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435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435部分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太保所采用的那些严厉措施的效果。
  1941年6月,德军入侵俄国,这在波兰地下活动中,就象在波兰其他方面的活动中那样,导致了重大的改变。在波兰东部同苏联人民内务委员部的斗争突然停止了。国家军开始向红军提供很有价值的帮助,一面针对德军后方的交通通讯进行种种牵制活动,一面通过波兰驻古比雪夫的大使馆和伦敦的流亡政府直接向苏联政府提供情报(苏联政府也乐于接受)。这时期,重点是放在为未来的起义制造武器和弹药上,以及针对通过波兰境内的德军交通线上那些战略据点所采取的仔细筹划好的种种措施上。新闻报道和宣传活动同先前一样继续进行。波兰人被押送到德国去从事强迫劳动,这使波兰的地下组织得以扩展到德国的心脏中去,并同法国境内的抵抗力量建立了联系。波兰人的广泛而精细的组织使他们能够在大战期间对德国国内的形势向各盟国的政府提供宝贵的情报。此外,他们同欧洲被占领地区的其他地下组织的联系,使他们可以参与一个组织严密而有效的地下活动网,被俘的盟军士兵和降落在敌境的飞行员通过这个活动网可以有计划地混过德军防线,进入安全地带。
  正如我们已看到的那样,德国人早在1940年就对这个组织的规模之大和实力之强感到惊恐,因而采取了通称“A。B。行动”的那项严厉步骤。当德国人在晚期采用集体负责和屠杀人质的办法时,他们的政策恰恰得到了同他们的意图相反的效果,因为波兰人不但吓不倒,还进行了一系列反报复活动来对付德国人。措施和反措施变得日益剧烈,被占领的波兰不久就成为德国人和波兰人之间的恐怖事件和残酷行为的发生地点。
  1943年4月,德国人向全世界透露出一项离奇而悲惨的事件:有几千名波兰军官被屠杀后埋葬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卡廷森林里。与此同时,另一幕同样悲惨的戏剧正在华沙市内展开,但是虽然伦敦方面不断收到有关那里发生的事态的可靠报告,这项消息却没有公布出来。
  华沙犹太人的经历虽然似乎难以相信,却只不过是旨在消灭欧洲犹太民族的那个庞大的纳粹行动的一部分。波兰的许多灭绝营——诸如特雷布林卡、马伊达内克、贝尔泽茨、比尔肯瑙和奥斯威辛——就是屠杀几百万犹太人的现场。就波兰本土来说,在犹太人区进行屠杀的事实也并不是仅仅限于华沙一处,因为类似的事件在德军占领下的波兰各地和东部地区的犹太人区里普遍发生。这些地方被希姆莱和他的下属选作欧洲占领区犹太人的主要屠宰场。至于与其他地方的军事行动同时进行的那种单独对付犹太人的德国种族战争,这里无法加以叙述。或许我们单提一点也就够了。华沙的犹太人区通过绝望的抵抗那最后一章,赢得了一种特殊的荣誉地位,因为当时摆在它面前的只是遭到消灭这个结局。
  几世纪以前,华沙的犹太居民就一起居住在这个城市里他们自己的地区内,后来这个地区便被称为犹太人区,但是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他们中有许多人经商致富,于是犹太家庭就住到了这个城市里的所有地方,只有比较穷苦的同胞还住在犹太人区的贫民窟里。德国人实行占领以后不久,在有计划地反对欧洲犹太人的运动中,就开始把犹太人集中到中心地区。他们在华沙所选中的地区就是从前的犹太人区,于是弗朗克总督在1940年10月间下令把犹太人重新安置在那个地方。接下去,华沙的三十三万犹太人就被集合拢来,赶进犹太人区。一个月内,来自外省的许多难民又加进去后,那里便塞满了四十万犹太人。德国人于是着手筑起一道高高的砖墙把犹太人区包围起来,同时还采取措施来保证从这时起把犹太人封锁在里面,同华沙的其他居民隔绝。在1940年11月和1942年6月之间,他们的经历就是不堪设想的拥挤,难以容忍的肮脏、饥饿,以及企图使人精神堕落的种种尝试。可是,直到1942年,纳粹迫害犹太人的计划才达到十足令人毛骨悚然的程度。1942年7月22日,从华沙犹太人区向各灭绝营进行的第一次有计划的遣送开始了。在1942年6月和10月之间,有三十一万零三百二十二名犹太人——几乎是战前华沙的全部犹太居民——就是用这种方式遣走的。他们中有少数人被挑出来充当劳动力,但其余的人都被断送了性命。到这次灭绝运动结束时,这个犹太人区里似乎杳无人迹,但是还有许多人躲藏起来,主要是躲在地下的隐蔽处。留在犹太人区的人于1942年10月组成了犹太战斗组织,其成员都拿定主意,与其听凭德国人屠杀,不如进行自卫。他们在波兰国家军的帮助下开始收集武器,并且制订保卫该区的计划。1943年1月18日,德国人发现自己面临有组织的抵抗,于是千方百计引诱犹太人走出犹太人区。有几千人上了钩,可是当这些人已被屠杀的消息传回来时,犹太人就决定,不能让德军不经过一场战斗再抓到一个人。
  4月19日,当德军遭到猛烈的武装抵抗时,消灭犹太人区的最后战役打响了。德军采用了围攻战术。旨在使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据“博尔”将军说,波兰国家军部队在德军后方进行了零星的攻击,有组织的抵抗持续到4月26日。可是,犹太人直到5月16日才停止战斗,纳粹分子还为这个战役设想出一个象征性的结局,把犹太大会堂炸毁了。根据德国人的报道,共捕获了五万六千零六十五名犹太人,其中包括阵亡的七千名和押往特雷布林卡灭绝营的六千九百二十九名。有些估计则认为,还有五六千人死在废墟和火焰中。德军有计划地摧毁了该犹太人区,把它夷为一大堆瓦砾。德国人正式承认的损失不过十五人;他们实际伤亡的人数要多得多。但是在华沙犹太人区起义中战死的那些犹太人所维护的,远远超出了以人类生命所能衡量的。
  第二章 奥斯兰
  在“巴巴罗萨行动”(德军入侵俄国的代号)发动前几个月,阿尔弗雷德·罗森贝格就在考虑对于预料将在东方被征服和占领的那片土地所应实行的计划。l941年5月他发布的总的政策指示里说,“战争的唯一可能存在的政治目标就是,要使德意志帝国在未来的几世纪里摆脱俄罗斯扩张主义者的压力”,因此他制定了在东方地区应当遵循的一项总政策。奥斯兰的命运将与乌克兰、高加索及“其北方毗邻的地区”的命运大不相同,因为奥斯兰将发展成为一个德意志化的保护国,作为走向同德国逐渐紧密的联合的第一步。奥斯兰将包括波罗的海的三个国家和白俄罗斯,为它制订的更为详尽的政治计划列举在罗森贝格拟就的发给(未来的)奥斯兰德国专员的指示中;他在指示中强调了这个地区的欧洲特征,因为七百年的历史已把这个地区加进了“大德国的生存空间”。在这些指示中,罗森贝格详述了使这个地区变成大德意志帝国一部分的种种办法,并讨论了波罗的海三国居民种族同化的各种不同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白俄罗斯则将被用作收容不同种族的垃圾场,它们将形成一道防止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奥斯兰作为一个整体,“将建成一片强大的德国边疆”。
  1941年7月17日,对俄国发动的攻势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以后,希特勒任命罗森贝格为德国东方占领区事务部部长。同一天,由海因里希·洛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省长兼行政长官)掌管的奥斯兰德国专员辖区和由埃里希·科赫掌管的乌克兰德国专员辖区成立了。洛泽的权限涉及前波罗的海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领土以及白俄罗斯那片相当不明确的地区(包括两次大战间波兰境内主要为白俄罗斯的地区)和军事当局将移交给他的被占领的那部分苏联地区的民政管理。奥斯兰德国专员辖区分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常务专员辖区,每一区进一步又分为几个分区,而白俄罗斯常务专员辖区则分为几个大区。同科赫在乌克兰的统一的权力相比,奥斯兰的管辖权是比较分散的,主要是因为奥斯兰各地区的性质各不相同,但是虽然如此,政治权力却是通过洛泽在里加的总部从罗森贝格在柏林的总部直接授予的。尽管权力,尤其是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权力,始终是牢牢掌握在德国人手里,波罗的海三国的内政却交给了由德国当局指定并严加监督的本国自治机构的手里。即使严格他讲,这些机构算不了政府,它们却也至少为德国人减轻了许多使人厌烦的事务工作。
  按照原来的打算,白俄罗斯常务专员辖区应该包括科赫的乌克兰边界以北、构成两次大战间的波兰的一部分的诺沃格鲁多克和波列西耶“公国”的那部分地区,以及斯摩棱斯克省和白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的全境。可是,到1942年秋季,德国民政权力向东只伸展到波里索夫那么远,而白俄罗斯常务专员辖区除了前波兰地区以外,只包括明斯克、斯卢次克和波里索夫周围的地区。结果,白俄罗斯占领区的其余地方始终都由军事当局掌管着。不过,俄国的普斯科夫省则被归入爱沙尼亚常务专员辖区,而维尔纽斯城及其周围的部分地区则仍然是立陶宛常务专员辖区的一部分,如同过去在苏联占领下那样。
  俄国人在1940年6月以后占领波罗的海三国的那一年中所遵循的政策,使这些国家的民众深恶痛绝。这三个国家经过含糊可疑的普选后被并入苏联一事,以及后来把大批领导人物押送往苏联本土一事,结果加深了他们的怨恨,所以当入侵的德军于1941年6月进入波罗的海地区时,他们在进攻俄国的战斗中找到了许多志愿的盟友,这是十分自然的。立陶宛人甚至在红军撤退时起来造反,并且在阿姆拉热维齐乌斯博士的领导下怀有希望地成立了一个临时政府,可是到8月它便为德国人所解散,它的领导人也都被逮捕了。在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同样有许多志愿人员在俄军撤退时参加了对俄国人的战斗。
  因此,洛泽在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建立他的民政机构时,发觉形势十分有利,他在初期还充分利用了那种仇恨俄国人的情绪。把苏联经济和政治政策颠倒过来的心理气氛已经成熟。俄国人在波罗的海各国只有一年的时间来进行国有化和集体化工作,而在两次大战间的波兰的以前那些地区,情况则并不一样,因为那里从1939年9月起就处于俄国的权力之下,至于这时被德国占领的苏联领土,情况则更为显著地不同,因为那里从1918年以后只知道苏联的行政管理。这种互相悬殊的情况使德国人不可能在奥斯兰制定一项统一的经济和政治政策,并且确定了对白俄罗斯和对三个波罗的海国家实行不同的政策是必要的。
  可是,当1941年8月19日洛泽发布一道命令把奥斯兰的全部苏联产业没收时,这使波罗的海人民由于俄国的政策,而渴望恢复某种形式的个人所有制和个人经营的愿望受到了令人不快的挫折。德国人为了给战争努力保持一种平稳的经济,觉得立即接收俄国人所建立的那些国有的和集体的经济机构是有利的。可是,洛泽的命令却说,“私有财产准备全部发还”。然而尽管有这些对波罗的海民众的保证,俄国国有的全部财产只不过由德国国有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