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正说明朝十六帝 >

第9部分

正说明朝十六帝-第9部分

小说: 正说明朝十六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艜m、谢贵擒获。随后,朱棣命朱能、张玉等人迅速击败了城内的守军,控制了北平。
  计除卜万朱棣攻打怀来宋忠部之时,大宁兵马号称10万,在都督刘真、都督佥事陈亨、都指挥卜万率领下出松亭关(今河北迁安县西北),将要进攻遵化。七月二十四日,朱棣亲自率兵增援。刘真等人知道宋忠兵败怀来后,退守松亭关,拒不出战。三员主将中,刘真年老力衰,又缺乏计谋,不足为虑;陈亨是燕王的老部下,持观望态度;只有卜万英勇善战,成为燕王的眼中钉。
  恰巧捉到两个大宁的士兵,朱棣遂决定使用反间计,除去卜万。他假意写给卜万一封信,对他大加赞赏永乐七年所造铜铳,极力诋毁陈亨。他命一个被俘的大宁军卒将信藏在衣领内,然后设酒席款待他,并送给他一些银两,又故意让另一个军卒看到这一切。燕王随后将二人放归。未得赏赐的士卒忿忿不平,回去后将此事上告。刘真果然在士卒身上找到了那封信,就信以为真,将卜万投入狱中,并籍没其家。卜万后来死在了狱中。
  成祖朱棣是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在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的一生,文治武功不逊色于历朝君主。然而他性格暴戾,特别是在靖难之役后以极其残忍的手段大肆屠戮建文遗臣,成为他人生中无法洗涤的污点。
  朱棣攻取南京后,对于那些不肯归附自己的大臣严加惩治,无所不用其极。建文帝削藩的主要谋士黄子澄,先被砍去双手、双腿,然后方将其杀死,齐泰亦被“族诛”。朱棣对抵抗最为坚决的铁铉非常愤恨,命人割下了他的耳鼻后才将其杀死,妻女充为官妓。礼部尚书陈迪和儿子等六人同日就刑,朱棣在行刑前将陈迪儿子的耳鼻割下煮熟让陈迪吃掉,并问味道如何。陈迪没有惧色,回答道“忠臣孝子的肉鲜美无比”,坦然就刑。
  这些事件中,以方孝孺的“诛十族”最为惨烈。方孝孺是当时最有名的读书人,就连姚广孝也向成祖为其求情。成祖召方孝孺为其写即位诏,方孝孺坚决不从。朱棣以死相威胁,自己的性命不要了,难道还不顾及九族吗?方孝孺大义凛然,朗声回答“便十族奈我何”。成祖盛怒,将其灭门十族。自古以来,最严厉的莫过于诛九族,从来没有诛十族的先例。方孝孺墓方孝孺一案,成祖可是开了先河,空前绝后。所谓十族,就是在九族之外将朋友门生牵连在内。
  不久之后,朱棣又兴“瓜蔓抄”。景清在成祖登基后并没有马上殉节,而是委身于朝班很长时间。一天,他身穿绯衣,暗藏利刃,准备行刺朱棣。朱棣见其神色异常,命人搜身,得到利刃。景清当庭辱骂朱棣,不屈而死。朱棣命人将他剥皮实草,系于长安门示众,并令用铁刷子将景清的肉一层层刷下,还把骨头打碎。他还不解气,将其灭族,街坊邻居也受到了牵连,后来乃至于和景清稍有些关系的人都被杀,犹如瓜之蔓,牵连甚广,许多无辜的人惨遭横祸。
  成祖朱棣对建文旧臣的杀戮前后长达十余年,在晚年时法禁犹严,直到仁宗朱高炽即位后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成祖实行这种近于疯狂的严法酷刑,一方面与其个性有关,但更为本质的原因则是内心的虚弱。他发动靖难之役,说到底是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在皇位继承的合法性上是要大打折扣的,这一点他自然心知肚明。因此,他希望能够用屠刀堵住人们的非议之口,并想尽办法证明自己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为此,他甚至不惜在生母的问题上做文章。
  生母之谜
  成祖的生母是谁,一直存在着争议,至今学术界未有定论。朱棣出生之时,正值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之际。朱元璋尚未建立明朝,而是忙于争夺天下,当时尚无朱棣生母的争论。等到朱棣夺位以后,关于他的生母是谁的问题突然敏感起来。自永乐时期以来,各种官方史书和野史上都对成祖生母问题有所记载和猜测。上个世纪以来,李晋华、傅斯年、朱希祖、吴晗“大明永乐年施”款铜鎏金佛像等一批知名学者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翔实的研究,就连陈寅恪这样的学术大家也对这个问题怀有兴趣,并给傅斯年提供相关史料。可见,成祖生母问题并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对于实行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的明朝来说,这关系到嫡庶问题,并进而关系到帝位的合法性问题。对于后世的人们而言,明白这个问题,也就多少会对明初的政治情势有所了解。
  总起来看,关于成祖生母问题的说法主要有三种:
  马皇后说。明成祖朱棣自称是孝慈高皇后(即马皇后)所生。马皇后,凤阳宿县(今安徽宿县)人,濠州红巾军郭子兴养女。至正十二年(1352)郭子兴将其许配给部将朱元璋。当年朱元璋受到了郭子兴的猜忌,马氏多次从中调解周旋。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册封她为皇后,对她十分信赖,多次听从她的意见宽免大臣过错,因此有人将她与历史上的贤后唐代长孙皇后相提并论。
  《太祖实录》和《太宗实录》都说朱棣为马皇后所生,后来的史籍如《明史》等正史多因循这种说法。
  但是除朱棣外,马皇后亲生皇子都有谁,又有着不同的解释。一种说法认为马皇后生懿文太子、秦王、晋王、燕王、周王。朱棣在夺取皇位后,马上让人编了一部叫《奉天靖难记》的书,为自己篡夺皇位辩解。该书开卷就标榜自己是马皇后的嫡子:“今上皇帝(指成祖朱棣),太祖高皇帝第四子。母孝慈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太子,次秦王,次晋王,次今上皇帝,次周王也。”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马皇后只亲生燕王,周王,懿文太子、秦王、晋王都不是马皇后亲生。其实仔细推敲起来就会发现,《太祖实录》为成祖朱棣所修(成祖为了抹杀自己即位前的真实事实,曾两次改修《太祖实录》,删减篡改之处甚多),《太宗实录》为宣宗所修北京觉生寺永乐大钟,其中自然也有粉饰的成分,当然宣称朱棣为马皇后的嫡子。
  另外还有人认为马皇后根本就没有皇子,这几个都不是她亲生的,只不过是抱过来抚养成人而已。
  妃说。成祖为马皇后所生的说法到了明中后期就受到了质疑,而妃说浮出水面。有人认为妃是高丽人,也有人称她是元顺帝的妃子,抑或是高丽人而成了元顺帝妃子,不得而知。
  这种说法的直接证据是《太常寺志》。太常寺是明朝管理祭祀礼乐的机构,皇家宗庙的祭祀就由其负责。《太常寺志》对孝陵(即太祖朱元璋的陵寝)神位的记载如下: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妃,生成祖文皇帝。
  太常寺是皇家机构,这样严肃的问题不应该胡乱记载,可惜这本书没有流传下来。明代文人对这种资料将信将疑,但还是觉得有合理的地方,万历时期的文人何乔远就持这种观点,“臣于南京见《太常寺志》,云帝(明成祖)为妃所生,而玉牒则为高后第四子。玉牒出当日史臣所纂,既无可疑。南(京)太常职掌相沿,又未知其据。臣谨备载之,以俟后人博考”。
  明末清初的钱谦益和李清见到这样的记载也无法判断孰是孰非。钱谦益当时是南明弘光朝的礼部尚书,李清曾任大理寺左丞,二人利用职务之便,于弘光元年元旦利用祭祀孝陵的时机,悄然打开孝陵寝殿,“入视果然,乃信”。
  还有一个证据。朱棣在即位之后,在南京天禧寺的旧址上翻盖新寺,取名大报恩寺,是为了报答马皇后的养育之恩。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寺中正殿的大门经常紧闭,外人无法看见里面元顺帝像的情况,有传闻里面供奉的其实是成祖生母妃。
  还有的学者考证当年建文帝之所以先削周王,是因为周王与朱棣是同母所生,故削周王而去燕王羽翼。周王与朱棣的母亲不是马皇后,而有可能就是妃。
  元主妃洪吉喇氏说。社会上更加流行的却是另外一种说法,即成祖生母是蒙古人洪吉喇氏。洪吉喇氏是元顺帝的第三福晋,是太师洪吉喇特托克托的女儿。元顺帝败,朱元璋入大都(今北京)见洪吉喇氏貌美,就留在身边。然而她入明宫时就已经怀孕,所生的就是明成祖朱棣,所以朱棣即元顺帝的遗腹子。其实这只是民间的传说而已。徐达攻陷大都是至正二十八年(1368),而朱棣生于至正二十年(1360),两者相差达8年之久。这种情况可能由于朱元璋刑罚过严、朱棣杀戮过重,从而导致民情激愤,因而编造谣言以发泄胸中的不满情绪,以至于以讹传讹。
  还有其他一些说法,比如说成祖是达妃所生,或元主妃不是洪吉喇氏而是翁氏,等等,但都影响不大。实际上,争论的焦点是成祖到底是嫡出还是庶出?以上看法都可以归纳到这个问题上来。朱棣非马皇后亲生而生母为妃的说法,经过明史专家李晋华、吴晗等人的精细考证,已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在这里,可以提供一条可以佐证成祖庶出说的史料。成祖即位以后,禁止一切有关其夺位的史料,但他左右不了国外的史籍,而这条史料恰恰出自邻国朝鲜,其真实性是可以信赖的。洪武二十二年,朝鲜使臣权近一行曾在北平拜谒燕王,权氏著有《奉使录》记其事,其中有诗题云:到燕台驿,进见燕府。先诣典仪所。所官入启,以是日先太后忌日,不受礼。命奉嗣叶鸿伴接到馆。七月十五日也。
  此处“先太后”当是从汉制之称诸侯王母,显然指燕王自己的生母。诗题中明言太后忌日在七月十五日,而高皇后马氏的忌日在八月初十,显然不合。洪武二十二年,还不存在嫡庶之差别问题,故燕王即使对外国人也不遮掩其真实生母身份。所以,成祖非马氏所出无可怀疑。那么,朱棣为何一再强调自己是嫡出呢?这是因为明朝的皇位继承制为嫡长子继承制,只有嫡子继承皇位才是深孚人心的,否则会危及皇权的稳定。特别是是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将建文帝赶下台后取而代之,更恐难以服众。他担心后人说他篡权,所以才千方百计强调自己嫡出的身份。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伎俩,是不足为怪的。
  朱棣个人小档案
  姓名:朱棣
  出生:元至正二十年(1360)四月十七日
  属相:鼠
  卒年:永乐二十二年(1424)
  享年:65岁
  谥号:文皇帝
  庙号:太宗,嘉靖时改成祖
  陵寝:长陵
  父亲:朱元璋
  母亲:马皇后,一说妃
  初婚:17岁
  配偶:徐皇后
  子女:3子,5女
  继承人:朱高炽
  最得意:夺得皇位
  最不幸:病死行军途中
  最失意:夺位不正,人心难服
  最痛心:诸子争储位
  最擅长:计谋、武功
  宣宗朱瞻基,仁宗长子,明朝第五个皇帝,年号“宣德”。1426年,仁宗朱高炽病逝,朱瞻宣宗像基以29岁的年龄即皇帝位,时值壮年,精力充沛,又有一定的治国经验,且可以不用像他的父亲那样在太子的位置上苦苦等待20年之久,可谓恰得其时。当年成祖曾经预言他是个“太平天子”,此语果然没错。虽然宣宗在位仅有10年时间,但他是个守成之君,承继明朝开国60年来的基业,以自己德政和治道而载入史册,将明朝推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