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十福晋-第5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熙想了想,“派图理琛去黑龙江,叫他给大阿哥好生说说沙俄的山川地貌,叫大阿哥去和土尔扈特部联系上,让土尔扈特也好好闹腾闹腾,要弄就得将沙俄弄痛,这么不痛不痒的,象什么话,瞧你那点出息”
老十咽了咽口水,道:“皇阿玛,还是循序渐进比较好吧?”
康熙白了老十一眼,“步子该迈大点的时候就给朕拿出胆子来,缩手缩脚的像什么样。”
老十忙道:“皇阿玛,儿子听说图理琛最近身体不大好,怕是经不得长途跋涉,等他好了再说吧。”
图理琛的健康状况老十压根是不知道,反正拿定主意,只要康熙要去核实,那图理琛必须得病一场。
而康熙却没继续追问下去,而转了话题,“你八哥呢?”
老十叹了口气,“如今大势已定,下面的奴才们倒都收敛了许多。”言下之意便是八阿哥还在不服气就是了。
康熙听完后,便来了句:“好好学学,朕是怎么对手足的”
老十自然是一脸的不服气,康熙见状,便道:“咱们不说别的,单说你九哥,弘历那小子给他添的堵不小吧?你打算怎么给你九哥一个交代啊?”
老十嘀咕道:“等弘暄和弘历回来了,我一定好生收拾他们”
康熙立马翻脸道:“子不教父之过,你好好想想你自个儿错在那才是正经事”
于是,高高兴兴去畅春园的老十便憋着一肚子的火回宫了,虽然还是上班时间,但却没回养心殿,而是去了储秀宫,不好好找人说道说道,老十今天是没法继续处理公务的。
因此,正在关注安安嫁衣缝制进程的其木格只好暂时放下手中的事,跟着怒气冲冲的老十回了卧室。
老十一进屋,不等其木格将房门关上,就火冒三丈的将康熙的所作所为噼里啪啦的道了一遍,“你说,二哥能现在出宫嘛?爷登基还没一年呢还有,大哥那里,啊,爷能帮他去和土尔扈特部联手嘛?那和养虎为患有什么分别朕当初是说过随他在沙俄怎么闹腾,但沙俄是那么好被闹腾的嘛?他从边境跑到土尔扈特部还不知猴年马月了呢到时没等他和土尔扈特搭上线,爷早将大哥召回来、将土匪头子给换人了,还有八哥,我怎么他了?我示好的次数还不够多啊,他自己想不明白,难道也是我的错,喔,皇阿玛对手足好,那五叔死后,怎么降两级袭爵?皇阿玛若有爷这么多兄弟,还不知会怎么的呢再说了,他怎么不和爷比比怎么对儿子的啊,大哥二哥是谁关的还子不教父之过,我们兄弟淘气的少了啊,皇阿玛怎么不好好找找自己的原因呢…”
其木格除了不住的给老十拍背,让老十顺顺气外,还能干嘛?
而老十还余怒未消,“瞧我不顺眼就算了,莫名其妙的训我也没关系,可怎么能拿朝廷大事来当儿戏呢”
其木格只好道:“皇阿玛那么精明的人怕只是想气气你而已,没准你真按他说的那么干,他第一个跳得老高。”
老十歪着脑袋道:“真的?”
其木格笑道:“应该是真的吧,皇阿玛将江山社稷看得那么重,应该不会这么糊涂的。”
老十顿了顿,“那我马上再去畅春园一趟,就说就听他的,马上就派水师护送大哥去爪哇岛,叫图理琛去东北,然后封八哥铁帽子王”
看着老十一副“看不气死他”的模样,其木格好笑道:“爷,你都几十岁的人了,还和皇阿玛闹什么脾气啊,真的,也不怕丢脸。”
老十气呼呼道:“明明是皇阿玛可气嘛”
其木格笑道:“他是长辈,你就别和他较真了。”
老十摇摇头,表示自己这个爹还真不是一般的麻烦,然后道:“对了,其木格,爷今年不打算去热河…”
其木格无所谓的“喔”了一声,没说什么。
老十则有点遗憾道:“你老在宫里呆着,怕早闷了,爷真的想带你出去散散心的,不过,毕竟才登基,还是在京里待着好一些。”
因康熙常住畅春园,所以,其木格早就向老十请求过,不搬到畅春园度假,和康熙住一起,她会莫名的提心吊胆,老十也不想和康熙天天相见,所以,他们一家在京里就没地度假了。
其木格对老十道:“爷,我一点也不闷,你别管我。”
老十这才没再多说什么,起身前往养心殿,打算继续办公。
刚批示完一份公务,就见太监来报,说弘暄回宫了。
老十自然是先见儿子,弘暄已经沐浴更衣过了,人虽然清瘦了些,也黑了许多,但精神还不错,让老十很欣慰,“想来你也乏了,先去休息休息,明儿咱们再聊公事。”
弘暄笑道:“儿子赶路不急,所以不怎么累。”
老十笑道:“朕又不是没赶过路,瞒谁呢?呵呵,先下去休息吧,歇好了再说。”
弘暄笑道:“是,儿子本以为皇阿玛见了我会先骂我一顿呢。”
老十眨巴了一下眼睛,道:“那顿骂你是跑不了的,竟然将弘历指使到广州去,你胆子也太大了,也亏得你九伯不计较,否则,我看你们兄弟俩到哪儿找地哭去”
弘暄摸摸脑袋,不大好意思的想解释一下,却听老十道:“行了,你才回来,朕今儿不骂你,明天再骂,”说到这,老十又问了句,“你真的不累?”
弘暄忙摇头,“真不累。”
老十吧唧了一下嘴巴,“那你就去畅春园给你皇玛法请个安。”
弘暄没觉得有什么诧异的,如今天色尚早,去畅春园也说得过去。
不过,当在储秀宫听了其木格透露的八卦消息后,弘暄失声笑了一会儿,索性又回了养心殿去见老十。
面对着奇怪的老十,弘暄道:“皇阿玛,如今西北大捷、大伯在沙俄边境也骚扰成功、国债还没全国发行就筹集到这么多银子,是不是该向天下宣扬一下皇玛法的功绩呢?”
老十楞住了,看着弘暄,弘暄则笑得很无害,道:“皇阿玛才登基一年,就能取得如此成就,多亏了皇玛法打下的基础不是?”
老十懊恼的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怎么没想到自己圣明一世的皇阿玛会和俗人一样争功呢
于是,老十便叫弘暄今天不去给康熙请安了,和张廷玉一起去写夸赞康熙的锦绣文章去…
请大家继续多多支持,谢谢
第五百九十五章 顺利
第五百九十五章顺利
表扬康熙的中央文件很快就发遍了全国,虽然写得文驺驺的,但却依旧竭尽吹嘘拍马之能事,谁说拍马屁的文章就一定会肉麻俗气的?反正其木格看了半天,觉得档次貌似比《爱莲说》还高那么一点。
当然,其木格的评语遭到了老十的鄙视,“皇阿玛的老脸都红了呢。”言下之意就是可见这文章写得有多么的夸张,以至于让康熙都不好意思了。
当然了,既然康熙都红老脸了,自然是坚决不同意将此文发下去的,任凭弘暄怎么劝,康熙就是不松口,眼看康熙的功德就要这么沉没于历史的长河中了,哪知老十却非常执拗的固执己见,第二天在早朝上就叫张廷玉声情并茂的将这篇锦绣文章给群臣中诵读了一遍,然后直接叫人八百里加急送往全国各个地方衙门,要求各衙门必须将此文章贴到各个城门口和衙门前的布告栏上去,而且衙门里的文字工作者必须给目不识丁的民众朗读并负责解释,为期两个月,据说,为此气得康熙十天没见老十…
安居岛也不例外的收到了老十的这道圣旨,海关衙门忙不迭的赶紧将文章给贴了出来,还别出心裁的安排了西班牙语通译和法语通译站在码头和衙门前的布告栏旁给洋人讲解,打算将康熙的功德传到西洋去,真真是带着脑袋在办差啊。
而九阿哥此时正带着弘参和弘历在码头搭起的帐篷里给国债认购人开会。
在截止日最后统计出来的金额再创新高,一共860万两,其中洋人只占了120万两,南洋汉人占了200万两,余下的全是广东和福建商人筹集的。
但是,十三是坚决不同意发行那么多的国债,在太和殿上书老十,坚决要求将国债的最大发行限额控制在500万两以内,“皇上,国债毕竟是头一次发行,而且还涉及到了广东、福建的商人,如果处理不好,朝廷丢了脸面倒是小事,失信于民可就不好了。”
老十很想将860万两都全拿了,便道:“也就多360万两,其实也不多嘛…”
十三道:“皇上,360万两可是500万两的十之七了,不是小数。”
老十虽然觉得十三很碍眼,但却没法反驳,本来360万白银就不是个小数,只好怏怏的叫十三到养心殿私下再做讨论。
于是,散朝后,十三便跟着老十去了养心殿。
不想,老十一进养心殿就道:“360万两不是个小数,朝廷又缺银子,你想个法子让朕能在不失信于民的情况下将这钱收稳妥了。”然后不等十三出声就将人打发了。
回到储秀宫,老十还冲其木格叽歪道:“以为朝廷的俸禄那么好拿啊,哼”
其木格不是学经济的,只知道后世国家财政赤字好像要控制在某个范围内,但是,这个范围到底是多少,怎么算的,是一概不知,因此,只好闭紧了嘴巴,听老十骂十三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他还好意思给爷说,360万不是小数要是3万6,爷绝不要,眉头都不皱一下”
虽然老十这个老板有点无良,但十三这个员工却很是兢兢业业,第三天就到养心殿告诉老十,他想出了一个法子,没准可以姑且一试,“朝廷一直没明确的说国债承兑期限是多久,不如将这360万两设置成5年期的,利息再稍微高点就是…”
老十一听,是啊,光想着今年借银子,明年还了,怎么没想到可以拖个五年呢?
不过,老十却对十三不放心,总觉得十三不可能这么认真的帮他,便没当场敲板,而是叫十三去信和九阿哥商议。
十三没说什么,立马就给九阿哥修书一封,派人火速送去了安居岛。
九阿哥接了信一看,顿时豁然开朗,当下熬了两个晚上,拟定好了一个章程。
九阿哥是这么打算的,每人认购的20%为一年期国债,30%为三年期国债,50%为五年期国债,不同期限的利息自然也不一样,三种国债捆绑销售,不单卖,不同意的可以退出,当然了,预认金是不退的。
弘历听了后,心算了一下,然后便问道:“九伯,你是不是希望他们都不认购啊,那就能白得172万两银子呢,可是如此一来,朝廷以后再发国债就没人买了。”
弘参没好气的瞅了弘历一眼,弘历立马噤声了。
九阿哥带着弘历到安居岛后,弘参自己就先给九阿哥跪着赔了半天的不是,请九阿哥处罚他这个不成器的侄儿,然后得了九阿哥的谅解后,才红着脸起了身。
然后弘参私下里又就将弘历好好的教训了一顿,然后第二天又带着弘历给九阿哥陪了个不是,弘参对弘历说:“你如果对亲近的人随随便便、没心没肺的,日后谁还和你亲近?合着和你好就该倒霉是吧?日后和九伯说话多动一下脑子,九伯毕竟不是皇阿玛,皇阿玛生了你,活该被你气,可九伯凭什么?”
因此,弘历这几天和九阿哥说话时真的认真思考过的,尽量不会产生得罪人的歧义了,才开口,让九阿哥很是不习惯,不过因为忙,倒也没精力去过问。
不想,弘历今天还是没忍住,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