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魏延 >

第121部分

重生魏延-第121部分

小说: 重生魏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唬馄渲谢褂兄靸y为了自己的面子的问题!
“文长,你这半个月来到是很清闲啊!走!咱们出去逛逛!”在结束完攻城不久,魏延的好友郭嘉就和荀彧来一同来看,不是在院子中练习形意拳,就是在这书房中看书!
“终日谦谦文武间,忽闻傍晚要出玩。因过庭院逢客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哈哈哈——,走!”这魏延听到这郭嘉的话后,就感叹的说道。
“文长,这几日来可是清静啊!我也是很羡慕啊!”魏延和郭嘉二人走到这宛城的大街上,郭嘉看到这忙碌的官兵时,就对着这魏延说道。自从这西乡侯、镇贼中郎将朱儁在决定强力进攻这宛城内城的黄巾军之后,这朱儁对魏延就渐渐疏远了,不过,这是几天来,官兵的进攻却是屡屡被打退!这使得朱儁更加疏远这魏延了!唉,这人心啊!
“奉孝羡慕不?!我也是乐得清闲啊!”这魏延听到郭嘉的话后,也是不以为意!
“不知文长以后有什么打算?!”郭嘉看到这魏延没有因为这事而影响心情,就暗自点点头,然后又对着这魏延询问道!
“还能怎么着?!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朱大人剿灭这宛城的黄巾军之后,我就解甲归乡,继续在魏家庄教教书、训练村中的护卫队!反正我现在的年龄还小,也是干不了别的事!”这魏延听到这郭嘉的话后,就是轻松地说道!
“也是!”这郭嘉听到这魏延的话后,才想起现在的魏延才刚刚十岁,以后有的是机会!

“将军!前面就是宛城了!”却说这步兵中郎将袁术等人拿着这左中郎将皇甫嵩的亲笔信,在经过近十天的赶路,现在终于达到这南阳郡的宛城,在快接近宛城的时候,袁术的手下大将纪灵就对着这袁术说道!
“进城!”这袁术听到纪灵的话后,就是大手一挥,一马当先的走进这宛城之中!
“魏主簿!这院子外面有个自称为步兵都尉袁术袁公路的大人找您!”就在这魏延、荀彧、郭嘉、黄忠、典韦等人在魏延的住处聚会的时候,这守在院子外面的官兵就跑进来对着魏延说道!
“袁术?!快快有请!不!打开中门,我亲自去迎接!”这魏延在一听到这袁术的名字之后先是一愣,然后就对着这个官兵说道!
这袁术可是以后南阳郡乃至附近汝南郡等地的“一哥”,自己以后要想在这南阳郡继续混,那就不得不仰仗这袁术,所以这魏延对这袁术的到来也是郑重其事!
“属下魏延见过大人!”这魏延一看到这袁术就立马行了一礼,对着这袁术说道!
“文长(袁术到这宛城之后已经知道这魏延的表字为文长了)不必多礼!再说现在你我也是隶属不同!你我只是朋友相见而已!”这袁术看到这情景之后,就连忙扶起的魏延责怪的说道!但是,看着袁术的表情却是异常的受用!
“袁大人,各位大人里面请!”这魏延和袁术说过几句话后,就对着这袁术以及纪灵等人说道!
“文长啊!这次我可是求助来了!”在这魏延和袁术聊了一会儿之后,这袁术就率先开口对着这魏延说道!
“只要魏延能做到的,一定会帮大人做到!”这魏延听到这袁术的话后,就马上说道!
“文长啊,现在我们在攻打冀州广宗城。却是多次被打退,现在我和皇甫将军等人都想请你到广宗城助官兵打败广宗城的黄巾军贼子!”这袁术看到这魏延的态度之后,对这请魏延到冀州也是有几分把握了就开口说道!
“袁大人,这是怎么回事?!听说你们不是正在消灭这兖州东郡的黄巾军贼子吗?!现在怎么到了这冀州去了?!”这魏延听到袁术的话后,也是感到一头雾水,就对着袁术询问道!





正文 关于曹操资料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421 8:46:57 本章字数:4837


魏武帝曹操(公元155—公元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与书法家。三国中曹魏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一生以汉朝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为统一中原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广泛屯田,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曹操文学作品的特色、创新、开创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鲁迅先生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汉末书法评论家评出章草大家五人,即崔瑗、崔实、张芝、张昶、曹操。可谓多才多艺的一代霸主。
曹操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据说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后成为曹腾养子并改姓继承侯爵。曹操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曹操少时机警过人,通权谋机变,又以侠义自任,行为放*荡不羁,不规规矩矩地谋生做事,因此世人都认为曹操并没什么奇特之处。只有梁国的桥玄和南阳的何颙,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桥玄曾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可见桥玄对曹操抱有很高的期望。(曹操显赫时,桥玄已经去世。202年曹操北征,路过桥玄之墓,下令用太牢礼祭祀桥玄,并且写了悼文,其悼文风格和当时文风迥异。曹操在祭文中写道当初桥玄和他约定,如果以后曹操路过自己的墓前,不用备上一壶酒来祭奠的话,走过三步就要肚子疼,现在他已经准备了太牢之礼来祭奠,自己应该肚子不会疼了。祭文洒脱自然,凸显出了曹操率真的性格)当时曹操还默默无闻,桥玄建议曹操去结交当时的名士许劭,以提高名望。于是曹操就去拜访许劭,结果被许劭接纳,曹操才逐渐知名。相传有一天曹操问起自已“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许劭便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据说曹操听了之后,仰天大笑。
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他身手矫健,曾经偷偷潜入中常侍张让家,被张让发觉后,能够手舞著戟越墙逃出,全身而退。又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著作传世。这些活动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基础。
174年,曹操二十岁,通过察举孝廉成为郎官。所谓郎官,名义上是当时朝廷从贵族大臣子弟中选拔出来,担任宫廷宿卫的优秀人才,实际上是学习做官,熟悉朝廷事务和增加阅历,一段时间之后才会依照情形授予正式的官职。因此,稍后曹操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北部尉是曹操入仕后的第一个行政职务。曹操上任之后,在官署门口放置了十多根五色棒。上任数月,宦官蹇硕的叔叔违禁夜行,被曹操依律棒杀。这使曹操得罪了宦官集团,可曹操是依法而行,这些人又无法中伤诋毁曹操,只好转而称赞他做得好,举荐他去担任地方官。177年,曹操被任命为顿丘令,第二年,即光和元年(西元178年),曹操因堂妹夫滁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曹操被免官后,在洛阳无事可做,便回到家乡谯县闲居下来。
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征召,任命为议郎,所谓议郎其工作大约和如今的调研员类似。此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划诛杀宦官,不料其事未济反为阉党所害。曹操上书陈述窦武等人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满朝,而忠良之人却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辞恳切,但没有被汉灵帝采纳。尔后,曹操又多次上书进谏,虽偶有成效,但东汉朝政日益腐败,曹操知道无法匡正。
前已叙及,东汉王朝后期,由于政治黑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无法生活,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民起义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继之而来的是东汉王朝的解体和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就是打着勤王旗号的东方将领也“纵兵钞掠”。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这种情况的造成,除了应当归罪于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外,镇压农民起义和破坏社会生产的军阀,自然也是不可饶恕的罪首。但相对的说,各军阀之间,毕竟还是有所差别的。拿曹操来说,他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和滥杀过无辜人民,但从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他比被他消灭的那些军阀还是胜过一筹的。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这些都将在谈论经济时再介绍。
曹操一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但由于祸害根子在中央,操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如果把袁绍和曹操在冀州先后推行的治术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情况:“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在袁绍的宽纵政策下,“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这样,自然不能使“百姓亲附,甲兵强盛”。所以袁绍虽地较大、兵较多、粮较足,终为操所败。操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比较能使“百姓喜悦”的效果。我们只要翻看一下《三国志·魏志》,就可以看出在操统治下,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风气都与以前有所不同。朝中既少有倾轧营私的大臣;地方上恣意妄为而不受惩罚的官吏和豪强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司马光说操“化乱为治”,并非无据。而且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的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操还提倡廉洁,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于是社会风气有所好转。与推行法治政策相辅而行的是操力图集权于己,不容许臣下有结党行为。他下令说:“今清时,但当尽忠于国,效力王事,虽私结好于他人,用千匹绢,万石谷,犹无所益”。操为了监视群臣,设置“校事”。这件事受到大臣反对,认为“非居上信下之旨”。操对此加以解释说:“要能刺举而办众事,使贤人君子为之,则不能也”。所谓“贤人君子”,主要指世家大臣,他们累世为官,枝连叶附,名望和势力很大。操对之一方面不能不加以笼络,使之居上位而不予实权;一方面也利用出身微贱的校事来检查他们的行动。至于这样做有无必要呢?我们可以用日后孙权的话来回答。孙权说:“长文(陈群字)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