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超级程序 >

第313部分

超级程序-第313部分

小说: 超级程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象在家出家何者更为快乐。萌发各种角色过上一过,丰富人生体验。

    人类是上帝制造的格式化产品,上帝预先给人类设定了程序。保罗是基督教中最重要的传教者,他太荣幸地得到上帝的感召,亲身感受到上帝在向他植入程序。

    保罗自述道,我将到大马色,正走的时候,约在晌午,忽然从天上发大光,四面照着我。我就仆倒在地,听见有声音对我说:保罗!保罗!你为什么逼迫我?我回答说:主啊!你是谁?他说: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与我同行的人却没有听明那位对我说话的声音。我说:主啊,我当做什么?主说:起来,进大马色去,在那里,要将所派你作的一切事告诉你。

    康德说,这个世界有两件神秘的事情,一个是头顶的天空,一个是心灵。吴为感受到心性太奇妙无比了,任何语言都无法说清楚它,如果能够用语言说明白,它就不神秘了。心和上帝,和神,和宇宙,具有同样的本性,是同一量级的事情。

    释迦牟尼破译了人体程序的密码,马克思破译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奥秘,**使人成为神又使神复归于人,鲁迅破译了中国人的密码。科学家们能够编制基因图谱,等于破译了基因密码,能够制造计算机,又在不断地改版升级,使智能计算机超过人类自己,人类也就告别了上帝时代,意味着人类完全可以破译解读自己,实现人类自身与人工智能体的成功置换,把人类个性化的要素输入人工智能物中,替代生物**,人类生命的载体可以由碳原子转移到电子电路甚至粒子体上面,人类就可以获得永生。

    当代世界科技发展出现的智能高级化趋势预示,通过向人体实现神经植入形成人机复合体,制造超越人类的智能复合体,脑内仿真手段可以创造人所需要的一切,使人感到身临其境,获得相应的仿真体验。甚至人脑细胞不再由碳组成而是由电子、光子组成,停止人对生物**的需要,人的思想、精神存在的载体转换成电子电路而获得永生。人类发展由现存生命的生物存在形式所造成的种种局限将会被轻而易举地突破,由于生命的物质存在形式的改变使生命的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在高级水平、高级形式上得到完美的实现。

    人如果能够制造出超过人类自己的智能体,自然能够破译人类自身的密码,顺理成章的把任何人类个体的密码输入到智能体中,可以复制出任何相同的人类个体。等于人可以变身为智能体,人就可以长生不老,去与外星人相会,遨游宇宙太空,可以随心所欲地赋予这个智能体以更多的特质,在设定智能体的程序时,可以按照人们的想象完全改变上帝造人的程序,不再需要释迦牟尼法发现的逆行而为的苦修方式,这样的人工智能体自性清明,极乐成为它的常态,从智能体诞生那一时刻起就没有烦恼忧愁痛苦,自然不需要纾解,它没有人类的**却具有人类的心性灵魂。

    释迦牟尼早已经意识到,人的心性才是人类的本性所在,心性本是万有万能,无奈地却存在于肉身之中,必为肉身所限,乃是生出万般苦恼痛苦根源的所在。连耶稣也是牺牲肉身通过复活来到人间,上帝通过耶稣复活,乃是启示人类通过制造出超级智能体,实现人类自身由肉身向智能体的转换。如果人可以在肉身人体与人工智能体之间实现自由的变身转换,岂不消解了宗教与世俗的界限?(未完待续)
第三一二章 收发自如心性大法
    此时的吴为已是心机大开,悟出发心生念的法门,想象发心收心能够达到收发自如的境界,如同在电子信箱中给自己发封信,自然收发自如一般。也是误打误撞,他恰巧悟出人生大关键。如果人心能够达到收发自如随顺自然,等于实现了人生大圆满,岂不快哉,何来烦恼忧愁。佛心佛愿可谓宏伟高远,世俗人间再难有此心此愿,发心度尽虚空遍法界,发心修行做出榜样,又有一代又一代虔诚学佛修佛悟佛弟子发心修行不辞劳苦苦口婆心谈笑风生传道度己度人,无奈三千世界芸芸众生,难免有深陷贪嗔痴,佛心如何得安,如何还能谈笑风生讲论佛道佛法佛智,也只好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来自安。佛说过的该说了也说了,再不开悟误入鬼道魔道,也只能怨自身中毒太深,想到此处,佛心自安,心安即是收心。讲不讲在己,听不听由他。听了能不能听得进去,听得进去小悟少悟悟的浅薄,还是大悟彻悟悟的深透,更要看善根慧根深浅,善根慧根深的,还要看有无佛缘。有了这么多苛刻的要求,许多发心悟佛修佛的,悟来悟去,降伏不了烦心杂念,心里发毛如同长草了一般,说慧根浅无佛缘顶不住诱惑,其实是看人间许多好处利益稍一用心用力用智即可得,虽有佛门清净长久喜乐,却熬不过漫长的修行之苦,世俗之乐短暂,却总比修行漫漫只苦无乐强得多。所谓收心就是自安之道,如不收心无法收心,看着深陷迷途苦境之人,佛道之人如何心安往生西去之路,领略西天极乐至境。

    心发事起、事成心收,随发随起、随成随收,这是人间愿望,世间能达到此境的,十全十美的少,十事九不全的多。因一人一事发心事起的多,因众人发心者少,因家人亲人起心动念的多,因陌生人大众的事发心发愿者少。先发心后悟事理神通的多,心神具备者少之又少。心、力一致的少,心、力脱节的多,心发而力不至者多。心发力不至,自然难收,留下人生遗憾。

    发心也有妄心恶念,即便颜面有损也要及时收心。心机大开,心性自明,心路畅通,再无阻滞,喜悦异常,心障尽除。

    吴为曾经感受发心发力的事实,真正有过得益于发心,如今更是如此。发心悟学术,他以为搞学术清净,至少写篇文章想发表不必领导签字同事投票,想写文章,一写即成,是他一生受益最大之处。对他来说,有心史可证的,那时年轻心愿强总想在大期刊上发文章,屡投不中,后来他想,自己能贡献给社会已经竭尽所能,躺在九泉之下也能心安了,以此收心,他心也的确为安。面对许多比他年龄还小的男女同事提前退出工作岗位,他发心发愿应该告诉人们一些什么,经过一番昼夜兼程的努力,成为乐业教育的主讲。后来幸遇提拔机会,他担心干扰悟学,有人开导这样更加有助于学术,条件方便接触人事多了题材自然也多了信息量大了位置变了视野开阔,更容易写出文章。

    吴为回思自己的过去,小心小愿因一人一事发心发愿的,可以随发随收,得心应手;中心中愿的,发易收难,大心大愿的,难发难收,更不知如何收心。文章也有虎头蛇尾,男女情事亦然。开始海誓山盟、海枯石烂,后来草草了之,如同陌路生人,翻脸成仇人。

    吴为经常感受发心发力的心里事实,想写文章一写即成,真正有过发心如愿的体悟,感悟颇深。发心做一件事,做一日几日事成收心,再发心再做,如此发心收心感觉心累,便想如何省心,省心的法门便是发一次心一做几年十几年,那样的心也难发,心一旦发了又难收,发心难收心亦难,则心难安。这才使他意识到,发心收心是人间最难掌控之事。

    吴为注意到,佛经里讲发心,却没读到讲收心,也没听到哪位法师讲过如何收心。求清净心,心清净才容易发心发大心。这是发大心的法门。心不净则心难发,心本身成为负担,为心所累。

    发心纯粹是自己的事情,别人不可代劳。如果人心不发,即便基督复活、释迦摩尼转世也是无奈。

    深得发心收心玄机的吴为,突然发心,何不让娇妹回心转意,劝其在家修行。吴为恨自己没有起死回生的神力,让已经离别人世的知己重返人间,好倾心一述。面对人间的红颜知己娇妹,总是心有不甘,已经超出男女情爱大防,生出前所未有大心大愿,发心使她回返俗界。他知道,世俗中人想成佛,修成清净心,俗念成了必须破的心障,如今的娇妹想再还俗,清净心反而成了还俗的心障。他想象如同邻居串门一般过得去回得来,那要靠何等的心愿心力才能把她拉回来。心知这样的事情勉强不得。宋柔说他长了一张巧八哥的嘴,但对娇妹如何才能说得动,使她发心回到俗界。没想到,事情出乎意料的顺利,吴为只说了一句话,小乘度己,大乘度己更度人。娇妹立刻意识到自己心机的狭隘,遂发心在俗间修行。吴为又说,人如果掌握了发心收心的法门,进入收发自如的境界,则僧界俗界亦可进出自如。(未完待续)
第三一三章 吴为式的发心之法
    拥有乐商等于掌握心悦智慧的吴为,使他在心性收发方面达到收发自如的境界。

    他自我总结道,乐中求进就是一种发心方法,也是一种自我发心的能力。在郭振眼中的吴为,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郭振曾经如此描写吴为,知识分子有许多定义,我比较赞同这种见解,不只是有学识的脑力劳动者,更重要的是对国家、对民族、对真理具有使命感、责任感和献身精神的脑力劳动者。吴为多年来从事学术研究,其动力来源于他的兴趣、他的爱好、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没有人给他布置课题,没有必须完成的科研任务,也没有名利的诱惑,一切都是自发的主动的自觉的,不用扬鞭自奋蹄。他把做学问作为一种理性的追求、一种生存状态,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使命感在时时鞭策自己,研究学问是苦差事,要甘于寂寞、牺牲一些乐趣、付出更多的艰辛,有足够的坚韧和智慧。吴为这些都做到了,而且在不停地努力着、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造,一部作品问世了,又一部作品在酝酿着,吴为不断把自己的研究视角向更广更宽的领域延伸。

    吴为对乐商又有了新的理解,把它看做是一种演戏的智慧,是自己给自己演戏,自我追求心悦的体验。现实的人一旦扮演戏中人的角色,就要把自我融入忘我的境地。实现这种心理置换的能力,是乐商最基本的能力。通过提高演戏的技巧使自己能够体验到愉悦,戏剧不过是乐商的外化表现。把自己所置身于其中的现实过程看作是演戏的过程,然后从观赏中获得愉悦的体验。通过自我设计的某些行为,能够给自己带来愉快的体验。现实的戏剧化,每一个现实中的自我都在扮演着导演、演员的角色,追求戏剧化的效果。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这种戏剧化角色,从中追求快乐的体验。乐商,就是把这些带有偶然性的表现能力变成一种普遍性常规化的表现能力。

    人生如戏,并不是通常所说的游戏人生之意,而是赋予现实以高于艺术作品的艺术意境。任何艺术作品一旦定型、定格后,如同电影胶片是对所反映对象的一种瞬间定格,也就同时锁定了它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限制在既定的表现水平。惟有现实,每时每刻都可以赋予新的创意。

    乐中求进,是吴为自我总结提炼的发心智慧,是针对现实生活中

    有些人存在的我乐花天酒地、我乐重权在握、我乐身边美女如云发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