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天帝传-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就是这个声音!同一把声音,那时稚嫩,这时却已经带满了男子汉成熟了的浑厚深沉,磁性十足!
要说杨广此次前来,一半是为了王世充,另一半…………或者可说是另一大半,却是为了这个年且十九的秦王!
杨广双眸微眯,但睫毛间的浓浓的杀气,却怎么也掩饰不了,这世间没有一个人,能比杨广更清楚李世民的潜力和他将来的成就!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也许,趁着他还没有顺风踏云之时,就在此地,一了百了,杀死这个黄口孺子李世民,以后应该会省下很多工夫的吧。
“相信你们也能察觉,王世充和李世民的身边,有不少护卫高手的气息,即便以我四人之力,亦难将两人一举格毙,”杨广凌厉如刀的目光徐徐地扫过身旁三人的脸庞,口中却淡然说道,“如果要在王、李两人之中,拣其中的一人击杀,你们选的究竟是哪一个?”
宇文伤显然还没意识到李世民的厉害,微一错愕,呐呐地说道:“陛下,李逆之子,附父谋反,当然要拿之问罪,但是依臣之见,当务之急,首是应先将王世充与其党从正之以法,再颁行恩赐,约束军队,震慑群丑,重新把东都纳于陛下的掌握之下。”
“想不到陛下亦这般地看得起李世民,从长远来看,李世民实是不得不除,”跋锋寒迎上了杨广的目光,勉力支撑着平淡冷厉的神情,他的话一针见血,直言不讳地指出杨广对李世民存在着深深的顾忌,但是他又道,“只是眼下最急迫的,还是以王世充为首要目标。”
杨广不置可否,视线深深地凝注在缄默不语的徐子陵的俊脸上。
徐子陵对上了杨广杀气盈目的眼神,心中不自觉地蓦然涌起了一种彻骨的无力感,自从见到素素和寇仲两人对杨广日益亲近,他便有了一种明悟…………自己,想来是很难跳下杨广的战车了!
徐子陵自然看得出杨广因李世民而起的杀机,盯着杨广那平静得让人发慌的双眼,他的嘴唇蠕动了几下,他很想问上一句………如果你杀了李世民,那你要将李秀宁如何处置?
徐子陵默然半晌,终知这事情对上帝皇之尊,天下大事,有理亦难说清,片刻之后,他适才淡淡地说道:“洛阳为要。”他如此之说,不蒂是选了王世充…………其实这倒是他的真实想法。
一方面,虽然他也认为李世民天纵其材,实是危险人物,但是,所谓人无完人,天纵其材也并不代表着无人能制了,在他想来,只须假以时日,寇仲的机谋灵变就不下于此人;另一方面,他又忖道,若能短时间扳倒王世充,将洛阳重新置于治下,那时李世民必定还将滞留城内,到时再将之擒拿,却也是不嫌迟的。
可是,还有另外的一个理由,他隐隐约约地想到了,但却故意忍着,不去触摸,因为说将出来,也再没意义!
…………当日在彭城郡近郊的泗水之上,他和寇仲摸上李阀的船只,初次见到那个豪迈慷慨的李世民,一番倾谈,他便大起好感,这次舍他而取王世充,这点微妙因素未尝不起作用。
…………只可惜,事难始终,如今两人已经分属敌对阵营,日后不免相互仇雠为难,人生至此,又怎么不教人怅然难解?
杨广沉吟好一阵子,忽然摇了摇头,嘴角绽出微微的一笑:“竟然是三票对一票啊。”言下之意,他乃是取李世民的了。
“不过,”徐子陵突然又道,“王世充也可轻易杀之。”
第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董家酒楼(下)
“哦,这话怎么说?”杨广难得见到徐子陵竟主动开言,眉宇微动,一张俊秀的脸上不由浮起了惊讶且欢欣的神色。
“眼下王世充虽身在洛阳,但河南一郡军马俱为王世充所掌,”徐子陵冷静地说道,“偃师、旧洛阳城等洛水一线抵抗李密的部队,更是唯他马首是瞻,若是王世充猝然殒命,且不说我们是否有能力接收洛阳防务,单就外边的兵马,虽然名义上依然归于隋廷统辖,但处置稍有不当,只怕他们便会倒戈相向,甚者还会投奔李密的人马。”
跋锋寒沉吟半晌,略一思索,恍然道:“子陵言之有理。”
“依徐公子这么说,这王世充岂非杀不得?”宇文伤沉声问道。
“也并非杀不得,”跋锋寒代为解释道,“只是欲要诛之,必须营造出一个教其死党不敢狗急跳墙的形势,同时也要好生安抚那些随风跟势的和对之不满的人,不至使之恐惧生乱,徒然便宜了李密。”
“有道理,”杨广颔首道,“不过,这个形势,可不是容易营造出来的啊,难道说……”话未说完,他突然闭上了嘴巴。
“咚!咚!咚!”房门被轻轻地扣击了三下,然后慢慢地敞了开来,只见适才的那名伙计领着三名托着酒食的下手走了进来。
“公子爷,三位大爷,请慢用,若有甚么需要,请招呼一声小人。”摆放好酒食后,那名善于察言观色的伙计感觉出座中四位似乎不喜旁人打扰,立时识相地又带着那三名下手退出了小小的房间。
“不如,先将王世充擒下囚禁。”宇文伤若有所思地说道,“这样,他的党羽投鼠忌器,必然不敢妄动,而陛下亦可趁机出面,将那些不甘心附逆的人众着意抚慰,招降于殿下。为朝廷效力。”
“好!”杨广扬了扬剑眉,冷声笑道,“不过,这事情要作么,就干脆作大一点。不如覆上面具……”
一盏茶的工夫后,酒楼伙计得到杨广的召唤,上来入房,收拾席案上的残羹冷炙,顺便与杨广了结了帐单。杨广付帐完毕,挥手止住了热情地酒楼伙计,自顾自地推门而出。径直去了。
却说董家酒楼第四层东角的大厢房内,一场夜宴进行得正炽烈。
笔直树立在席位案头的十八根儿臂粗的牛油烛,正在熊熊的燃烧,将厢房内的各个角落都照映得仿佛白昼的一般,亮堂堂地一片。
厢房内摆着长长的两大列席位,尽头的最上席位,一个身穿隋制官服的中年大汉正高踞其上,他乱鬓花白。面貌虽然毫不出奇,但举首抬足间非常有气势,眼神亦是锐利无比,使人望而生畏。
右席首位的是一名十八、九岁地锦服青年,他生得方面大耳。形象威武,双目炯炯。奕奕有神,神情亦是自若泰定,不慌不忙,但眉目间却颇为清秀,与李秀宁竟有三分的相似。
此人下首,乃是一名二十五、六岁的蓝衫汉子,他的面相粗豪,鼻挺额宽,双眼发亮,神采摄人,即便是沉默不语,亦是予人一种智珠在握的十分特殊地感觉。
顺席而下的座位,却是一名身裹红衣劲装、腰插一支红色的拂尘地美艳女子,她年当韶华,一头秀发乌黑油亮,简简单单的盘了个斜坠发髻,冰肌玉肤,明眸盈盈,容色可餐,但神情却是出奇的清冷,傲气逼人,那些心怀不轨的人,亦只敢偷偷地觑视。
此女一下,却是一名年约二十五、六的黑衣大汉,他既不高大也不魁梧,却给人一种稳如泰山的气势,眉眼间彪悍异常,就是随便的坐在那里,身躯却若有腾腾的杀气喷溢而出,教人见了暗自心惊。
再下一位地,是一名文质彬彬的儒服书生,从表面看,他的脸肤非常白皙,长相亦甚是清秀,较之前者,年纪似乎又少了那么一点。
而与此席相对的左席,却只坐着四人,首位的,乃是一名须发皓白地老者,他的年纪虽然上了些,但面色红润,一点也不显苍老之态,他地衣衫有些褴褛,但穿在他的身上,即便厢房内的众人皆是华衣盛服,相较之下,却也没给人丝毫格格不入的异感。
在老者的下席,是一名老道士,他身形矮胖,道袍披身,脸上的肥肉挤向中央,看起来有些可笑,但他微眯着的双眼间,隐约透露出一种狠辣无情的目光,教人看了,笑意亦要硬生生的憋下去。
第三席位上,是一名二十来岁的盛服青年,脸上有道伤疤,举止亦有些粗野卤莽,他的样貌与最上座的中年汉子有些类似,只是眼神却没有那么端正,时不时的溜到了对面的那名红衣女子的娇美脸庞上,一看之下,便是发了好半会的呆。
这花痴男以下的最末一席的,是一名身着武将服饰的中年人,此人容貌丑陋,偏生脸上常带着强作出来的虚假的笑容,教人看了就不由的心生厌烦。
厢房之内,除此九人,门旁两边还站立着四名壮实的大汉,他们虽然装出目不斜视的模样,但眼光却经常“偶尔”的瞟到里面的那个红色的身影的娇躯上去。
在一门之隔的厢房之外,隐隐约约的还有一些悠长轻微的呼吸,可以看得出来,这里的护卫工作还安排得不错。
“秦王殿下,”这时最上座的那名官服中年人举起酒杯,殷勤地劝席上众人饮了一杯,然后捻须微笑道,“如今贵我两方已就协议达成暂定的盟约,不知你准备何时回长安向唐皇复命?你也说,最后还须征得他的同意,我们才能正式结盟,宣告天下的啊。”
右席首位的锦服青年放下酒杯,微笑答道:“王大人,其实盟约上的大部分条件,早在我主之预料,世民在此已可答应下来,至于一些细节方面,想来我主亦不会再过苛求,所以结盟一事,已经绝无变卦之理的了,王大人切勿担心。世民之所以滞留洛阳,实是另有要事,绝非有意拖延结盟时间。”
…………说到这里,看客应该都已猜出这两人的身份了,不错,那高踞上作的“王大人”便是河南郡郡守王世充,而“秦王殿下”自是李唐之主李渊的次子、天策府元帅李世民!
而李世民以下席位的四人,依次是他的得力手下:李靖,红拂女,尉迟敬德,长孙无忌,而他们五人的对面,从首而下,则是王世充的多年好友欧阳希夷,可风道人,再下就是他的长子王玄应,以及他的心腹手下,手掌洛阳防务的大将宋蒙秋。
“哦,另有要事?”却是那回过神来的王玄应接腔道,“不知世民兄所说的是什么事情?若是帮得上忙的话,玄应绝对不会推辞。”王世充听到草包儿子这番话说得颇有自己的风范,心下大悦,向他看去之时,却见他正定定地望着那红拂女,瞧他那副表情,话里的“帮忙”之意,只怕还是为了接近美人的居多。
王世充一看,哪里还不明白儿子那不堪的想法,一念及此,失望之意顿时溢于言表,他重重地哼了一声,刚要说话,却突然看见神色淡淡的欧阳希夷和满脸愠色的红拂女猛然抬起头来!
第一第一百四十六章突现刺客
说时迟,那时快,众人只听头顶处“嘭”的一声剧响,只是一瞬息,一大蓬碎瓦和着漫天的木屑,自横梁处尖啸着罗网般的罩下。
最先感应到异常的欧阳希夷和红拂女还未来得及反应过来,一道黑影已紧随着那些声势惊人的碎屑,快愈雷电的扑向座中的李世民。
要说谁是李阀的第一高手,那自然非阀主李渊的第三子,青出于蓝胜于蓝的齐王李元吉莫属,但这并不就是说李世民的武功差劲,虽说他的精力大多花在军伍行兵布阵上,但实际上他的武学修为亦是非同等闲,当日与寇仲、徐子陵初见的时候,两人的心跳只变化数下,便为他所察觉,由此可见其中一斑。
李世民的灵觉只比红拂女等人慢上一拍,他乍见那雨点般的“暗器”箭矢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