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魔幻手机-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一时间,甘肃十万重兵光明正大的调动起来,武定邦表示,三天之后,炎黄军支援二十九路军的车队没有动身,那么,十万炎黄军将亲自去开路。
全国人民也声援炎黄军,谴责阎锡山,二十九路军军长宋哲元也抗议阎锡山的举动,大骂这是让亲者痛、仇者快,是卖国的举动。
正文 第一九六章 最顶级的良种(求票票~~)
第一九六章最顶级的良种(求票票~~)
面对着一片片声讨和炎黄军的直面威胁,阎老西吓了一跳,他本来就是个风吹两边倒的家伙,有野心,但又没有足够的胆量,堵炎黄军的军车一方面是老蒋暗中指使,另一方面就是他自己想从中捞点好此,但也没想到会产生这么大的反应,暗道魏晨东这疯子果真不能随便得罪,说不定这家伙还真先不打日本人了和他晋绥军先打一仗,那他的那点儿家当恐怕会损失殆尽,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于是阎锡山公开表示,不是有意要阻击炎黄军,而且晋绥军装备太差,也消炎黄军给予一定的支援。
见到阎老西态度有所缓和,魏晨东也没太逼他,现在还不想完全得罪,于是表示,先前的承诺对全国抗日武装都有效,用日军的脑袋来换枪械,如果不够的,炎黄军拿钱财来抵,但如果要与炎黄军合作,那么就要允许炎黄军派出军事委员会深入其所在部队中,以便对其歼日人数进行有效核定,至于其他事项可进一步商谈。
听到魏晨东这些条件,阎锡山就蔫了,他老蒋都不抗日,咱还抗什么日,于是假意一番,放炎黄军的车队离开了山西。
蒋介石有心想阻拦,但其嫡系部队并不在这一带,而且现在也不想在明面上和炎黄军把关系闹僵,于是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炎黄军的车队也就顺利的进入了河北境内,此时镇守在河北的是西北军,自然对炎黄军没有太大敌意,而且炎黄军也本来就是来支援二十九路军的。
在4月初,炎黄军的物资终于送到了二十九路军的手上,整整五千支春田步枪和毛瑟步枪,二百挺轻重机枪,外加二十万发子弹,以及三百门掷弹筒和若干炮弹等等,当宋哲元亲自接收这份资助时,感动得无以回报,一一拥抱不畏长途万里送军用物资的炎黄军将士。
“古有千里送鹅毛,今有炎黄军万里送物资,我宋哲元无以回报,只有带领将士多杀鬼子了”,宋哲元紧紧的握住孙开华中校的手激动不已。
“宋将军和二十九路军乃中华义士,是炎黄军的患难兄弟,不管如何,炎黄军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但我炎黄军并未在国民政府管辖之下,如果就此大规模进入中原,恐遭蒋介石猜忌呀,所以此战还要靠二十九路军将士,但炎黄军会在东北予以坚决声援,尽量不让日军从东北抽出部队来增援来犯之敌”,孙开华也是把武定邦的话带到了。
宋哲元郑重的点点头,暗道老蒋太不地道,自己不抗日,还不允许别人抗日,二十九路军一直受其排挤,当下又不拨一分一毫来支援抗战,恐怕阎锡山阻击炎黄军事件就是其在后推波助澜。
宋哲元也是在第一时间把这批宝贵的物资派发给了作战最激烈的喜峰口,罗文峪,古北口等地区,赵登禹,黄杰等抗战在第一线的将军收到武器装备后信心十足,将士们摸着手上崭新的武器,开心的兴,底气也更足了。
4月中旬,日军再以大部队进攻罗文峪等地,赵登禹旅长身先士卒,“将士们,炎黄军在东北和日军生死搏战,此次又大璃持我们,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更不能让全国同胞失望,人在城在,人亡城亡……”
“人在城在,人亡城亡……”一阵阵暴吼在长城上响起,宣示着不屈的精神。
日军以两个联队猛攻罗文峪,守军奋起抵抗,由于装备得到了加强,战士们打得更加顽强,日军的进攻一次次被打退,在损失了两千多人后终于寒心的止步,等待援军。
冷口,古北口等地均遭到日军猛烈攻击,同样遭到守军奋力回击,伤亡惨重,日军气急败坏,日大本营严令一定要拿下预定目标,以泄哈尔宾之败对大日本皇军的影响,重振大日本皇军军威,于是又暂时从东北调了两个师团过去增援,另外国内也在大肆调兵,以补东北之缺。
日军的进攻人数急剧增加,飞机,大炮轰炸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守军虽然损失惨重,但没有丝毫退缩,打攻坚战,打巷战,丝毫不退缩,二十九路军整营整营的伤亡,一场战斗下来,一个营找不到几个人,就别说其他的连排了。
日军的大规模调动,吓坏了国民政府,生怕日本恼羞成怒,把主攻的矛头由炎黄军改为了国民政府,那就太得不偿失了,于是在5月底,主动和日军接触,要求谈判。
日军也正为这事情发愁呢,日军先前一直认为国民政府好欺负,必定不会反抗,可没想到这些不是老蒋嫡系的部队甚至违抗命令都要和日军拼死拼活,伤亡和收入已经大出日本预料了,现在东北战事又异惩烈,日军如果再继续深入下去,只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这完全不符合日军既定目标,但作为强势的一方,日军不可能首先提出和谈,现在国民政府提出了,那还不正中下怀,于是装了一下逼,立即同意。
5月31日,双方在塘沽签定了《塘沽协定》,国民政府默认了日军对吉林,辽宁,热河等地的侵占,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地方都是离炎黄军最近,你炎黄军不是爱国吗?你们就好好的去收复失地吧,这些地方刚好将炎黄军与关内阻隔开来,双方利益冲突将会越来越大,国民政府又可以让日军把视线转向了炎黄军。
现在的日军只有两条出路,要么向上攻击直捣炎黄军,要么南下攻击灭国民政府,但国民政府明显志不在抗日,而是一心剿共去了,如果日军继续攻击国民政府的话,只会陷入两线作战,但如果日军放弃南下,只攻炎黄军,以国民政府的指导方针,肯定不会管炎黄军的死活,那么日军就只需要面对炎黄军一方了,所以只要不是太傻的人,都是知道怎么做决定的。
于是日本大本营下令坚守已得之地,慢慢向平津等地渗入,但暂时不要起武力冲突,经过此战,现在华北局势几乎在日军掌控之中,日军主立即调头北上,继续攻击炎黄军。
至此,长城抗战结束,中**队伤亡高达两万余,日军公布伤亡只有八千,但一些专业人士估计这个数字有水分,日本人想以此大胜来宣扬大日本的武力,以提起国民灭炎黄军的信心。
6月中旬,日军三个师团出热河省,直向呼伦贝尔而去(民国为兴安省),镇守呼伦贝尔的有炎黄军的三个军,六个师共十六万余人,夏启东中将为防备总司令,夏启东深知呼伦贝尔对炎黄军的重要性,如果此地被夺,那么,炎黄军就被彻底困死在了黑龙江,这是已方的生命线。
“在没打下来呼伦贝尔前,日本人恐怕是不会进攻大庆和齐齐哈尔的”,炎黄军司令部,魏晨东一脸平淡,丝毫没有为眼前的局势登的样子,“难民转移得怎么样?”
“除了不愿意离开黑龙江的之外,我们都尽量把他们从呼伦贝尔转移到内地去,愿意到甘肃的,我们也想办法把他们送去,这项工作进行得比较早,所以也没有造成多大的动乱,只怕随着战争的继续,到时候又会有大批的难民,如果呼伦贝尔出事,那想出去都难了”,政委刘振平委婉的道。
“嗯,我们要做两手准备,第一项准备,就是做好呼伦贝尔沦陷的准备,到时候,物资等等补给方面的东西我们都要尽量找好出路,要有长远打算;第二项准备,我们要做好和日本人在黑龙江打持久战的准备,这样消耗是比较大的,几十万军队,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将军放心,此事我一定加紧办理,我就往最坏的方面想,当作呼伦贝尔失陷了,我们又要和鬼子打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仗,我尽量把能弄到的物资都弄来,首先饿死我,也不会饿到战士”,后勤部长管奇善郑重的道。
“我们自己种的那些实验粮种怎么样?”突然想起什么,魏晨东问道,这些粮种包括水稻,大麦,玉米,棉花等等黑龙江适合种植的粮食,而这些粮种最不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经过魏晨东用魔幻手机催化过的,绝对的当今世界上最顶级的优良品种,甘肃现在就在大量种植此良种,大批农民要跑到甘肃去就有这方面原因。
为了防止良种外泄,甘肃政府严格封锁了良种对外渠道,由炎黄军统一收购和分配,倒不是魏晨东怕国内农民讨了好,而是怕日本人得到了这些东西,因为日本的间谍已经探测到甘肃的良种种出来的作物年产量是他们国内的三倍不止,这怎让他们不眼红,如果不是因为甘肃太远,他们恨不得飞过来把这里夺下,也曾经一度鼓动蒋介石打下甘肃,但老蒋没那信心,也怕引起国内公愤,无奈作罢。
魏晨东一到黑龙江的时候,就开始做这项工作了,他首先让炎黄军的新兵自己种植这些东西,然后把种子配发给百姓,让他们大量种植,由于日本的势力容易渗入到这里,也是让日本间谍弄走了一些粮种,但拿回去,他们怎么也是研究不出这些东西是怎么培育出来的,他们怀疑是不是甘肃什么怪异的气候引起了这些东西的变异,虽然想不通,但日本人也不会任这样的宝贝不管,立即小心的送回国内,聚集起大量专家进行研究,一定要将其培育出来。
正文 第一九七章 补给线之危
第一九七章补给线之危
“呵呵,将军总算想起这些东西了,经过近两年的种植,我们已经聚集了大量的粮种,除了一部分事来做我们的物资之外,我们都配发过黔北和呼伦贝尔市东部地区的农民种植,预估种植面积将会达到十万亩以上,如果发展得好的话,我几十万大军的衣着和粮食就有很大着落了,这也正是我有信心把后勤作好的原因所在,另外,将军以前告之的一些矿山,矿藏等地我们也进行了大量开采,果然挖出了不少资源,以后我军的弹药也能自给自足一部分,至于医药方面,从甘肃调来的大批医药工作者也全部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工作,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一批学生也充入了进去,我们现在也开办了十多家药品生产工厂……所以以后黔北和呼南将是我军的真正生命线,就是怕……”管奇善欲言又止。
“就怕北方的苏联人是吧”,魏晨东眉头紧皱,他也不敢保证苏联人不会后插一刀,但至少目前不会。
“这个你不用担心,我自有办法处理”,魏晨东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苏联人对炎黄军笑里藏刀,他何况又不是这样对苏联人的呢?就看谁先露出刀了,看谁的刀更利了。
三个日军师团终于在6月日进入呼伦贝尔外围,兵锋直指呼西,因为呼伦贝尔很大,就算打下来,也没有那么多兵力镇守,所以日军重在切断炎黄军的补给线,只要打下呼西与蒙古交界的地方就可以了。
夏启东中将也是把兵流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守护炎黄军的补给线,在呼西有十万人左右,另一部分守护黑龙江门户,在呼东有六万人左右,中间虽然防守薄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