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第1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相信一切善意的对话,从不愿轻言战争。但是,如果敌人一定要把战争强加到我们的头!那么就让战争从这里开始吧!”
战争!听到这个声音,威利斯一愣,连忙冲到桌边把收音机的声音开大,中国和那个国家爆发了战争?日本?苏俄?
“尊敬的两院议员们、共和中国同胞们,现在我们已经别无选择了,共和中国在建国三十年后,面临一个决择,是生存或者灭亡,灭亡不属中国,唯胜利属于中国,因为我们有六亿坚定胜利信念的中国人,有世界上最勇敢的武装力量,我们必定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愿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英灵保佑我们!
在这里我要求国会立即宣布,从即日共和30年8月20日,共和中华与美利坚合众国处于战争状态!”
共和中华与美利坚合众国处于战争状态!
“叭!”
听到这句话。威利斯瞬间惊呆了,以至于无意间碰落了桌上的一个陶瓷饰品,那是自己回时,中国的朋友送给自己的。
中国和美国宣战了!就在威利斯失神的功夫,广播中传来的是如潮水一般的掌声,雷动的掌声中传来阵阵呐喊声。
失神了数分钟后,回过神来的威利斯才连忙拿起电话给报社的主编。
“道格拉斯!你昏了头吧?”
被电话吵醒的《旧金山纪事报》主编菲利斯几乎不敢相信自己耳朵听到的内容。
“是不是喝多了?快醒醒!”
威利斯把话筒举得到收音机前,让菲利斯听一下广播里的声音,此时广播中中国广播员正在用英文发布消息的。这下,菲利斯相信了,其实是吓懵了。
中国向美国宣战了!
天那!这是一个大新闻!
“为什么会宣战?”
菲利斯大声冲着电话另一头问道。
“现在我也不清楚,但是我敢肯定,这绝对是大新闻!”
没错是大新闻!
菲利斯可以想象,《旧金山纪事报》将比其它任何一家报纸更早的发布这个消息。
而与其同时,夏维夷美国海军基地内的监听人员同样听到了这个新闻,菲利斯火急火燎的穿上衣服,发动汽车朝报社驶去时,他的脑海中已经想好了明天头版的标题《战争贩子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从夏维夷海军基地打出的电话直接打到了海军部长的家中。海军部长诺克斯正沉浸于梦乡之中,刺耳的电话声突然响起,让诺克斯多少有些不满,过了好一会。才推开妻子的胳膊,睡间朦胧的拿起了电话。
“上帝啊,这不大可能!”
诺克斯惊呼着,怎么可能会这样!中国人的做法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他们竟然通过广播电台同时发生宣战的消息,甚至于早于官方递交宣战书之前,他们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为什么会这么安排。
“菲律宾有消息传来吗?中**队是否发起了进攻?”
“什么?菲律宾同样非常震惊?”
“我马上报告总统。”
当罗斯福从睡梦中被吵醒时,在知道这一消息后,出同样是一愣,马上打电话给国务卿赫尔。而赫尔却回答,中国驻美大使馆的吴哲明大使刚到,正在外交官接待室等着接见。随后,罗斯福又打电话给战争部长史汀生。此时史汀生正在家中举行着宴会。
听到另一头的音乐声,罗斯福用看似非常平静声音地问他知道不知道已经出事了。
“是啊!总统先生!”
手拿着高脚杯的史汀生一愣,然后接了下来,出事?应该是说德国人再次轰炸伦敦吧。
“听说来了电报,德国人又一次轰炸了伦敦。”
“啊,不!不是伦敦我问的不是这个!”
史汀生的回答令罗斯福一愣,显然他还不知道。
“是中国!中国的国会已经决定向美国宣战!中国向美国宣战了!”
在电话另一头的史汀生听到总统语气间的凝重,正像亨利预言的一样,总统的策略不可能成功让中国作出让步,中国就是一个弹簧,来自外界的压力只会令其反弹,最终迫使中国人向美国宣战,美国卷入了这场战争!
在国务院休息室里,吴哲明面色铁青的坐在那里。过了十几分钟后,才被人国务卿的办公室里。赫尔依然热情的同吴哲明打着招呼,但吴哲明拒绝同赫尔握手,同时也没有就座。
“赫尔国务卿,我想我们之间并没有礼节上的虚假的客套的必要了。 ”
吴哲明用异常冷淡的口吻说道。
十个小时前大使馆机要室收到“执行1号命令”的密电。随即大使馆内即开始消毁全部的外交档案、密电码以及外交部密码机,在半小时前,大使馆收到了外交部发出的宣战书,采用应急密码本翻译密电。
“我们我们曾经竭尽全力避免这一切不是吗?”
吴哲明的冷淡让赫尔多少感觉有些尴尬,毕竟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国迫使中国不得不向美国宣战。 但他显然没有料到自己的话却令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加尴尬起来。
听到赫尔的话,吴哲明直视着眼前这个可以用厚颜无耻来形容的美国人。
“我想历史会祥实的记录这一切,你们所为已经达到你们的目的,现在我代表共和中华向贵国宣布!从即时起,中国与贵国进入战争状态!”
话音一落,吴哲明礼节性的将宣战书递交到赫尔的手中,而赫尔则神情复杂的接过这份宣战书,尽管宣战书看似非常轻薄,但接过这份宣战书时,赫尔却感觉有千斤之重在赫尔张张嘴想说些什么的时候,在他转身离开的时候,赫尔听到一句带着吴哲明用一句有些怪异中文说了一句什么,尽管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赫尔相信他是在骂自己!
直接返回大使馆后,还未来下车吴哲明就看到大使馆一楼的宴会大厅透出灯火通明,随即便走了进去,此时大使馆的工作人员都聚集在那里,那十几名陆战队员们身上穿着军服。所有的手中都揣着一个酒杯,一个年青的使馆雇员,正在那里演奏着音乐。
“朋友们!我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看着眼前的众人,吴哲明轻叹一声,这里面有一些人并不能享受外交官待遇,在两国达成交换外交官协议后回国,或许几个小时,也许时间会更短,他们就会被投进战俘营。
一个美国雇员走到吴哲明的面前,面带歉意的望着吴哲明。
“吴大使,对于中国和美国之间爆发的战争。我们感到非常遗憾,但您相信,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人都支持这场谁都不愿意看到的战争,在这里工作的六年之中,我所认识到的是一群真正的绅士,你们从始至终都热爱和平,是我们……对不起!”
“谢谢你,吉儿小姐,你们让我相信,至少良知并末从这个国家消失!为了我们的友谊!”
吴哲明举起了酒杯。
“为了我们友谊!”
众人神情复杂的举起了酒杯。
而就在这时一群美国陆军官兵闯进了大使馆,他们诧异的看到这一群举行着宴会的中国人和美国人。
在他们的料想中,此时这些中国人应该惊慌失措的在焚烧外交档案,在破坏大使馆的的设备,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和这些大使馆的美国雇员举行现在这样的酒会。
他们的脸上根本看不到任何惊慌失措的表情,反而显得非常淡定,全然没有战争到来,他们即将沦为阶下之囚的自觉,似乎对于这一早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吴大使!希望您能够理解!”
一名国务院的工作人员走到的吴哲明的面前,神色中同样带着些许歉色,作为国务院的工作人员,他多少知道,这场该死的战争,实际上从始至终都是美国在千方百计的迫使中国宣战,而中国其间作出了很多让步,包括派出这位曾留学美国的大使也是中国传达善意的一种方式。
“威尔,此时我唯一的希望就是,但愿不会因为某些人的野心而让战争毁灭这个美丽的国家!”
吴哲明非常随意的将酒杯放到桌上。
“好了!先生们,祝大家都可以平安回国!”
一名美**官必恭必敬的向吴哲明行了一个军礼。
“吴先生,我奉命逮捕贵大使馆内所有非美籍非外交人员,请予配合!”
与此同时罗斯福的心情却颇为复杂,正像亨利说的那样,历史并没有教会中国面对压力妥协,在中国对外妥协等于卖国,当他们难得做出让步时,即便是最没有诚意让步,他国也要给予珍惜。美国错过了最后一次与中国和解的机会。
假如说,当时自己得知中国总理在国会发表演讲,要求国会给予他时间同自己举行会晤,那时自己还会拒绝吗?历史没有并没有假如!
而现在他们的总理再次通过在国会的公开演讲,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美国、推给了自己,是美国迫使中国不得不向美国宣战。几乎半个夏维夷都听到了中国人的广播,相信天一亮,整个美国的报纸都会刊载这个消息,其中恐怕不乏对自己的指责。
想到界时舆论界对自己的指责,国会对自己的刁难,罗斯福沉思了半晌,尽管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但最终还是拿起了桌上的电话。
“埃德加!……”
终于在挂上电话后,罗斯福放下了心来,自己不再需要担心舆论问题,联邦调查局的权力是在自己的支持下得已扩大,是埃德加给予回报的时候!一直以来埃德加那种对公共关系和公共舆论的掌控,都是自己所羡慕和需要。
美国东部时间晚10时30分, 内阁在白宫二楼开会。罗斯福坐在他的办公桌后面,阁员们脸朝着总统围成半圆形而坐。会议刚一开始,罗斯福便用严厉的语气宣布。
“这是自当年内战爆发时的那次会议以来最严肃的一次内阁会议。”
屋内的气氛随之一肃。
“先生们,中国人已经向我们、向美国宣战了!现在是我们回应中国人挑战的时候了!我需要每一个人明白,我们需要面对的将是美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敌人!”
然后,罗斯福用缓慢的速度宣读了他打算在明天中午向国会提出的文告,要求国会批准美国向中国宣战的报告,随后罗斯福和自己的阁员们一起商讨着战争动员的事宜。
而当他们讨论时,作为幕僚参加会议的亨利则静静的看着众人,这场该死的战争终于还是没能避免,当自己随总统返回华盛顿,就将美英的态度发回了国内,而国内也做出了妥协,但是罗斯福却认为这种妥协是毫无诚意的,他竟然拒绝了。
亨利想起罗斯福在得知中国总理在向国会透露自己将同中国总理举行会谈的消息后,吃惊的表情,但那时一切都已经无可挽回了。从现在开起,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帮助美国赢得这场?当然不是,而是急时的通过战时渠道把这里的消息传回家中。
总理的公开演讲对美国造成的可能分裂的影响被罗斯福降到了最低点,他选择让胡佛帮助他化解这次危机,而胡佛同样知道,战争是联邦调查局进一步扩大权力的最好时机,明天的报纸上或许只会看到中国悍然不顾美国的和平要求向美国宣战的新闻。
历史总是如此!
快到11时30分时, 国会的领袖们进来了,罗斯福把中国向美国宣战的事情坦率地告诉了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那些国会的领袖和参议员们一动也不动地坐着,总统办公室内一片沉寂,他们没想到最后通牒真的为美国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