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第2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事。乃削发为僧,其侣亦多削发。天宝初,有老僧法名住括,年九十余,与弟子至南岳衡山寺访诸僧而居之,月余。忽集诸僧徒,忏悔杀人罪咎。僧徒异之。老僧曰:“汝颇闻有徐敬业乎?则吾身也。吾兵败,入于大孤山,精勤修道。今命将终,故来此寺,令世人知吾已证第四果矣。”因自言死期。果如期而卒。遂葬于衡山。(出《纪闻》)
唐代武则天临朝执政的时候,徐敬业在扬州反叛,则天派兵讨伐,徐敬业兵败潜逃。他平日收养了一个人,相貌酷似自己,因而待他很好。等到敬业兵败的时候,官兵抓获了这个人,把他当作敬业斩了。而敬业本人实际上已经隐藏到了大孤山。他与同伴数十人住在山里,与世隔绝。敬业本人削发为僧,同伴也多数出了家,天宝初年,有一老僧法号叫住括,九十多岁,与弟子们到南狱衡山寺庙去访问各位僧人,在那里住了一个多月。有一天,他突然集合起各位僧徒,在他们面前忏悔自己杀人的罪过。僧徒们非常惊异,这位老僧说:“你们都听说有个徐敬业吧,我就是他!当年我因兵败逃进大孤山,精心修习佛道。如今即将命终。所以来到贵寺,要让世人知道我已参悟佛教的四谛了。”于是他自己说出了死亡的日期。果然到那天就死了。便安葬在衡山。
骆宾王
唐考工员外郎宋之问以事累贬黜,后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行吟,且为诗曰:“鹫岭郁苕峣龙宫锁寂寥。”第一联搜奇覃思,终不如意。有老僧点长命灯,坐大禅床,问曰:“少年夜久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答曰:“弟子业诗,适遇欲题此寺,而兴思不属。”僧曰:“试吟上联。”即吟与之,再三吟讽,因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道丽。又续终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僧所赠句,乃为一篇之警策。迟明更访之,则不复见矣。寺僧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之向诘之,答曰:“当徐敬业之败,与宾王俱逃,捕之不获。将帅虑失大魁,得不测罪,时死者数万人,因求类二人者函首以献。后虽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宾王亦落发,遍游名山,至灵隐,以周岁卒。当时虽败,且以兴复唐朝为名,故人多获脱之。(出《本事诗》)
唐代考工员外郎宋之问,因事屡次被贬,后来流放到江南,流放途中来到灵隐寺游览。
这天夜晚明月当空,他在长廊上漫步吟诗,挖空心思地作出了第一联:“鹫岭郁苕峣,龙宫锁寂寥。”又总感到不如意。寺内有个老僧点着长命灯,坐在大禅床上,问道:“年轻人深夜不睡觉,却在这里苦苦吟诗,到底为什么?”宋之问答道:“弟子修业于诗学,刚才我想赋诗以题此寺,无奈兴思不来,苦吟不得佳句。”老僧道:“请你试吟上联。”宋之问即吟诵第一联给他听,他听了后,反复吟唱了几遍,便说:“为何不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两句呢?”宋之问十分惊讶,惊讶于这两句诗的遒劲壮丽。他又接着把这首诗吟到终篇:“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老僧所赠的诗句,是全篇中最精辟的地方。第二天,宋之问再去拜访他时,再也见不到了。寺中的僧人有知道底细的人说:“这位老僧就是骆宾王。”宋之问继续盘问他,答道:“当年徐敬业兵败后,与骆宾王都潜逃了,没有抓到他们。将帅们顾虑漏掉了大头目,会落大罪名。为了找与他俩相貌相似的人,砍下头来装在盒里呈送朝廷,当时死了几万人。后来虽然知道他俩没有死,也不敢再抓捕送给朝廷。”因为这样,所以徐敬业能够成为衡山的僧人,九十多岁才死的。骆宾王当年也落发为僧,遍游各处名山。后来到了灵隐寺,一年之后就死了。当年他们虽然失败了,但因兴复唐朝为名,所以人们多半俘获后又开脱了他们。
卷第九十二 异僧六
玄奘 万回 一行 无畏 明达师 惠照
玄 奘
沙门玄奘俗姓陈,偃师县人也。幼聪慧,有操行。唐武德初,往西域取经,行至罽宾国,道险,虎豹不可过。奘不知为计,乃锁房门而坐。至夕开门,见一老僧,头面疮痍,身体脓血,床上独坐,莫知来由。奘乃礼拜勤求。僧口授多心经一卷,令奘诵之。遂得山川平易,道路开辟,虎豹藏形,魔鬼潜迹。遂至佛国,取经六百余部而归。其多心经至今诵之。
初奘将往西域,于灵岩寺见有松一树,奘立于庭。以手摩其枝曰:“吾西去求佛教,汝可西长;若吾归,即却东回。使吾弟子知之。”及去,其枝年年西指,约长数丈。一年忽东回,门人弟子曰:“教主归矣!”乃而迎之。奘果还。至今众谓此松为摩顶松。(出《独异志》及《唐新语》)
僧人玄奘俗姓陈,偃师县人。自幼聪明智慧,有志向肯吃苦。唐高祖武德初年,前往西域取经,走到罽宾国时,因为道路险峻,又有虎豹出没,无法通过。玄奘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便锁上房门在屋里静坐。到了晚上开门时,见有一个老僧,满脸疮痍、浑身是脓血,一个人坐在床上,不知是从哪里来的。玄奘施礼拜见,苦苦恳求他帮助自己通过险途。老僧向他口头传授《多心经》一卷,又让玄奘自己吟诵一遍。于是顿见山川平展,道路开阔,虎豹匿迹,魔鬼潜藏。玄奘便平安到达了佛教胜地天竺国,取回经书六百多部。那一卷《多心经》,他至今仍能吟诵。当初玄奘要去西域的时候,在灵隐寺看见有一松树,他站在庭院里用手抚摩这棵松树的树枝,说:“我去西方求取佛法,你可以朝着西面生长,如果我往回来,你就掉转方向往东生长,以便使我的弟子们知道我的行踪。”等玄奘西去的时候,这棵松树的枝条年年指向西方,长约几丈。有一年,忽然转向东方,玄奘的门徒弟子们说:“教主回来了!”便去西方迎接他。玄奘果然返回了大唐。直到今天,人们都叫这棵松树为摩顶松。
万 回
万回师,阌乡人也,俗姓张氏。初母祈于观音像而因娠回。回生而愚,八九岁乃能语。
父母亦以豚犬畜之。年长,父令耕田,回耕田,直去不顾,口但连称平等。因耕一垄,耕数十里,遇沟坑乃止。其父怒而击之,回曰:“彼此总耕,何须异相。”乃止击而罢耕。回兄戍役于安西,音问隔绝。父母谓其死矣,日夕涕泣而忧思焉。回顾父母感念之甚,忽跪而言曰:“涕泣岂非忧兄耶。”父母且疑且信,曰:“然。”回曰:“详思我兄所要者,衣裘糗粮中履之属,请悉备焉,某将往之。”忽一日,朝赍所备而往,夕返其家。告父母曰:“兄平善矣。”视之,乃兄迹也,一家异之。弘农抵安西,盖万余里。以其万里回,故号曰万回也。先是玄奘法师向佛国取经,见佛龛题柱曰:“菩萨万回,谪向阌乡地教化。”奘师驰驿至阌乡县,问此有万回师无,令呼之,万回至,奘师礼之,施三衣瓶钵而去。后则天追入内,语事多验。时张易之大起第宅,万回常指曰:“将作。”人莫之悟。及易之伏诛,以其宅为将作监。常谓韦庶人及安乐公主曰:“三郎斫汝头。”韦庶人以中宗第三,恐帝生变,遂鸩之,不悟为玄宗所诛也。又睿宗在藩邸时,或游行人间,万回于聚落街衢中高声曰:“天子来。”或曰:“圣人来。”其处信宿间,睿宗必经过徘徊也。惠庄太子,即睿宗第二子也,初则天曾以示万回。万回曰:“此儿是西域大树精,养之宜兄弟。”后生申王,仪形瑰伟,善于饮啖。景龙中,时时出入,士庶贵贱。竟来礼拜。万回披锦袍,或笑骂,或击鼓,然后随事为验。太平公主为造宅于己宅之右。景云中,卒于此宅。临终大呼。遣求本乡河水。弟子徒侣觅无。万回曰:“堂前是河水。”众于阶下掘井,忽河水涌出。饮竟而终。
此坊井水,至今甘美。(出《谈宾录》及《西京记》)
万回法师是阌乡县人,俗姓张。当初,母亲因为向观音像祈祷才怀了他。万回生下来就愚笨,八九岁时才会说话。父母也把他当作小猪小狗养活着。年令大了,父亲叫他耕田,万回耕田时一直往前走,不知道往回返,嘴里只是连连说“平等”。所以,耕一垄能耕出去几十里远,直到遇上沟坎坑穴才停住。父亲气得直打他,万回说:“不管哪里都得耕,为什么还要分彼此。”父亲只好停止打他,也不再让他耕田了。万回的哥哥在安西当兵服役,一点音讯也没有。父母以为他死了,白天黑夜哭哭啼啼地思念他。万回看到父母思念得这么厉害,忽然跪在地上说:“你们整天哭哭啼啼的,莫不是为哥哥担忧吧!”父母见他如此懂事,有点半信半疑,便说:“正是。”万回说:“细想我哥哥所需要的东西,不外是衣服干粮鞋帽之类,请你们都准备好了。我要给他送去。”忽然有一天,他早上带着准备好的东西出发,晚上就返回了家,告诉父母说:“哥哥平平安安的,各方面都很好!”仔细看看他,竟与哥哥一模一样儿,全家人都感到惊异。从他家弘农村到安西,有一万多里远,因为他能日行万里远又返回来,所以称他为“万回”。在这之前,玄奘法师去西域佛国取经时,见一佛龛的柱子题道:“菩萨万回,谪往阌乡地方教化。”玄奘法师骑着驿马跑到阌乡县。打听此地有没有万回法师,叫人去招呼他。万回来到后,玄奘法师给他施礼、送给他僧衣僧瓶僧钵三件东西就走了。后来武则天进入大内,万回说的事情多数被验证。当时张易之大规模兴建宅院,万回常常指着他说:“将作。”人们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等到张易之被杀害时,就用他新建的宅第当“将作”监牢。万回常常对韦庶人与安乐公主说:“三郎砍你们的头。”韦庶人以为唐中宗排行第三,害怕皇帝变心,便用毒药杀死了中宗,她不知道要为玄宗所杀。睿宗当年驻守藩镇时,有一次在人群中走路,万回则在拥挤的街道上高声喊道:“天子来了!圣人来了!”其所暂住之处,是睿宗来回的必经之地。惠庄太子,也就是睿宗的第二个儿子,当初武则天曾把他领给万回看,万回说:“这个儿子是西域的大树精,应该象兄弟一样养育他。后来生下了申王,仪表魁伟、善于饮酒吃肉。景龙年间,万回时常出入于宫廷,达官贵人与平民百姓争相向他礼拜。他身披锦绣长袍,有时候笑骂,有时候击鼓,但这些举动与言论,后来都被事实验证是有寓意的。太平公主在自己的住宅右边,专门为他建造了房子。景云年间,万回就死在这座房子里。临终时他大声喊叫,让人去取家乡的河水。弟子门徒们没有找到,万回说:”房前就是河水。“众人在门前阶下掘井,只见河水突然涌了出来。弟子取水给他,他喝完就死了。这口井里的水,至今还是甜美的。
一 行
僧一行姓张氏,钜鹿人,本名遂。唐玄宗既召见,谓曰:“卿何能?”对曰:“唯善记览。”玄宗因诏掖庭,取宫人籍以示之。周览既毕,覆其本,记念精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