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风云录-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围魏救赵”的预期目的。既要打到狼,又要不被狼所伤,那才是一个好的猎手。军事上的争夺,战场上的逐鹿,远比打狼难得多的多。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不仅仅有胆略,更重要的是要有谋略。毛泽东曾多次强调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务必要打好第一仗”。因为第一仗对鼓舞战士,展开下一步的战役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朱德在会上强调说:“二十八团在大余城东北一带的山上担任警卫;三十一团和军直的独立营、特务营防卫近郊和县城。如果,遇到紧急情况,部队要转移到广东的南雄乌径会合。任务都明白了吗?”
“明白了!”
毛泽东在会上看到有一些领导面带疑虑,信心不足,对“围魏救赵”产生怀疑,甚至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也难怪,共产党刚刚有自己的武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刚刚建立,一切的一切,都是从头做起。幼小的红军周围,处在强大敌人的包围之中,军需辎重的筹措,基本上全靠自己,粮食、被装要靠当地贫苦民众的支援或打土豪所得来维持生计;军事装备全靠从敌人手里获得。要获得更多更好的军事装备,就得多打胜仗。眼下不论是井冈山上的,还是下了井冈山的,都面临着军需辎重的匮乏。毛泽东清楚地知道红军目前的艰难处境。但他相信,只要全军上下团结一致,再强大的敌人也能被红军所消灭。眼下最重要的是红军指战员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决心。理想是动力的源泉,是信念的基础。坚定信念和精神不灭,是一种强大的思想支柱,是任何物质都代替不了的。毛泽东最后强调:“大余虽然没有敌人防守,但一定不能放松警惕。我们的行动敌人很快就会知道,我们行动的胜败,关系到井冈山的安危。大余没有地方党组织,会给我们造成工作上的难度。一定要搞好宣传发动。”
贺子珍和伍若兰带领宣传队在大街上张贴宣传标语口号,引来了不少群众的观看。
陈毅是政治部主任,这一天,他显得最繁忙。先是布置宣传标语,接着召开座谈会,然后在大余章江和大路中间的沙滩上,召开了群众大会。大会还请来了毛泽东、朱德到会讲话。会后把打土豪得来的财物一一分发给当地群众。当地群众第一次感到了共产党的温暖。有的说“活了一辈子,没见过当兵的不欺压老百姓”。
正当红军在县城开展工作时,由于当地没有党的组织,群众又没有组织起来,以至于敌旅长李文彬带领一旅人马到了大余北,正引军悄悄靠近县城,也没有人主动前来报告。城中的红军领导和一部分部队处在十分危机之中。
原来,毛泽东和朱德一下井冈山,就被嗅觉灵敏的敌人闻到红军主力的行踪。杨池生虽然在七溪岭和龙源口险些遭到全军覆灭,可这一次他要雪耻,命令刚升任旅长不久的部下李文彬,率领一旅人马,前去追击。
林彪受领警戒大余县城北的任务后,他没有察看地形,没有很好地布置各营担负警戒的任务,以至于李文彬部悄悄逼近县城,都未能够及时发现。
当敌人的轻重机枪朝着他们发起猛烈攻击时,才知道敌人到了自己的眼皮底下。林彪仓猝应战,勉强抵抗了一下,就招架不住敌人的强大攻势,带领部队撤出了警戒的山头。
毛泽东当时听说敌人来偷袭,就匆匆离开会场,带领军部机关部分人员刚到县城边,看到林彪已经带领部下撤到这里。恰好,陈毅帮助当地群众疏散后,也赶到这里。毛泽东质问他:“怎么这么快就撤下来了?”
林彪回答说:“敌人火力太猛。”
毛泽东一听,面带愠色地命令他:“你必须迅速带领部队把敌人挡回去!”
林彪心中是一百个不情愿,想以既成的事实要挟领导。但他表面上还装出一付为难的面色,说:“你看,部队已经撤下来了,再返回去……”毛泽东一听,一改往日的和蔼,面呈怒色,严厉地说:“撤下来了,再拉上去!”
陈毅对他的作法极为不满,愤然作色道:“二十八团是主力,主力就要坚决顶住敌人!”
林彪见两个领导态度如此强硬,不好再固执,什么也没说,就带人返回迎战。
毛泽东和陈毅带领一部分人撤到大余县城南门外,在山口停下。关切地观望县城方向,耳听时紧时松的枪声,不免有些焦虑。这时,朱德也带一部分人赶来。他沉痛地告诉毛泽东:“何挺颖在阻击敌人时受了重伤。三十一团的周舫营长和独立营的张威营长牺牲了。”
出师未捷,先损兵折将。毛泽东和陈毅听后都很悲痛。俩人谁都不说话。
停了一会,毛泽东告诉陈毅:“你去告诉林彪,要他好好照顾何挺颖同志,必要时将何挺颖同志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陈毅知道何挺颖同志是个有作为的红军领导,也是毛泽东十分看重的同志之一。他转身迎着枪声的方向走去。毛泽东也和朱德带领人员继续向南撤离到安全地带。
林彪返回抵挡了一阵后,预料到军首长脱离了危险,就命令迎战的部队向南撤离。
在一条狭窄的山道,林彪跟在何挺颖的担架一边,带着部队疾走,正好陈毅迎着担架匆匆走上来。
陈毅来到担架跟前,检查伤口。伤口虽经处理,可还在往外渗着血。他本人还处在昏迷状态。他检查完伤口后,对林彪说:“毛委员和朱军长专程让我来转告你,一定要照顾好何挺颖同志,必要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林彪表示:“请首长放心,我一定尽力而为。”
陈毅还有点不放心,再一次地叮嘱他:“何挺颖是三十一团来的好同志,千万要照顾好。”
部队仓促撤到了群山环抱的乌径。当天的夜里,在一座民房内,毛泽东、朱德和陈毅对着地图研究行军路线。参谋长袁文才进来报告:“各部的宿营报告都报上来,是按规定宿营的。”
朱德思忖着说:“如果,不出现敌情,部队明天在这里休整一天。
正说间,朱云卿跨进来说:“刚得到报告,敌人已经追上来了。”他指指地图说:“敌人到了这里,离我们还不足十里。”
朱德不加思索地命令道:“通知部队马上出发,向东进入赣南。”
二十八团团长林彪接到敌情报告后,马上组织后勤人员和伤员首先撤离。一个参谋跑来,向他请示:“团长,何党代表怎么办?”
林彪不加思索地说:“抬上一起走。”
“天黑,山路又不好走,担架不好抬呀。”
“那就把他扶到马背上。”
“这……”参谋犹豫了一下转身就走。他知道林彪的脾气,再多说也无用。
在茫茫的黑夜中匆匆赶路的战士,沿着崎岖的山路深一脚浅一脚地摸黑走着,身后不时传来敌人追赶的枪声。情况很是危机,大家都有一个想法,就是要尽快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身负重伤的何挺颖,在马背上一上一下的颠簸着。每颠簸一下,他的伤口都产生出剧烈的痛疼。何挺颖很是坚强,咬着牙一声不吭。他心中明白眼下部队的处境,不愿把痛苦表露出来。
道路愈走愈难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何挺颖从马背上摔下来,抢救不及,被后面的马匹践踏身亡。
毛泽东、朱德和陈毅听到何挺颖牺牲的消息,悲痛万分。
毛泽东没有责怪林彪,而陈毅心中却是十分内疚。因为是他传达毛泽东的指示,要林彪好好照顾负伤的何挺颖,而林彪未能这样做。他感到对不起毛泽东。说实话,当时林彪不喜欢党代表何挺颖的直率和坚强的原则性,他俩虽说不上意见不合,起码林彪内心有一种嫉妒心理。尽管毛泽东和朱德、陈毅没有去责怪他,何挺颖的死他是要负一定的责任的。
经过几天的急行军,毛泽东、朱德和陈毅来到了寻乌县东的圳下。
刘士毅在红军身后,马不停蹄地紧追不舍,也于当天到达了寻乌县城。伪县政府的官员,在一个讲究的房间里,为他设下了酒宴。正当觥筹交错之时,一个军官进来,到了刘士毅身边躬身贴耳低语一阵。众人不知出了何事,目光全集中到他俩人身上。
刘士毅听后,脸上如同春风拂面,立时荡漾出得意的笑容,兴奋地说:“各位,井冈山那股土匪,流窜到了圳下。我们一路追击,已使他们疲惫不堪。明天一早,各位就会得到报捷。恕不奉陪。”他离席欲走。
伪县长拦住:“刘旅长,用过餐再去也不迟嘛。”
“等我打败了朱毛这股土匪,你再摆一桌还不是一样嘛。”
刘士毅自信地说:“关云长能‘温酒斩华雄’,我刘士毅也会马到成功的!”
自信的刘士毅连夜带领他的部队,向东围剿红军去了。
这时的圳下,山村一片黑暗。
毛泽东住在一户民房内,正灯下挥毫。贺子珍已经趴在一边打瞌睡。
朱德推门进来,关切地说:“夜深了,该休息啰。”
贺子珍惊醒,歉意地笑笑:“军长,请坐。”
毛泽东停笔起身,又问道:“部队的宿营报告都送到了吗?”
“林彪的二十八团和特务营驻防圳下以西,朱云卿的三十一团驻防圳下以东的吉潭。”朱德说着坐在了一边的凳子上,继续说:“刘士毅一直尾随在我们的后面,大有紧追不舍之势。”
毛泽东心中一直还在牵挂着井冈山的安危,自言自语地说:“不知德怀和王佐怎样了?我们仅仅牵制了赣南敌军的部分兵力。他们的处境也不比我们好,甚至还会更糟。”此时,他们对井冈山的情况一无所知。
朱德也是忧心忡忡:“我们只有甩掉屁股后面的敌人,才能转危为安。”
天色微明,山村静悄悄。
毛泽东的住房灯熄灭了。
驻扎在圳下西面小山村中的林彪,早早撤除警卫,带领二十八团提前出发了。造成西线防守的空虚,被刘士毅钻了空挡。
刘士毅带领部队悄悄包围上来,偷偷摸摸进了村。有一股敌人越过了毛泽东的住房。朱德住在别处,离毛泽东的住处有一段距离,他一清早起来,同伍若兰准备行装。此时,陈毅和毛泽覃在吃早饭。他们都不知道敌人已经将他们包围,处在十分危机的境地。突然,村中传来一阵清脆的枪声。陈毅和毛泽覃大惊,放下碗筷就闯出房门。
陈毅动作稍快一些,沿着小巷匆匆向前走。他没注意到身后,有个敌兵悄悄摸上来。正走着的陈毅,突然觉得肩上披着的大衣被人抓住,情知是敌人上来了。他急中生智,把大衣向后一抖,蒙着了敌兵的眼睛,快步飞跑而去。落在后面的毛泽覃走出来看见,随手捡起一根木棒,照敌兵头上打去。敌兵应声倒地,毛泽覃捡起他的枪也飞快地跑去。
朱德、伍若兰和警卫员闻到枪声,动作迅速地离开住处。
朱德三人一出院子,就和敌人相撞。警卫员抢先开枪,有几个敌人应声倒下。
朱德吩咐伍若兰:“你快去毛委员那里,他有夜间工作晚起的习惯。”伍若兰手持双枪离去。朱德和警卫员阻击敌人。
警卫员突然中弹身亡,朱德在悲痛之极。他也顾不得什么,从警卫员身上取下枪,向敌人射击。在这危机时刻,一个班的战士及时赶到,消灭了敌人。
伍若兰在向毛泽东住处靠近的途中,遇到冲散的两名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