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官场文化与潜规则 >

第281部分

官场文化与潜规则-第281部分

小说: 官场文化与潜规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是碰到一位重视权责区分,讲究工作效率的正主,那么他的副手必战战兢兢。为正主分担部分责任,同样也享有相当的权利。掌有权责的副手,干起来可不见得轻松,不但要负一定的责任,且要面面俱到,巨细靡遗。如果正主大权独揽,只能让副手沉默是金,闲事少管,这样干起来内心当然很不是滋味。同样是副手,一种是处处为正主着想,深受重用,扶正有望。另一种是对上不获授权,对下未获尊重,日子在喝茶上网看报中打发掉了。
  副手在单位里分量地位的轻重,更表现在手下员工逢迎应对的态度差异上。打工者多半是“不怕官,只怕管”。他们伺候正主,通常不敢马虎,对平时对他们总是和颜悦色的副手,要么不得罪,要么爱理不理。
  谁都知道论名论位副手难为,可要在一个官场出人头地,很少有人不需要过这一关。他们承担着不轻的责任,付出相当的心思去辅助上司,但却必须承受和上司共成败工进退的风险,而且论起名分地位,总是比正主要矮上一截;而有的明明心里不甘心坐冷板凳,不甘心忍受属下轻视的眼光,却有难以割舍这份职位,无力扭转落后虚位的局面。好的合作者有许多显著的特征,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合作双方各有所长,各有所补。这样的合作才会长久,这样的合作才会卓有成效。因为副手在某些方面的所长,会解脱正职在此方面的更多关注及操心,使得正职有更多的时间和能力去解决其他的一些棘手问题。另外一个好的副手要敢于承担责任,不要总是错误的认为:既然是副手我操那么多心干什么?其实一个副手的最大成功是因为正职及组织得到肯定及赞赏,如果说一个副手在组织中鹤立鸡群,正职及组织在其功绩面前却显得十分愚蠢。那么这个副职是十分失败的。
  副手的角色是如此的错综复杂,身份是如此的暧昧尴尬,在事业生涯里,应当是一段相当难捱的时期。其实,众多的副手是中坚力量,没有他们的劳力心力,大车也是难以启动。
  副手
  对于县一级的官场来讲,一辈子能够迈上正科的台阶,祖坟一定会冒烟的,毕竟僧多粥少。在一个科级单位,副科若想晋升为“正手”,不仅需要“仰手接飞猱”的能力,而且要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定力;因为副手仿佛旧时的姨娘或者填房,一般是难以展开眉眼的,何况有些单位还站着一溜副职。话高了,一把手不悦,“声高盖主”怎么行 ?话低了,部下权当耳旁风,“啰个啥?还没到你一锤定音的时候。”一把手开明的话,还可以抡抡胳膊、甩甩腿;不开明,只能屏声敛气地行事。如果想依法转正,在即将高升或者行将退隐的一把手面前更须“温柔恭俭让”。否则,不但进不了“正房”,而且有被打入冷宫之虞。
  清水衙门的一把手即将告老还乡,机遇到了,两位各有几招的副手不免骚动起来。在“早请示晚汇报”的同时,分管行政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条分缕析、层层推进;分管业务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举重若轻、步步为营。双方暗中较劲;工作日趋红火,亮点频频闪烁。推谁呢?一把手犯难了: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且各有春秋,一碗水横竖端不平。荐谁呢?张三老成干练,李四年轻气盛,众人手中的笔尖摇晃不已。平分秋色的结局为: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两位副手却原地踏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帅台近在咫尺,且有50%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外”的施展才干的概率,不料却被外来者“入侵”。一时间两位副手难免心理失衡。老成的尚能坚守灵泉,一招一式却不再丝丝入扣。气盛的却难以把持心弦。一日,平时从不出入风月场所的他,几杯骚酒入肠,竟鬼使神差地摸进了红灯闪烁之处……
  “沙场秋点兵呢”?一般的地方大抵是拿副职溜阵,摆个架式而已。科局的第一把座椅,按着官场桌下的考证,其缰绳基本上在一方诸侯的手中坚强地攥着,一下子松开有个渐进过程。有走不出名利场者,不惜委身于旁门左道;走火入魔的,甚至走向买凶弑正的极端。
  本人忝列副阵,在一沙场鞍前马后地搏杀了几个春秋,颇有几缕战功,声誉也日渐隆盛。年事渐高的一把手坐不住了,生怕大权旁落,不是冷冷地坐在高处,东边挑挑刺,西边抠抠缝,就是在角落偷偷地猫着,一口一口地喷着又咸又辣的唾沬。搅得书生意气的我,干也干不利索,做也做不舒坦,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落花飘零流他处。好在阳光依旧,春风依旧。副就副吧,只要能在沙场上弯弓搭箭。何况“当官要当副,吃菜要吃素”,沾不上三高,长寿。
  给你的仕途提个醒
  一个干部必须明白这样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道理,上级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你怕得罪你的下属,你不得罪就要他得罪,要你何用?一旦他知道你不敢得罪人,你的仕途也就差不多到头了。
  历史对一个人的评价,多注重功过是非,现实对一个人的评价则注重为人处事,上司对下属的好恶,往往取决于下属的能力和贡献,而平级对同伴的看法,往往取决于他的品行和性格。
  在人的一生中,当官的体验无疑是一种坚实宝贵的人生锻炼。因为你有机会把自己积累的许多知识和经验,在管理他人的过程中,进行尝试和检验。你的生命也将承担更大的重量,因为你要指挥他人,同时,要为他人的生存质量负责。很多下属因此而追随你,把种种期待放在你身上,在这种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中,你会领悟到以前不曾领悟到的崇高和奉献的精神。
  所以,很多人升官之际,也是人生境界的一次飞跃。同时,当官使你必然离开对以前所处群体和领导的某种依赖,而成为企业整个指挥网络里的一个终端,要独立地处理很多复杂的事务。
  体验到拥有权力的充实感后,你也会有独行夜路的恐惧感,就象一次精神上的断奶。总之,当官的经历对一个人来说,应当成为一种人品升华的莫大推动。除非你对自己和他人都毫无责任感。
  中国的企业,对很多具体事情的处理,常常不以是非为取舍,特别是平级之间,正确的做法不一定得到他人的支持。你能不能得到他人的支持,有时,取决于你和他人之间是否建立互相支持的关系,取决于你以前怎么对待他人。
  任何领导为你撑腰,只能管一时一事。所以,你办事要像火一样炽热猛烈,处人就象水一样柔软透明。
  圆通不是圆滑,圆通是守原则而讲技巧,用一些方法,润滑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不把局面搞僵。润滑则是丧失原则,心术不正,玩弄权术技巧,欺骗他人,保护自己,推卸责任。所以,润滑和圆通完全是两个境界。
  跟高层叫板的多的是,要想没人和你叫板,你的非行政权威必须要高,就是你的能力、知识、品德、人格的精神力量要大,他才肯跟着你干。下级通常会把自己对未来的期待,放在上级身上。上级下达的命令多数没有错,执行的质量,常常要看下级对上级信服的程度。所以,有人挑战你的权威,还不如检查一下你自己。
  老板不喜欢两种人,一种是太有理想,一种是太没有理想的。志向太远大不适宜做具体微观的工作,太没有理想的人,你给多少钱,他干多少事,企业很难带领他们长久前进。
  26。10  十
  官场三论:升官、发财、死老婆
  时下官场有一种现象,其甚嚣尘上流行的口号是“升官、发财、死老婆”。只要稍微做一简要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升官、发财、死老婆的愿望背后正好是对权力、金钱和性欲的期待与召唤。在他们看来,这三者的完美组合,恰可谓美满幸(性)福之人生也!
  一、从政者希望自己能够升到一个更高位置,不断追求更高的权力。这一点,实属正常。能够晋升,这是组织对个人能力和发展前景的肯定、鼓励与支持。再说,谋求权力的链条总是在一步一步往前推移:“无政治阶层→政治阶层→谋求权力者→有权者→高位者”。这是政治人对权力追逐的本能反映。
  如果不能青云直上,这一过程也就免不了艰辛,在一定程度上亦少不了卑污。培根在《论高位》一文对之有非常精到的论述。“居高位的人是三重的仆役:君主或国家的仆役;名声的仆役;事业的仆役。所以他们是没有自由的,既没有个人的自由,也没有行动的自由,也没有时间的自由。要寻求权力而失掉自由,或寻求凌驾他人的权力而失却统治自己的权力,这一种欲望是一种可异的欲望。要升到高位上,其经过是很艰难的,但是人们却要吃许多苦以取得更大的痛苦;要升到高位上,其经过有时是卑污的;然而人们却借着卑污的手段达到尊严的地位。”
  “一切上跻高位的行动都是象登一条迂曲的楼梯一样。”人们之所以愿意如此搏命,正如古希腊谚语云:“地位显出为人”。诚然,用培根的话说,“地位显出有些人的长处,也显出有些人的短处”。因为,他们会想当然地以为,“一个人因有权位而人格增进”,甚而是“人格高尚而宽宏大量的确证”。
  二、升官就要发财,甚至发财是升官的必然逻辑。在一个以经济作为评价个人成就主要尺度的价值观念指导之下,发财与当官不可分割地绑缚在一起。有人甚至会说,当官不发财,何来当官?而且升官发财,这也是贯彻邓小平同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嘛!照这样推理,升官了就是应该发财!小官发小财,大官发大财。发财的大小以官职的高低而论。
  问题在于,有多少官员走上不归路不是因为权力与经济过度亲密的关系所致?权力与经济联姻,这时就不仅仅是经济决定权力,而且有时也可以是权力决定经济。在一定的情形之下,甚至后者的作用更大、更明显。有多少权力,就有多少经济;有什么样的权力,就有什么样的经济。二者之间是成正相关的关系。
  1984年12月27日,任重夷在中共广东省委召开的市地委书记会议上指出,要特别对钱的问题保持清醒,避免犯错误。“生财、聚财,要按照党和国家的政策去办。违法政策的不义之财,决不能取。要教育干部和群众,对非法谋财的危险和严重后果,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在这个问题上,搞不好要吃苦头。”悲剧在于,任仲夷的警诫与贪官们的行为,这二者之间总是一个难以破解的悖论和解不开的死结。
  三、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如果说升官发财是传统社会遗留下来的观念,那么,官做到一定的时候希望死老婆的想法则可以说是近些年的事。死老婆,作为时下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和处事观念而存在,这一点,只要看看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述或许即可明晓。
  马克思在1847年的《哲学的贫困》中指出,“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所有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生产力的增长、社会关系的破坏、思想的产生都是不断变动的,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