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世幻境交响乐-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是——)”“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传说中的‘浮空连续技’么?原来是……在现实中也能见到的招式么?)”
就是这从爆炸发生到现在的短短一秒时间,对方的一只仅仅是试探性的前爪居然都能完成了一套本来游戏里才有的“5hit+air25hit”。看来她完全是打错如意算盘了,不仅没能阻挡对手,反而激怒了眼前的“大怪兽”,如果之前对方还是有点戏弄的意思的话,而现在可是真的要痛下杀手了。
虽然对方看不清自己的方位,但不幸的是第一下还是准确地将自己掀飞出去,似乎早就计算到了她的落点,但同时幸运的是接下来的那一轮快如残影却盲目的疯狂进攻都并未直接命中“小怪兽”的本体。而是打到了突然暴增无数倍的黑色触须汇聚而成的坚实之“墙”上……
“(果然如此……)”之前的猎手在一片血海中遥望着激烈的战场,“(她的鲜血和身体的碎屑在一段时间后都能成为开往异世界的通道而操控更多的未知黑暗物质么?)”他朝舷窗外看去,一片血色的“草原”映入了眼帘:
无数大大小小的血红色触手来回疯狂地摇晃,在黎明微弱的阳光下,闪烁着肉质的光泽,在其中无数变形报废的机甲和战车在触手的间隙中来回翻滚,好像无数鲜红色的手臂把这些曾经钢铁巨兽都当初了玩具一般,甚至不用望远镜就能看到那些被它碾压、消化的金属碎片,起码有一个太空基地在此之前已经被它活活吞进了体内,因为从一些触手上还能看到许多大小和形状同人造舱室差不多的突起。
这的确是一个完全超越猎手之前预估的物体,好一个既丑陋又巨大无比的家伙,此时身体的大部分正覆盖在岛屿的顶部,伸展起数不尽无比骇人的钳肢和触角,以及触角之间连接着的皮膜和甲壳,好似一把诡异的红色巨伞,或者是大章鱼,而这只“章鱼”最恐怖的并不是它能遮蔽头顶上方的星空,而是在顶端沿着初晨阳光的边缘,可以隐约看到一个人形的剪影轮廓,被一群仿佛没有止境的漫长触须裹挟其间……
ps:对此晓双当时只能在心中吐槽:“(我要投诉!对方开挂!牛顿君、爱因斯坦、普朗克、薛定谔在这个时候都要哭了!这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就算是奇幻故事,你也不能只是一会时间就变得这么大了?不行,我要买小的那个赢给自己攒人品!你有炸弹怎么不早用,这又不是斗地主……)”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七十一章:大战之后必有总结
第七十一章:大战之后必有总结
但即使是第一下也让她在无数道“墙”的围护下依然感觉到浑身五脏六腑搅成一团,她知道烟雾散去前自己逃不出对方的杀招范围的,再不想办法不知道该如何看到明天的太阳。而就在无法控制自己的呼吸之前,她控制着黑色的触爪捞起了之前猎手留下的八支铁壁……
“不想到此为止吧?”突然好像是自己的声音从四面八方而来,在受到爆炸中心飞出的碎块的撞击,身体疼痛着,呻(和谐)吟着,耳畔都是奇怪的幻听,而那些话好像也是另一个自己对自己说的感觉:“还在等他……一起看更广袤的世界……还有未来!!!”
仿佛瞬间明白了什么,“小怪物”她试着集中最后的注意力将无数的触爪都汇聚到这些支架上,她相信这足以成为自己最后的武器……
最后之前的猎手在确认剧本已经在按自己的意志走之后,摁下了某种装置的启动按钮,接着看着仪表盘上的某些数据好像都觉得自己已经可以死而无憾了。
而他驾驶的这个金属壳子此时也失去了所有有效动力,猛地砸落到海面上,再次夹在气囊中的他这回似乎很难再保持清醒地神智,但脸上却还挂着嘲讽般的笑,而这气氛像是迎合他的笑容,血红般地平线的那一头,暮然浮现出新的景色——而与那无边无际猩红“草场”相对应的,是无穷无尽更加黑暗条带所组合并幻化出来的另一群茫茫惨白的“巨兽”……
————————我——————是——————分——————割——————线——————……仿佛视野一片通红,倦意的疼痛折磨着大脑,思考也开始变得困难起来……身体仿佛无法随心意而动,周围的世界仿佛也嘲笑地变得扭曲……
“(但,不能再睡了,再躺下的话就起不来了……)”咬牙坚持着,托起沉重的身体,这回倒不是做梦的原因,相反刚才晓双什么都没梦见,只是今天的随笔刚到兴头上,还木有写完……
以下内容依然是摘自吴晓双的某笔记本:
……在25世纪的今天,科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莫大的便利,交通、科技、资讯等空前发达,在火星上拍点照片,在太平洋底游弋一番,这些都已不在话下,我们似乎已成了这个恒星系的主人,但还有什么不能征服呢?然而,对于这个世界的本质,即使是现在最前沿的理论物理学家,他的疑惑也不会比人类有史以来的任何一个时期的人更少,包括曾经代表人类巅峰的“天顶星”一族也是受困于那些现有理论基础无法解释的东西而尝试那些不能理解的猜想最终走向了衰弱。
这个结论并不为过,在微观领域,我们对比夸克还小的粒子的行踪数百年来依旧摸不着头脑,因为找不到规律,甚至对基本粒子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存在都莫衷一是,小于普朗克空间是什么概念?为什么光是一份一份传播?在宏观领域,人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思维是怎么形成的,这些问题仍然是个迷。
在宇观领域,宇宙的尺度大得令人咂舌,光从这头到那头要走几百亿年的时间,过去较为统一的说法是这样尺度的宇宙是起源于一个没有体积的质点的大爆炸,时间、空间都是从那个起(这个真不是广告)点开始的,可是,我们不禁要问,质点之前呢?这时,杰出的物理学家就会说,这个问题是不允许问的,因为在那个质点,所有的规律都失效了,所以我们什么也不知道,如果知道的话那是因为这样的世界才允许我们的存在……
所以说以我个人观点认为,我们对科学的进展了解得越深入,大家的乐观情绪就会一点点消失。因为,很多问题无法解答,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科技不够发达,手段不够先进造成的,而是在理论上,科学家们用自己编织的绳索缚住了手脚。比如在质点处,所有的理论失效,这就意味着探索的终结。
在微观粒子方面,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告诉我们,想要准确的知道粒子行踪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这表明在表面有规律的世界里,其实本质上是根本无法捉摸的。如果这些还不算什么的话,最致命的是,我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最强有力的武器——比如数学也出了问题,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哥德尔已经证明,一个具有公设的系统,必定是不完备的。
也就是说,如果想找一个终极的真理,绝对不能依靠逻辑和数学,因为如果使用逻辑和数学,则必定会有一些结论是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的。
或许传统物理学为我们描绘的世界也许并不是真实的物质世界,而很可能只是一个巨大的幻象吧!
所谓时间、空间以及光的概念都是基于运动的观念才形成,而运动的观念来源于观测者的分别心。也就是说,时间、空间以及光等所有现象都是基于分别心生灭所产生的幻象。或许时间、空间以及光等所有现象都是以观测者为中心,在空间上以光速向外拓展,在时间上不断延伸。
所以时间、空间以及光等所有现象只是相对于观测者而言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变化也只是相对于观测者之前的状态而言的变化。比如,观测者的时间尺度所发生的改变,只是相对于观测者在改变前的状态而言的改变,与其它参考系的运动状态无关。
早先时候的科学家分析普朗克探测器的数据后发现宇宙之所以出现大尺度不对称性,判定是受到了其他宇宙的撞击,而出现了某种相互干涉的影响。普朗克探测器绘制的超高分辨率早期宇宙分布图像可能揭示了多宇宙存在证据,科学家认为不对称性是我们的宇宙受到其他宇宙撞击,产生的冲击波震荡所致'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七十二章:三观的重新铸就
第七十二章:三观的重新铸就
共和国空间局的普朗克探测器通过超高灵敏度的紧密仪器绘制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各向异性图,揭示出宇宙存在神秘的“时空涟漪”现象,科学家发现早期宇宙中存在不明特征的大尺度结构,如图中所示,在灰色线条右边出现了宇宙温度分布极为不均匀的现象,波动的尺度比左边更大,科学家猜测这些信息是否隐藏了多宇宙的事实?我们的宇宙是否在极度膨胀时期与相邻的宇宙发生了碰撞,而后留下了这些痕迹?
许多科学家对普朗克探测器绘制的早期宇宙图像进行分析,认为宇宙诞生时有一半似乎更加“粗糙”,两边的情况显然并不相同。
随着其他线索逐渐浮出水面,数十位宇宙学家试图从这张早期宇宙图像中寻找宇宙到底起源于何处。而后发现之所以早期宇宙的图像出现分布不均,是因为有一种冲击波传播到我们的宇宙,而普朗克的图像正是“看到”了这个冲击波作用留下的痕迹,而这个发现也支持了多元宇宙论的观点。
对此,主流观点认为从这些线索中推出多宇宙猜想显然有些冒险,我们也可以根据大爆炸模型来解释“两半”宇宙之间存在的不同性,不对称特点可能是统计上的巧合,或者它的确暗藏了某种未知的机制,我们观察到的现象仅是冰山的一角。科学家认为大约在大爆炸发生38万年后,光子从宇宙“四面八方”穿过,每个光子中都“印”着关于137亿年前大爆炸的信息,其中就有宇宙起源的谜底。
根据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调查,在38万年时宇宙各处的温度几乎是相同的,平均偏离度仅为十万分之一,根据原来的宇宙大爆炸模型,宇宙应该是均匀地被拉伸,温度和物质分布呈现随机性,宇宙中的冷热斑点区并不是现在观测到的那样。
微波向异性探测器让我们看到了早期宇宙存在的神秘波动,但科学家认为可能是一个测量误差,但后来普朗克探测器更加详细地绘制出宇宙神秘波动的痕迹,对此,历史上称之为几个相互碰撞理论来解释大爆炸后宇宙出现的不对称现象。
而且还有一个事实是,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觉得“黑洞”事件后时间轴发生了变化。大家的意识到世界步入了新的轨道,但不是时空穿梭。是不是那场灾难造成的全太阳系冲击波影响到了群体意识层面?还是造成了时间轴的混乱或是将地球卷进了可怕的新轨道?
但我只是一个热爱科学而又不排斥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