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百年风云 >

第159部分

百年风云-第159部分

小说: 百年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以德服人。对他们的宽免,也是给天下人看的。因此,臣同意母后皇太后的意思。”
  西太后听了,大大不悦,真想训斥恭亲王几句。可她是个十分乖滑的女人,决不愿引起东太后和恭亲王的反感,更不愿因为这点事情,迫使东太后和恭亲王站在一处。她想到这里,笑着说:“可不是吗,还是我姐姐说得对。经六爷这么一说,可比我高多了。我看也不必再找外人,咱仨就商量着怎么减刑吧!”恭亲王拱手道:“太后圣明。”东太后也说:“这就对了!”西太后问她:“姐姐,你看怎样往下减合适?”这一句话,把东太后问住了。想了半天,这才说道:“你跟六爷商量吧,反正越轻越好。”
  西太后和恭亲王再三琢磨,最后决定:肃顺斩立决;载垣、端华赐令自尽;杜翰、焦佑瀛、匡源削职为民,穆荫发配充军,景寿开除公职,保留额驸及其封号,东太后虽不满意,但又找不到说词,只好点头同意了。恭亲王马上叫军机章京朱学勤,动笔起草。
  次日,便将圣谕发出。
  圣旨颁下后,两宫又传懿旨,着肃亲王华丰、刑部满族尚书绵森,前往宗人府,逼令载垣、端华自尽,又派惠亲王绵喻、刑部汉族尚书赵光、刑部右侍郎载龄,监斩肃顺。
  肃亲王华丰和刑部尚书绵森,捧旨来到宗人府,向府丞周能交代了一番。周能领人来到后院,把监禁载垣、端华的牢门打开,说道:“二位王爷,请出来一趟。”载垣和端华不由一愣。载垣问:“到……到……到哪里去?”周能道:“有点小事,核对一下。”两人无奈,颤颤抖抖走出牢房。
  肃顺呢?从前天就被押到另一处去了。
  且说怡、郑两王,被周能领到宗人府的跨院。这所院子,十分宽大。载垣一看肃亲王和绵森都在这里,周围还有不少笔贴士和番役,就预感不妙。正在这个时候,就见肃亲王往前大跨一步,高举圣旨念道:“载垣、端华接旨!”两人不敢怠慢,赶紧整理衣服,跪在地上,高呼道:“臣接旨!万岁,万岁,万万岁。”
  等肃亲王念到“赐令自尽”的时候,两个人全瘫痪了,趴到地上放声痛哭。载垣道:“冤枉啊!顾命大臣乃是大行皇帝亲口加封的,满朝公卿都听得清楚,看得明白。怎能说是我们编造的呢?圣谕上多是不实之词,我不能服哇。我要你们重审,重审!”“大胆!”肃亲王喝斥道,“到了现在,你还敢抗旨吗?此事已定,不能更改,赶快谢恩吧!”端华跳起来说:“什么?这么害我们,还要我们谢恩?”肃亲王怕他们再说出难听的话来,便冲两边使了个眼色。众番役往上一闯,把他俩分别架到屋里去了。
  怡、郑两王骂不绝声,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时间不长,就先后毙命了。肃亲王进屋看了看吊死的载垣,又看了看被闷死的端华,验明正身,回宫交差去了。
  再说惠亲王绵喻、刑部尚书赵光和右侍郎载龄。他们奉旨来到宗人府,做好了一切准备。知道肃顺棘手,便想出一条稳军之计。
  载龄领着人们来到肃顺被押的跨院,叫周能把牢门打开。载龄一哈腰,走进房中。此时,肃顺正靠着墙打盹儿。听见响动,赶紧把眼睁开。载龄紧走几步,说道:“六叔可好。”
  原来,他和肃顺是当家子,比肃顺小一辈,管他叫六叔。肃顺拉着载龄问:“你怎么来了,这是要干什么?”载龄温顺地说:“六叔,您别担心,您的官司有头了。”“是吗?”载龄道:“我朝以孝治天下。对任何人,都要加恩的。现在,恭亲王正领着人议事,派我接您来了。”“好好好!”肃顺大喜道,“只要允许我讲话就行。没定罪就抄家捕人,哪有这个理儿?陷害顾命大臣就是抗旨,就是大逆不道!”载龄道:“对,那您就跟我走吧!”说罢,转身就走。
  肃顺兴冲冲来到前院,抬头一看:但见满院都是军兵,一个个弓上弦,刀出鞘,雄赳赳,气昂昂,军兵旁边,还停着一辆老牛车。肃顺做过刑部尚书,对这套程序是明白的:上车就是菜市口,上菜市口就是掉脑袋,或者凌迟处死。
  “肃顺接旨!”刑部尚书大吼上声,把肃顺吓了一跳。番役们往上一闯,将他五花大捆起来。到了现在,肃顺把什么都豁出去了,不住地跳脚大骂。
  惠亲王连圣旨都没法念了。最后一赌气,也不念了。吩咐一声:“架上车去!”众人像抬猪一般把他架到车上。老板儿一晃鞭子,直奔了菜市口。
  第九十四回 西太后饱暖生事 安行海乐极生悲
  小人得志将脸扬,
  敲诈勒索任猖狂。
  狗仗人势啥都千,
  恶贯满盈刀下亡。
  肃顺被众番役架到牛车上,直奔菜市口。
  出斩肃顺的消息不翼而飞,震动了京城。人们怀着不同的心理,涌上街头,赶奔刑场。恭亲王怕出事,便和九城兵马司、顺天府、步军统领衙门打了招呼,出动三四千官兵和衙役,维持秩序。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如临大敌。从宗人府到菜市口的大街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押送肃顺的牛车,只好缓缓而行。午时三刻,这位显赫一时的庞然大物,终于掉了脑袋。
  顾命大臣被彻底打倒了。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祺祥政变”。因为事情发生在辛酉年,所以又通称“辛酉政变”。十月初九,小皇帝载淳驾坐太和殿,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典礼,改年号为同治。又颁旨加两太后的徽号:东太后为慈安太后,西太后为慈禧太后。
  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的寿诞之日,免不了又是一场祝贺。十月十五日,两宫太后正式垂帘听政。加封恭亲王为议政王,总理全国大事。又改组了军机处和内阁。凡辛酉政变的“有功人员”,都擢升重用。凡肃顺一党,皆受沙淘。大赦天下,嘉奖官兵,直忙了一个多月。
  慈禧太后是个极聪明能干的女子。自从她垂帘听政以来,明察秋毫,赏罚分明。把咸丰帝留下的这个乱摊子,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满朝文武无不敬畏,慈安太后一向不爱过问政事,大权皆操在慈禧之手。日久天长,人们几乎把东太后淡忘了。
  同治三年,天京失陷,太平天国崩溃。对清朝统治者来说,没有比这件事更值得祝贺的了。慈禧命议政王奕䜣传旨,嘉奖湘、淮军,恩封曾国藩为一等侯爵,余者都晋升一级至三级。并且,奖给银牌四百两,黄马褂十领,朝珠五十副,白银十万两。
  同治五年,捻军回民起义,先后被清政府剿杀。慈禧更是喜出望外,传旨“普天同庆”,并且,加曾国藩大学士衔、直隶总督,左宗棠为川陕总督,李鸿章为协办大学士、总督两江,余者,各有升迁。于是,文武百官联衔上奏,颂扬慈禧之德。尤其是才子聚集的翰林院,更是大书特书、大捧特捧。把个那拉氏乐得然飘飘,飘飘然,连北都找不着了。
  新任的总管太监安得海,在慈禧面前说一不二,满朝公卿都要看他的眼色行事。有一次,恭亲王奕䜣有急事,向慈禧禀奏。因为没有运动他,这小子恨在心头,借口说太后正睡觉,把奕䜣蹲了两个多小时。同治皇帝喜欢踢球,有一次,把球踢进西暖阁院里。小安子硬说皇上惊了太后的驾,竟假传懿旨,罚皇上站了半个时辰。诸位请想,他连恭亲王和皇上都不摆在眼里,何况他人?至于打骂宫监,勒索百官的事,更是家常便饭了。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除慈禧之外,没有不恨他的。
  到了同治七年。有一天,他给慈禧太后按摩。一边伺候着,一边讲九城的新闻和民间的丑事。慈禧听了,乐得眉飞色舞。讲来讲去,就讲到同治皇帝身上了。他说皇帝虽小,却经常与宫女厮混,若不加管束,非闹出笑话不可。慈禧说:“你看该怎么办呢?”小安子笑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早点给万岁爷成了亲,太后不就省心了吗!”“嗯,说得不错。你看有合适的吗?”“回太后的话,奴才发现员外郎凤秀的女儿不错。”“多大了?”“可能比皇上小一两岁。”慈禧道:“现在还小着点,过两年再说吧!”小安子道:“太后说得对。不过,依奴才看,早一点准备还是应该的。一般的小民,还要经过提媒、相亲、定亲、娶亲这几道手续,何况是堂堂的皇室?等事情到了眼皮底下,不但太后着急,下边的人也抓瞎。”慈禧想了想说:“都准备什么呢?”小安子道:“自然是大婚的服装。皇后的、万岁爷的、妃嫔的,里里外外还不得几百套?”“那你就通知内务府和礼部衙门,及早准备吧!””“嗻!”小安子嘴里答应着,脸上却露出不以为然的样子。慈禧问:“怎么,我说得不对?”小安子赶紧磕头道:“太后哪有不对的地方?奴才是想……这个……”“有话你就直说吧,少在我面前兜圈子。”“是!”小安子又磕了个头,摇头晃脑地说:“奴才怕内务府办不了这种差事。必须派个精细的人,亲自到江南选定衣料和样式。”“用得着吗?”“太用得着了。这次派人,一方面是给万岁、皇后制龙衣,主要是给太后您制几套好服装。”
  慈禧一听就乐了。小安子投其所好,又说道:“太后垂帘听政,把咱们大清的江山治理得这么好。您虽省吃俭用,奴才可不能不替主子张罗。”慈禧笑着说:“猴崽子,就是你能说。”小安子受宠若惊,更加馅媚地说:“这是奴才心底的话,如有半字虚假,天打五雷轰。”慈禧道:“嗯,是应该派人到江南去一趟。派别人吧?我不放心;派你去吧?按照祖训,太监是不准离开都门的。”小安子听罢,尖笑一声。慈禧问道:“你笑什么?”小安子正色道:“什么叫祖训?祖训还不是人说的?您现在说句话,也叫祖训,他们谁敢不听!”
  慈禧暗中想道:小安子说得不是不对。什么叫祖训?祖训还没有垂帘听政这一条呢,我不也这么做了吗?就凭我要派个太监出京办事,他们谁敢反对?想罢,说道:“小安子,那我就派你到江南去一趟,替我和皇上采办龙衣。”“您真是奴才的老祖宗,奴才接旨。”说着,趴到地上直磕响头。
  慈禧停了片刻,把脸一沉,又说道:“不过,你可要检点着点,别大放肆了。要捅了大娄子,连我也庇护不了。”“嗻,奴才都记到心里了,我再请示一下,太后让奴才几时动身?”“你自己安排吧,哪天都行。”“谢太后,万岁,万万岁!”小安子又磕了顿头,才哈腰退去。
  闲言少叙。小安子回到家里,他的两个老婆康氏和马氏,赶紧到眼前服侍,那位说,太监怎么还娶老婆?在历史上,太监娶媳妇,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到明、清两代,更为普及。小安子娶上老婆,为的是讲究排场,贪图享受。康氏才十九岁,马氏二十一岁,都是极贫困的北京人。但凡家中有一点生活之路,谁愿嫁给他守一辈子活寡?别看小安子在慈禧面前像只哈巴狗,回到家里可就变了样。不是吹胡子瞪眼,就是吆五喝六,比谁都会摆谱。小安子的叔叔兼管家安邦太,手捧账本,向他禀告了最近一个时期的开销。接着,又哈着腰问:“听说你最近有个好差事?”“什么?”安邦太道:“黄石奎、李平安二位公公说,你奉了慈禧太后的懿旨,要下江南承办龙衣。”“嗯,是这么回事。”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