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 >

第446部分

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第446部分

小说: 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吼声很远,把完颜昌的大老婆一车婆惊动了。女人的话题迅速让女人感兴趣,一车婆的八卦之火熊熊燃烧,不可遏制,找了过来。

两个女人聊了些什么外人不得而知,反正一车婆回去找她丈夫完颜昌,一阵女真枕头风吹过去,王氏就跟着秦桧上船了。

审视整个过程,如果是真的,那么真该赞美公元11世纪时中国妇女的人权地位,什么样的事情她们都能参与,什么程度的决策都能够改变。这是一个多么先进仁道的社会啊。

一句话,感觉是地道的野史,当小说看还可以。

那么话说回来,秦桧到底是不是奸细呢,路途的遥远、家眷的齐全,都划出一个个巨大的问号,让人没法忽略,而且怎么解释都牵强附会。

秦桧就在这种疑云中走向南宋朝堂,一路上遭遇无数质疑的目光,不过他不在乎,有两位无与伦比的大佬向朝野保证,秦桧是忠臣,绝不是奸细,他的回归是英雄壮举。

连载(1965)

这两个大佬分别是首相范宗尹、同知枢密院李回。两者相加正好是南宋军政大权的总和。他们联袂出场,就算不能让人心尽服,至少秦桧在官场内部是可以安身立命了。

很久之后,人们一直在琢磨,难道从涟水寨卖酒的吴秀才,到南宋首相范宗尹,枢密院李回,他们都是秦桧的同伙,一路把秦桧保送到赵构的面前?

这个疑问是对的,参照以后,没法不让人怀疑。而答案是那么的朦胧,吴秀才史无考证,难道是金人一直设在涟水寨的内线吗?

没那必要。一个卖酒的,军政两界都接不上内容,功能无限接近零,没有培养价值;那么范宗尹,他是吗?更可笑了。

查范首相的履历,这真是一位青年得志凌厉风发的人物,其蹿红速度之快,让刚刚打破纪录的张浚都自卑。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今湖北襄阳)人。进士出身,在靖康之变前,史书上说他“累迁至侍御史、右谏议大夫”。累迁,一步步按部就班地升官。

看着很正规吧,事实上超级吓人。他生于公元1100年,靖康之变是公元1126年左右,算一下吧,他升到了言官首脑时只有26岁,还是御史台、知谏院双料首脑!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官场妖孽。

之后他赞成割让北方三镇,和当时的御史台长官秦桧唱反调;再之后金军退兵,张邦昌派人向赵构表忠心,派去的人就是他,因此他在第一时间里得到赵构的好印象;建炎南渡之后,赵构忍过了苗刘叛变、“搜山检海”之厄,陪着他受罪的朱胜非、吕颐浩也翻身落马,没啥实际罪过,都丢了相位。

等事情都安定之后,范宗尹上位。

而此时,张浚还在大西北和曲端较劲,和一大堆的完颜打生打死……相比之下,范宗尹的幸运简直是人神共愤,天地失语。

这样的人,是能收买的吗?

连载(1966)

所以范宗尹作证之后,官场相信了,民间寂静了,赵构也动心了。甚至于因为范宗尹的证明,让范、秦两人的声誉都有所上升。

他俩本是敌对的,这时范能为秦撇清,是很高尚、很绅士的行为,他有着纯洁的心灵!而这个,正是北宋官场的标志,是最绚烂时期才有的事。

比如范仲淹与富弼之间,与吕夷简等人的交往,彼此可以不同意观点,但能协力为国分忧,这才是大臣间应有的气量。

看着很崇高吧,说实话之前我也很激动的,可史书看得多了,渐渐品出了些许的异味。政治就是政治,没什么品味格调可言,像什么“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之类的话,都是骗人的,谁要把这个当真,一定死得超级难看。

就像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铁血人物罗伯斯庇尔,法庭宣判他死罪时,他一次次想站起来发言,被一次次打断,到死也没获得什么说话的权力,纯属活生生憋死的。

具体到秦桧与范宗尹之间,范妖孽为什么会力保秦桧呢?利益关系被排除、奸细的互相掩护也不是,那么是上面说到的高尚、绅士、纯洁、气量之类的素质吗?

总觉得很虚幻,太假了。

量前想后,纵观细查秦桧的一生,一个答案才悄悄地浮了起来。这时说会不会是剧透呢,会不会降低阅读快感?

应该会,但不得不说,说了才会在成团成堆成山一样的乱麻里理出清晰的脉络,才知道秦桧是怎样一步步走上古往今来汉民族第一败类的神坛上的。

请注意,秦桧最大的特性——欺骗。

这是个很常见的技能,是凡一个想作恶,甚至想办点什么事的人都具备。但是秦桧把之升华到了一个无敌的层次。历史会证明,他让每一个大人物翻身落马身败名裂,不管对方是谁,哪怕是神勇睿智如岳飞,地位至高如赵构,号称识人第一的张浚,或者是眼前的这位蹿红速度无比妖孽的范宗尹,都被他骗得团团转,直到失去一切。

直到他死亡之后,才能稍微地喘口气。但是,却仍然无法改动他生前所规定的事情。

连载(1967)

尤其是令人发指的是,秦桧的欺骗性是无解的,很多与他有关的事,哪怕改朝换代到今天800多年以后,仍然是充满争议,连他本人到底是好是坏,是为国的忠臣还是无耻的汉奸,都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去没完没了的解析。

骗到这程度,让人怎么办呢?

记住他的这个特性,看眼前发生的事情。范宗尹确认他是身世清白的好人之后,把他引荐给了赵构。这是赵、秦之间的第一次见面,稍等,这两个姓氏在中国历史上是有特定意义的,把他们连在一起,到清朝了在皇宫里频繁出现。

赵,秦朝的赵高;秦,宋朝的秦桧。这两个姓因为这两位人才被清朝的皇帝钦定为宫里太监的统姓,以提姓皇帝们小心身边人。

唉,从何说起呢,又不是姓氏本身的错。

对这次的见面,秦桧准备得非常充足。他给赵构带来了两个非常贵重的消息。第一,赵构父母亲的近期状况;

这是非常重要的,历史一直说赵构很冷血,这不准确。赵构是个复杂的人,他有冷酷的一面,也有作为人的一面。他一样有对父母亲的思念,历史可以证明,当后来赵佶的死讯传到江南时,赵构心如刀割,怒不可遏,第一时间找到了自己最强的将军,发誓生父之仇,不共戴天,集结所有兵力北伐!

这时他问了很多,秦桧说了很多,这都是难得的第一手资料,除了秦桧之外,没有别的人能提供给他。这让两人的距离迅速拉近,因为聊的是亲情,产生出的亲近感也与众不同;

第二,秦桧提出了一个政治观点。原话是——“如欲天下无事,须是南自南,北自北。”这句话很有学问,字面上看很简单,是说南方的人归南方,北方的人在北边。只能是这个意思吧,但以什么时间段为准呢?

如果以靖康之变前为准,那么秦桧就是个坚定的抗战派,决心收复故土,大家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女真人退回卢沟桥以北,宋朝人回开封。

可如果是以靖康之变之后呢?

连载(1968)

秦桧当然不会这样模糊地对皇帝说话,在定义南北问题之前,他先和赵构谈了一下对当前局势的看法。中心议题是女真人到底想干什么。

这在“搜山检海”时没必要探讨,完颜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即灭绝赵氏,吞并整个江南,把金帝国的疆域一直推进至海岸线最南端。

可是在黄天荡、建康两战之后,这事儿就要两说了。最年青最活跃的完颜,即金兀术被痛打之后,女真人推出了一个傀儡王朝,刘豫的“齐”国,由它在宋金两国之间缓冲。

这说明了什么呢,女真人并不是什么战神的后裔,并没有什么不战胜毋宁死的信念,这些因为反抗而起兵的穷苦人,在连续挖倒了两座空前巨大的烂掉地基的庞然大物之后,遭遇了空前强烈的抵抗,终于变得理智,不想硬拼了。

秦桧提醒赵构,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正好向金国请和。“南自南,北自北。”维持现状的话,金人一定满意、同意。

赵构犹豫,他是想求和的,这几年的惨痛遭遇实在是让他受够了,他可以拍着良心说,他从来就没想什么收复开封之类的事!可是要怎样操作呢,他之前是给金国写过国书级的求和信的,信里连皇帝封号都放弃了,改称自己是康王,但求来的是金兀术满世界的追杀……这时再求和,信写给谁,怎么写?

秦桧指出了一条明路。他说据他在北方的长期的近距离观察,金国元帅左都监完颜昌是位爱好和平的人,曾多次表示过对赵构的友好,如果写信给完颜昌的话,事情会进入正轨。

赵构再次犹豫。他倒不是不相信,而是这里有个面子问题。政治交流的前提是身份的对等,他可以给完颜吴乞买写信,别管多么的谦卑,是皇帝写给皇帝的,可完颜昌连金国军方的最高首脑都不是,他突然间写信过去,是不是太丢份呢?

这是个问题。

秦桧再次给出了建议。他说信还是要以皇帝的身份写,毕竟是两国间的大事,除了皇帝本人之外没谁能做主。至于送信的可以在南宋军方里找一个与完颜昌身份对等的人,这样如果事成,可以诏告天下,皇帝带来了和平;如果不成,只不过是下边的一个军人的个人行为,与宋室无关,与时局无关,与声望名誉无关,与什么都无关。

赵构的眼睛亮了,这的确可行,而且他的军队里还真有一个能干这件事的人。

连载(1969)

大衙内刘光世。看身份,刘光世是建炎南渡之后第一个建节的人,比吴玠还早。所以在和尚原大胜,吴玠建节时,得加个“以军功”建节第一人的前赘。

时光流逝,很多事情在迅速发生着,它们在乱世里像爆炸一样的四处乱飞,谁也没法一一道来,除非要看流水账。所以只能需要什么,筛选什么,比如刘光世在这段时间里做的事。

刘光世本性大暴露。

印象里这人很乖很聪明,非常懂得做个听话的、享受型的下属。如果要起个外号的话,应该叫“乖乖虎”才贴切。

真的吗,恰恰相反。在南宋朝廷里,皇帝宰相们最头痛的就是他。这可以在一副传世名画《南宋•;中兴四大将图卷》中形象地看出来。在那副画里,张俊身着红袍面目舒朗,再没有早年窘迫压抑的神色;岳飞、韩世忠两人身着黑袍端疑沉郁,两位战绩最飞扬的人,反而最低调。

看大衙内刘光世,他身着青褐袍轩目扬眉趾高气扬,其余三人都微微俯低着身姿,双手交叉握于胸前,态度恭谨,唯独他双手插在腰带里,挺胸抬头不可一世。

这太传神了,这几年里他就是这么生活的。赵构命令去当杜充的下属,他列出个清单来,说杜充有6个问题让他很烦,不去;苗、刘叛变,张浚命令他发兵,他嗤之以鼻,你算老几,凭什么听你的?直到老牌大臣吕颐浩出面,他才启程;金兀术追杀赵构,孟太后带着整个后宫逃亡南昌,赵构派他在江州挡住金军,他老兄一路狂奔到达江州之后立即开始喝酒。

金军渡江,他不知觉;金军杀到,他马上逃跑。孟太后自己想办法才侥幸逃脱;楚州被围攻百日,赵构亲手写了5份圣旨要他救援,他不去;张俊调他去剿匪,他说自己身边还有匪呢,剿完了再去帮你……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奇妙的是,每次不听话换来的都是——加官进爵。

没别的原因,他有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