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为相-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什么?”江天暮却是一脸糊涂。
“…有没有空去太子府坐坐,和太子谈一谈?”无法确定江天暮的打算,闻人方干脆把他往太子府拉,反正江家的人拉过来对太子有利无弊。”
“有时间再说,我现在忙着讨好新上司呢,不是说现官不如现管吗?我现在得回去了,”江天暮站起身,潇洒的挥挥手。
目送他下楼梯,闻人方皱起眉头,揉揉太阳穴。
一旁的郝亮小心的上前问道:“公子,我们还去哪儿吗?”
“哪儿都不去了。”和江天暮一场互相试探,闻人方只觉得头疼,他看不清江天暮的立场,看不清这人究竟是聪明还是不聪明,只知道这么和他说下去,变糊涂的人是自己。
“回太子府。”闻人方下决心一定要让应天宏见见江天暮,太子大概还没尝过这种全神贯注跟人说话,却像大锤敲在软棉花上的无力感吧?闻人方带点恶作剧的感觉笑了…
********
凡是去过都察院的人,都说那里是整个朝廷最安静的地方。
其实都察院占地面积并不小,赶上江天暮的新家了,里面的工作人员也在百名以上,但给人的感觉就是静,针落地都能听到声音的静。
御史是言官,不敢说一言兴邦但绝对一言能定人生死,所以这里的人说话都慎重,绝不会有上班时间闲聊天的情况出现。
赵剑秋刚来时,也对这里面的人嘴都像贴上封条似的情景很意外,但她马上就适应了这样的工作环境,甚至有如鱼得水的感觉,反正拜前世的家庭环境所赐,她本能的反感生活在家长里短的言语包围中。
赵剑秋的顶头上司是右都御史张铭山,五十出头的年纪,很是严肃古板的人,赵剑秋刚看见他时,心里就有点忐忑,他像前世张小芹的爷爷,一样整天不见个笑脸,而且居然也姓张。
张铭山对赵剑秋第一印象也不大好,男生女相不说,又是皇上点名插进来的,御史是那么好当的吗?看赵剑秋文弱的身子板,张铭山无法想象她铁骨峥峥的模样。
抱了一大堆以前御史办案的资料给赵剑秋,张铭山是希望赵剑秋自己能认清现实,主动回翰林院继续抄写,这样大家都省心。
能不用一天到晚都跟在张铭山左右,赵剑秋也是轻松了些,所以进都察院这一个月,她就是上班看文件,下班看房子、搬家,然后家、单位,二点一线过日子。
张铭山是等着赵剑秋知难而退,但看到她这么安安稳稳的看资料,印象分上来些了,都察院里喜欢安静,喜欢安分守己的人,这点赵剑秋倒是符合,那只要她继续这么安静的待着,留在都察院也可以,反正都察院也需要抄写文件的人,何况翰林院出来的文人字写得都漂亮。
有了留下人的念头,张铭山开始主动问起赵剑秋了:“案卷看得怎么样?有什么不懂的吗?”皇上也说要自己教导新人的。
“案卷差不多都看完了,不懂的地方有很多。”来都察院一个月,赵剑秋的心态早调整好了,张铭山并不是她前世有血缘而无感情的长辈,他是她现在的上司,还是宣和帝亲自点名的,有问题不敢请教,那就是自己吃亏了。
“不懂的地方有很多?”张铭山挑眉问道,“哪些地方不懂?”他到要看看这位状元郎对御史研究有多深?
赵剑秋将自己这一个月看资料的笔记双手递上,文件案卷上不能做记号,她只能把有疑问的地方重抄下来,本来打算自己查资料找答案,但难得张铭山能亲自教,张铭山当御史当了快二十年,说是都察院的活字典都不为过。
张铭山很认真的接过笔记,很认真的从头看完,然后才抬起头,用更认真的态度对赵剑秋说道:“你的这些疑问,在书本中是找不到答案的,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明白的,这样吧,从今天起,你就跟在老夫身边,接触一些实际的案例,如何?”既然这年轻人肯认真学习怎么当御史,他也愿意教授他。
“是。”在都察院一个月,赵剑秋终于开始她的实习生涯了。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四十四章 实习期
更新时间2010…8…28 13:51:58 字数:3087
(感谢SO糊涂的PK票,fairlytale的打赏。*^_^*)
以前赵剑秋看的都是定了案的卷宗,跟在张铭山身边后,就开始查看那些没下定论的案件,以及各地送上来的情报。
暗行御史,这些人便是情报的提供者,赵剑秋第一次开始近距离接触这些人,而不是把他们当做名词看,如果说整个都察院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构成它盘根错节的基础,成为它不倒支柱的就是暗行御史。
张铭文就是暗行御史出身的,而且这都察院五品以上的御史,百分之九十也都是暗行御史出身的。
“你虽然没当过暗行御史,但总算是去杭州微服私访办了案,也应该能了解暗行御史的重要,的确,很多事情真相不是摆在桌面上的,你要到处去找,不懂得收集情报就当不好御史。”张铭山如是说道。
赵剑秋认真的点头称是,接触了才知道,张铭山其实是位很好的老师,他严肃,是因为他的职位关系到别人的身家性命,不由得他轻视。他古板,是因为他看重御史这一职业,不允许三心二意的人进都察院混日子。
这样的人,哪是她那个“只要是女孩都没用,只要是男孩都能顶了天”,不分情由只是一位偏见的爷爷能相比的,赵剑秋一想到自己第一眼就把张铭山和自己爷爷划了等号就感到惭愧,莫忘尘的事自己就以貌取人了,怎么还不长教训。
张铭山教人有自己的一套,他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对赵剑秋也是如此,他只是把所有的案件摊开来,让赵剑秋自己判断,然后与其讨论。
张铭山并不轻视年轻人的意见,他自己也是从年轻时代过来的,而且他现在正是物色接班人的时候,所以听了赵剑秋讲述她杭州办案后,他对柳易生和江天暮也产生了兴趣。
“柳易生怎么知道那发钗是公主的?”张铭山总能问到细节。
“因为他对女子的饰品向来熟悉,宫中嫔妃和公主的饰物都有图样记录保存,而据他亲口说,凡是他看过的首饰他就不会忘。”柳易生还说了,这样他送礼才不会送重复,过目不忘的本事起因却是讨女人欢心,也算是一绝,赵剑秋都不好意思说了。
张铭山却还点头称赞:“孺子可教,他的过目不忘用在记录情报和那些悬而未决的疑案上,也是难得的人才。他现在在哪儿任职?”
“在户部,现任山西清吏司的郎中。”赵剑秋可不认为柳易生对记录那些陈年旧案感兴趣。
“山西清吏司,那是户部左侍郎王庆祥的下属了,算了,他过目不忘用来背账目也是人尽其才。”张铭山和王庆祥是同乡,不好意思挖墙脚。
“那个江天暮,他是怎么知道莫忘尘是十八年前杭州知府陈志的儿子?”张铭山转移对象。
“猜的,莫忘尘,就是莫忘了陈志,然后天暮又专门查了陈志的家人,其妻儿本来发配边疆,但据说途中遭遇山贼失踪,而陈志的独生子如果还活着正好与莫忘尘年纪相仿。”这才是陈年旧案,不过如果不是江家也牵扯其中,江天暮还会这么认真对待吗?赵剑秋的答案是否定的。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做得不错。”张铭山可是恨不得把所有有御史潜力的人都收集到都察院,“他现在在哪儿?”
“现任刑部主事。”赵剑秋倒也想让江天暮过来都察院,因为江天暮不喜欢刑部,不过,“是皇上亲点他去的。”这点最关键,谁敢和皇上争。
可赵剑秋却忽略了另一点,御史是干什么的?下至百官上至天子都在他们的监督范围,所以张铭山摆摆手:“这点没关系,他要真有意来都察院,我和于大人都可以去求皇上。”他口中的于大人就是都察院的一把手,左都御史于平均,也是朝中说话最有份量的人物之一。
赵剑秋点头:“那我抽时间找他问一下。”
“越快越好,”张铭山比她还着急,“他现在刚到刑部,应该也在见习期,不会有什么实缺给他,这时候调出来最好办,要是安排了具体的职位又干得不错,刑部肯定不会轻易放人了。”
“那剑秋这就去办。”赵剑秋马上起身,江天暮想必在刑部也是度日如年呢。
她转身出去,就没有看见张铭山赞许的拈须微笑,不妒贤嫉能,这也是一个优秀御史的基本要求。
……
毕竟是挖墙脚的行为,赵剑秋不好意思公然去刑部找人,便趁着提前下班去刑部外边等人,可这过了好长时间都没看见江天暮出来,难道是自己错过了?赵剑秋只好去他家里。
好在赵剑秋去过江天暮的新住处,门口的下人都认识她,所以顺利进去,见到自称是看着江天暮长大的老管家,才知道江天暮也没回家。
老管家抹着泪诉说自从少爷进了刑部,就经常这样没白天没黑夜的忙碌,人都累瘦了,可怜少爷从小到大哪受过这个苦,他身体又不大好。
赵剑秋只能留下字条给江天暮,约好明天在太湖春见面,既然江天暮在刑部待得如此辛苦,他应该愿意来都察院吧?
……
第二天下午酉时,赵剑秋在太湖春如约等到了江天暮。
江天暮的气色很好,由于赶路着急,脸上还带着汗珠,看上去就好像新鲜带着露水的蜜桃,那种健康的白里透红,哪有江府老管家形容的憔悴。
“你找我有什么事?”江天暮坐下来,顺手用袖子擦擦汗,他今天穿了件深灰色的布衣,虽然是不显脏的颜色,但也看得出上面风尘仆仆,不过他贵公子的气质天生,布衣也遮不住。
“很辛苦?”赵剑秋还没见过他如此平民化的装扮,就是易容成水云时,他穿的也是一件蓝绸衫。
“还行,我昨天去乡下查案子,今天下午才回家,知道你找我,所以没换衣服就过来了。”江天暮看看自己身上的衣服,他一回家就看到字条,看着赴约的时间快到了,于是急匆匆过来,守时向来是他的好习惯。
“你去乡下查案子?一个人?”赵剑秋疑惑,难道江天暮这么快就过了实习期,还是有人故意难为他,不过看他气色不像受了委屈。
“是我顶头上司点名的,没办法。”但江天暮的语气没什么怨言。
别人的工作赵剑秋不好仔细打听,她只是说明来意:“我们都察院右都御史张铭山大人,听了咱们在杭州办案的经过后,想邀你去都察院任职,怎么样,有没有兴趣?”
“不想去。”江天暮想都没想就直接拒绝,“都察院和刑部都是查案的,在哪儿不都一样,何况我现在的上司挺好,他只是交代任务,给出完成它的时间,我要是早办完了,剩下的时间就可以在家里睡大觉,多自由。”要是换个一直盯着他的上司,他哪能这么悠闲过日子。
看江天暮的神态是过得挺滋润,赵剑秋自然不会勉强他:“好,我会和张大人说的。”
“代我谢谢张大人。”虽然不打算去都察院,但江天暮礼貌周全,对张铭山也极有好感,慧眼识英才嘛。
……
赵剑秋把结果告诉了张铭山,张铭山也不是贪心之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