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生韩信 >

第224部分

天生韩信-第224部分

小说: 天生韩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拔地如同探囊取物。剑阁虽然地势先要,可一样挡不住我军的霹雳炮。”

庞宜邹眉道;“何为霹雳炮。”

偃师道得意笑道;“上装机枢,弹发石块,如雷震,故名霹雳炮。我秦军正是靠着此物,才在咸阳之战中击败六十万反秦联军,才轻易的攻下新郑。剑阁虽险,可假以时日我们运来数百台霹雳炮,只需要百炮齐发,剑阁却不攻自破了。”

偃师道说的正是投石机,庞宜也略有所闻,听完后心中不由惶恐不安了起来。他却不知道偃师道其实和他耍了一个心眼,这投石机虽然威力巨大,却也笨重异常,就是在平地中搬运也吃力的要紧,更别说在险要关卡之处。就算韩信能将投石机运倒剑阁前,也不过是寥寥几台而已,吓唬吓唬蜀军还可以,但说到百炮齐发,那就无疑是痴人说梦了。

可是庞宜对这些丝毫不懂,他虽然精明于世,但对军事却是一窍不通。他见偃师道说的如此理所当然,心中不由担心了起来,愈发觉得他说的有些道理。

偃师道见庞宜脸上露出犹豫神色,便趁热打铁道;“而且难道丞相你就真的以为秦地入蜀只有一条道路吗?”

庞宜浑身一震,面露惊骇的看着偃师道缓缓道;“你这是什么意思?”要知道如今地形之利成了蜀国抵抗秦国唯一的底气,若是连这地利都没了,那蜀国除了束手就擒还还有什么其他选择。

偃师道却早已经将韩信的一番话嚼烂在肚,不假思索的就说到;“蜀地确实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北有群山,东有大江,可是西边却是羌人的牧场。羌人当年臣服于匈奴,匈奴既然已经败了,那些羌人又怎会阻挡的了我秦军的铁骑。”

“我们大可以从关中发兵,向西借道羌地,南下再折东进入巴蜀,虽然耗费时久,我不信这时候你还坐的住。”

庞宜大惊失色,他果然没想到这点,在他脑子里,秦地进入巴蜀的也只有这一条路而已。而偃师道的话却毫不留情的将他的想法击破。他虽然没有说出具体的方案,但庞宜也已经意识到大事不妙了,一旦秦军的铁骑真的出现在空虚的蜀中,那绝对是场灭顶之灾。

“上将军已经说过了,如果大人你愿意促成蜀国回归秦国,那秦国一定不会亏待你的。必然会报之以高官厚禄,令大人你下半生衣食无忧,子孙儿女节能成荫其福。”

庞宜面色数变,脸色阴晴不定,许久才叹道;“这是国之存亡的大事情,容我再思虑几天。”

“一切听凭丞相的意思。”

……

秦国开出丰厚的条件让庞宜终于心动了,韩信许诺封他为世袭万户侯,仪同三公,终其一生皆为蜀郡郡守,永不相夺。

经过了一天争吵,蜀国朝堂上终于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蜀国将以十四万兵甲,二十二万户的丰厚底子投降秦国。作为条件,所有愿意继续留在新朝廷中的照旧留用,不做任何变革。

至于这个蜀王的生死前景,竟然被他们集体忽悠了。

当初这些世家联合川中各部头人共同举事,因为彼此之间并不是一团和气,谁当老大都会有人不服气。所以才找到了这个蜀王开明氏的后裔,拥立他做了蜀王。

当然,这个蜀王谁也没有放在眼里,只是用来撑撑场面用的。蜀国竟然如同当年西周“国人暴动”之时实现的共和一般,凡事都是有几十个人商量着决定的。

蜀国既准备投降,第二日便打开了剑阁城门,迎接代天子巡视巴蜀的丞相公孙弘。蜀国之地恢复了巴郡和蜀郡的设置,由庞宜和另外一名降将担任郡守之职。秦国对归降的蜀国实行的是宽厚政策,以安民为主,只是让他们恢复了当年的赋税,其他一切照旧。同时对幼年的蜀王也并没有虐待,反而被悉数的包养。

巴蜀之路的打通,对秦国绝对是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就意外这隔绝四年之久的岭南再次和秦国接触上了。远在咸阳的韩信迫不及待的亲自南下,带领入蜀大军前往巴蜀的最南端。

对这块几乎耗费了整个帝国全部精力的土地,秦人一直抱着十分复杂的心情。始皇帝的两征南越,无非是为了满足他个人永无止境的**,而并不是于国有利的事情。就算全部占领了这块蛮荒之地,在那里设立了闽中、桂林、南海、象郡四郡,可大秦也此付出了尽二十万士卒的死伤。为了支撑起这么一支规模庞大的军团,秦国不得不征召了近百万民夫开凿灵渠,运送粮草,这也让疲惫不堪的秦帝国陷入了灭顶之灾。

若说始皇帝当年穷兵黩武,所犯最大的一个错误无疑是冒然对百越开战。北驱匈奴尚可以保住北部边疆的安宁,有利于秦国巩固统治,可南征百越无疑是一场声势浩大的面子工程,最终秦帝国为了他的面子苦尝恶果。

赵佗遵照任嚣的遗命,在听说中原大乱后果然的封锁北上的道路,同时封锁来自中原的消息,一面引起士卒们的惶恐。另一方面,他设计连连诛杀了桂林、南海、象郡三郡的秦吏,换成了自己的心腹之臣,将岭南三郡牢牢掌握在手中。

后钜鹿之战秦军大败的消息传来,随即项羽叩关而入,胡亥被赵高所杀,赵佗在收到这些消息后便断定秦国已经灭亡了。于是向全军公布了秦国灭亡的消息,他自己则在亲信的拥戴下即位称王,建国号为南越。

流落在岭南的秦人和秦卒听闻秦国灭亡,皆悲歌祭之,以秦礼朝北拜祭故国。因为相隔数千里,又道路断绝,秦人便也死了归国之心,安心在岭南生存了下来。赵佗见此也渐渐放下心来,不再过于苛刻的限制士卒的自由。

可之后的事情却出乎了赵佗的意料之外,秦国非但没有灭亡,反而在咸阳城下大胜项羽,重新夺回了关中之地。赵佗生怕手下的士卒知道了会军心浮动,人人思归,所以才下严令禁止消息传播,敢有犯者杀无赦。同时将北上的栈道全部烧毁,断绝了和楚地的联系。

他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将士们无法回归故国,那也只能死心塌地的跟着他混到底。他手中掌有四十万精锐,进可攻退可守,完全可以割据岭南,做个逍遥王爷。

即便是称帝,也未尝不可!

PS:这段时间工作真的很忙很忙,经常加班到晚上六七点,然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电脑前码字,一点空闲的时间都没有。

呵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就是一边打字一边打瞌睡,都不知道自己手中打出来的是什么东西,我真的就是这种感觉。老是打着盹醒过来时,看见自己手中打出来的是莫名其妙的东西,

很累,可是我还是在坚持,为了自己的理想。

也希望你们能感觉到我的坚持,您的每一个点击,每一张红票,每一个收藏,每一个订阅,都是对我最好的支持。

天道酬勤,但愿吧!

此书是纵横,希望大家能支撑正版,谢谢!

第二百章南征大军

空气中弥漫着chao湿的气味,即使是用上好的熏香熏烤,也难以覆盖的住这种挥之不散的霉味。

百越之地大多属于未开的地方,多雨林山泽,土人多以渔猎为生。到了夏雨季之时,丛林间便是湿气密布,稍微动弹一下就浑身黏答答的难受。

这也让赵佗感到十分难受,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他年青时受过的刀伤就会隐隐作痛,让他夜不能寐,食不得安。只有用艾草熏之才能稍减疼痛。

赵佗虽为秦将,但并非秦人,他出身于赵地的恒山郡真定县,父辈曾经数代为赵军将领,是个不折不扣的赵人。

少年时代的赵佗刚毅勇猛,武艺高强,深得始皇帝的宠爱。十九岁便获赐护驾御剑随始皇帝出巡,为羽林校尉。羽林军是一支以秦国良家子弟为主的精锐之师,赵佗能以赵人的身份而获封校尉,始皇帝对他的喜爱可见一斑。

果不出其然,二年之后,年仅二十一岁的赵佗就被任命为南征军副帅,成为了帝国最具权势的将军之一。当年始皇帝颁布这道任命时朝堂哗然,在秦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年轻就担当如此重任的将军,即使是白起王翦,成为一方大将也是三十岁之后的事情。

面对群臣们的议论纷纷,始皇帝却视若无物。他之所以对赵佗宠幸至此,一方面知道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更深层的原因是始皇帝在赵佗身上看见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年轻时候的秦王政喜好击剑之术,一直渴望着能成为赵武灵王那样“集明主和良将为一身”的君主。之后他却不得不放弃年少时不切实际的想法,转而专心待在宫中做一位成功的君主帝王。虽然如今他拥有了整个天下,可心中仍然有着一些遗憾。

而赵佗的出现就变相满足了他对军功的渴望,他想将自己年少时的梦想通过赵佗来实现,所以才将赵佗破格提拔成了五十万南征军的副帅,宠幸如此令满朝大臣动容。

事实也证明始皇帝的眼光并不差,赵佗为将后一直恪尽职守,每逢作战便身先士卒,亲例行为士卒表率。最初的南征军统帅屠睢因为肆意屠杀当地人,激起了越人对秦国激烈的反抗,他本人也在一次伏击中中毒箭身死。

随后越人趁着屠睢的死大举反攻,一时间竟将秦军打的连连倒退,损失惨重。这时候也是赵佗站出来接掌了南征军大局,杀伐果断,迅集结散布的秦军主力进行反击。这才险险的稳住了南越的局面,击退了越人的反击。后始皇帝遣任嚣为主帅,重新率增援大军南下和赵佗会合,经过十年的经营,这才彻底的平定了岭南。

平心而论,赵佗并不是个不懂知恩图报的人,他对始皇帝的知遇之恩感激无比,只要嬴政一声令下,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去做任何事情,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

可惜他的忠心仅仅是对嬴政一人而已,而非对整个大秦。除了任嚣之外,他并不喜欢其他的秦人,对秦国的感情更加无从谈起。

他的父亲曾是李牧麾下的一名都尉,在邯郸之战中北秦军所杀,母亲也死在1uan军之中。他从未对任何人说起过他的身世,包括视若父亲的任嚣。所有人都以为他只是个孤儿,在战争中失去家园的孤儿而已。

在得到始皇帝器重后,赵佗曾经将心中对秦国的仇恨深深的埋了起来,士为知己者死,他决心效忠始皇帝,效忠秦国,以此来报答始皇帝对他的器重。但始皇帝的突然去世让他失去了效忠的目标,任嚣临终前的那番话更是让他茫然不知所措。

他一直在犹豫,一直在观望,在秦帝国危急存亡的关头,手握着四十万重兵的他却选择了沉默,放弃了那个曾经给他带来过荣耀辉煌,带来过家破人亡的帝国。再得到巨鹿惨败的消息后,久为秦将的他便判断出秦国的主力已经损失殆尽,亡国只是早晚的事情。于是按照任嚣的遗嘱封关、绝道,在北部筑起了三道防线,聚兵自卫。

任嚣的遗嘱中所说的“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主要是指横卧在岭南北部隔绝楚地的五岭。番禺倚山临海,北控五岭,近扼三江,是为岭南攻防要势。赵佗为了防止北方战1uan南延,加强对岭南的控制,严封五岭的四关——横浦关、诓浦关、阳山关、湟溪关,以此断绝了岭南联系楚地的四条新道。同时构筑了守卫番禺的三道防线:乐昌一仁化一南雄防线,英德一清远防线,石门要塞防线。

北兵要逾五岭攻南越,不破这三道防线,是到不了番禺的。同时岭南之人要想回到了北方,在无赵佗的手令之下几乎成为了不可能之事。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