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品江山 作者:三戒大师(完结) >

第138部分

一品江山 作者:三戒大师(完结)-第138部分

小说: 一品江山 作者:三戒大师(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欢唱歌,并不在乎,是对着一个人唱,还是对一群人唱……”
陈恪登时一阵狂喜,道:“此话当真?”

第一七五章 早朝

私房呢喃自然多是肉麻的废话,长话短说,两人夜里约定,杜清霜不再接受新的演出邀请,只是仅手头的单子,也得演到明年四五月份。她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培养小杜接手歌舞团,让那帮女子在她退出后,也不至于无枝可依。

杜清霜叮咛陈恪,这段时间,两人不要暴露关系,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对她是这样,对陈恪更是……毕竟从现在,到来年三月,是陈恪的关键时刻。所以杜清霜苦劝陈恪道:“公子这段时间,还是专心学业,科场连捷才是正办。若是沉迷闺房,误了公子的举业,清霜可就成了害人不浅的狐狸精,只能找块石头撞死了。”

她说得确实有道理,陈恪便答应下来。接下来一段时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等到秋闱过了,再来和她相聚。

话虽如此,但两人才刚恋奸情热,一想到,转眼就是一个多月不见,就连杜清霜这样冷感的女人,心中也怅然若失。更不消说食髓知味的陈恪了。于是这一夜,两人通宵未眠,抵死缠绵,杜清霜也抛去矜持,竭力逢迎自己的情郎,一直到外面鸡叫,才猛然警醒,催促陈恪赶紧离去,休要被人撞见了。

陈恪不情不愿的起来,找到自己的短裤穿上,给了杜清霜一个又热又辣的深吻,才恋恋不舍从窗户爬出去,怎么来的,就怎么游回去……

别看她催得紧,可他这一走,杜清霜顿觉空落落的,望着陈恪消失的窗口,竟悄然落下泪来……

~~~~~~~~~~~~~~~~~~~~~~~~~~~~~~~~~

接下来的几天。陈恪都老实的呆在家,收心看书。准备一个月后到来的秋闱……持续整个夏天的雨终于停了。城中的水位开始下降,根据郏亶观察,最多半个月,城内的大水就能基本退去……所以尽管很多人都在传说。这一科的秋闱要延后,但陈恪认为不大可能。朝廷重视文教。必然会全力保障科举的进行,以开封府的行政效率,半个月时间。足够他们把贡院修复得七七八八了。

曹氏开始忙着筹备婚礼。她和陈希亮准备在秋闱之后成婚,结束这场爱情长跑。但陈希亮现在还不得闲,依旧得每日上朝押班,风雨无阻。

这日又是例朝,五更不到,陈希亮便穿了朝服。骑上马,由一个家人打着灯笼。从家往皇城赶去。通往皇城的街道上,虽然退了水,但大街泥泞、马行迟缓,费了老鼻子工夫,才抵达皇城门外。

皇城门前,自然泥泞全无,石板路被冲刷的干干净净。陈希亮下了马,与几位一时抵达的同僚,步行往宣德门外的待漏院走去。在宣德门外,左右共有十余间屋子,是为等待五更结束、皇城开门的候朝官员,所设立的遮风避雨之处,就是所谓的待漏院。

待漏院按照品阶分成不同的房间,宰辅和王公自然靠近宣德门,陈希亮这样的六七品官员,则在最外侧的房间里。房间里的条件和供给,自然有所差异。

宋朝对它的官员,那真是无微不至,为了安抚官僚们候朝时的情绪,管理待漏院的翰林司会提供官员酒水果食……翰林司是内廷机构,太监们地干活,与明清翰林院相对的,在宋是馆阁。

酒是御酒,官员们交口称赞,干鲜果子、各类肉食也是供应宫里的。当陈希亮他们进到屋里,便有隶卒上前道:“今日有羊肉、点心和酒。”水灾的影响还没消除,哪怕是宫里,都吃不到任何果子。

陈希亮点点头,便要了些点心,一角酒,端着进到里面。此时距离上朝还有两刻钟,待漏院中已经坐了七七八八,官员们一边斯文的吃喝,一边小声交谈,因为从这一刻起,就已经落入监察御史们的监视中,任何失仪的举动,都可能被参劾,轻则被点名批评,重则罚俸降职,所以谁都不敢大意。

与待漏院中的肃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院前的灯火通明,人声嘈杂。卖早点的小贩,竟在大宋朝的御门前摆起了摊子,向比官员人数更多的随从们,出售肝夹粉粥、卤鸭蛋、撒子等丰富的早餐。许多官员不爱吃待漏院提供的玉食,也在外面买了小吃带进去。

放在一千年后,你能想象在中南海门口摆摊么?其实宋代官员也接受不了,这一庄严之地外的往来喧杂,令许多官员皱眉恶之,曰‘真同塞耳……’然而宋朝的官员们,却从没想过,让人驱逐这些有碍观瞻的草民。因为法律没有禁止在官府门外摆摊,士大夫们‘有容乃大’的修养,也让他们保持克制,不会为了自己舒服,就滥用权力,去破坏百姓生计。

这跟别的朝代,官老爷们恨不得,把自家私宅门前,都清得干干净净,形成鲜明的对比。

~~~~~~~~~~~~~~~~~~~~~~~~~~~~~~~

今天在待漏院中,陈希亮便感到有些不对劲,往日里安宁优雅的气氛荡然无存,官员们总压不住自己的声音,一个个脸上写着兴奋、躁动、担忧,似乎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他不禁有些羞愧,最近光忙着自己的婚事了,对朝堂的关注不免减少,此刻自然一头雾水,真对不起司谏官的身份。便小声问边上同僚道:“有甚底事?”

“昨日,斑儿去见官家,君臣竟然谈了整整一天。”边上同僚笑笑,轻声答道:“想必已经有了结果,今日上朝,只管看戏就是。”

“怕没那么简单,我看到贾相公,今天竟也来了。”左手边的同僚又小声道:“这老先生回京之后,就没上过朝,你说这次现身,是什么打算?”

“什么打算?”前一个同僚道:“盯着斑儿空出来的位子呗。”

“那岂不要跟韩相公有一番明争暗斗?”后一个同僚咋舌道:“这两位可都是狠角色。”

“正遂了文相公的意。”前一个冷笑起来。

见他们越说越离谱,陈希亮真后悔,自己干啥句嘴,这要是让御史听到了,少不得要参他们个出言不谨……

好在这时候,城门楼上响起悠扬的钟声,五更天过去了。官员们全都住了嘴,鱼贯出去待漏院,在宣德门外分班列队,在监察御史的率领下,进宣德小过大庆殿、进丹凤小至紫宸殿。

紫宸殿上,已经摆好了陈设倚仗,御史中丞领属官至殿西庑,身穿绯袍的监察御史,便传呼催促百官,按品级于殿廷就班。待列班完毕,官家升座,百官拜见。

赵祯身穿红色的圆领衫袍,头带黑纱直角幞头,正襟危坐,并不言语。而是由他身边的贴身宦官胡言兑,尖着嗓子道:“平身!”

待百官起身,胡言兑又问道:“各衙门有何事要奏?”

按奏事系列,理当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尚书省等衙门依次排之。但今天次序却被打乱,御史台的御史张伯玉,抢在宰相之前出班奏道:“臣有本奏!”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的奏本涉及宰相,并认为宰相,已经没有资格再在朝堂发言了……

在场的官员们,本是来看枢密院的好戏的,见状不禁纷纷倒吸冷气。

文彦博显然也蒙在鼓里,此刻不禁微微讶异,但转眼便平复下来,静观其变。

“奏。”胡言兑尖声道。

“臣身为御史,有监察百官、风闻奏事之权,今日听闻盐铁副使郭申锡,揭发河北都转运使李参,遣人馈赠当朝首相文彦博《河图》一件……”

本来,百官只以为是普通的行贿受贿,还能保持安静,此刻,听闻收受的财物,竟然是传说中的《河图》,登时便‘嗡’得一声。

监察御史连忙呵斥道:“安静!”百官才不吭声了。听张伯玉继续念他的奏本,在奏章中,张御史只给这种收受行为定性为‘朋邪勾结、结托有状”并未上纲上线,指责文彦博私受圣物、隐匿不报云云……然而谁都知道他的言外之意。

听到《河图》二字,一直面如古井不波的官家,果然脸色一变,他深深的望了文彦博一眼,只见文相公面无表情,仿佛事不关己一般。

官家的目光,转向盐铁副使郭申锡,低声问道:“果有此事?”

“确有此事,微臣在河北时,便风闻有《河图》现世,只是一直没有见到实物,故而不敢贸然奏报。”郭申锡赶紧出班道:“后来才听说,那《河图》,已经被李参偷偷送给了文相公。请陛下询问文相公,臣愿与之对质。”

“文卿家,”官家点点头,目光转回到文彦博脸上道:“你有什么话说?”

“回禀陛下,绝无此事。”文彦博断然道:“郭申锡纯属造谣,张伯玉捕风捉影,臣请二位拿出证据来,抑或陛下可立即派人搜查臣家,若有所谓《河图》,臣甘愿引颈就戮!”

第一七六章 罢相

文彦博当然打死不会承认。《河图》这种犯忌讳的玩意儿,哪怕只是捕风捉影,也决计不能沾一点边。

“文相公可敢向祖宗神灵发誓,〃郭申锡却不依不然道:“自己绝对没有收到过《河图》?”

古人敬祖敬神,一般人是绝对不敢发这种毒誓的,但对文彦博这样的政冶家是个例外,只听他毫不犹豫道:“有何不可?”

“卿家莫要着急。〃这是在朝堂之上,若让自己的宰相指天发誓,成何体统?官家轻声安慰文彦博道:“寡人也相信你是冤枉的。〃说着看一看御史中丞王素道:“你带人彻查此事,还文相公一个清白。”

“是。〃王素唱个喏,领命而下。

“眼下大水退去,灾后重建的任务还很繁重。〃赵祯又转向文彦博道:“卿家不要受到影响,尽快还百姓一个完好如初的家园。”

“臣遵旨。〃文彦博领命施礼退下。

这件事,便算在纪委立案了,朝堂上暂且搁下,胡言兑尖声道:“有事早奏……”

“臣有本奏。〃向来在朝堂上安静如雕塑的枢密使大人,出班唱喏道。

“狄卿家有何要奏?〃赵祯的表情松弛了不少。

“启奏陛下,微臣出身卑贱、毫无寸功,蒙官家不弃、不次超擢、竟以枢相授臣。然臣本朽木之才,尸位素餐四载,久无建树,上负君恩、下愧百姓,每每思之,汗如浆下。〃说到这里,他从袖中掏出一个奏本,“这是臣请求革职的辞呈,请官家圣准。”

狄青主动请辞,并不出人意料。百官都以为。这是官家给他最后的体面罢了。于是没有人吭声,静听官家答复。

赵祯不动声色的看着狄青,心里却涌起别样的情愫,他也不叫人去接那个辞呈,上面的内容赵祯昨日就看过。官家先转对文彦博道:“前日你们中书省提议罢齤免枢相,现在狄卿家不用你们费心,自己请辞了。”

文彦博心中一凛,他远没有表现得那么平静,事实上。《河图》的事情一出,他就感觉大事不妙……他不是怕被弹劾,因为他平日里作风强硬、行事大胆,总免不了被人攻击,但是在这种时候,以这种罪名的弹劾,让他颇有些被‘以己之道还治己身’的愤怒。

当狄青紧接着递上辞呈时,文彦博的疑心就更重了。好在狄青的辞呈中。虽有‘阻塞贤路’之类的愤懑之言。却只字未提中书省,显然不敢得罪宰相。再联系到狄青在政冶上的低能,他可以将其排除在怀疑对象之外了。那么就只剩下姓贾的了……

还未待文相公松口气,官家却一改往日和稀泥的作风,主动把狄青的辞职,和中书的罢齤免联系起来,让文彦博无比尴尬……因为在当初的奏疏中,弹劾狄青的根据。便是那些捕风捉影、神神鬼鬼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