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臂方丈-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虹→桥→书→吧→。
第116节:第二十九章(7)
杨坚闻知京中太子遇毒,一时也心急如火。急忙交代左右代为署理军中事务,带了 几个侍卫匆匆直奔京城。待回到隋府,问明了太子病情,知道一时尚无性命之碍,又听说武 帝每天早晚都抽空到东宫探望一番,不时催促御医们禀报诊治情形后,方才略略放了心。
杨坚在府中歇息一天,次日上午便奏请觐见陛下。
杨坚按朝臣大礼叩拜之后,武帝一边道了辛苦,一边赐杨坚坐。杨坚一面禀报了边 关防守事宜,一面暗暗打量了一下陛下:陛下比往年更显憔悴了,神色也显得有些疲倦。
自一举灭齐、统一北方后,眼下的大周已是中夏第一大国,国力财力也远比当年强 盛了许多。可是身为大周皇帝的武帝仍旧还像当年一样,接见近臣时,仍是一身棉布的常服 。眼前这处只有在接待心腹近臣时才使用的小书房内,铺设也很简洁:陛下所坐的龙椅还是 多年前太祖用过的一把旧椅,龙椅上没有任何雕刻镶嵌和珠宝锦垫之类的配饰。书案上的砚台 镇尺等一应文房四宝,统和往日一样简朴无华。靠北墙并排摆着一溜书柜,一张古朴的大书案 。另有一张睡榻,睡榻上铺着半旧的民间常见的布被布褥。
杨坚不禁暗暗感叹:陛下真乃一代克己励精、雄图大略的旷世明君。位极天下至尊 ,却如此节俭进取,天下如何不克?四海如何不定? 君臣之礼见后,武帝深深地叹了口气道:“公卿,太子之事你自然也知道了。今日 你我君臣,可不必拘礼,国事家务,尽可随意而论。” 武帝令宫监上了茶,杨坚谢了恩。武帝道:“公卿,朕近日颇觉身心不支,实在多 因太子而起。朕记得当初朝中曾有人竭力反对立他为储,如今看来,太子不独体质虚弱,心 志也确有些不胜重荷啊。” 杨坚忙道:“陛下盼望太子早禀圣质,苦心可鉴,然而太子毕竟不似陛下少年之时。陛 下天纵英明,古人今人又有几人堪比?加之陛下自小又跟随太祖南征北战,刀丛剑林,早早 历练出治国平天下的文经武纬啊。” 武帝道:“唉!可太子也确有浮躁和轻率之处啊!” 杨坚说:“这正是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啊。臣知陛下是望子 成龙心切之故。可喜可贺的是,有陛下这么多年的圣训亲教,太子的文韬武略和才智学问皆 大有进益,朝中文武也是有目共睹的啊。” 武帝闻听微微颔首,沉默良久,又有些戚然地说:“朕并非有嫌弃太子之心,朕实在 是担心他的心志和身骨,将来一旦担当日揽万机的泰山之重,只怕反会给他自己和江山社 稷招来倾覆大祸。” 杨坚不觉心下一惊,忙道:“臣以为眼下总以先治病抚慰为上策。陛下若以身体 羸弱而改立储君,反令太子更生恐惧和自卑,只恐对他的康愈有害无益。” 武帝沉思一番,觉得杨坚的话不无道理,于是决定暂时不考虑改立之事。每日早 晚无论朝政如何繁忙,总要抽空过东宫来抚慰询问一番,只盼着太子能及早恢复,方才心安 。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117节:第三十章(1)
第三十章
杨坚回府的日子,夫妻两人皆为后宫的凶险而忧心忡忡。
眼下,两人最感忧虑的一件事是:女儿杨丽华与太子大婚之前,太子与东宫一位 下等侍女便已生有长子。太子妃入宫后,别的两位姬妾夫人都相继生下儿子,偏偏太子妃丽 华两次喜结龙珠,却是一对女胎! 太子的身子骨如此,太子妃至今又未有亲生嫡子,即使将来太子能荣登大宝,丽华 因无自己的嫡嗣,仍是吉凶难料。
丽华生性淡泊不知虑事,他们却不能不替女儿操心。两人合计了一番,终于 得出一计:太子的长子宇文衍是服侍太子更衣的侍女朱满月所生。朱满月出身罪俘之后,当年兵败城破后被掠为大周奴隶。独孤氏盘算,丽华如今仍无子 嗣,不如把朱满月的儿子收为太子妃的嗣子,养在身边亲自教导。这样,一来原就是太子的 长子,二来经丽华过嗣并亲教,母尊子贵,将来毕竟也算有些指望了。
独孤氏替丽华筹算好此事,太子妃把这个主意与太子商议后,太子倒也高兴,立即 上疏奏禀父皇。
武帝见太子妃如此通达,心下自然高兴。其实,情知太子妃丽华迟早也会有自己的子嗣,如今她竟肯立太子的长子、 朱满月的儿子为嗣,一来证明她无争嫡之心,二来可知杨坚也并不像别人疑惑的有什么野心。如此看来,倒也实在是朝廷之福。
于是,武帝亲自为皇长孙宇文衍改名为宇文阐,又即刻令人拟诏:即日起,皇长孙宇 文阐由嗣母太子妃亲自哺育并教导敦促文武功课的修习上进。
自太子遇毒之后,独孤氏和太子妃在太子的饮食起居上比往日更加处处小心了。每 餐饭菜、每杯茶药,都要看着宫人亲自试过后,甚至还要自己亲自再试了,然后看着太子食 用才能放心。
杨坚在京中停留十数日,回任前还是难以放下心。他隐隐预感到自己离京之后, 太子还会出现什么事。可是,因自己所驻守之处乃兵家要地,故而不能在京中久 待。
想当初,太子定储之后,杨坚夫妇在朝中的身份顿然显赫,树大招风,几位好友皆认为杨坚暂时离开京城比仍旧待在朝廷好。故而,自女儿大婚入住东宫后,杨坚便反复上表,主动请求家小羁留京城,自己和侄子杨素、杨广、杨勇等皆离京戍守青州。
杨坚自幼跟随父亲杨忠身临前阵,颇是历练了一套领兵打仗的经验。这些年一直戍守在外,凡是他的防地就极少有告急京城和求增援兵的事情发生。
这样,虽说长年累月地妻儿离别,毕竟也避免了朝中党争带来的诸多麻烦,因而耳边骤然清净多了。只没想到那些人至今依旧不肯放过太子。
此番太子遇毒,因一时无法查出凶手,夫妻二人在人前也按宫中御医所说,太子是患了惊悸之症。为了太子,他们不想打草惊蛇,不想敌手因此更加疯狂,使朝中两党也更加剑拔弩张。
既然太子一时无碍,隋公夫妇便不想因小失大,更不想弄个两败俱伤。
李娘娘在山寺获知太子宫中遇毒的消息后,惊得如雷轰顶! 她再没想到,自己出宫不久便出现了这等大祸!每日里焦虑烦愁、寝食难安,痛心自己不能两全,顾了女儿却丢下了儿子。
因焦虑太子眼下情形,想要派人进宫去看,却不知派哪个回去更让自己放心。末了,倒是奶娘秀月提出不如让翰成进宫去看看的主意。李娘娘急忙令人上山去寻。待慧忍匆匆来到寺里后,娘娘反复嘱托再三再四,这才放他下山进宫探看实情。
慧忍闻听太子在宫中遇毒的事情后也大吃一惊!接到娘娘懿旨后,一刻也不敢耽搁,即刻纵马进京探看。
到了京城时,天色尚未暗尽。慧忍虽持有娘娘交付的一副可以随时出入各道宫门的铜牌,仍担心白天走动宫掖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因而,他在宫外一直等到天色昏蒙、掖宫将要关门之前,才着了宫中侍卫的公服,携了铜牌悄悄潜到东宫。
慧忍曾在太子的东宫值宿数月,对宫中大小路径倒也记得清楚。恰好这天起了些黄风,除了缩头缩脑的宫门兵吏外,一路冷冷清清的很少见人。
来到了东宫,慧忍趁门前守卫转脸的工夫,运起轻功一跃便跳过了门槛,径直来到太子的寝殿。
透过帘帷,就着摇曳的烛光,慧忍见一身朱红常服的太子脸色果然比过去更见憔悴瘦削了。他此时正和一位老年宫监在灯下对弈围棋,旁边一位青衣宫女正在剪着烛花,另一位宫女立在两人后面,服侍倒茶添水。
慧忍跃入门槛来到两人身边时,正专心对弈的太子也没有抬头,只管低头说:“药先放桌上吧!我这会儿嘴苦得很,不想喝。太子妃怎么没一起过来?” 慧忍微微一笑,合十道:”阿弥陀佛!贫僧释慧忍参见太子殿下。” “嗯?”太子闻声急忙抬头来看,原来,一身宿卫打扮的周将军不知何时已闯进殿堂并站在了自己面前。
陪太子对弈的宫监大惊,迅速拔出短剑挡在太子前面喝道:“大胆!你是何人?竟敢私闯太子寝殿?” 太子挥手笑道:“张宫监不必惊慌!这位是我旧日的属下、宣威将军周翰成。” 张宫监是李娘娘的多年心腹,娘娘出宫时放心不下太子东宫的下人,才特意把他派 到太子身边,准其带剑上殿侍候。太子遇毒后,他受陛下之命,和陛下派来的另外两名侍 卫日夜轮流值守在太子东宫。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118节:第三十章(2)
因与公主的奶娘多年同为李娘娘的左右心腹,往日出宫也曾见过 少年时的翰成。此时认了出来,赶忙收剑道:“不知是周将军,多有得罪。” 慧忍巡视了一下左右,低声说:“娘娘命贫僧进宫来探看太子殿下,因怕引起他人注 意,因此才悄悄进殿,惊了太子。” 张宫监为人很是警觉,闻听是娘娘派来的,说了声“殿下和将军说话,我到 外面看着门”,便悄悄退出殿堂,到外面守门去了。
太子惊喜地问:“这层层宿卫,你是如何闯进来的?” “娘娘得知殿下遇毒一事,令贫僧火速进宫探看实情,交我一副出入 宫掖的腰牌和公服。” 太子急切询问:“我这些天不能出门,和山上也断了消息。母亲、公主和奶娘她 们可还好?” “殿下不必牵挂,寺里现有七八位宫人卫士日夜值守。虽不如宫中锦衣玉食,却 比宫中清静了一些。倒是娘娘和公主闻知太子遇险,每日牵挂殿下甚紧,我先看看你的脉 象如何。”慧忍说着便握起太子手腕把起脉来。
慧忍为太子把脉的当儿,太子的手便开始颤抖起来,接着就见他脸色骤然青白,一只手紧紧地捂住胸口,冷汗即刻渗了满脸。
慧忍忙问:“殿下……” 太子一边喘气,一边抖着声说:“遇毒之后,虽有太子妃母女事先备下的还魂解毒散当即灌下,捡了条命,可是腹内疼痛每天总要发作两次。这腹内……被人灌了热铅似的……” 翰成请太子伸出舌头看了看,又翻了一下太子的眼睑:“血肉和经络中还有少许余 毒残存,所幸喝得少,又有隋公夫人求来的解毒药及时解救。否则,殿下的情形就难说了……”一面说,一面早已从衣袋里取出一个两寸长的小葫芦,从葫芦盖里面倒出一粒朱 红色的小药丸,“殿下!快把这粒轮回救命子吞下,然后再请殿下忍耐片刻,我为殿下排毒 ……” 慧忍一边将药丸放入太子口中,一边开始合目运气发功为太子排毒解痛。
太子咽下药丸,闭目入定,接受慧忍所发的功力。不久便觉得腹内犹如溪水喧腾一 般上下涌动,后来突觉腹内一阵翻肠绞胃的剧痛,“哇”的一声便吐出了两大口褐紫的污秽来 。
因翰成气功的强力推助,身子原本孱弱的太子有些不堪承受,早已气喘吁吁、通身大汗 淋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