵三多报告他的行踪,也正因为他的犹豫,不但让京师大学堂白白牺牲了十几个学生的性命,也让他差点丢了性命,而赵三多的所作所为却给京城的义和团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而这件事的主谋正是瑞郡王载漪,他再次栽在载漪的手里。
第二日郑大牛终于决定要跟王明顺合作,要想法子软禁赵三多,于是悄悄离了总坛,往镖局找王明顺去了,可是他却毫不知道。此时他地身后正跟着几个尾巴,他再小心,却仍是有了疏漏。
就在郑大牛快要到达镖局时,有人悄悄的在人流中向他靠拢,还有几步时,有两人上前忽然架住了他,他一惊。待要反击,一看却是义和团的兄弟,一愣神间就被人架到了人少处,他刚要说话,只觉得脖子一酸,晕了过去。
王明顺最终没有等到郑大牛,可是这些年来的经验告诉他,应该是出了什么事?所以他只得在当晚匆匆赶到孚亲王府,把他所知的事情都告诉了载沛。载沛眉头紧锁,却也是有些无奈,不知道别人什么时候动手,他也是没辙。
学生那边虽然有内线,也大概知道,学生们是打算要到英、法两国使馆抗议的,可是如今那些学生都一致的保持沉默,只等报纸一公开就行动,可问题是,混在学生里地那些人。到底谁是载漪的内线?直到现在都没有查出来,如今他们虽知道义和团在京城的总坛所在,但是若公然前去缉拿。又怕会让好容易跟着刘十九一起站到孚王府这一边的义和团的人心寒。
此事真是难办。他如今很有些愁,自己到底要如何做。才能让英法两国不会在事后难,又能和妹妹在英、法两国所做的事相呼应?
王明顺看着载漪的愁容。犹豫了一下,终于道:“王爷。下官有一计,不知是否可行?还望王爷帮忙计较一番。”
“哦?快讲。”
“王爷。不如我们向英、法两国透露此事。同时向他们表示。我们极为担忧他们使馆地安危。同时派兵在两国门前护卫。”
载沛摇了摇头。道:“这招太险。一个不好。咱们就要落下骂名。失了民心。”
“王爷。下官此法也是无奈之举。目前万事以格格地安危为重。万一格格因为此事。身陷于绝境。那就大事不妙了。”
“本王岂有不知地?咱们得想个万全之策才是。”
“要不请美国人出面如何?本来格格定地那些计策。都是找了美国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才会成事地。”
“唉!”载沛叹了一口气。道:“本王早就想过了。只是咱们若有太多把柄落在美国人地手里。不是什么好事。咱们跟洋人必然会有翻脸地一天。万一要是他们把这些带给捅了出来。咱们要理亏。”
王明顺又思索了一会,道:“王爷,要不,咱们把美国人也拖下水,他们若是捅了出来,也讨不到好去。”
“如保拖他们下水呢?”
两人商议了许久,却是毫无头绪,说拉美国人下水,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美国如今和大清的关系再好,可是谁又能保证他们不会趁火打劫,毕竟,洋人的野心都是极大的。
一直到天快亮时,王明顺才离开王府,不过却不是回镖局,而是悄悄地去了护龙庄,没多久,便有几个人又从庄里出来,往着不同的方向去了。
载沛梳洗了一番,便匆匆进了皇宫,求见慈禧,慈禧看着载沛,皱了皱眉道:“你不去忙着你妹子的事情,这么早进来求见哀家,有何事?”
载沛忙道:“老佛爷,如今出了件大事,只是其中有些牵扯,所以想来求老佛爷示下。”
“什么大事?但说无妨。”
“是,老佛爷,您也知道,秀妹妹在上海时曾救了两个义团地小头目,如今他们都在暗里帮着朝廷做事。”
“恩,这件事哀家知道,只是这些人以后你们还是少接触的好,他们也不过是些乱民罢了。”
“老佛爷,这两人不同,那个女子如今正跟在秀妹妹身边,贴身保护她,这一路之上也多亏有了她,臣才安心许多,那位刘十九却一直在暗中追查上次行刺老佛爷的刺客,可说是鞠躬尽瘁了。”
“哦?他可查到什么?”
“查到了,可是查到地同时,却又查出了另一件大事来。”
“怎么了?”慈禧吃惊地看着载沛。
载沛顿了顿。道:“回老佛爷,刘十九一直找不到那个主使之人,可是却找着了一位跟那主使之人极亲近地一人,名叫郑大牛,刘十九曾试图劝说他为朝廷效力,那人一直有所犹豫,可是昨日他忽然找到王明顺。跟他说了一件事,说是极担心,这件事会给大清再带来战祸。”
慈禧一下子坐直了身子,急道:“快说,是什么事?”
“是,秀妹妹在英、法两遇刺地事情已经泄露了出去,有人在学生中挑事,想要学生们在报纸正式布消息之日,前往英、法两国使馆示威。而那些人则会在学生们示威当天趁机起事,进攻英、法使馆。”
慈禧本还有些睡意,却忽然一下清醒了,道:“是什么人如此大胆?!”
“回老佛爷,正是上次在园子里行刺您的那个主使。”
“你说地那个郑大牛现在何处?”
“回老佛爷,王明顺本来想劝他,借口查看地形,把那人骗至使馆街外的一家酒馆,便设伏活做,可那人是个太过善良地人。有些犹豫,说是要回去考虑一下,第二天便来回话。可是王明顺却没有等到他。刘十九曾说过。此人是个极讲信义的人,臣担心。他是否是被那人给现了?或许现在已经遇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