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萧后-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成公主吸了一口凉气,冷笑道:“我倒忘了,杨隋岂止夺了他周家江山,还夺取了你萧家江山。你虽是杨隋的媳妇,更是他萧梁的女儿。怪不得一提起复国大计,你就推三阻四的,想必是杨隋的亡国正好间接的替你报了仇了,你心里正乐呵着吧!”
萧后急忙说:“妹妹!你误会我了,我没有这个意思。”
义成公主一甩袖子说:“谁是你妹妹?我没有你这样的嫂子!你不愿意我杨隋复国,我是杨隋的女儿,我一定要为杨隋复国。”说完拂袖而去。
义成公主怒气冲冲的出了萧后的寝宫,外面的人一看她神色不对都不敢搭腔,唯有小政道亲亲热热的上去喊了一声:“皇姑奶奶!”义成公主也没注意,径直走了出去。萧后从后面喊着:“妹妹!”撵了出来,可她毕竟大了几岁,又不如义成公主飒爽,等她出来义成公主已经走远了。
小政道走到萧后面前可怜巴巴的说:“皇奶奶,皇姑奶奶她怎么不理我呀?她是不是不喜(…提供下载)欢政道了?”
萧后看看前面,估计自己也追不上义成公主了,索性也算了,想着也许她气一消就没事了,便低下头对政道说:“怎么会呢?皇姑奶奶她一直都是心疼政道的,只不过她今天有急事要回去,顾不上和政道说话。政道长大了,要懂得理解人,不要因为皇姑奶奶的一时疏忽就误会了她。”
“哦!”小政道非懂似懂的点点头。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五节 频繁入侵
第五节 频繁入侵
义成公主气冲冲的回到突厥,余怒还未消,有侍女来侍奉也不给好脸色。侍女们也不敢打扰,站在旁边不说话,义成公主静静地一个人呆了一会儿,越发的觉得灰心冷意。正好颉利可汗来看她,也没有注意她的脸色,带着笑意说:“你去看望萧后,他们还好吗?”
义成公主看他来了,忙把一脸的不高兴收了起来,叹了一口气说:“怎么好的起来呢?江山已被他们占据,这是一个无法弥补的痛。可惜我不过是一介女流之辈,如若不然,我定要叱咤沙场,为他们讨回一个公道,以谢他杨隋当年为我突厥恩德。”
颉利可汗笑道:“这你不用担心,有我在,你还怕什么?我就是草原上的雄鹰,还需要可敦出头来为隋报恩吗?隋朝对我突厥的恩德我片刻未忘,只要我在一天,定叫他李唐的天下坐不安稳。我现在就在准备,用不到两个月,我就亲自带兵入侵中原,摧毁他李唐政权。可敦你就静心在这美丽的大草原上等待我胜利的好消息吧!”
义成公主笑着靠在他的肩上,说:“我对可汗,一向是心怀敬重的,能成为可汗的可敦,是我最大的幸福。”义成公主虽然最初是颉利可汗父亲启民可汗的可敦,颉利可汗的庶母,年纪却比颉利可汗还要小几岁,性格也和颉利可汗相似一些,所以和颉利可汗在一起她才更有妻子的感觉。
六月,刘黑闼又引突厥一万多骑兵入抄河北。颉利可汗则亲自率领五万骑兵南侵,直达汾州。又遣几千骑兵西入灵、原等州。李渊派李建成从豳州道出兵,李世民从蒲州道出兵共同讨伐。当时颉利攻围并州,又分兵入汾、潞等州,掠男女五千余口,听说李世民带兵至蒲州,想着自己也抢掠的差不多了,李世民的兵力又足,又是以逸待劳,再战恐怕会吃亏,于是率兵出塞回突厥。
八月初六,颉利可汗率兵侵廉州(今内蒙古境内),精兵数十万,漫山遍野,绵延数百里,像是一大片蝗虫飞向绿色的田野,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像受到了蝗灾。唐派遣左武卫将军段德操、云州总管李子和带兵抵抗。李子和本姓郭,因讨伐刘黑闼有功,赐姓李。初七,颉利的十五万骑兵进入雁门。初十,侵犯并州。另外又派兵侵犯原州。李渊又命太子李建成从豳州道,秦王李世民从泰州道出兵抵御突厥,李子和急速赶赴云中,突然袭击颉利可汗,段德操赶赴夏州,阻截突厥的退路。
十二日,李渊在朝堂上环视群臣说:“突厥入侵,但又来求和,和与战哪个更有利?”
太常卿郑元寿说:“交战会加深仇怨,不如讲和有利。”
中书令封德彝出列说:“突厥仗着兵力众多,轻视我们中原的大唐王朝,如果不战而和,是向他们显示软弱,明年还会重来。以臣的愚见不如打击他们,取胜以后再讲和,这样就恩威并重了!”皇上听了很满意。
二十七日,突厥侵犯廉州,二十九日,攻陷大震关。李渊派郑元寿去见颉利可汗。当时,突厥几十万精骑兵,漫延着从介休到晋州几百里之间的山谷,来势十分凶猛。郑元寿冒生命危险,单枪匹马穿越突厥兵阵营,远远地看到突厥士兵热情的喊道:“我是你们可汗的老朋友,今天特来看他,与他叙旧。”那些举着兵器提防的对着他的突厥士兵,中间也有不少认识他的,觉得他孤身一人也起不了什么威胁,就去禀报可汗,放他进去了。
到驻地见颉利可汗,郑元寿责备他背叛盟约说:“我们定好的合约,纸上的墨迹尚未干透,可汗就背信弃义,又来侵扰我大唐边界。我早就听说突厥人重信义,可今天可汗的所为,令人费解。不知可汗心目中的信义是什么?”
颉利可汗听了这话脸露惭愧之色,沉默不语。郑元寿趁机劝道:“唐和突厥风俗不同,突厥就是得到唐的领土,也不能长久的居住。如今俘虏与抢夺的财物,都给了突厥百姓,可汗您得到了什么?不如回军,重新和亲,可以免除了跋涉的辛劳,坐享金银财物,并且都进了可汗您的仓库,比起这冒着生命的危险,抛弃了两国之间多年兄弟般的交情,给子孙后代结下无穷的仇怨,哪一个更好呢?”
颉利可汗出兵也是因为听了义成公主的话凭着一腔热血,现在唐臣一提盟约的事心里就有愧;再听他的分析,觉得甚是有理,在南侵中也获了不少利,再说像他这样说也给足了突厥面子,何况这场仗他也没打算再打下去,照以往的做法也该收兵了,真的要想和李唐一争中原的天下,目前他颉利可汗还没有这个野心;而唐朝方面李世民这回又出兵了,他的威名如今已是震满华夏,此外他与突厥一些上层贵族的关系十分密切,只要他以出兵,突厥总是很快就不战而退。(也正是如此,已经引起了李渊的怀疑,在三个儿子中对李世民的猜忌是最多的。)思索片刻,重新和唐结盟带兵撤回突厥。
突厥退兵后,得到消息的李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狠狠地褒奖了郑元寿一番,把他和汉代的苏武相提并论,现在他可以全力以赴对付中原残存的割据势力。在以后的两年中,李唐又平定了刘黑闼等小集团,全国渐渐的走向统一。然而突厥没有想李渊希望的那样安分,依然和往常一样时时入侵大唐边界,造成或大或小的麻烦。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八月一日,突厥颉利联合他的侄子(始毕可汗的儿子)东突厥小可汗突利率领的大军开始猛攻原州(今宁夏固原市),并很快就逼近长安。与此同时,为了多方牵制唐军,突厥又派出偏师分别攻击忻州(今山西忻州市)、并州和绥州(今陕西绥德县),其附庸国吐谷浑也出兵入寇鄯州(今青海乐都县)。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六节 世民退兵
第六节 世民退兵
八月九日,长安宣布戒严。大唐上下惶恐不安,有朝臣在朝堂上对皇上说:“突厥之所以屡次入侵,是因为我们人口和财富都集中在长安的缘故。如果烧掉长安城,迁都别处,则胡人的入侵自然平息下来。”
李渊考虑了一下,觉得不失为一种方法,便对中书侍郎宇文士及说:“你去越过终南山考察一下,到樊州、邓州一带巡视,有没有可以久居的地方,迁都到那里。”
太子李建成说:“是啊!终南山自古就有“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在那边定都,一定会给我大唐带来福气的。樊州、邓州又交通便利,还有秦岭做屏障,军事上可以防御突厥入侵。”
齐王李元吉说:“皇兄所言极是。”裴寂也点头表示赞同。其余萧瑀等人支支吾吾不肯表态。
秦王李世民见大殿上没有人对这件事提出异议,他那火一样的习性又燃烧了起来,挺身而出说:“父皇,儿臣认为不可!戎狄为我中原的祸患,从古时候开始,就是经常发生的。陛下以自己的圣明英武,一统华夏,精兵百万,所向无敌,如何能够因为胡寇的入侵,就要用迁都这种方法来回避,让我臣民百姓蒙羞,成为后世的笑料!那汉朝的霍去病,不过是一介将军,尚且胸藏平灭匈奴的志气,何况我空居藩王之位。请陛下给儿臣几年的期限,用绳子牵住那颉利的头来见陛下。如果儿臣做不到,到时候再迁都不迟。”
皇上很满意,说:“说的很好!”
这个时候,李建成冷冷的说:“当年樊哙想带着十万精兵横扫匈奴,秦王的话好像和他说的差不多哦!”
李世民不慌不忙的说:“现在的当时的形式很是不同,用兵之道更是很有差别,樊哙他有什么地方值得称道的?用不到十年,必定可以平定漠北,这绝对不是说大话的!”皇上看兄弟俩的架势,很是不对头,马上示意他们不要再继续说了,派李世民和李元吉一起出兵对抗突厥。
李世民带兵前去抗敌,正好碰到关中连降大雨,洪水泛滥,很多道路被淹,桥梁冲毁,加剧了行军难度。这还是唐军最大的问题,粮草的供应也因此出现的问题,总是跟不上行军进度,士气开始低靡。全军上下,包括远在长安的皇帝朝臣都在为这感到担忧。
不管怎么样,李世民带领的唐军还是到了他的目的地,就要和敌军交锋了。八月十二日,唐军与突厥大军在豳州的城西五陇阪(今陕西彬县西南)正面相遇。颉利可汗迅速带着一万多骑兵摆下大阵。唐军将士见突厥已经抢占有利地形,大为震恐,这回交战唐军这边的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占住,似乎败局已定。李世民和李元吉骑马远远地观察了敌情,李元吉觉得自己的腿肚子竟有些微微的打颤,怎么也控制不住了。李世民对李元吉说:“现在胡虏逼到眼前,不能表现胆怯,我们应当与之一战,你能不能和我一起上阵?”
李元吉可没有李世民那么丰富的作战经验,他是李渊和嫡妻窦氏最小的孩子,本来比别人得到的宠爱和娇惯就多一些,可以说是从小在羽翼下长大的,看到这种状况心里早就恐惧的不成样子了,哪里还有胆量上战场?说道:“他们来势凶猛,又占了好的地形,我们怎么能轻易出击?万一失利,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李世民问李元吉的时候就没打算和他一起去,只是父皇近来对他好像有些猜忌,总是在有意无意的打压他,倒是有意无意的在逐渐抬举李元吉,好像想让他也立一些战功,以免功劳都被他李世民一个人占了似地。现在李元吉既然主动放弃了立功的机会,那他以后就没有什么说辞了。李世民胸有成竹的说:“你既然不敢去,我一个人去,你就在这里等着看我怎么退敌。”李世民带着一百多经常和他一起出生入死身经百战轻装上阵的骑兵向颉利可汗的军营驰去,李元吉在后面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