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卧龙助理-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自然归附,此乃王者之仁也。而欲行王者之仁,便不能拘泥于凡人之义呀。”
在这两位重量级在人物的劝导之下,刘备脑子里的那根筋渐渐的开始松动起来。
这时候,方绍也墨粉登场,语重心长的劝道:“主公啊,现在的形势其实已与徐州之时大不相同,那时无名无势,唯一的资本就是行仁义之道,但终究还是敌不过曹操诈力。而现下主公坐拥荆州,帐下兵强马壮,人才济济,不仅仅有‘仁’,而且还有了‘力’,以’力’攻城掠地,以‘仁’安民养士,当年高祖取天下不正也是如此吗?如果说主公认为这样做是错的,那便是认为高祖所为也是错的,如此,则主公岂非威了大逆不孝之徒!”
方绍这招才叫高明昵,什么三皇五帝,春秋五霸的,那都是虚的,他现下把汉高祖刘邦搬出来,明摆着告诉刘备,你若只一味的迷信“仁义”,否定诈力,那便是公然否定你老祖宗的所作所为,那就是大逆不道啊。
方绍这一席话果然有效,只将刘备听得是震了又震,赶忙道:“高祖吊民伐罪,开我大汉四百年基业,备焉敢对高祖不敬呀。“庞统斜瞅了方绍一眼,眼神中带着诡意的笑,那意思是说:小子,你行呀,口才快赶上你那老师一张伶牙利齿了。
接着他便道:“既然如此,那主公便无须再犹豫了,为今之计,咱们就只管吃好喝好,顺便安排好一切,酒足肉饱之后,只坐等着刘璋这条大鱼乖乖的前来上钩吧。‘刘备站将起来,在帐中来回踱步,许久之后方道:“此事不宜操之过急,你们可先去准备,至于到时候动不动手,还是容我再想一想吧。”(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七章 鸿门宴
成都。wWW。
一队队的士兵推推挤挤的从城中而出,沿着宽阔的官道,慢慢吞香的望北而去。
队伍如长蛇一般,绵延数里,一眼望不见尽头。零乱的旗帜在成都平原和煦的风吹抚下,那一个斗大的“刘”字时隐时现。
城中百姓也都出来观望,欢送着他们的健儿出城。
威都城已经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习惯了安逸的人们,许久已没有闻到战火的硝烟,所谓北部边境张鲁的威胁,也仅仅是他们头脑中的一个想当然的概念而已。
成都的人们只会在茶余饭后,实在没有什么话题可聊的时候,才会故作深沉的讨论一下北边的战事。或者听听那些贩卖蜀锦而归的商贩们,绘神绘色的给他们讲一讲中原的乱战,然后再庆幸一下自己身在成都这世外桃源,对那些处于战火中的中原人可怜一番。
如今,事隔不知多少年,成都这些养尊处优的军队们,终于出发了,但是却不是去打仗,而是去迎接传说中的英雄刘备。
成都百姓们为此欢慰不已,因为他们知道州牧已经邀请了他的那位同宗去抵挡北面的张鲁,这样的话,益州仅有的战争威胁也将荡然无存,从此以后,他们更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了。
于是,当刘璋的车驾经过时,他们难得一次发自内心的主动跪拜行礼,以感谢他们的州牧想到了如此御敌良策。在他们眼中懦弱的这位土皇帝,终于算是作对了一件事。
车驾上端坐的刘璋又何尝不是得意洋洋,亲率两万军队,在全城百姓瞩目的眼光中风光经过,这恐怕是他此生最威风的一次了吧。尽管他并不打算去打仗,只是去迎接他那位神往以久的同宗兄弟,顺便把这两万人一块奉上,让他去替自己搞定北面那个讨厌的张鲁坏人。
坐在刘璋身边的张松也是一脸的得意,作为一手策划邀刘备入川做打手的第一功臣,为了表彰他的功绩,也为了给臣下们树立一个忠心为主的好榜样,刘璋特意请张松与他共乘一车,以表荣宠之意。
不过,张松的得意却并不是因为这事,此刻,他心里却是在想象着不久之后,刘备拿下益州,应当也会将自己视为第一功臣,那时,自己也会与一代英雄刘备同坐一车风光的回来吧,那才是真正的威风荣宠。
而与身边这个无能的主子坐在一起,张松的脸上一副荣光,心里却甚觉丢人。
至于黄权等群臣,则是一路步走着跟在后边,一个个垂头丧气,俨然是在为刘璋送葬一般。
车驾穿过北门,抬头摇望,长蛇般的队伍已看不见尽头,刘璋起身远望这表里山河,心里边一阵的喜悦,暗想:“总算把刘玄德请来了,这下可好,这片山河我便可以稳稳坐下去了。“正当刘璋意气风发之时,身后一阵惊闹之声把他从神恩中吵醒,他不悦的回头一瞧,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一个披头散发的老者,以白练悬于城门上,手中还拿着一柄剑,不知想要干什么。
刘璋心里连叫晦气,沉声喝道:“是哪个疯子做出等闹剧,速将他拿下,交于有司法办!”
车后面的黄权却是惊叫道:“主公,是王从事呀!”
刘璋吃了一惊,定睛细细一瞧,才认出此人果然是王累,不禁脸色一沉,怒道:“这个王累又在发什么颠,他不想活了么,快把他解下来。”
话音未落,高悬在上的王累向下大吼道:
“主公,你不听老臣之劝,执意引狼入室,实是自取其祸呀,刘备狼子野心,这涪城主公万万去不得!”
到了这个时候,这老小子还执迷不语,做出这等荒唐之举,实在是让刘璋颜面无光,他不禁勃然大怒,指着王累斥道:“王累老儿,我与刘玄德乃同宗兄弟,正当互相扶持,你却一再的挑拨离间,实乃居心不良。我若不是念你乃两朝老臣,早就将你正法。你若还有一丝忠心就给我下来,要不然休怪我无情。”
刘璋的斥责如刀子一般刺在王累的心上,此刻他已是老泪纵横,心如死灰,便是不顾一切的吼道:“主公,你不听老臣之劝,此去涪城必是有去无回口嗣。恳请主公回心转意,不要受了张松这个奸臣的诱骗,主公若是不听老臣之劝,我就割断这索绳,当场摔死在主公眼前。”
王累大叫着便举起了剑,似乎真的要斩断白练。城下文武顿时一片惊哗,而刘璋看到这情形也有点慌了,刚刚脸上还尽是怒容,马上便有点不知所措。
这个时候,默然不语的张松眼中闪过一丝杀意,他嘴角微微抽动了几下,然后缓缓的站了起来,对刘璋低声道:“主公,你统御一州百万之众,若是属下个个都像王累这样,进言不成便以死要胁,那主公的威严又将何在!再者,这王累鼠目寸光,主公若不邀刘荆州来,又如何能抵御张鲁的侵凌,如此,则益州一日不得安宁,那些死于张鲁之手的将士与百姓们的冤魂,又将找谁去诉冤。”
刘璋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决然之色重新恢复,张松又道:“所以说这王累看似是忠臣,但实则是误国的庸臣,主公若是对他心软,那便是对益州百万生灵的心狠手辣呀,忘主公三思!”
张松这一席话,分明是将王累往死里逼,而刘璋听之却是万分有理。
于是他微一沉吟,便是拂袖坐下,厉声道:“咱们继续北上,不用管这老匹夫,他爱装疯卖傻就由他去吧。”
车驾开动,停止的队伍继续望北而去,刘璋紧锁着眉头,胸口起伏不定,显然仍是怒意不止。”主公一一”
嘶哑而绝望的叫声之后,接着便是一声沉重的撞击声。
刘璋的身体跟着哆嗦了一下,但他却紧咬牙关,连头部不肯回一下。
留在成都的群臣,颤巍巍的围向了城门之下,看着那具撞得不成样的尸体,众人所能做的,也只是摇头叹息而已。
涪城与成都相距不过数十里,刘璋的人马上午起程,不到黄昏之时便已看到涪城外飘展的刘备旗号。
行不出数里,却见一队人马已守候在路边,巴巴的望着南边。左右去过荆州的人马上向刘璋报告,言当先那等候之人,便是皇叔刘玄德也。
刘璋忙是车驾停下,下得车来,在张松以及十几名亲随的陪护下,笑呵呵的快步走上前来,尚距几步之遥时,刘璋便是拱手道:“久闻左将军大名,今日得见,璋实乃三生有幸也。”
刘备也忙躬身一礼,万般谦逊的说道:
“备对刘益州也是仰慕已久,想不到你我能在这天府之国相聚,真真是同宗的缘分呀。”
刘备一上来就拉同宗的关系,他虽年长于刘璋,名声又比刘璋响得多,但对刘璋却是十分的尊敬客气,一口一句仰慕,一点架子都没有,只把刘璋哄得那个得意呀。
于是二人便相携进入刘备营中,刘备早已备下酒宴,两人便在这宴上你敬我一杯,我敬你一杯,相谈甚欢。
刘备的表现,俨然就是在与一个相识多年的兄弟在谈心,而刘璋对他这年长他二十多岁的兄长也是一副相见恨晚之状。
然而,方绍等陪酒之人,心情却不轻松,酒喝一半,方绍等人便先后以出去解手为借口,悄悄的聚往偏帐。
方绍前脚进入帐中,张松与法正也先后入内,张松一副摩拳擦掌的兴奋样,急切的问道:“刘璋被我劝得毫无戒备,只带了十几名亲兵前来赴宴,这正是下手的绝好时机,不知你们的人马准备的怎样了。我以为先不要杀刘璋,只将他擒住便是,留他一个活口还有用处。”
方绍与法正相视一眼,面露无奈之色。那张松吃了一惊,急道:“怎么,难道刘荆州不打算动手吗?”
方绍道:“那倒不是,我等已奉主公之命,大帐四周皆已埋伏下刀斧手,只等主公摔杯为号,便可一举将刘璋生擒活捉。”
张松吐了口气,疑道:“既然如此,那为何还不动手,小心夜长梦多啊。”
法正摇头道:“这就是咱们无奈之处呀,主公他放不下。仁义’之念,犹豫再三,始终难以对刘璋下手,只是叫我们等他号令。不过看这情似,酒都要喝完了,只怕主公还是没有痛下决心呀。”
张松跌足道:“这般关键的时刻,刘荆州他怎么能有妇人之仁呢,再拖延下去,可是要坏大事的OBilo”
帐中的气氛立时变得分外的紧张,方绍沉吟半晌,蓦地一咬牙,道:”事到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主公要做好人就让他做吧,至于这坏人的角色,就由咱们这些做臣子的来演。”
那二入神色皆是一变,法正疑道:“中正,你的意思是……”
方绍还未及开口,一人掀帘而入,慨然道:“他的意思很简单,主公若是下不了决心,那就由咱们来替他下!”(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八章 转折点
说话之间,一人大步而人,正是庞统。wWW;
方绍原是想,刘备既然抹不下面子,时刘璋下不了狠心,那便由手下们替他来做,如此一来,事后刘备就可以对刘璋诉苦:“兄弟呀,我是真不忍心对你动手,这都是我下边那帮臣子们自作主张Ⅱ阿,没办法兄弟,木已威舟,你就安心养老吧,益州这烂摊子哥哥就替你来收拾吧。”
不过,这件事听起来很简单,但却存着很大的后续风险。
做为臣子,虽然初衷是为了主公好,结局也对主公有利,但代主用权毕竟是一件极为忌讳之事,哪怕是再英明的君主,嘴上不说,心里却也会留下阴影,待将来江山坐稳之后会秋后算账那也不是没有可能。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方绍又岂能不知,而他之所以出了这么一条计策,其实自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