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萧后-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章 痛失山河 第四十四节 大势已去
此时的萧后等人,在后宫内对这件事还是后知后觉,只看到叛军封锁了各道门,才知道发生了大事。萧后忐忑不安的想,皇上到底怎么样了?不知道这回能不能逃过这一劫。一个宫女一边哭一边喊着:“娘娘!娘娘!”跑过来了,对萧后说:“娘娘!他们要杀陛下,朱贵儿和袁宝儿已经死了,他们还是不肯放过陛下。娘娘快去看看吧!现在恐怕陛下已是凶多吉少!”萧后一听大惊失色,起身就向皇上寝宫的方向走去,后面的萧嫔等人连忙跟上。
沿路上,叛军因为取得了胜利放松了警戒,并没有为难萧后一行人。萧后走的很急,心里更急,好像是天一下子要压了下来,自己本无力承担,可在没压下来之前却要拼命挣扎。沿路上树影依然婆娑,为初夏的明媚增添着风采,好像人世间的悲喜和它们好无关系似地。
萧后走到皇上寝宫门口,一股血腥味铺满而来,刚才在路上的明媚这这里已经没有了,只觉得阴风阵阵,里面异常寂静。萧后心里“嗵嗵”别的厉害,刚才还恨不能插上翅膀,一步都能到达皇上的身边;可就在这一刻,萧后犹豫了、彷徨了,不由得放慢了脚步,好像生怕看到了她最不愿意看到的那一幕。萧后迈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的向里走去,心都快跳出来了,她多么希望这是一个梦,就在进去这一刻醒来,一切都回到了开始,就像从来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终于,萧后走了进去,叛乱的将士已经离去,里面一片狼藉,似乎在告诉来人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那阴冷的气氛令人窒息。萧后屏住了呼吸,好像再呼一口气就要把心给吐出来,眼泪溢满了眼眶,却又觉得心里干干的哭不出来。又走了一步,那幅残忍的画面展示在来人面前,萧后登时觉得心像被撕裂了一样,抱着皇上的尸体开始嚎啕大哭,身后跟着的人更是哭成一片。
萧后哭着哭着,稍微缓过劲儿来,觉得身后不对劲儿,一扭头,看到萧嫔放下了赵王的尸体,捡起旁边一把叛兵散落的刀,木呆呆的站了起来。萧后吃惊的问:“你要做什么?”
萧嫔没有说话,慢慢的把刀横向自己的项间。萧后放下皇上的尸体,站起来就要向萧嫔这边走过来。萧嫔向后退了一步,把刀逼的更紧了,说:“你不要过来!”
萧后不敢往前走了,柔声劝道:“萧嫔,你不要这样皇上和赵王在地下若知道你这样,会难过的。”
萧嫔看着摇摇头,泪如雨下,说:“皇上死了,赵王死了,我活在这世界说还有什么意义?”
萧后慢慢的朝前移动,轻轻的说:“萧嫔,你听我说,你现在还很年轻,遇到过的事还很少,你要懂得,死了的人已经死去,活着的人还要活下去呀!人不能这样轻易放弃生存的权利。”萧嫔仍是摇着头,又往后退了一步,放声大哭,一咬牙一拉刀柄,项上的血象喷泉一样迸了出来,霎时间一张脸变得惨白,在周围人一片“萧嫔”的叫声中慢慢倒下去。萧后“啊!”的一声哭出来,上去抱住她,跟着他慢慢倒下的身体蹲了下去,失声痛哭。
也不知过了多久,萧后哭的强些了,后面的简儿一边抽泣一边对萧后说:“娘娘,我们总这样不行啊!现在叛兵都去庆贺了,想不起来我们这里,若等他们想起来回来了怎么办?别人还强一点儿,他们那么恨陛下,要是回来荼毒陛下遗体怎么办?总不能让陛下死了还不能安身吧!”一句话提醒了萧后,擦去了眼泪,站起来看看周围有没有可以做棺木的东西。萧后的眼睛在屋里扫了一圈,眼睛最后定格在漆板床上。萧后令宫女们把床板拆了草草打做成简陋的棺木收敛了,最后将皇上和赵王和朱贵儿、袁宝儿、萧嫔同葬在西院流珠堂下,并吩咐宫人不要走漏风声。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一节 夹缝求生
晚上,偷偷出去打探消息的陈公公回来禀报萧后说:“娘娘!他们心好狠啊!他们这是要斩尽杀绝啊!他们把齐王几个王子、燕王、蜀王和七个儿子,隋氏宗室、外戚除了秦王浩以外,无论少长全都杀死,另外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秘书监袁充、右翊卫将军宇文协、千牛宇文皛、梁公萧钜等及其子全都杀了!”萧后一听,没有说话,只是闭上了眼睛,一任泪水在脸上滑过。简儿在一旁像想起了什么似地说:“娘娘,奴婢记得上回齐王来看娘娘时好像说过他的一个侍妾秦氏怀孕了。娘娘是不是想点儿什么办法把她带在身边也好有个照应,不管怎么说也能为齐王留一条根儿呀!”
陈公公说:“这个动乱的时候,这宫里的人尚且难以自保,接进来会不会也难逃厄运?现在乱党明显是要诛尽杨氏一族,要知道这事最后是位郡主还好,若是为王子恐怕他们不会放过的,在外面说不定还能逃过一劫。”
简儿说:“要让她孤身在外,只怕也会陷入动荡之中。到时候大家安全了,恐怕就找不到她们了。”说完看看萧后,看她只是静静地思考着,没有任何反应,便不再说话了,陈公公也没有再言语。正在这时,门外禀报:“南阳公主殿下驾到!”萧后站起来,南阳公主流着眼泪走了进来,一见到萧后,喊了一声:“母后!”便泣不成声,扑进了萧后怀里。萧后抱着南阳公主泪如雨下。
南阳公主说:“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做?我们怎么会遭此大祸?父皇对他们那么好,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对待父皇?母后!这都是孩儿的过错,孩儿天天和禽兽在一起,却没发现他们的狼子野心!”
萧后松开南阳公主看着她说:“这和你没有关系,这是谁都预料不到的事情,你千万不要自责。”
南阳公主说:“这次孩儿进宫来就不出去了,孩儿要生死都和母后呆在一起,看他们如何对待我们。”
萧后问道:“那禅师怎么办?”
一提到禅师,南阳公主的心就开始柔弱,停了半晌说:“孩儿顾不到那么多了,他是他们宇文家的孩子,谅他们也不会把他怎么样。可孩儿是父皇和母后的孩子啊!现在父母遭此大难,孩儿誓死与母亲相伴。”
第二天一大早,萧后刚梳完妆,陈公公急急跑过来说:“娘娘,宇文化及他们来了!”周围的宫女一听,都紧张起来,仿佛大祸要临头一般。萧后说道:“大家按列站好,不要害怕。就算有什么事,和你们也没有关系。”
众宫女定了定神依次站好,宇文化及和几位朝廷重臣走了进来。宇文化及皮笑肉不笑的说:“娘娘,臣等给娘娘请安了。”
萧后看看他平静的说:“将军!哦,现在应该称您为丞相了,这么早到这里来有何贵干?”
宇文化及干笑了一下说:“这陛下因为不肯西归,引起了众怒,不幸在混乱中死去。可这国不可一日无君,
臣等都认为现在皇室只有秦王杨浩一脉,可以立为皇上。”
萧后冷笑道:“既然你们都决定了,还来这里做什么?”
宇文化及说:“这立皇上,还需娘娘你才有资格出头,现在诏书已经写好,只需借娘娘您的大印一用。”
萧后说:“这个容易,只是哀家想知道丞相大人准备将我们这些旧人如何处置?”
宇文化及笑道:“这个娘娘不用担心,陛下他不幸被乱军致死,也是他犯了众怒,与娘娘没有关系。于公,娘娘还是后宫之首;于私,娘娘您可是臣弟的岳母啊!臣等会善待娘娘的。”
萧后用鼻子笑了一下站起来对宇文化及行了一下礼说:“这么说,哀家还得谢谢丞相了。政治上的事,哀家一向不曾干涉,以后更不会去过问,一切就拜托给丞相了。丞相有什么地方需要哀家,哀家也一定鼎力相助,只是有一事相求于丞相。”
宇文化及说:“有什么事请娘娘直说,只要臣做得到一定成全。”
萧后说:“丞相也知道,哀家的大儿子早亡就不提了,哀家只剩下二儿子暕也在这次动荡中死去,可他的侍妾都还在宫外无所依托,还请丞相能让她们跟在哀家的身边以做照应,也好慰我的暕儿在天之灵。”
宇文化及说:“这个容易,臣立刻就派人去接她们入宫,还请娘娘在诏书上盖上您的大印。”说完命陈公公出宫去接秦氏等人入宫。陈公公连忙忙不迭的说:“哎!哎!奴才这就去备车。”说完离去。宇文化及命人呈上了诏书,萧后命简儿取来皇后印玺,亲自在诏书上盖了下去。宇文化及等人拿着诏书满意的离开了。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二节 北归
宇文化及等人走后,简儿气不忿的说:“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萧后说:“你也不用担心,这种人他得意不了几天。现在天下大乱,他又带头杀了陛下,总有一天会有那些野心家打着为陛下报仇的旗号来收拾他,他以后就是众矢之的,下场不会好到哪去的。”
简儿叹了一口气说:“可是现在,我们的处境很不妙啊!”
萧后说:“所以我们要处处小心、步步为营,一定要保全好自己,抚养暕儿的遗孤,为他留下最后一点血脉。”
第二天,宇文化及以皇后令立秦王浩为帝,居别宫,只让他发诏画敕书而已,仍然安排重兵监守着他。封二弟宇文士及为内史令,三弟宇文智及为左仆射,裴矩为右仆射。以左武卫将军陈稜为江都太守,总管留守事宜。
二十七日,宇文化及命令内外戒严,说是要回长安。皇后和六宫都按照旧制作为御营,营前另外搭帐,宇文化及在里面办公,仪仗和卫士的人数,都按照皇上的规模。他们抢夺了江都人的舟船,取道彭城由水路西归。
行进到显福宫,半夜正在休息,萧后听到外面闹哄哄的,便叫陈公公去打探一下发生了什么事。过来一会儿,陈公公擦着眼泪一路小跑进来回禀萧后:“是折冲郎将沈光,因为骁勇,让他管理给使营。他念及陛下的恩德,和虎贲郎将麦孟才、虎牙郎钱杰他们一起纠集了几千人准备明天一早袭击宇文化及,不知怎么的走漏了风声,被宇文化及他们知道了,宇文化及让司马德戡带人兵讨他们。他们和麾下几百人全部战死,没有一个人投降。您这说天怎么这么不长眼呀!尽让好人败,倒让他们那群恶人节节得胜。”说完又流了几滴眼泪。简儿听了也在一旁连声叹息。
萧后听了没有多说,只是对简儿说:“取酒一壶,我要祭拜将士精魂!”简儿取来酒,斟满了酒杯。萧后接过酒杯向天祈祷,复将酒撒与地上。
完毕后,萧后叹了一口气说:“这沈光还是打高句丽时被陛下发现其骁勇而破格提拔上来的,一直跟着陛下身边。‘疾风识劲草,世乱有诚臣’,可怜也做了我隋的殉葬人。你们也不必怨天,俗话说‘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看那宇文化及一帮人等近日来的作为,只顾眼前的便宜,却没有长远的眼光,哪里是做大事的人?看样子灭亡是迟早的事。总有一天,上天会为我们死去的将士还回一个公道。”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三节 思变
宇文化及带着这十万多人浩浩荡荡的向西京归去,将杨广的嫔妃侍女据为己有,气派一如杨广在世的模样。每天在大帐中接受百官的参奏,也不处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