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884年改变的历史 >

第64部分

1884年改变的历史-第64部分

小说: 1884年改变的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奥匈帝国海军相比都大大的不如。在世界各国的眼中,德国陆军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但是海军就实在是太让人看不起了,充其量也就只能算是近海防御舰队,虽然雄心勃勃的德国皇帝和他的大臣们通过了一个庞大的海军建设计划,但是很可惜这个计划由于技术等原因而进展缓慢。就在德国人为此一筹莫展的时候,横空出世的中国(安南)海军是他们看到了希望。神奇的东方国度就像是变戏法一样,在短短的时间里建设出了一支让世界人都为之害怕的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并且在此后的数年里,先是击败了号称世界第二海军强国的法国,接着在中英争端中干净利落的将英国远东舰队全部消灭,其后,在北伐开始之初,又将不听话的俄国太平洋舰队尽数围歼,这还不算干掉日本海军的战役。中国海军在短短的时间内数次击败英法俄等诸多海军强国的事实,使得中国海军在世界上成为可以和号称世界第一英国舰队相抗衡的唯一一支水上军事力量。如果单一战斗力来讲,中国海军要远英国海军。

    中国海军军人们靠着他们一次次的战斗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也为中国赢得了广阔的海洋空间。德国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迫切地想冲中国海军的建设上寻求出自己的建设之路。在北伐之初,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就派出了自己的秘书兼好友海曼少校来到了中国。海曼少校出生于军人世家,他的父亲就是一位勇敢地德国海军军官,生前和现任的德国海军司令官提皮尔茨是战友,两人交往也十分的密切。在海曼少校很小的时候就十分向往海军,但是成年后他的母亲坚决反对他成为海军,理由是她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像他父亲一样出海后再也没有回来。无奈的海曼只能参加了陆军,但是对于海军作为陆军少校的海曼并不是一无所知,恰恰相反,海曼少校对于海军一直关注异常,他体内仍然流淌着蔚蓝色的海洋血液。

    在南中国海,海曼少校第一次见到了强大的中国海军,虽然只是看到了一艘军舰“兰州号”重型巡洋舰,但是仍然给他带了强烈的冲击。在海曼的印象中,中国这个落后的国家怎么可能有这样强大的战舰。可是眼前的事实却清晰的告诉他――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再一次创造出了奇迹。正义为如此,原来还带有一点轻视之心的的海曼少校收起了自己的傲慢和自大,开始脚踏实地的解起了了安南海军的展历程。

    海曼少校拜访了安南海军的实际统治者和缔造者萧智,但是萧智并没有与他深谈,只是象征性同他会晤了几次,并且没有对他的各种请求做出明确而肯定的回答。虽然海曼少校心里有些沮丧,但是他并没有灰心,他继续在安南各地进行走访和考察。有几次他的考察活动都被安南情报人员报告给了萧智,但是萧智并未表示反对更没有对其进行采取行动,反而有时候,萧智还会悄悄地吩咐自己的手下给予其必要的帮助,只是这些帮助海曼少校并不知道而已。此时的萧智还需要利用海曼少校的关系来和德国人尤其是和德国的上层拉上关系,况且在萧智的计划中本来就要和德国进行合作,而且海曼虽然对海军很了解,但是他一个人也不可能将安南海军的秘密全部考查清楚。萧智可是明白得很,将来挑起德国和英国海军军备竞赛可少不了现在的海曼先生。

    相对于德国人专注于安南的海军,俄国人更关注安南陆军的实力。因为俄国人现在十分担心安南的报复。要知道在所有的列强之中,唯有俄国同中国接壤。在两国的争斗史上,俄国人是占领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也是现在安南北伐胜利后主要打击的目标。这一点不但萧智等人明白,远在彼得堡的俄国沙皇和他的大臣们也同样明白,所以俄国人不惜代价的希望阻止萧智等人北进的步伐。只是很可惜,沙皇俄国低估了萧智等人决心,在干涉之初就遭到了安南强有力的反击,不但被萧智等人乘机干掉了俄国的太平洋海军,还将原来在中国东北赚取的权益也一并丧失了。本来还想扶持一下北京清朝政府,无奈清政府比沙皇俄国政府还**堕落,实在是让人看了很无奈。1896年得俄国财政情况急剧恶化,虽然一再的扩大税收,但是上层的**贵族们为了维持自己特权和享乐的生活仍然不愿缩减自己支出,这使得社会矛盾十分的尖锐。沙皇虽然也希望通过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的矛盾,但是对谁动战争呢?中国么?可是以目前的情形看,这十分的不现实。先,中国的军事实力在这几年有了长足的展,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都已经过了现在的俄**队,他们早已不是原来那只只会拿着大刀长矛的八旗士兵了,而是一群拿着先进步枪,装备着重型火炮的现代化的军队了。其二,俄国在远东的兵力虽然不少,但是同中国相比,尤其是中国南部的军队相比较还是严重不足,而且俄国远东的面积十分的广大,这些看似庞大的军队被分散在绵延近万里的地方,想要集中起来绝非易事。其三中国占有巨大的地缘优势,相比于俄国来说,中国距离远东距离更近,无论是调集兵力还是后勤补给都方便的多,而反观俄国,后勤补给完全依靠从万里之外的欧洲运来,虽然俄国人也十分的希望能修建远东铁路网,但是好大的工程和惊人的投资足以吓退现在财政急剧恶化的俄国人。所以从以上三点来说,俄国人希望以中国作为自己国内矛盾的转移点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而且从萧智等人历来表的观点来看,安南的领导层对俄国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感。现在的俄国不是想着怎样去侵略中国了,而是要防止一旦中国统一对其采取的报复行动了。

    俄国人深信,一个统一而强大的中国绝对会是自己的噩梦,这使得俄国人从一开始就想方设法地来阻挠安南的北伐。从当初向清政府卖军火到现在在朝鲜和清政府代表秘密接触,这一切都表明了俄国人对中国统一的恐惧和不安。“俄国人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阻挡这一噩梦来临,但是我们不确定自己可以完成这样艰巨的使命”俄国沙皇对来访的年轻的德皇威廉二世说。俄国人私底下也曾向法国人抱怨:“你们完全的置我们的担心于不顾,还在用法郎资助着远东的革命”,但是无论是德国皇帝还是浪漫的法国人都没有理会俄国的意思,德国人从中国那里看到了海军展的希望,海曼少校关于中国海军的报告可是深深地打动了德国皇帝的心。至于法国人,他们只关心谁能给他们带来利润,至于俄国的利益还是先扔一边吧。

    俄国人现在内部争论的也很厉害,一派认为应该加大对北京清政府支持力度,最少可以让他们尽可能多的消耗现在南方军队的有生力量,以减轻未来俄国远东的军事压力,至少延缓未来中俄战争爆的时间,以便为现在的俄国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这一派以俄国将军布尔尼金为代表。另一派则是以俄国席财政大臣维尔夫尼科夫为代表,他们认为以中国的现在的趋势来看,南方统一中国只是时间问题,不应该再与中国为敌了,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已经全面的越了现在的俄国。俄国应该利用现在中国尚未统一的有限的来与南方改善关系,以求得将来中国统一时能与之和平相处。这两派各有各的理由,这使得沙皇很难做出决断,这也间接地导致了远在朝鲜的俄国代表同清廷的谈判迟迟没有结果。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俄国人对于此时中国统一的担忧与恐惧。

    无论是德国人的期望还是俄国人的担忧与恐惧,萧智等人皆不放在心上,正如那句话说的那样: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有的阴谋诡计都没有任何作用。1897年2月份的时候,经过几个月训练与改编,北伐军的战斗力和士气再一次达到了顶点,,安南本土的各种作战物资也远远不断地被送到各个作战部队的手中,江南的经济也已经全满的恢复,各种资源也被整合完毕,第二次北伐的时机已经到来。



………【第六十六 攻势前】………

    萧智等人忙着二次北伐,整合江南的资源和势力准备进一步的攻势。北方的清廷也没有闲着喝茶晒太阳,集结军队,征集粮草,向地方大户筹措饷银,也是忙得不亦乐乎,至于官员们有没有在这个过程中中饱私囊,鱼肉百姓就没有人理睬了。在清廷官员的眼里,老百姓不过是奴才是随时可以宰割的羔羊。随着战事对清廷越来越不利,清廷统治者尤其是慈禧和光绪皇帝在京畿集中的军队越来越多,饷银和粮草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江南的财赋已经被“逆匪”抢占,这使得朝廷不得依靠相对贫穷的北方地区来筹措粮饷。相对于南方江浙的富庶北方就贫穷的多了,本来好多地方就收入聊聊,土地有十分贫瘠,这番征集粮饷的事情一下来,自又是一番鸡飞狗逃的卖儿卖女情形在各地上演,这使得北方地区几乎各地都是动荡不安,多有朝廷眼中的破落户们聚众闹事的事情。各地官员也是苦不堪言,不说是现在南方战事是的各地官员人心惶惶,单是每日里上头派来催粮饷的公文就让人看着头皮麻,不说数量一日多过一日,就是时间也是一次紧过一次,尤其是邻近京畿的河北直隶山东一带,更是家破人亡的比比皆是。不少穷汉们眼见这世道是活不下去,就扯旗子造起了反来,就连北京近郊的保定也有人扯上了大旗造起了清廷的反来,月余时间竟然展到万人,要不是清朝廷从京畿调兵镇压,怕这会北京城里的人能跑光了。地方官员眼见情况不对,多有上书请缓征粮饷的陈折,奈何现在慈禧与光绪也是不愿出钱,只是让军机们商议办法,拿出章程来解决。面对这样的困境军机们也是一筹莫展,只得对地方官员个公文勉励一番了事,无非是口头嘉奖勉励一番,至于催征粮饷暂缓之事是提也不提了,好些个地方官员一看境况不对,大都心里打了退堂鼓,原来还时不时的紧张催促一下粮饷,现在看来催促也是不行的,万一逼得紧了自己地面上出了漏子也是要命的事,干脆来了个病休,也不知道是谁开了头,河北直隶山东一地的官员是病的病,出事的出事,总之是各种借口致仕(申请退休)皆有,尤其是各地县令请求致仕的最多,各地督抚,道台也多有要求致仕的。朝廷军机们一看了也是傻了眼,这么多官员致仕这地方政务不就废了?赶紧面向慈禧等人汇报,一面出行文安抚,奈何申请致仕官员众多,忙活数日也是成效不大。慈禧看了也是一阵头痛,这许多官员致仕退休批也不是,不批也不是。你批了谁的都会引起别人的不满,假若不批这帮职官员还以为朝廷怕了,受了他们要挟了,这以后朝廷威严何在?全然没有想到过自从萧智等人造反后,朝廷的威严早就没有了,慈禧反复衡量了利弊得失,只得忍着肉痛掏出了原来收为私房钱海关的税银两千万两以充军资,同时下旨暂缓征收军费钱粮,至于各地官员的致休申请则大部分被驳回,只有少部分实在是需要知羞才被朝廷批准,就这样北方地界才算是渐渐地消停下来。

    有了慈禧拿出来的两千万两白银做榜样,其余在京的王爷大臣和贵族们也不好意思在抠门了,你五千两我八千两的多少都捐了些,虽然是有些肉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