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161部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161部分

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病薄n绫尽梆遥蟪病薄4舜印抖拧纷鳌疤禧V也”,又铉本“禜”字下引《礼记》、“裯”字下引《诗》之类,此作“臣锴按《礼记》曰”,“臣锴按《诗》曰”,则锴所引,而铉本淆入许氏者甚多。又如“{氐}字下云“阙”,此作“家本无注。臣锴案,疑许慎子许冲所言也”。是铉直删去“家本无注”四字,改用一“阙”字矣。其凭臆删改,非赖此书之存,何以证之哉?此书本出苏颂所传篆文,为监察王圣美,翰林祗候刘允恭所书。卷末题“子容”者,即颂字也。乾道癸巳,尤袤得於叶梦得家,写以与李焘。详见袤《跋》。书中有称“臣次立案”者,张次立也。次立官至殿中丞,尝与写《嘉祐二字石经》,陶宗仪《书史会要》载其始末云。
  (案:是书在徐铉校《说文》之前,而列其后者,铉校许慎之原本,以慎为主,而铉附之。此书锴所论著,以锴为主,故不得而先慎也。)
  △《说文系传考异》·四卷、《附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汪宪撰。宪号鱼亭,仁和人。乾隆乙丑进士,候选主事,未就铨而卒。
  南唐徐锴作《说文系传》四十卷,岁久散佚。自明以来,方以智号精於小学,而《通雅》称楚金所系,今皆遗失。则世罕传本,已非一日。好事者秘相传写,鱼鲁滋多,或至於不可句读。宪所见者,犹属影宋钞本,然已讹不胜乙。因参以今本《说文》,旁参所引诸书,证其同异,以成是编。讹者正之,其不可解者则并存以俟核定焉。考洪适《隶释》,载《汉石经论语碑》,末有“‘而在於萧墙之内’,盍毛包周无‘於’一行,是则考异之鼻祖。《经典释文》以下,沿流而作者颇众。惟韵书、字书节目繁碎,从未有缕析旧文,彻首彻末,订舛互而汇为一编者。宪作是书,亦可云留心小学者矣。末有《附录》二卷,乃朱文藻所编。上卷为诸家评论《系传》之辞,下卷载锴诗五首及其兄弟轶事,亦颇费搜罗。然所收李焘《序》一篇,采自《文献通考》,本焘之《说文五音韵谱序》。因《通考》刻本误脱标题一行,遂联属於《说文系传》下。乃不辨而收之,殊失考订。至於二徐琐记,於《系传》更为无关。以是为例,将郭璞《尔雅》、《方言注》末亦附载《游仙诗》乎?今存其上卷,以资考核。其下卷则竟从删汰,庶不以贪博嗜奇,破著书之体例焉。
  △《说文解字篆韵谱》·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南唐徐锴撰。其书取许慎《说文解字》,以四声部分,编次成书。凡小篆皆有音训,其无音训者,皆慎书所附之重文。注“史”字者籀书,注“古”字者古文也。所注颇为简略。盖六书之义已具於《说文系传》中,此特取便检阅,故不更复赘耳。据李焘《说文五音韵谱序》,此书篆字皆其兄铉所书。铉集载有此书《序》二篇。后篇称:“《韵谱》既成,广求馀本,孜考雠校,颇有刊正。今承诏校定《说文》,更与诸儒精加研核。又得李舟所著《切韵》,殊有补益。其间有《说文》不载而见於序例、注义者,必知脱漏,并从编录。疑者则以李氏《切韵》为正。”是此书铉又更定,不仅出锴一手。其以序例、注义中字添入,亦铉所为也。前《序》称“命锴取叔重所记,以《切韵》次之,声韵区分,开卷可睹”
  云云,考后《序》称又得李舟《切韵》,则所谓《切韵》次之者当即陆法言书,即《唐韵》、《广韵》所因也。然锴所编部分,与《广韵》稍异,又上平声内《痕部》并入《魂部》,下平声内《一先》、《二仙》后别出《三宣》一部。然《魂部》之下注《痕部》附字,而《宣部》则不著别分。似乎《切韵》原有此部,殆不可晓。或此书部分,铉亦以李舟《切韵》定之,非陆法言之《切韵》,故分合不同欤?是书传本甚少。此为明巡抚李显所刻。《寒部》“籣澜涟澜阑”
  五字当在“乾兰谰讠间”四字之后,《豪部》“高皋{艹皋}羔膏”五字当在”
  捄拧洞艋ⅰ泛炮狻蔽遄种螅远锴耙恍小!堵椴俊贰版椿┳A觰”五字当在“秅讠夸侉夸家加茄葭”九字之前,讹后二行。盖刻其书者失於校核。其后《序》一篇亦佚去不载,今从铉《骑省集》录出补入,以成完帙焉。
  △《重修玉篇》·三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梁大同九年黄门侍郎兼太学博士顾野王撰,唐上元元年富春孙强增加字,宋大中祥符六年陈彭年、吴锐、邱雍等重修。凡五百四十二部。今世所行凡三本。
  一为张士俊所刊,前有野王《序》一篇,启一篇,后有神珙《反纽图》及《分毫字样》。朱彝尊序之,称上元本。一为曹寅所刊,与张本一字无异,惟前多大中祥符《敕牒》一道,称重修本。一为明内府所刊,字数与二本同,而每部之中,次序不同,注文稍略,亦称大中祥符重修本。案《文献通考》载《玉篇》三十卷,引晁公武《读书志》曰:“梁顾野王撰,唐孙强又尝增字释,神珙《反纽图》附於后。”又载《重修玉篇》三十卷,引《崇文总目》曰:“翰林学士陈彭年与史馆校刊吴锐、直集贤院邱雍等重加刊定。”是宋时《玉篇》,原有二本。彭年等《进书表》称:“肃奉诏条,俾从详阅,讹谬者悉加刊定,敷浅者仍事讨论。”
  其《敕牒》后所列字数称:“旧一十五万八千六百四十一言,新五万一千一百二十九言,新、旧总二十万九千七百七十言,注四十万七千五百有三十字。”是彭年等大有增删,已非孙强之旧,故明内府本及曹本均称重修张本。既与曹本同,则亦重修本矣。乃删去重修之牒,诡称上元本,而大中祥符所改《大广益会》之名及卷首所列字数,仍未及削改,可谓拙於作伪。彝尊《序》乃谓胜於今行大广益本,殆亦未见所刊,而以意漫书欤?元陆友《研北杂志》称:“顾野王《玉篇》惟越本最善,末题会稽吴氏三一娘写,楷法殊精。”又考《永乐大典》,每字之下皆引顾野王《玉篇》云云,又引宋《重修玉篇》云云,二书并列。是明初上元本犹在,而其“篇”字韵中所载《玉篇》全部,乃仍收大广益会本,而不收上元旧本,顾孙原帙,遂不可考。殆以重修本注文较繁,故以多为贵耶?当时编纂之无识,此亦一端矣。卷末所附沙门神珙《五音声论》及《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为言等韵者所祖。近时休宁戴氏作《声韵考》,力辩反切始魏孙炎,不始神珙,其说良是。至谓唐以前无字母之说,神珙字母乃剽窃儒书而托词出於西域,则殊不然。考《隋书·经籍志》称:“婆罗门书以十四音贯一切字,汉明帝时与佛经同入中国。”则远在孙炎前。又释藏译经字母,自晋僧伽婆罗以下,可考者尚十二家,亦远在神珙前。盖反切生於双声,双声生於字母。此同出於喉吻之自然,华不异梵,梵不异华者也。中国以双声取反切,西域以字母统双声。此各得於聪明之自悟,华不袭梵,梵不袭华者也。稽其源流,具有端绪。特神珙以前,自行於彼教。神珙以后,始流入中国之韵书。亦如利玛窦后,推步测验参用西法耳,岂可谓欧罗巴书全剽窃洛下、鲜于之旧术哉?戴氏不究其本,徒知神珙在唐元和以后,遂据其末而与之争,欲以求胜於彼教。不知声音之学,西域实为专门。儒之胜於释者,别自有在,不必争之於此也。
  △《干禄字书》·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唐颜元孙撰。元孙,杲卿之父,真卿之诸父也。官至滁、沂、濠三州刺史,赠秘书监。大历九年,真卿官湖州时,尝书是编勒石。开成四年,杨汉公复摹刻於蜀中。今湖本已泐阙,蜀本仅存。宋宝祐丁巳,衡阳陈兰孙始以湖本鋟木,国朝扬州马曰璐得宋椠翻刻之,即此本也。然证以蜀本,率多谬误。如卷首《序》文本元孙作,所谓“伯祖故秘书监”,乃师古也。兰孙以元孙亦赠秘书监,遂误以为真卿称元孙,而以《序》中元孙二字改为真卿以就之。曰璐亦承其讹,殊为失考。其他阙误,亦处处有之。今以蜀本互校,补阙文八十五字,改讹体十六字,删衍文二字,始稍还颜氏之旧。是书为章表、书判而作,故曰“干禄”。其例以四声隶字,又以二百六部排比字之后先。每字分俗、通、正三体,颇为详核。其中如虫蟲、图、啇商、冻涷,截然两字,而以为上俗下正。又如皃,古貌字,而云貌正皃通。韭之作韮,刍之作、,直是俗字,而以为通用。虽皆不免千虑之失,然其书酌古准今,实可行用,非诡称复古,以奇怪钓名。言字体者,当以是为酌中焉。至二百六部之次序,与《广韵》间有不同,或元孙所用乃陆法言之旧第,而《广韵》次序乃宋人所改欤?
  △《五经文字》·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唐张参撰。参里贯未详。《自序》题“大历十一年六月七日”,结衔称“司业”,盖代宗时人。《唐书·儒学传序》,称文宗定《五经》劖之石,张参等是正讹文,误也。考《后汉书》,熹平四年春三月,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石立於太学门外。参书立名,盖取诸此。凡三千二百三十五字,依偏旁为百六十部。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记》云:“大历中名儒张参,为国子司业,始详定《五经》,书於讲论堂东、西厢之壁。积六十馀载,祭酒皞、博士公肃再新壁书,乃析坚木负墉而比之。其制如版牍而高广,背施阴关,使众如一”。观此言,可以知《五经文字》初书於屋壁,其后易以木版,至间成间乃易以石刻也。朱彝尊《跋》云:“《五经文字》独无雕本,为一阙事。”考《册府元龟》,称周显德二年尚书左丞兼判国子监事田敏献印版书《五经文字》,奏称“臣等自长兴三年校勘雕印《九经》书籍。”然则此书刻本在印版书甫创之初已有之,特其本不传耳。今马曰璐《新刻版本跋》云:“旧购宋拓石经中有此,因旧样缮写,雕版於家塾。”然曰璐虽称摹宋拓本,今以石刻校之,有字画尚存而其本改易者。又下卷《幸部》脱去“睪”字注十九字,“盩”字并注凡八字。今悉依石刻补正,俾不失其真焉。
  △《九经字样》·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唐唐玄度撰。玄度里籍未详。惟据此书,知其开成中官翰林待诏。考《唐会要》称:“大和七年二月,敕唐玄度覆定石经字体。十二月,敕於国子监讲论堂两廊创立石《九经》。”玄度《字样》,盖作於是时,凡四百二十一字,依仿《五经文字》为七十六部。前载开成二年八月牒云:“准大和七年十二月敕覆《九经》字体者。今所详覆,多依司业张参《五经文字》为准。诸经之中,别有疑阙,古今体异,隶变不同。如总据《说文》,则古体惊俗。若依近代文字,或传写乖讹。今与校勘官同商较是非,取其适中。纂录《新加九经字样》一卷,请附於《五经文字》之末。”盖二书相辅而行。当时即列石壁《九经》之后。明嘉靖乙卯地震,二书同石经并损阙焉。近时马曰璐得宋拓本而刊之,犹属完善。其间传写失真及校者意改,往往不免。今更依石刻残碑,详加覆订,各以案语附之下方。《五经文字》音训多本陆德明《经典释文》,或注某反或注音某。玄度时避言“反”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