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第33部分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第33部分

小说: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律《名例律》还规定了一些原则,对如何认定犯罪性质和确定刑罚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划分公罪与私罪,关于自首减免刑罚的规定,关于共同犯罪的处理原则,关于合并论罪的原则,关于累犯加重的规定,关于区分故意与过失,关于类推的一般原则,等等。关于老幼废疾减刑的规定,关于同居相瞒不为罪的规定,关于涉外案件的处理原则。这些基本原则的规定,充分证明唐朝的法律制度是相当完备和相当细密的。
  卫禁律是关于警卫宫室和保卫关津要塞方面的法律。职制律是关于官吏职务及驿传方面的法律。户婚律是关于户籍、土地、赋税以及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厩库律是关于国有牲畜和仓库管理方面的法律。擅兴律是关于发兵和兴造方面的法律。贼盗律是关于保护封建政权及地主阶级生命财产不受侵犯的法律。斗讼律是关于斗殴和诉讼方面的法律。诈伪律是关于欺诈和伪造方面的法律。杂律是关于买卖、借贷、度量衡、商品价格规格、犯奸、国忌作乐、私铸货币、赌博、决失堤防、破坏桥梁、放火失火、医疗事故、阻碍交通等方面的法律。捕亡律是关于追捕罪犯和逃亡士兵及役丁的法律。
  唐律是在隋朝《开皇律》基础上制定的,而隋律则继承了前代的法律。唐律根据秦汉以来封建立法和司法的经验,把一些行之有效的罪名、刑制及司法原则加以整理,对社会关系各主要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所以它集唐以前我国封建法律之大成,成为宋元明清历代制定和解释封建法典的蓝本,并对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建立和完善封建法制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被称为世界五大法系之一的中华法系的代表。
  宋朝的《宋刑统》,就律文而言,只是唐律的翻版。元朝的《至元新格》的20篇,与唐律的9篇相同,其他八议,十恶、官当制度都沿用唐律。明代《大明律》、清代《大清律例》都受到唐律影响。
  日本文武天皇大宝元年(761年)所制定的《大宝律令》,有律6卷,共分12篇,其篇名与次序都与唐律相同,而且律文的内容也很多相似。朝鲜的《高丽律》不仅在篇目体系上与唐律相同,在内容方面,如刑名种类和对特权阶级的优待条款等,也都与唐律极为相似。在越南,历代刑律也多仿照唐律。
  《唐律疏议》不仅完整保存了唐律,还保存了大量唐代的令、格、式的内容。同时记载了大量有关唐代政治、社会经济的资料,是研究唐代阶级关系、等级关系以及官制、兵制、田制、赋役制的重要依据。所以,清代学者王鸣盛称《唐律疏议》为“稀世之宝”。
  四十八:《南史》、《北史》
  “编次别代,共为部帙”
  《南史》和《北史》都是纪传体的通史,作者李延寿。
  《南史》共80卷,有本纪10卷,列传70卷。记载从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到南朝陈后主祯明三年(589年)约170年间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兴亡的历史。《北史》有本纪12卷,列传88卷,共100卷。记事起于北朝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年),止于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包括北朝魏、齐、周和隋四个封建政权230年间的史事。
  李延寿字遐龄,世居相州(今河南安阳)。他撰写《南史》、《北史》,是继承父亲李大师的事业。李大师(570…628年)曾任窦建德的礼部侍郎。他有感于南北朝长期分裂、互相敌视,致使历史记载不能周悉完备,统一后南北思想隔阂不易消除的状况,决心写一部编年体的南北朝史,以适应全国统一的历史要求。他为此作了一些编纂工作,可惜过早辞世,使他的宏愿未能完成。李延寿是唐初一位很有作为的史学家。他的生卒年月史书失载,现在可知他的政治与学术活动基本是在唐太宗初年至唐高宗初年这30年间进行的。他任过东宫典膳丞、崇贤馆学士、御史台主簿、兼直国史、符玺郎、兼修国史等官职。他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修史是他一生的主要事业。他参加了唐代官修史书《隋书》、《五代史志》、《晋书》和唐朝当代国史的修撰工作。还独自撰写了30卷的《太宗政典》和《南史》、《北史》3部历史著作。
  李延寿撰写《南史》、《北史》的工作,大致开始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至高宗显庆四年(659年)书成上奏,前后共用去16年时间。如果加上李大师的修撰工作和李延寿的材料准备等工作,那么这部书就可以说是凝聚他们父子30余年心血而成的。
  《南史》和《北史》是在记述南北朝至隋历史的《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等8部纪传体断代史基础上修成的。它们是对八书的成功改编,也是李延寿在史学史上成功的再创造。与八书相比较,它显示出自己特有的价值。
  李延寿对八书的改编,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
  一是“编次别代,共为部帙”。李延寿打破朝代体系,把这一时期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分别撰写出通贯各朝代的通史,编成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的两部书。这两部书的体例都是先按时间顺序编排各朝的本纪,然后是按朝代顺序写成的人物列传,人物又按各种类传分别编排。这就把整个南北朝到隋统一的长阶段历史,完整地交待给读者。这个编排是很成功的。从编撰技术方面考虑,南北朝各个朝代的历史都比较短暂,跨朝代的人物相当多,相互递嬗的朝代之间历史联系也比较密切。把它们贯通起来加以记述,既能克服史实断裂、重复记载、难于剪裁、卷帙繁冗、不便阅读等诸多弊病,又能用简明方式记述具体事实,给读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历史知识。
  从记述效果上看,把广阔时空下的历史发展变化,放在一起加以记载,有利于比较出各朝代、各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有利于准确勾勒这一历史时期的历史形势和历史变化趋势,易于使读者把握历史发展的本质性特点。从思想价值上看,这有利从中华民族历史的总体中,启发人们的历史思考,有利于消除南北长期分裂产生的隔阂,容易培植天下一家的统一意识。《南史》、《北史》在上述方面都表现出一些优点。但二史处理如此纷乱的时代,不能制出有关南北关系的年表来,说明作者缺乏总揽全局的观点。对于南北各代的变异,作者交待也很不明确,远远落后于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见识。
  二是“除其冗长,捃其菁华”。李延寿对八书的改造,主要是进行抄录工作,这其中有沿用、有勘究、有削烦。用二史贯通各朝,不像八书各自为书,必然会删除很多互相重复的记载,这是李延寿工作的重要部分。另外李延寿还有意识地进行了史实和文字记载的撮要删烦工作,最突出的是删掉了很多八书本纪中的诏令、策文和列传中的奏议、文章。这些文章有的史料价值极少,二史把它们完全删除。有的比较重要,李延寿则以数语概括出来。经过这个工作,史实被突出出来,篇幅却大量减少了。李延寿把537卷的八书,删入180卷的二史之中,卷数仅及原著的三分之一、文字仅占一半。由于其卷数不繁,头绪清楚,叙事突出,读者研习甚便,抄写易成,因而在长时期内,二史比八书流传得要广泛一些。
  在宋代以前,世人了解南北朝史事,主要是靠《南史》、《北史》。宋代以后校勘八书,也多用二史来补其缺失。当然简略并不等于精当,李延寿的删削存在着一些不当之处,对此前代史家已有所批评。
  三是“鸠聚遗逸,以广异闻”。李延寿并非单纯节抄八书,他在撰史过程中,又补益进来大量的史实。八书中的《魏书》是北齐魏收所撰,北齐承东魏而来,因此魏收不承认西魏,在《魏书》中只记北朝、东魏历史,不包括西魏史事。李延寿据魏澹撰《魏书》(已佚),在《北史》本纪中补进西魏文帝、废帝、恭帝三帝纪,在列传中补入西魏人物传记,使北朝的历史得到完整记载。二史除补入一些八书所无的纪、传外,还对八书原有的一些纪传作了增补,如在对范缜的记述中,增加了范缜不肯卖论取官的一段对话和不祠神庙的一段史实,使这位无神论者的战斗性格更为突出。《北史·苏威传》补入江南人民反隋斗争的史实。《北史·李谐传》补充南北交往的记载,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史料。李延寿在《北史·序传》中自述:“从此八代正史外,更勘杂史,于正史所无者一千余卷,皆以编入。”这一方面反映了二史采摭增补材料的丰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取材的驳杂。二史中对史实增益不当之处,也有很多,其中大多是琐言碎事,以至一味追求骇视听、资谈助的记事,包括一些荒诞不经,疑神见鬼的迷信内容,成为书中的芜累。李延寿在撰书时,也订正了八书中的一些史实。他距所记时代较远,这使他可以改正一些当时讳饰失实的史实,显示出一定的长处。
  《南史》、《北史》在思想上的价值,最突出的是宣扬天下一家的统一思想。它改变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袭用的南方与北方互称“岛夷”与“索虏”的陋习。李延寿认为南朝与北朝占有同样的历史地位。他反对把北魏以前北方一些少数政权的历史“编之四夷”。也指出东晋、宋、齐梁、陈各朝,虽偏安江南,但前后相承300余年,不承认它们历史地位的作法是不可取的。李延寿在《南史》、《北史》中不分正闰,给南北朝各政权以同样的地位。这种在历史撰述上不再强调南、北对立和华、夷界限的认识和作法,反映了民族融合的伟大成果,是历史的进步。在具体撰述中,李延寿也采取了一些适当的作法来宣扬统一意识。他对南北之间的战争采取“两国交兵不详载”(赵翼《廿二史札记》卷13《南北史两国交兵不详载》条)的作法,就是有意削减对此的过分纠缠。
  《南史》和《北史》在记述人物的历史活动时,通常都把所记述的人物和他的家族兴替得失、荣辱悲欢联系起来,而尤其注重说明人物的社会活动的因果同“家声”、“门风”的关系。二史也很注意家族兴替与皇朝盛衰的关系。这些都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
  四十九:《贞观政要》
  “参详旧史,撮其指要;举其宏词,义在惩劝”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贞观政要》虽记载史实,但不按时间顺序组织全书,而是从总结唐太宗治国施政经验,告诫当今皇上的意图出发,将君臣问答、奏疏、方略等材料,按照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戒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慎终等一系列专题内容归类排列,使这部著作既有史实,又有很强的政论色彩;既是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历史记录,又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这部书是对中国史学史上古老记言体裁加以改造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