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烽烟-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合并,固守实力大增。陈余与当阳君蒲将军会商之后,依据山形地势构筑起坚固的壁垒,又用山水反复浇泼石垒鹿砦,光溜溜白森森一道丈余高的冰石大墙横亘山脊,确实很难攻杀。惊慌的赵军楚军又铁了心坚守不出,只缩在营垒以弓箭滚木礌石应对。冬日草木萧疏,秦军士卒攻杀无以隐身,伤亡反倒比赵军大了。巨鹿城的赵军也如出一辙,依仗着闻名天下的巨鹿要塞的高厚城墙,只在城头做种种施为,绝不出城垣一步。连番几次攻杀无效,章邯斟酌良久,终于下令停止了冬战,着手整肃自己的刑徒军了。
章邯的这支刑徒军,虽是秦军名号,年余平乱中也算战功赫赫,然则,刑徒军终与王离率领的九原主力军不同,此时困局一显,立即便生发出种种事端。最大的事端,是刑徒士卒开始纷纷闹功罢战,声言再不论功赐爵便不上战场了。
要明白闹功罢战的根源,得从刑徒成军说起。
当初,为紧急成军应对攻进关中的周文大军,章邯奉李斯方略,以皇帝诏书名义明令宣示:免除刑徒既往之罪,此后战功以大秦军功法行赏。也就是说,非但所有人军罪犯一跃而成无罪平民,且有了入军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是故,骊山刑徒们一闻皇帝诏书,立即欢声遍野,人人奋然入军。七十万刑徒中遴选出三十万上下的精壮成军,可谓人人都是罪犯之中的精明能才,不用艰难训练便能像模像样地打仗。对周文首战大胜之后,刑徒军竟成为令朝野万分惊愕的一支特异大军,其战力丝毫不下于秦军主力。此间根本原因,便在于刑徒士卒们人人急切于立功得爵,真正成为光耀门庭饱受敬重的尊贵人士。孰料,此时的秦政秦法早已今非昔比,更非章邯所能掌控了。二世胡亥痴迷享乐,早将平定盗乱论功赐爵等等军国大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用事掌权的赵高,一则全力谋划陷害李斯,二则认定章邯为李斯同党,疑忌章邯刑徒军会成为无法掌控的后患,是故根本不理睬章邯的一道道军功战报,更不会对刑徒赐爵而张其声势。其时,李斯尚未入狱。然面对种种羁绊,李斯连见到胡亥一面尚且不能,如何能实施军功赐爵这等大事?
军功法,乃秦法根本之一。依据军功法度:一战一论功,一战一行赏,不得迟滞。论功之权在军,赏功之权在君。没有皇帝诏书认定,赏功便没有国家名义。皇帝杳无踪迹,章邯徒叹奈何。其后,李斯入狱了,赵高做中丞相了,胡亥更没谱了,论功赐爵事也更是泥牛入海了。章邯不知多少次派出特使回咸阳催请,结果是特使连赵高的面都不能一见,遑论亲见皇帝胡亥?如此跌宕日久,刑徒军马不停蹄地转战年余,大战小战不计其数,军功与死伤也越积越多,却没有一战论功赐爵,没有一战得国家抚恤,没有一个刑徒士卒获得哪怕小小一个公士爵位。
骤临断粮冬战,刑徒军士卒终于不堪忍受了。
谚云,罪犯多人精。成军的骊山刑徒,大多是因始皇陵汇集的山东六国罪犯,秦人罪犯很少。秦人经变法之后百五十余年,犯罪者已经大为减少,即或有,也多散布于小工程为苦役。无论是山东六国罪犯,还是老秦国罪犯,大体都是非死罪犯人。也就是说,这些罪犯基本不涉及谋逆作乱或复辟举事等灭族必杀大罪,故能以苦役服刑。就实际人群而论,这等不涉死罪之刑徒,大都是颇具才智且敢于犯难走险之人。商鞅变法之时,对此等最容易触犯法律的庶民有一个特定用语,疲民。疲者,痞也。专指种种懒汉豪侠堕士与械斗复仇拨弄是非传播流言不务正业之人,统而言之,或曰不肖之徒,或曰好事之徒。大举汇集数十万人的罪犯群体,更有一种不同于常人群体的特异处:多有触法官吏,多有世族子弟,亦不乏各具艺业的布衣士人。此等人读书识字且颇具阅历才具,遇事有主见,有胆识,善聚合,极易生出或必然或偶然的种种事端。始皇帝末期,骊山刑徒曾发生过一次震惊天下的暴乱:刑徒黥布聚合密议,秘密激发数千刑徒逃亡,事发之夜被秦军追杀大半,然最终仍有残部进入深山遁去,最后成为一支响应陈胜军而举事反秦的流盗军。手无寸铁之刑徒,尚能如此秘密聚合而爆发,况乎全副甲胄器械在手的一支刑徒大军也。
章邯后来才知道,开进河北之前,刑徒士卒们已经在秘密酝酿逃亡罢战了。因由是,刑徒士卒中的隐秘高人认定:定陶大战全胜,尚且不见国家赏功,日后只怕永远没指望了;朝廷既能有功不赏,只怕当初的免罪之说也会食言。果真如此,刑徒士卒们最终只能落得个罪犯死于战场而已,等于服了死刑,比苦役更为不堪!那次逃亡罢战,之所以没有付诸实施,在于刑徒士卒们在相互密议中,突然流布出一则隐秘高人的评判:河北之战很可能是最后一次大战,战胜之后,章邯王离将提兵南下问政。果真立了新皇帝,平乱之功不会不作数。再说,河内甬道筑成后军粮衣甲充裕,不挨饿不受冻,几位统兵将军也善待士卒,不妨打完河北之战再相机行事。
进入河北之后,丞相李斯惨死的消息传开了,赵高做中丞相的消息也传开了,甚或,连章邯派司马欣回咸阳而无果逃回的消息都传开了。渐渐地,刑徒士卒们又骚动了。然当时战胜在即,刑徒士卒们仍厚望于其后的举兵南下问政,依然撑持着打了邯郸之战,击溃了河北赵军。及至秋末雨雪连绵,河内粮道又断,刑徒士卒们终于绝望了。军营中纷纷传播着一则高人之言:天不助秦,大秦气数尽矣!几次冬战打得磕磕绊绊,冬战不祥的高人之言又风一般流播军中了。待章邯终于察觉出特异气息时,军心已经几近涣散了。
“刑徒军果真逃亡罢战,我派涉间、苏角助你平乱!”
“刑徒军不能乱。然则,此事又不能急切。”
王离听章邯一说刑徒军情势便黑了脸,要派主力大将涉间、苏角率军进章邯营地弹压。章邯没有赞同,说他只是知会于王离,以免他分心。章邯说,刑徒军的事,有他一力处置,只要方略得当,谅无致命事端。章邯叮嘱王离,冬日歇战之时,一要拜托王离军在就近郡县筹划粮草,刑徒军是无力帮忙了;二要王离留心疏通九原将士的愤怨之心,否则只怕也要出事。王离很是郁闷,阴沉着脸一拳砸到了案上:“论本心,我也不想打这鸟仗了!政不政,国不国,法不法,军不军,给谁打仗?为甚打仗?天知道!”嘶哑的低声吼喝中,素来木讷的王离第一次当着章邯哭了,哽咽唏嘘令人不忍卒睹。章邯一句话没说,却也破天荒地老泪纵横了。
王离的痛心愤激,在于九原秦军的战心早已经弥散了。
一腔愤怨郁积太久,将士们终于沮丧了,终于绝望了。
九原秦军的中坚力量有三种人,一为将门功臣子弟,二为大多易姓埋名的皇族子弟,三为关中陇西两地的布衣平民中的军旅世家子弟,所谓老秦人是也。诸多部族家族几代从军,族中若有大事,动辄在军中一传便是百数千人。寻常间国政清明军法森严,除却军务公事,族人之间来往极少,绝无山东六国军旅中的种种地方族党聚结之风。然则,自始皇帝骤然薨去,军中情势一天天恶变了。扶苏被迫自杀,蒙恬蒙毅先入狱而后被迫自杀了。这是九原大军遭遇的第一次巨变,其时不啻当头惊雷,九原大军的轴心力量骤然骚动了。入军人数最多的蒙氏王氏两大部族将士,立即激荡起来。蒙氏族人乃直接受害者,虽没有遭受连坐问罪,却是愤激万分。王氏与蒙氏三代世交,并力驰骋战场,同为最大的功勋部族,其尊严与荣誉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王氏将士同样也是愤激万分。两大部族的将士们人皆同心,终日同声相合,大肆鼓噪举兵南下肃政除奸。王离为将之后,大势稍见缓和。因为将士们坚信:身为功臣后裔且拥兵三十余万的王离,决不会对如此国政忍耐下去,王离一定在寻觅时机。然则,第一次巨变余波尚在,一声声惊雷又连番炸开:皇族公子公主被大肆杀戮,三公九卿一个个接连倒下,最后两个军旅大功臣冯去疾冯劫又壮烈自杀,丞相李斯这最后一根支柱也岌岌可危……国政惊变目不暇接,将士们只觉噩梦无边了。种种族群人际之牵连,种种道义公理之激发,都无可遏制地蔓延开来了,燃烧开来了,人人请战问政,人人喊冤复仇,九原大军一时间成了怒涛澎湃的无边汪洋。那时候,年青的王离已经无法坐镇幕府,在巨大的夹缝中挤压得几乎要疯了。一个显然的结局是:若再不举兵南下,老秦人强烈的复仇秉性轰然爆发,这支大军显然便要崩溃……
恰在此时,陈胜举事了,天下大乱了。
大局骤变,九原将士们顿时惊愕万分,一片肃然,一片默然。变法之后百余年来,老秦人已经锤炼出国家至上的奉公守法精神,此时国难当头,老秦人还能自相残杀自乱阵脚么?皇帝再不好,庙堂再有奸,毕竟还是平乱灭盗的,若轰然毁了庙堂,则大秦准定完结。便在将士惊愕之际,更有惊人消息传来:盗王陈胜派周文率数十万大军进兵关中,函谷关已经告破!九原将士们顿时大哗,秦国崛起百余年函谷关巍巍然矗立,连声势最大的六国合纵也未能破得函谷关,今日竟能被乌合之众的盗军攻破,奇耻大辱也!不用呼唤提醒,潜藏于老秦人骨血之中的战国记忆骤然复活了:六国复辟,要灭秦国,真正的国难来临了!这便是植根于战国大争之世的秦军底色本性,面对危难,他们的本能反应不是挽救新的大一统的帝国天下,而是已经逐渐淡化的战国原生灵魂的骤然复活——不惧生死,与山东六国一争。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那时,这句久违了的老秦国誓轰轰然响彻了阴山草原。九原将士们奋然请战,人人大吼着护国灭盗。王离派出特使星夜兼程飞往咸阳,请命南下。那时,李斯抱病而起,给王离回复了一件长长的丞相函,陈述了以刑徒军平盗的方略,着重申明了九原大军不能轻动的大义。王离将李斯函公然明示全军,派出一班司马到各部连番解说,这才终于稳住了大局。后来,老将章邯率刑徒军开赴战场,摧枯拉朽般击溃了盗军,将数十万“张楚”乌合之众鸷走群雀一般赶出了关中。消息传来,九原军营的欢笑声震荡了阴山:“山东六国好出息也!一群刑徒便打得他鼠窜而逃,还做灭秦大梦!”
笑声没有持续多久。天下乱象日益深重,连濒临九原郡的燕赵之地也大乱了。然在王离正要率军平定燕赵之际,却又传来了匈奴新单于冒顿要大举南下复仇的消息。九原将士们毕竟明白轻重,奋激请战的呼声终于平静了下来。其后乱局丛生,关外的郡县官府纷纷解体,大军的粮草辎重衣甲器械等等输送时断时续,后来,中断的日期便越来越长了。那条从关中专通九原的直道倒是没有中断,却因为二世胡亥的胡乱折腾,关中府库尚且告急,向九原的输送便渐渐有名无实了。及至王离分兵进入河北与章邯军并马作战,九原大军的粮草实际已经陷入困局了……昏政如血,天下大乱,平盗艰难,粮草不济,如此等等连番惊变两年余,九原将士们终于折腾得连怒吼一声的心力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