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赵匡胤传 >

第82部分

赵匡胤传-第82部分

小说: 赵匡胤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见那韩天禄穿一身崭新大红丝绸儒衫,修眉画目,带了几个文士,立于彩楼左铡,咏诗谈文,十分儒雅风流。韩天禄高吟诗篇,每有佳句,周围文士们便高声叫好,纷纷称赞,以烘托韩天禄的文才。
赵匡义则仍穿上那天会见符云霞时穿的猎装,带几个家将,在远处摆箭垛,赵匡义引弓发箭,箭箭齐中红心。
彩楼之上,帘幕低垂,符夫人和符云霞带了丫环,坐在帘后往下窥看。
由于显示公平,担任司仪的太监,奉柴荣旨意,并不宣布那个是赵匡义,那个是韩天禄。岂知符三小姐一眼便已认出了赵匡义,不由心花怒放,含情地注视着他。
不一会,只听司仪太监高唱:“吉时已到,请小姐抛球。”顿时鼓乐齐鸣,奏起乐曲。
曲罢,彩楼上绣帘徐徐卷起,符小姐立在窗前,只见赵匡义和韩天禄分别立在左右,中间距离约一丈有余。她本有武艺在身,如何能抛不准?只一掷,绣球便朝匡义顶门上打来,击个正中。
韩天禄见绣球朝赵匡义那边飞去,快步来抢,可是绣球已被赵匡义紧紧抱在怀中了。
司仪太监拖长声音一声吆喝:“绣球击中赵匡义!”
台下立刻响起细乐,人人脸上露出笑容,只有韩通板起面孔,带着儿子韩天禄,灰溜溜地去了。
亲事既定,正准备早日成婚,谁知郑恩的岳父亲老英雄陶洪不幸病故,所以出于礼貌关系,婚礼推迟,直到腊月十五日吉辰,才得以顺利举行。
………………………………………………
第33章周世宗之死
柴荣抱病北征契丹,中途发现一块“点检为天子”的木牌,因而担忧而昏倒。只好班师回京,勿勿为他儿子柴宗训继承皇位作了安排。这位五代中最英明的皇帝,死时才三十九岁。
就在符云霞抛绣球招亲的那一天,南唐主李景派了使臣来汴京进贡,并祝贺九月二十四日柴荣的生日,柴荣见南唐使臣送来表章,词意廉恭,贡品丰厚,心中大喜。也派了已归降后周的,原南唐大臣冯延鲁为特使,带了诏书和赐品,和南唐使臣一同回金陵,对唐主加以抚层层。
停了一个月,冯延鲁从金陵回来,向世宗柴荣缴旨。停了从二日,冯延鲁却带了随从,趁晚上坐了车,悄悄来到赵匡胤家中求见。
匡胤接入坐定。说道:“大夫这次出使南唐,风尘仆仆,实是辛苦。今晚来敝寓,不知有何见教?”
冯延鲁一脸诌笑道:“这次下官出使南唐,唐主十分称颂景仰元帅威仪,因问及元帅近交,更为钦敬,认为元帅不仅是大周第一良将,即使普天下各国,也无人可以与元帅匹敌。因致书信一封,托下官转呈,并致薄礼,望乞笑纳。”
匡胤见冯延鲁一味奉承,心中十分讨厌,耐下性子,问道:“书信呢?”
冯延鲁慌忙从怀中取出,恭敬地双手呈上。匡胤拆开一看,除了一番恭维的话外,并说:“元帅功勋赫赫,两袖清风,近闻令弟即将完婚,特备薄礼白银三千两以致贺,表现微忱。”
匡胤看了,心中大怒,他本来家境不够宽裕,现又因匡义要娶魏王的女儿,需要一笔很大开支,他正为此事为难。但这事竟被敌国所探知,乘机前来行贿,这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后果?如收下,不但破坏了自己的廉洁,而且一旦被世宗柴荣知道,必然破坏了世宗对自己的信任。南唐李璟这一招真是毒辣。说不定,这些情况还是冯延鲁回金陵时,告诉李璟,共同策划了这行贿的阴谋。于是,他苦思对策。
冯延鲁见匡胤低头不语,以为他接受了馈赠,便向等候在厅门外的随从点点头,作了手势。那随从们便出动,从车上搬下来十个酒坛,摆在厅中地上。
冯延巳一脸收笑,对匡胤道:“元帅是否点看一下。”
匡胤勉强压下怒火,心中已有了地策,冷冷地说:“不必,就放在这里吧。”
扭头大喊侍卫:“送客。”
冯延巳还当匡胤因他来送礼,停久了走漏风声,才赶快送他出门的。还笑容满面,一边走一边说道:“不成敬意,望元帅多加海涵。”
匡胤也不理他,送到滴水檐前,抬了抬手,便扭头入内。
第二天,匡胤命侍卫把十个酒坛全装上车。匡胤揣了南唐主的信,径到宫门求见柴荣。把昨晚冯延鲁秘密前来行贿送礼的事讲了一遍。并呈上李璟来信,说道:“微臣以为南唐李景如此做,其中大有文章,说明了南唐主俯首称臣并非真心,不过是由精锐军队被歼,无力抗拒本朝,才被迫归顺,只是权宜之计。表面上向我朝称臣,暗地里派有奸细来京城打探消息。比如臣经济拮据,他们是如何知道的,没有奸细在京都,他们能知道吗?这冯延鲁,说不定就是表面归顺,暗中在打探消息,向南唐主报告。须知他的哥哥冯延巳现在在当着南朝宰相啊。从他们行贿手段看,也必然想收买我军将领。因此,陛下应当将冯延鲁斩首,或遣送回国,以免他刺探我朝军情。”
柴荣看完了李璟给匡胤的信,放在一边,说道:“目前正是对南唐实行宽大的政策,使他不致于在南边捣乱,以便朕集中力量,对付北方的契丹。因此,斩冯延鲁不大妥当,就遣他回国算了。”
接着又哈哈一笑,说道:“御弟既以将此事说明,这三千两银子,就算朕赐给御弟的,用它给匡义办喜事吧。”
匡胤那里肯收。可是世宗坚持要他拉回去,没奈何,匡胤只好又把银两拉回家中,次日,他却又把银两带到军营,犒赏了大小将领和士兵,军营中人人欢喜。
这事传到柴荣那里,使柴荣对匡胤更加信赖。便又特地写了诏书,另行赐给赵匡义的银二千两,作为助婚之用。
匡胤不收南唐贿赂,用以犒赏三军的事传开后,人人都盛赞匡胤的高洁。
惟独一人,对此举大为不满,这人就是韩通的儿子韩天禄。
韩天禄对韩通道:“赵匡胤自征淮南立下大功之后,威望日益高涨,连外国也为之注目。从近来他所做的一事来看,实有圣人做事的肚量,以至深乎众望,有这样的人,实在非国家之福。还望爹爹早日设法除去这个心腹大患,如果让他发展到功高震主的地步,再动摇他就难了。”
韩通道:“赵匡胤目前正受万岁恩宠,并无什么不规言行,为父岂能任意暗杀国家大臣?今后对他言行多加注意,如有不法不臣之心,当立即参奉就是了。”
韩天禄道:“不然,赵匡胤这人心机深藏不露。目前他不仅有一批心腹部将,如郑恩、高怀德、石守信、张光翰、赵彦徽等人,直属他麾下,而且还有一批高人谋士在辅佐他,如赵普、苗训等人;最近,又听说他又重礼聘请了一个叫楚昭辅的人,担任他部下参军。可见他到处收罗人才,作为羽翼,其志不小,不可不防。”
韩通道:“作为元帅,部下不能不用人,这都是正常事务,无可指责,既吾儿如此说,为父以后多留心防备就是了。”
其实他对韩天禄的话并没有真正放在心上,以为小孩子家话,多是胡思乱想所致。从这一点上来看,韩通确是个粗人,韩天禄读了几年书,倒真是比乃父还要胜过一筹。
柴荣那一方面,则接受了赵匡胤的意见,不久之后,把冯延鲁、钟谟遣送回国,另外在战争中俘获和投降南唐将领许文真、边镐、周廷构等人也都一并送回南唐。同时,他又派了殿前都点检张永德,引军二万,驻守澶州,总督河北各节度使兵马,一方面防守契丹,一方面利用冬季水浅之时,疏浚永济渠为将来北征契丹作准备,又仍令赵匡胤负责操练兵马,除马步兵之外,由于水师统帅王环病故,水师的操练也委托赵匡胤兼顾。于是匡胤更加繁忙,有时一连十余日,带领水师乘船巡戈于汴水,黄河、永济渠上,直达澶州而返,不觉已到腊月上旬,下了一场大雪,汴河结冰,于是匡胤便上奏世宗,暂停水师训练。又因为匡义婚斯将近,特又顺便请假处理家中杂务。柴荣准假一个月,明年过年之后,再恢复士兵训练。因此,匡胤径自回家料理匡义娶亲的事。
这婚礼的热闹自不待言,过了婚斯,接着又是新年了。元旦,百官齐集乾元殿向皇帝贺年。匡胤自负责训练水师以来,已有一个多月未与柴荣见面,这次贺年,方始见到。只见柴荣脸色腊黄,比一个月前消瘦了。匡胤不由吃了一惊。趋拜之后,照例要赐百官饮宴,柴荣都不出席,而委托宰相范质主持宴会。匡胤在宴会中悄悄扯住太医院院丞,询问他柴荣身体状况,太医院院丞叹道:“万岁主要是操劳过度,加之近日腹泻,中气不足,须加以静养方好,这是惟一办法,但万岁日理万机,不肯休息,下官虽然多次在诊视时,向万岁提出注意休息之事,但万岁只是口头上讲可以注意,但实际上依然操劳不息。元帅既然问及此事,下官也顺机请求元帅能向万岁进谏,让万岁多加休息,这比下官进谏要有效多了。
匡胤听后,心中着急,到了正月初四,便独自一人,来到宫门,求见柴荣。柴荣命太监引入偏殿,匡胤朝拜既毕,柴荣赐坐。
匡胤奏道:“臣奉旨去训练水师,以后又在家中为匡义为婚事,有月余未睹天颜,前日正致贺,见陛下又消瘦了许多,此乃操劳过度之故也。因而特来进言,望陛下多国保重,注意休息,不必事事亲躬,以保龙体安康,实为天下亿万臣民大幸。”
柴荣叹了口气道:“近几个月来,身体欠佳,朕自己心中也很清楚。过去在淮南作战,日骑马奔驰百里,也未感到劳累。近几月来,每出郊打猎回来后,总觉得心跳气喘,疲劳无力。太医院曾经诊视后启奏,也说操劳过度,朕已注意了。不过近来,又因受寒而腹泻,仍是早年在华州旅店得下的老病根,一时好不了,所以有些消瘦。蒙御弟关心,朕心中自是感谢,以后当多加休息就是了。”
匡胤又反复劝谏了一阵,方始辞别回家。
经过胤这一阵劝谏,柴荣果然略略注意休息,不少事已吩咐宰相等人去处理。因而身体便逐渐恢复了。
看看天气渐暖,柴荣病体略好,忽然接到边报说:“契丹主述律,宠信一个女巫,为他配制‘长生不老药’,需要用男子胆作为药物,因而述律杀了大批青壮年男子。这事引起契丹一些大臣们的反对。述律一怒之下,带了卫队到七鹰山游猎,月余不归,不理朝政。”
柴荣看了这份边报,哈哈大笑,说道:“此昏君也,吾志遂矣!”
于是他便下令,准备御驾亲征契丹,要趁此机会,收复二十多年前被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的领土。
这个旨意一下,大臣们纷纷反对,宰相范质奏道:“陛下宵夜旰食,日理万机,以致积劳成疾,现在龙体刚刚康复,不宜又从事远征。陛下一身关系社稷安危,万民幸福,故仍以保重为上。依臣所见,仍应休养一段,待圣体完全恢复,再作北征之议,未为晚也。”
柴荣道:“范卿之言虽然有理,但朕自觉身体已好,且目前契丹主述律不理朝政,君臣矛盾上升,此正是伐辽的大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拖延时日,误了战机,后悔也来不及了。朕心已决,卿等不必再谏。”
说毕,即下诏以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为先锋,先率领船队,由汴河经黄河进入永济渠,一路清除水上障碍,到沧州等待圣驾。又命赵匡胤点水旱兵马各五万人,准备战船,随朕亲征。
众大臣见柴荣北征之心已决,感到再谏也无用,只好依旨。次日,韩通便点齐水师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