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第3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位大臣既然没有什么意见,在他们开着天启皇帝已经有些小题大做了,这样的事情实在是没有必要把这件事情拉出来。不过内阁大学士刘一璟却能猜到一二,在刘一璟的心理,对天启皇帝那是十分的敬佩。
不过刘一璟敬佩的不是天启皇帝的魄力,也不是天启皇帝看人的眼光,而是天启皇帝赚钱的能力。刘一璟知道大明朝不是没有钱,可是朝廷却没有钱。天启皇帝登基到现在,不过三年的时间,大明朝的国库开始有钱了。
天启皇帝把这件事情拿出来,那么主意肯定打到了海贸上,那可是真正赚钱的地方。刘一璟心里十分的清楚,如果能够将在还冒真正的掌握在朝廷手里,那朝廷就绝对不会再为钱粮发愁。
一边的孙承宗多少也猜到一些,天启皇帝建造海军就是为了这件事情打基础。只有有了钱,才能建立强大的军队,有了军队的保证,天启皇帝才会实行那种改革。只有实行了那种改革,大明朝才会焕发新的生机,中兴才真正有望。
这两个人虽然心里都知道了,可是却谁也不会说出来,更不会对别人讲。他们都在期待着天启皇帝下一步的作为。希望天启皇帝能够中兴大明。
时间很快来到了二月中旬,京城中的事情一切顺利。朝廷上下也没有什么大事情发生。不过在南京和扬州,一切都显得很不平静,对着魏国公和官应震的到来,很多人是期待着,很多人则是满心的恐惧。
扬州城内,官应震走在地震之后的街道上,到处都是震裂的沟壑。房屋被震塌的不计其数,地面上到处都是崩塌的碎石。衣衫褴褛的难民躲在角落里。
官应震觉得自己的心里都在滴血,当初繁华的扬州城,现在居然会变成这个样子,官应震觉得自己做的还不过。准过身看了一眼跟在自己身后的官员和官绅,官应震沉着脸道:“去城外的粥厂!”
“大人,现在城外在面遍地,难免有宵小之徒。大人还是先到驿馆修下一下吧!一来缓解一下辛劳,二来扬州本地的官员士绅为大人接风洗尘!”说话的乃是扬州知府张谦一边擦汗,一边小心翼翼的道。
这位扬州知府张谦已经不是天启皇帝到扬州来的时候的扬州州府了,那个昏庸无能的官早就被天启皇帝给赶回家了。张谦乃是吏部尚书周嘉谟的门生,将他放到这里乃是周嘉谟推动的原因。
听到张谦说话,刘一璟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他和周嘉谟相熟,知道张谦乃是周嘉谟的得意门生。刘一璟和张谦有过几面之缘,知道张谦有些过人之处,绝对不是昏庸的官。周嘉谟之所以看中他,那是因为他和周嘉谟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很有自己处事的原则。
现在扬州大灾,自己身为赈灾大臣。他不但不像自己说赈灾事宜,反而要为自己接风洗尘,蠢蛋都不会这么做。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参一本,那张谦肯定第一个完蛋。
目光盯着张谦,见他只是笑眯眯的看着自己,眼神中却带着几分哀求,刘一璟就知道这里面果然有事情。转过头看了所有人一眼,沉声说道:“你们在这里等候,我和张大人说几句话!”说着看着张谦,面带怒色的道:“你跟我过来!”
两个人来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刘一璟看着张谦,开口呵斥道道:“你到底怎么回事?有什么话不能明说的吗?非要搞得鬼鬼祟祟的!”
“大人,不是下官小心翼翼,实在是下官无可奈何。扬州的情况有些复杂,容下官慢慢的像大人禀告!”张谦的脸上带着几分小心翼翼,恭敬的道。
“少在这里胡说八道,有什么话尽管说,信不信我替你师父责罚于你?”因为周嘉谟的关系,刘一璟对张谦说话也并不是十分客气,笑骂道。语气中的亲近之意,张谦自然听得出来。
张谦的神色忽然变得异常扭捏,最后在刘一璟的逼视下,只好开口说道:“大人,事情是这样的,自从扬州这一带地震之后,下官便带着人开始组织赈灾。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很顺利,扬州毕竟是富庶之地,远不止于饿殍遍野。可是好景不长,很快就从扬州来了一群商人,他们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使秩序变得很是混乱。下官的赈灾可以说是步履维艰,寸步难行!”
脸色变得很是阴沉,刘一璟没想到居然会有这样的事情,摆手打断了张谦的话,道:“那你是怎么做的?难道就这么看着?”
“大人,下官的秉性你是了解的,下官是那种怕事的人吗?下官带着人抄了几个商人的库房,也抓了几个人,可是大人不知道,等待下官的却是革职待参。做这件事情的还不是别人,乃是南直隶巡抚武阳。”张谦的脸上满是苦涩,说话的语气中透着失落。
良久,张谦无奈的道:“自从下官革职代参之后,那些商人也都放了出来,货物也都返还了。现在扬州说的算的是同知贾德,这个人和下官一项不合,不说也罢!”
刘一璟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这个南直隶巡抚武阳,刘一璟还是有些接触的。这个人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他的身份乃是晋党,出身于山西的晋党。想通了这个关节,刘一璟的嘴角就挂上了冷笑,真是不知死活。
天启皇帝的态度暂且不说,光是张谦的老师就够武阳喝一壶的。南直隶的巡抚虽然位高权重,乃是一方大吏,可是周嘉谟是什么人?那是三朝老臣,吏部天官!朝廷上下没人敢招惹他,虽然不说门生故吏遍天下,那也差不多。自从以天官的身份入了阁,这位大人的地位急剧上升。在内阁里面,周嘉谟说话很有分量,与内阁首辅大学士刘一璟不相上下。
只不过周嘉谟和刘一璟比较合得来,上面还有孙承宗和天启皇帝震着,内阁才没有出现争斗。不过谁要是小瞧周嘉谟,那就等着被坑吧!
看着一脸委屈的张谦,刘一璟顿时多了几分明悟,笑着点着张谦,道:“恐怕扬州官场上没有知道你是周大人的学生吧?”
“大人,家师并不是下官的座师,别人自然无从得知。下官虽然视老师入父,可是那是放在心里尊敬的,怎么能每日挂在嘴上?况且下官乃是堂堂君子,怎么可能依靠老师名声?做官自然是要堂堂正正,不徇私不王法,这样才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张谦顿时一脸愤慨,正气凛然的道。
见张谦还要说夸自己的话,官应震连忙挥手打断他,道:“本官已经知道张大人公忠体国,忍辱负重,一颗忠君报国的心日月可见。武阳这等宵小之臣,实在是罪大恶极,本官回去定要在皇上面前参他一本,判他个诬告之罪!”
“大人果然高义,家师经常在下官面前称赞大人,说大人乃是国之栋梁。今日一见,果然明不虚传,相信大人威名很快就会传遍江南!”见官应震领会了自己的意思,张谦顿时笑着说道。
没有理会张谦的马屁,刘一璟知道这里面的事情肯定不简单,自己现在不宜接触过深。点了点头,道:“不知道张大人现在大人是否能带本阁去粥厂了?”
“当然,大人刚到扬州便去看望受灾百姓,实在是乃扬州灾民之福。大人不辞劳苦,当真是爱民如子!”此时的张谦一脸的正气凛然,一点也看不出刚刚那拍马屁的样子。
一行人没有敢在耽搁,在张谦的带领下想着南城走去,显然粥厂就在南城。
刘一璟脸上的神情很是严肃,伸手将身边的一个人叫了过来,在他的耳边吩咐道:“你去联系一下周千户,让他查查扬州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另外让他着重的查一查这件事情!”说着把张谦的话告诉了那个人,然后用力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大人放心,卑职等一下找个机会掉队,马上去找周千户。大人也不过太过着急,最迟今晚,就会有消息!”那人脸上的神情十分的严肃,恭敬的保证道。
路上没有在发生什么事情,一行人直接出了扬州城,不过刘一璟却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原本以为扬州城内已经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了,和这里比起里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到处都是躺着的难民,全部都是衣衫褴褛,躲在腐朽的木头搭建的棚子里,那些棚子根本就不能给他们遮风挡雨。有的难民躺在地上,大口的喘着气,不过看得出来时出气多进气少,显然已经过不了多久了。到处都弥漫着腐烂的臭味,嘈杂的声音冲上云霄,冲击着官应震的心底。
第五百四十章 愤怒
南京城内,魏国公府,与扬州不同,南京城依旧是繁华似锦。魏国公端坐在大厅里,一边则是一同到来的沐天波,下首则是锦医卫同知党寒。
看着党寒的面容,魏国公的脸上露出了几分笑容,这个党寒他还是听说过的,这可是骆思恭身边的一位干将,很会做人做事。天启皇帝将党寒派过来,魏国公还是很满意的。
低着头想了想,魏国公才开口说道:“南京的军事改革牵扯很大,虽然朝廷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可是现在杭州出了这样的事情,本国公心里也有些担忧。皇上将差事交给了本国公,本国公就一定会尽力去办,不知道两位有什么看法?”
“国公爷,卑职在离开京城之前,皇上有过交代,南京的事情锦衣卫为国公爷马首是瞻。不过有一件事情,卑职希望国公爷将其交给锦衣卫处理!”党寒恭敬的对魏国公行了一礼,态度极其恭敬的说道。
点了点头,对于党寒的态度,魏国公倒是不觉得诧异,这本就是应有之义。不过党寒虽然是请求,语气中却异常的坚定。稍稍想了想,魏国公也就看明白了,这肯定是天启皇帝的意思。
既然想通了,魏国公淡然的笑了笑,道:“党同知客气了,这次到南京办差,当同知可是兼着钦差副使。有些事情那是推也推不掉的,不然岂不辜负皇上信任?”没有给党寒说话的机会,魏国公接着开口道:“不知道党同知有什么事情要办?但讲无妨!有什么地方能够用到魏国公府,本国公自当尽力帮忙!”
“卑职再次谢过大人了,卑职要说的正是杭州的兵变案!卑职希望大人能够让卑职带着人去,一定要将杭州的案子查个水落石出。国公爷要主持军改大事,杭州的事情锦衣卫一定代为办妥,不知国公爷意下如何?”党寒脸上看不出丝毫的异样,一脸真诚的开口道。
魏国公的表情顿时一凝,脸上的神色也凝重了起来。果然是这件事情。以前魏国公就想过,军改到底怎么改,改完之后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对于大明朝来说,改革自然是利大于弊,可是对于魏国公来说,那就是弊大于利。
掌管南京中军都督府的魏国公府,每年的灰色收入实在是太多了。不用想都知道改完之后,这些灰色收入就没有了。对于家大业大的魏国公府,这些收入也是很大的一块。
不过魏国公不是那种只顾自己私利的人,对于天启皇帝的想法和做法很是明白,魏国公早就打算无论是谁到南京主持军改,自己不找他的麻烦就是了。可是没想到事情却落到了自己的头上。不但让自己所了军机大臣,同时还将军改的事情交到了自己的手上,天启皇帝对魏国公的信任,让魏国公很是感动。
身为魏国公当然不会靠着感性做事情,现在来到南京,军改一定要改的漂亮,这是魏国公早就打算好的。对于杭州的事情。魏国公其实像派个心腹过去看看,如果牵扯出什么事情,那可就糟糕了。
现在锦衣卫要去,魏国公想都不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