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史前十万年 >

第56部分

史前十万年-第56部分

小说: 史前十万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叉矢”更为恰当。如果有人说我国古代人懂得“空气动力学”,有几人会相信这种应用在飞机和高级汽车上的学问会出现在我国古代的箭杆制造上?
    但是,我国古代人们在数千年的摸索中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人们眼看一支箭第一印象肯定是直、光滑,但是箭杆或矢干却不是这样的:好的箭杆是波浪形的,从箭头到箭尾先是粗,然后是细,再是粗,这样循环三次最后才是一支好箭的外形。经过这样制作的箭杆飞行更为平稳,也更远。
    能把箭都做到细致到这种程度,所以制造一支箭也要数十道工序也就不足为奇了,从这也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与聪明,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华夏人也应该感到骄傲。
    箭尾的箭羽最好的是雕翎羽,也就是它的翅膀上的粗大羽毛,然后是鹰羽,最后是雁羽。非洲大草原上虽然雕的数量也不少,但是要找到能做箭羽的雕羽也有一定难度,最主要是张凡虎没有时间去寻找。如果问一人知道非洲的什么鸟,大多数人肯定都会说令人有些恶心的秃鹫,因为它们吃腐肉。这种数量众多的猛禽翎羽也不错,张凡虎很容易就找到了满意的翎羽做成了稳定保持方向的箭羽。
    张凡虎的每支鱼叉的杆部、尾部都是花大精力按箭的特点来设计制造的,所以准确度很好,杀伤力也很大,但是却不能瞬间毙命,如果在岸上没有什么,但是猎物在海里就大不一样了,很有可能会功亏一篑,所以张凡虎早就准备好了这么一手暗棋:对大鱼,用箭鱼叉杀死,用大鱼叉固定捕获。
    有了这霸王弓在手,任何靠近张凡虎五十米,重量在两公斤以上、二十公斤以下的原来的猎食鱼都将被张凡虎猎捕。
    (对军事、冷兵器、体育方面感兴趣的书友可以尝试制作,但是还是得注意威力问题,好弓箭是大杀器,平时娱乐玩玩就行了,不要弄得太“触目惊心”,嘿嘿。我计划在暑假里制作一个,当然材料很难集齐,所以做个简单的。另外现在《史前十万年》每天的点击量都在一千左右了,老歌得到很大的鼓舞,但是推荐票、收藏长得很慢啊,多多支持下吧,老歌不是经常麻烦大家的)
第四十六章:意外?冲突?
    十秒钟!从张凡虎撒下那张划时代意义的鱼网之后,虽然他和族人们一起做了很多事,看似过了很久一样,但其实一共只过了十秒钟而已!其中在张凡虎撒下渔网之后的三秒钟之内族人们撒下网,之后两秒时间渔网迅速下沉之后张凡虎回头大喊了一声“拉”,与此同时做了让族人们拉的早就约好的手势。
    张凡虎做了这个手势之后就在也没有回头——其实也只有那几秒种没有回头,因为他看见了那条离他三十米外的鱼,然后就是迅速地射杀,刚要拉回绳子又看见了那条巨大的鬼头刀鱼,就这样在数秒之中就射杀了近三十公斤重的鱼,这是什么概念。
    于是张凡虎控制着力度拉回了两条还在挣扎的大鱼,而族人们在最初的惊讶之后也各自拉着渔网粗绳。十余分钟之后,上吨的沙丁鱼群及少量的其余鱼种被堆积在椰树林下,而张凡虎脚下的礁石上又多了六条数公斤重的大鱼。
    看着张凡虎以弓箭为主、鱼叉为辅地快速有效地捕鱼,其余族人们尤其是几个与张凡虎一起捕鱼的猎手或者现在可以说是渔民可就不安静地捕鱼了。智速看见族人们把渔网中的沙丁鱼全清理出来之后,向着他们手舞足蹈地吼了几句什么,然后就见留守一个岸边最强壮的族人,也就是那个中眼镜蛇毒的族人在渔网绳头拴了块拳头大的礁石碎块,右手抓在石块上一米处抡动着绳子,当爸石块抡得呼呼响时,右手一松,石块就带着拴在其上的绳子向着智速飞去。
    张凡虎几人身处的礁石距海岸有四五十米远,凹凸不平的礁石表面积也只有数平方米,所以要把石块准确地扔在上面是很困难的。不知是那位族人很聪明还是聪明的智速叫他做的,因为刚刚在距礁石两米之外绳子的部位还拴了一块,不过这不是礁石而是一截干树枝。就像钓鱼线一样:长绳做钓鱼线、石块做鱼饵、树枝做浮标。虽然现在石块没有落在礁石上,它已沉入距礁石两米外的海底,但是那截树枝却带着一截绳子漂浮在海面上,智速用带绳子的鱼叉很容易地就捞回了绳子,最后那张渔网在离开他手中快二十分钟后重新回到了他手中。
    精明的智速靠鱼叉的收获都不大,其余族人们还会好吗?所以看见正在整理渔网计划再撒一网的智速,其余族人们也向岸边吼开了,他们的用意不言而喻,于是那位受伤的族人就又小忙活了一番。忙活着的张凡虎也瞥见了智速的回收渔网方法、过程,但是他却没有动。这个方法他当然早就想到了,但是这却不适合他,因为他的捕鱼生猛,吓得礁石周围边上数十米都没有值得一网的鱼群,只有时不时游过的大鱼。
    智速他们的成果不太好,所以礁石周围的鱼群还是比较理想,窜来逃去的沙丁鱼群,追来赶去的猎食鱼也不少,他们在用渔网效果应该也不错。虽然经过张凡虎的猎杀小鱼几乎头逃掉了,连五公斤之内的猎食性鱼类也逃掉了,但是鱼血的腥味却引来了更凶猛、更大的鱼,鬼头刀等凶性鱼丝毫不见少,而且体型还在不断增大,张凡虎是忙得不亦乐乎。
    在族人们又取到渔网之后的十余分钟里,族人们花了大半的时间才把渔网整理理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骂那些懒人,但是“三天打鱼,两天理网”就是赞扬勤快人了。渔网网鱼之后会被遇到挣扎弄乱,在经过拉扯,翻找鱼等过程之后,渔网会变得相当乱,尤其细网,越细的网越容易被弄乱,也越不容易整理。
    张凡虎编制的鱼网主要特点就是粗大!那简直是太粗犷了,一般人们的渔网是现代化工产品,是胶质的,结实,所以较细,即使是上百米长的海网网绳也只有筷子粗细,但是张凡虎的却比筷子还要略粗!每条绳子的承受拉力都在五十千克以上,更是因为要捕捉身圆体小的沙丁鱼群而把网格织得密密麻麻的,每个菱形的渔网边长只有一厘米多,所有比大拇指粗的沙丁鱼被网住了想要钻过网孔逃脱简直是“痴鱼说梦”。
    张凡虎编制渔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他在制作弓等待鱼胶干燥的时间里,就全部用来编织渔网。因为菱形有四个角,所以每个渔网菱形小格要用相互交窜的绳子打四个结,边长十五米的渔网那可就是数万个结啊。张凡虎当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制作出六张网,从把族人们全部迁到海边开始的八天时间里,每天他都会花至少十四个小时编制渔网,然后三小时做弓。
    当用了三天时间他编制出一张网之后,他还要花几个小时还要训练族人们撒网,当然最主要的一点是教会其余族人织网,六张网中有四张是族人们织的。这些凝结所有人精力与希望的渔网果然没有让大家失望,不仅胡拉乱扯的族人们不易把它弄乱,而且在弄乱之后族人们单独也能在几分钟内把它整理好;还有它不仅能网住细长的沙丁鱼群,即使大白鲨被网住也不能挣破这种结实的渔网。
    族人们在重新拿到渔网之后的十几分钟里又撒了一网然后被族人们拉了回去。这一网数量比刚才的少了一半,再加上有了经验,族人们在数分钟之内就把渔网拖回最后又把渔网重新送回到五个捕鱼族人的手中。
    当族人们第三次想投网的时候,张凡虎向着他们大喝了一声,然后对着他们做手势,这个声音和手势对于族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已经见过几次了,每次训练完叫族人们收网回去的时候都要见一次。张凡虎的确是让族人们收网回去,因为他们每人的第三网鱼绝对不会超过五十公斤,虽然这已经不少了,但是每人花近半小时在这么好的捕鱼环境下只捕五十公斤绝对是得不偿失。
    张凡虎的想法很简单——换地方。六人每人间隔五十米左右,这样只在海边占了三百米左右的长度,也就只是椰树林的长度而已,而在海岸边原本可就有数百上千米的沙丁鱼群,这是最初的先锋部队,后面又集结的一群沙丁鱼群经过重重阻拦,失去了众多同类之后也逃到了海边,所以海岸边长一公里之内全是沙丁鱼群。尽管猎食性鱼类数量已大大减少,但是由于水浅原因,沙丁鱼也不能依靠灵活的阵型方式来躲避追捕,所以也只能分成了众多不断分分合合的小分队躲避猎食者,而张凡虎就计划带着族人们去捕获其余的沙丁鱼群。
    “唔噜噜!”张凡虎向着族人们做着刚才智速向岸边族人一样的动作,发音也一样。离他数十米之外的智速看见之后放下渔网,弯腰在礁石上提起来一串圆圆的礁石,然后把近十个圆礁石绕在腰间。然后左手拿鱼叉,右手抓着渔网的长绳抡圆了向张凡虎甩了过来。
    智速的技术果然不一样,他甩过来的绳子虽然也没有直接落在礁石上面,但是也飞在礁石上面了,张凡虎在快要落水的瞬间用他的“艾考瓦”搅住了长绳。张凡虎在六块礁石的最左边,智速第二,然后是另外三个族人,智力在最右边。在智速扔过长绳之后,另一位族人的绳子也到了智速的礁石旁边,然后后面的族人都把自己渔网上的长绳甩在了左边的族人礁石上。
    当最后的智力把绳子甩出去之后,也向大家一样在礁石上拾起一串圆礁石绕在身上,然后把数支鱼叉背在背上,抱着渔网鼓起勇气调到了海中!缚石跳海?这一般是会游泳的人向自杀才干的荒唐玩意儿怎么智力也用上了?虽然海水只有两米深,但是丝毫不会游泳的智力跳进这么波涛汹涌的潮水中几乎也能自杀成功,但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呢?
    “噗通”一声响,智力八十几公斤的身体跳进距礁石顶部两米的海中,只见他溅起的水花飚射三米多高,这相当于大浪排在礁石上面的壮观景象了。智力像个落水的铁秤砣直接下沉,但是在瞬间他又冒出水面,他应该是双脚在海底用力地蹬了一下的缘故,毕竟只有两米深。智力上浮之后居然没有再次下沉,而是死死抱着他的渔网仰面躺在海面上,而抓着他绳子那头的族人快速拉动,智力向一条小船似的被拉过了数十米的距离,到了那位族人的礁石边。
    智力到了礁石边之后还是躺在海面一动不动,但是刚才拉他的族人却动了——与智力一样的动作,跳海。然后他到了另一个族人的礁石边,两人一起把智力拉了过来。
    循环。当张凡虎抓着绳子把水中的智速拉到礁石边上时,其余族人也在刚才智速的那块礁石上等着。原来这是张凡虎想出的一种安全海面转移方式,族人们腰上缠绕的褐色圆形物也不是礁石,而是椰子,椰子被剥掉最外边的果皮之后就是褐色的坚硬果壳。张凡虎用锥子加军刀钻了手指粗的孔,喝掉椰汁之后又用树枝紧紧地塞住了,之后也就有了这种最原始的救生圈。
    当族人们全都站在张凡虎的那块礁石上面时,气氛变得有些压抑,很简单的原因,他们的神人没有带椰壳救生圈,而且在没有人在前面拉他们了,看他的样子像是要独自前进。族人们不会游泳,而且不知道人类还可以像鱼一样不靠外力帮助在水中前进。
    “噗通!”张凡虎对着大家一笑,转身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