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较量:英国情报机构绝密行动-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信情报局的前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两个密码破译机构——英国海军情报部的“第40号房间”和英国陆军军情一处B科。1919年,这两个单位合并为政府密码学校,开始由英国海军部领导,后来被秘密情报局接管,由秘密情报局局长兼任政府密码学校校长。到了1943年二战期间,该机构转由英国外交部和联邦事务部领导,到了1946年又改名为英国政府通信总部,主要职责就是为英国国防部、外交部和其他执法机构提供相应的情报。
冷战之后,英国情报机构仍然维持着秘密情报局、安全局、国防情报局(DLS,包括空军情报局和海军情报局)、政府通信总部(GCHQ)等几大情报机构;此外,还有负责监视英国境内恐怖分子活动的英国伦敦警察局(苏格兰场)等情报机构,共有从业人员2万余人,年预算资金达11亿美元。但在上述众多的情报机构中,比较著名的还是秘密情报局(MI6)和英国安全局(MI5),其队伍最为庞大,是英国参与世界范围内谍报斗争的主要机构。再加上政府通信总部(GCHQ),号称是英国情报机构“三驾马车”。
从以上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英国的秘密情报局(MI6)和安全局(MI5)当年都曾经是陆军部军事情报局的一员,但是这段历史却是很短暂的,人们只是出于习惯才一直使用这两个番号。
这“三驾马车”尽管有具体的分工,但还是经常统一协调行动,并互通情报。从1960年开始,安全局、秘密情报局和政府通信总部的技术人员组成了一个“辐射情报委员会”,每两个星期开一次碰头会,进行情报交流和工作协调。这是英国情报界战后重要的委员会之一,它的成立打破了三个情报机构之间壁垒森严的局面,从而能协调行动。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英国的安全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毒品走私和跨国犯罪成为英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因此,英国情报机构正在把它们的资源转移到上述领域,在一些重大的国际行动中,都能见到英国情报机构的身影。当年英国情报机构曾参与对伊拉克武器核查小组,后来又在阿富汗建立了情报网;在巴尔干半岛危机期间,英国情报机构曾试图暗杀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等等。
近年来,英国的国防开支呈下降趋势,而用于情报机构方面的开支却有上升的势头。2000年,三大情报机构的总开支由1999年的7。13亿英镑增加到7。76亿英镑,其中还不包括英国财政部另外拨付的1。44亿英镑。
百年风云,演绎着英国情报机构的百年精彩和诡谲。
第一章 由秘密到公开的漫漫历程
军情六处(现称英国秘密情报局),在世界情报组织中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一直是在极度机密的情况下工作,不受政府领导,政府部门的名单上没有它的名字。
军情六处的创始人是赫赫有名的皇家海军上校曼斯菲尔德·卡明,他也被称为英国“情报之父”。
曼斯菲尔德·卡明是一个独腿的海军军官,有着许多怪癖。他总是神秘兮兮,因而他所缔造的军情六处也就一直笼罩在那种昏暗、神秘的气氛中。卡明总喜欢摆弄一个金框单片眼镜和使用绿墨水写字。为使自己的身份保密,卡明担任第一任处长后,一直是用一个“C”(代表Chief——“首脑”之意)字母签名。从此以后,军情六处一直被外界称为神秘的“C”。由于他开创了这个先例,后来军情六处接任的领导都被称为“C”。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刚刚组建五年的秘密情报局还没有来得及在陆军部建立自己的情报网,就被移交海军部,与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海军情报机构合并。由于当时海军情报局的实力非常强大,许多情报工作都是由海军情报局完成的,秘密情报局就只能是敲敲边鼓、跑跑龙套而已。
1915年英军重组陆军部,秘密情报局又重归陆军部,成为军事情报局一处C组。1916年改组时,秘密情报局在英国远征军总部中安排了专职人员,负责情报指导工作。
英国早期的情报工作,由于安全没有保障,因此处境十分困难,情报工作的难度也相当大,许多情报都是由一些临时人员提供的。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一共有235名情报人员被德国判处犯有“间谍罪”,其中有55名被认为是替秘密情报局工作的。在1909年至1918年间,秘密情报局一直在陆军部、海军部、外交部之间调来调去。虽然它没有确定的归属,但还是在荷兰、德国和埃及等地建立了自己的情报站,安插了许多特工人员,积极指挥反间谍活动、审讯俘虏、从敌占区搜集情报、协助组织和安排流亡者和战俘的逃亡路线等。当时秘密情报局还在纽约建立了办事处,同苏联的情报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1925年辛克莱海军上将接替了卡明,成为军情六处的第二任处长。这个新上任的辛克莱也同样有许多的怪癖——他永远戴着一顶比他的头颅小得多的圆顶礼帽;如果在会见中哪句话不对惹翻了他,他会掉过转椅面朝墙壁,用背对着来访者表示愤怒。
1939年11月4日,辛克莱死于癌症。他在这个位置上待了14年。辛克莱在身患重病生命垂危之际,提请英国内阁会议任命他的副手斯图尔特·格雷厄姆·孟席斯接替他的职务。
孟席斯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人,他的游说总能令人眼花缭乱,至少能受到王室的欢迎。孟席斯当时四十多岁,年富力强。他的继父是国王的密友。孟席斯本人不仅具有特别的政治资本和社交活动能力,而且还相当富有。他是伊顿贵族学校的毕业生,虽然从未上过大学但加入了精锐的近卫军,并且一年后进入近卫队。他经常在伦敦一家专属绅士们骑马纵狗打猎的俱乐部消遣娱乐。这个大英帝国的情报局长的位置,是孟席斯本人渴望已久的职位。但是孟席斯的上任并不是那样的一帆风顺。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英国秘密情报局长在任命每个继承人前都要进行一番紧张的游说活动,其竞争程度之激烈可想而知。所以在很早之前,英国海、陆、空三军就达成了一项非正式的协议,由每个军种轮流坐庄,轮流派人担任局长。第二任处长辛克莱原先是海军情报局局长,在曼斯菲尔德·卡明爵士之后当上了秘密情报局局长,所以这时应该轮到陆军或空军了。
1939年11月,当任命事宜提出来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首相张伯伦会以战时权宜之计为由,置三军之间达成的协议于不顾,任命海军情报局局长约翰·戈弗雷海军少将担任军情六处处长一职。但是在经过一番认真的权衡之后,首相张伯伦选择了辛克莱的副手孟席斯,任命他为军情六处第三任处长。
1939年11月,孟席斯如愿以偿走马上任。然而,他的局长生涯从一开始就遇上了麻烦。
当时的英国普遍都在强调间谍活动靠不住,并且都在怀疑情报机构存在的必要。此时正是二战前夕,纳粹德国正日益强盛,大量的德国间谍渗透到英国本土,活动猖獗,而军情六处有关德国间谍的情报却越来越少,英国情报机构因此多次受到质疑和指责。
同时,由于秘密情报局在白厅又一直没有真正可靠的后台,第一任局长卡明有关苏联的不准确情报使秘密情报局失去了信任,即使搞到真正有价值的情报,白厅也不相信。而当秘密情报局未预见到意大利入侵阿尔及利亚和德国进军莱茵地区后,白厅对秘密情报局就更不感兴趣了。卡明的继任辛克莱又没有把纳粹德国当做主要的工作对象,当二战爆发后白厅需要德国情报时,辛克莱居然无法提供。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孟席斯上台之后工作步履维艰。
但是,由于孟席斯后来的努力,加上他与新上任的首相丘吉尔保持着良好关系,终于迎来了秘密情报局最辉煌的时期。其中最明显的转折点就是对德军密码的破译,让军情六处扭转了局面,成了新首相丘吉尔最信任的机构。
在孟席斯接任后,英国外交部就接收了秘密情报局,此后又接收了密码学校,由秘密情报局局长担任校长。于是孟席斯毅然抛弃传统的刺探情报观念,把目光投向了刚刚接管过来的密码学校,决心依靠密码学校,截获和破译德国的电报而从中获取情报。孟席斯果然如愿以偿。他通过设在布莱切雷庄园的密码破译机构,利用英国人的“炸弹”密码破译机,破译了纳粹德国的“埃尼格马”密码,为盟军赢得二战最后的胜利立下了奇功,也为军情六处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英国秘密情报局的组织机构也由此逐渐完备。
但是自从1992年正式公开了身份以后,军情六处就一直受到不明人士的威胁。当年,一名被解雇的情报人员就将军情六处所有情报人员的名单泄露到因特网上,引起了一阵恐慌。
1995年,军情六处总部搬到了位于伦敦维多利亚区泰晤士河畔一幢20层的大楼内办公,对外称“政府电信局”。这栋充满特色的大楼由建筑师特利·法拉设计,它成了伦敦的主要地标之一。为了做好新建大楼的安全工作,军情六处不惜花费巨资,把总部大楼的楼体建得就像堡垒一样坚固无比。2001年9月21日,军情六处的大楼遭到一枚不明炸弹的袭击,不过大楼毫发未损。
军情六处的防范措施非常严密,据说带张纸片都能报警。该处前工作人员汤姆林森曾因私自保留了总部的详细结构图而于1998年被开除。据他回忆,在通往主楼的过道上,有六道自动防护门,工作人员要排队依次穿过这六道门才能到达主楼的工作间。
军情六处一直忠于保密的传统。近些年虽然公开了一些自己的材料,但是那只是这个神秘大楼的极微小的一部分。地面上的15层大楼只是这个总部大楼的一部分。据官方资料称,这幢大楼在地下还有5层,那里才是军情六处最隐秘的地方。军情六处最重要、最需要极度保密的各部门都在那里工作。那里的计算机中心就是用来监控可能的恐怖袭击事件的。
第二章 战的艰难岁月
丘吉尔担任首相后,情报机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大量才华出众和有献身精神的年轻人,从大学、商业界、知识界纷纷应召加入秘密情报组织。值得一提的是,二战爆发后,英国还从监狱里释放了不少偷窃技术高超的保险柜撬窃犯等刑事犯罪分子,要他们为盟军服务。其中大多数人获准参加突击队,少数人参加军情六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制锁、撬保险箱和爆破。这看来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战时对策,因为按英国招收间谍的标准来看,理想的间谍是一个出身于上等社会、有经济收入、性格开朗的年轻人。他必须受过比一般人稍高的教育,英俊、勇敢、顽强、冷静和客观,一如银幕上的“007”詹姆斯·邦德。英国的情报机构历来都重视从牛津和剑桥这两所世界名牌大学中招收间谍。
1939年,军情六处内设一个专门从事破坏和颠覆活动的D处。1940年7月22日,根据丘吉尔首相的命令,新成立的特别行动处将D处接管。特别行动处的任务是在海外进行破坏活动。特别行动处由英国经济战争部部长休·道尔顿博士组建,不久,弗兰克·纳尔逊爵士接替道尔顿,成为该处的总管。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