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2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幌钣押锰踉迹残碚庀钐踉忌踔烈丫┒┝恕薄�
苏联明确表示,它对德国占领保加利亚表示不满,但是它无力加以阻止;3月间,俄德两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尽管俄国向德国输出的物资数量在1月和2月份有所减少,相当奇怪地在后来又有了显著的增加。南斯拉夫首任驻莫斯科公使、反德的加弗里洛维奇,在3月中旬之前很少得到克里姆林宫的鼓励。当他听到南斯拉夫准备加入三国公约的消息时,他就辞了职,但是在西莫维奇内阁成立后,他又出来工作,担任不管大臣。这时莫洛托夫显然向贝尔格莱德建议订立一项军事协定,南斯拉夫政府因此派遣两名军官赴莫斯科协助加弗里洛维奇进行必要的谈判。4月4日晚上,莫洛托夫通知舒伦堡,他即将同南斯拉夫签订一项条约,可是,虽然看来斯大林本人对向南斯拉夫输送武器的可能性曾表示过有点感兴趣,但是维辛斯基却拒绝考虑缔结军事协定的意见,认为这是出于误解,结果谈判又拖了一天。4月5…6日的夜间,俄国人终于同西莫维奇政府签订了一项协定,根据该协定,“缔约国的任一方如遭到第三国的进攻,另一方保证信守友好政策”。但是,加弗里洛维奇经过一番苦争才获得的这点成果,甚至连一个同意给予援助的空头保证都没有,还不如1939年法英两国给波兰的那个受到严厉批评的保证。不过,对于一个以斯拉夫人反对德国的感情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南斯拉夫政权来说,这个协定或许在心理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是,它却使希特勒非常恼火。
1941年4月6日,星期日,清晨5时15分,施图卡式俯冲轰炸机开始摧毁贝尔格莱德,正如德国元首先前命令的那样,德意两国未经宣战就向南斯拉夫开战。南斯拉夫有这样一线希望,即匈牙利不致于那么快就忘记恰基于上年12月在贝尔格莱德签订过协定,而这个协定在不久前刚批准。为了遵守原则,同时也为了防止匈牙利同德国的利害关系进一步一致起来,捷列基斩钉截铁地反对匈牙利参加进攻南斯拉夫。但是,专门喜欢危言耸听和滥许报酬的希特勒,已于3月27日又一次通过纳粹的爪牙斯托亚伊向霍尔蒂海军上将递交了一封信,表示如果这位摄政此刻愿意参战的话,德国元首将满足匈牙利的全部要求,并将不顾意大利的反对,给匈牙利在亚得里亚海一个地盘。霍尔蒂热切地予以响应;支持他的有大约半数的阁员以及军事当局,后者于3月30日已经在同德国人制订必要的计划。在4月1日于布达佩斯召开的最高国防会议上,捷列基设法在若干问题上使大家取得了一致的意见,例如,匈牙利军队要等到德军越过萨格勒布以后才行动起来,又如,匈牙利军队将进入巴奇卡,但是将只推进到那条当时处于德国各支军队之间的、以多瑙河和德拉瓦河为界的匈牙利旧边境为止。第二天,捷列基写信告诉他的朋友阿波尔:“处境非常困难,因为如果我们反抗,他们将首先把我们打垮,这样最倒霉,如果我们不进入巴奇卡,德国人自己会在那里安顿下来,如果不把他们打回去的话,他们将在巴奇卡…巴纳特…洪亚德瓦尔…萨克森地区,或许还有巴兰尼亚…托尔诺,建立一个德意志国家。”这时已经有许多传闻,说可能将在多瑙河中游成立这样一个德意志国家,匈牙利自己的西南部从而也有可能丧失掉。因此,捷列基是在作徒劳的挣扎;事实上,他能够信赖的唯一伙伴是巴尔多希,此人即使不能说是奸诈,至少也是软弱的。4月2日与3日之间的夜里,捷列基在绝望中自杀了。5日,希特勒给了霍尔蒂一些指示,内容同他正在向墨索里尼发出的指示相似,指示说,如果匈牙利要比它的盟邦迟四天才能行动的话,实际上它从4月6日起已处于交战状态了。保加利亚直到4月15日才同南斯拉夫公开绝交。
南斯拉夫除了精疲力尽的希腊和遥远的英国外,别无其他盟国,而英国即使有美国的援助,三年内也未必能返回欧洲大陆。斯洛文尼亚面临着敌人从格拉茨发动进攻的威胁,克罗地亚只有德拉瓦河可作为屏障,塞尔维亚也只有多瑙河可以据守。希特勒所担心的难以对付的国家,只是波斯尼亚、门的内哥罗和马其顿。许多塞尔维亚人和门的内哥罗人早已渴望同希特勒打一仗,斯洛文尼亚人,甚至还有一些克罗地亚人则和他们同仇敌忾。可是,南斯拉夫军队的装备实在糟透了。参谋总部被一些因循守旧的军官控制着,他们嘲笑使用机械化装备就不象军人。其次,南斯拉夫一向是个既小又穷的国象,加上贪污腐败,变得更加贫困。无论在进攻还是防御方面,几乎都没有足够的空军力量(除了一些轴心国制造的飞机外)。的确,从4月6日早晨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可怕的混乱局面。“和解协定”对军队组织所起的影响倒不大,克罗地亚士兵通常仍由塞尔维亚军官在指挥,尽管他们对这些军官既不信任,又害怕或鄙视。响应号召参军的人往往住不到营房或领不到装备。纳粹分子一直在准备通常的破坏手段,甚至在塞尔维亚,他们也有一些塞尔维亚族的法西斯代理人,即廖蒂奇运动的成员,这些人跟斯托亚迪诺维奇关系密切;另外,德意志少数民族也已为进行这项工作而接受了训练。
战争一开始时,在斯洛文尼亚出现过一些激烈的战斗。在克罗地亚,那些在过去两年中一直在扩充力量的乌斯塔沙党徒夺得了许多重要的据点。一般的百姓或许有一种模糊的亲英情绪,但其中也有许多人被纳粹的宣传口号所迷惑,口号说,德国是克罗地亚的朋友;的确,他们没有看到炸弹落在自己家里附近。他们有些人是和平主义者,有许多人则十分自然地是失败主义者;他们憎恨乌斯塔沙分子,但又害怕他们。当马切克回到了库皮内茨老家,于4月8日向克罗地亚人广播时,他心中所想到的,是不可避免地会有一段在德国卵翼下由乌斯塔沙统治的时期;虽然他号召人民参军,但是他避免使用听上去过于好战的语言。不久,萨格勒布就与贝尔格莱德失去了联络。在德军开到之前,两名英国官员在最后时刻从萨格勒布驾车向南逃跑,在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他们到处受到友好的接待;有一处,士兵们虽然没有接到上级的指示,却作好了战斗的准备,另有一处,乌斯塔沙分子已经占领了俯视城镇的一些高地,再有一处,已挂出了白旗。到4月10日,星期四那天,克瓦特尼克则以轴心国扶植下的新克罗地亚代理元首的身分在萨格勒布发表广播,而匈牙利人则占领了巴奇卡(伏伊伏丁那);4月12日,帕韦利奇宣布自己为克罗地亚国的元首;4月15日,德意两国予以承认。
在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战斗的情绪依然强烈。可是不久以后,人们就承认这场战争将要打败。南斯拉夫政府尽快地从贝尔格莱德的废墟迁至萨拉热窝附近的帕莱。马切克决定,他本人象以往那样将留在克罗地亚,而委派他的同事克尔恩耶维奇(他于4月7日与马切克一起返回萨格勒布和库皮内茨,恰好在乌斯塔沙政权成立之前逃走)去代表克罗地亚农民党参加内阁。德军于4月13日即复活节那天进入贝尔格莱德。当克尔恩耶维奇在同一天到达帕莱时,大臣们都主张把政府再内迁到门的内哥罗,组织力量抵抗;4月15日,星期二,南斯拉夫政府发表了一项声明,可是它仍然企图把战局的真相掩盖起来。但是到了4月14…15日的夜间,在门的内哥罗的尼克希奇地方终于作出了决定,国王和政府必须趁还可逃脱时从速离开。于是他们就乘了米尔科维奇尚能调度到的飞机飞往雅典。4月17日,奈迪奇带领军队向德国人投降,南斯拉夫也停止了抵抗。那些比较勇敢无畏的军事领导人则把作战物资转移到山区,藏在安全可靠的地方,等待新的风暴到来。西莫维奇政府则直到7月下半月才最后在伦敦成立。
瓜分南斯拉夫,要比用武力征服南斯拉夫困难得多。德国外交部国务秘书魏茨泽克把柏林政界中众所周知的一件事告诉哈塞尔,说从贝尔格莱德发生革命那时起,希特勒就一心一意想把南斯拉夫消灭掉,并且还制订了对于南斯拉夫族问题的各种荒唐的“解决办法”。4月初,希特勒对陆军发布了有关瓜分南斯拉夫的暂行指示,这个指示可以概括如下:
萨瓦河以北的斯洛文尼亚将并给德国的斯蒂里亚和卡林西亚两个行政区;由于意大利人已经占领了该地区相当大的一部分土地,希特勒将致信墨索里尼,要求意军撤出。
普雷克穆尔耶和巴奇卡将划归匈牙利人,但巴奇卡地区的德意志居民以后将予迁移。 南斯拉夫所属的巴纳特,以及塞尔维亚,连同博尔的铜矿和煤矿,将置于德国的军事管制之下。 南斯拉夫所属的马其顿将划归保加利亚。 克罗地亚将成为一个独立国。 意大利将决定其余部分的归属,包括波斯尼亚和门的内哥罗在内;有可能使门的内哥罗恢复为一个独立国。
陆军,尤其是军备经济局,可以提出更明确的要求。
这个计划似乎是在4月12日,即德军占领贝尔格莱德的前一天,在希特勒的大本营拟订就绪的。一星期后,当齐亚诺应召到慕尼黑教堂去见德国元首时,希特勒提出许许多多作战方案,这时冬季既已过去,这些方案都可执行起来。但是,他不愿意讨论如何分赃的问题。他把这个问题留给里宾特洛甫去处理。里宾特洛甫于4月21日在维也纳会见了齐亚诺,他根本不象在谈判,而只是把希特勒有关斯洛文尼亚的命令交给齐亚诺。这就是说,意大利可以获得没有并入德国的那些领土。但是,齐亚诺在发给意大利领袖的电报中,却不安地指出,这样,德国的边界就将距离卢布尔雅那还不到三公里了,的确,这条边界将沿着萨瓦河一直伸展到距离萨格勒布只有几英里的地方。德国元首本来准备写一封信对此加以解释,但此刻并无迹象能表明他打算这样做。“里宾特格甫特别反复地指出,这条边界既然是希特勒斩钉截铁地划定的,那就应当被认为是最后的决定。”7月8日,两国在柏林签署了一项意德协定,批准了这条边界。德国人因此就并吞了斯洛文尼亚大约四分之三的地方,其中大部分被称为下斯蒂里亚,由斯蒂里亚行政区区长管辖。并入那个行政区的,还有沿着卡林西亚边界的一条狭长地带,以及旧奥地利的卡尔尼奥拉地区的一片零碎的地方。意大利人为他们根据5月3日的一道政令而吞并的一部分斯洛文尼亚领土制订了法规:在下斯蒂里亚,斯洛文尼亚文是完全禁止使用的,而在划归意大利的卢布尔雅那省,学校中却仍用斯洛文尼亚文,官方文件则意大利文和斯洛文尼亚文并用。的确,就象齐亚诺在1941年4月29日的月记中所暗示的那样,意大利当局作了不少努力,去消除斯洛文尼亚人的恶感,希望他们能够把意大利人的统治同德国人在萨瓦河以北地区的统治作一对比,这样就会觉得还是意大利好。斯洛文尼亚人是虔信天主教的,当德国人在残酷地迫害斯洛文尼亚教会时,意大利人却很优待教士。
除了获得萨瓦河以北的斯洛文尼亚之外,德国人还想攫取塞尔维亚,以及1919年以前属于匈牙利而后来划归南斯拉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