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全面战争-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场的地形很开阔。
周遭除了右侧茂密的森林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埋伏军队的地方,可以说在这个战场上几乎用不上任何的计谋,只能是实力与实力的硬碰硬
从扎营开始,半兽人的统帅就派出了一支斥候部队潜入密林,想看看雅典有没有在那里埋伏军队。
墨菲是在那里留了一张底牌,不过那些半兽人斥候永远都找不到。
那是一张决定着一场战争胜负的底牌
只有在最后时刻才可以动用。
………………
第二纪元时代,5月9日。
上午十点一刻。
在吃过早饭简单的休息后,半兽人的大军开始列阵,穿戴着精致黑铁铠甲的半兽人酋长第一次出现在了墨菲的眼前。一支平均身高两米以上全身披甲的精锐半兽人勇士护卫在它的四周。
而墨菲也率领着斯巴达征服者出现在了战阵前。
两人遥遥相望。
这时,半兽人大军中一支旗杆被竖起,墨菲看到了外交官托巴耶斯。
他被吊在旗杆上。
生死不知
咔嚓
墨菲感觉到一股难以抑制的愤怒,愤怒让他将手中的望远镜捏成满地碎片。
深呼吸。
墨菲知道这是敌人的计谋。
它想激怒自己
咚
咚咚
咚咚咚
当震天的战鼓声响起时,半兽人与雅典的决战终于拉开序幕。
艰难的开始 第七十八章 死战!(中)!
第七十八章 死战!(中)第二更!
烈风
旗帜战鼓
苍凉的号角声在大地回响。
在低沉的回音中,所有人的神经都刹那间绷紧旗手开始传递号令,传令官骑着烈马在战阵前奔腾
狂风呼啸
竖立在阵中的旗帜被吹得咧咧作响
那沉闷的号角声带着黄土高坡的悲苍气息,一时间整个半兽人战阵的士气都变得高昂了起来。
它们在黄土高坡那片贫瘠的土地生存了数十年,那里只能种出来一丁点可怜的粮食,整个族群一到寒冬就有人因为饥饿与寒冷死亡。它们不得不把握这一次机会,因为这些半兽人也在为生存而努力着
………………
60000VS15000。
两军相隔三里,遥遥相望,一股浓烈惨淡的杀气酝酿在战场上。
风云变色
铿锵
墨菲策马在战阵前奔腾着,他高举手中的利剑,坚毅地目光注视着阵前的将士。
他屹立在阵前,用尽全身的力气怒吼道:“列阵”
“列阵”
“列阵”
“列阵”
传令官与旗手跟随着他的号令发出怒吼,雄浑的声音在大地回响,雅典军阵内响起了低沉的号角声。
二十四只牛角号被吹响
高亢且富有节奏的战鼓声响起,在军乐的号令下希腊重装步兵踏步向前,将长枪肃立,盾牌护在胸前,形成了战阵前的第一道防线。
雅典的军队共计一万五千人,除了第一军团的七千五百士兵外,其他的都是从原住民中征召的民兵辅助军团。除掉这些只接受过基础军事训练的民兵,雅典一方真正算得上是主战力量的士兵就只有八千五百人。而半兽人的大军保守估计超过六万人,有着装备基础的主战士兵超过三万人
无论是总兵力还是主战力量。
半兽人的人数优势都非常的明显,足足有雅典的四倍以上
唯一的优势就是战场。
右侧是密林,左侧是河流。随着墨菲选定的战场是一片平原地区,但是战场的面积却不足以半兽人投入超过一万以上的军队
抑制半兽人发挥人数优势。
在大局战场上逼它们出来打一场局部战争
这就是墨菲计划中的第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只要战场上交战的范围缩减到两万人规模以下,那么雅典的精兵优势就能够发挥出来。
而地形形成的两翼掩护,更是能够让墨菲放心将其交给辅助军团掠阵。
………………
两军距离拉近到一公里。
不到一千米的距离已经能够让墨菲清晰地看到那黑压压一片的半兽人战士。
它们身上穿着简陋的皮甲,护住了心脏等等的要害部位,手中拿着的是统一制式的武器,中军是刀盾手,左翼是斧战士,右翼则是统一装备着长达七十厘米厚重双手刃的重步兵。
它们打算右翼压制
《全面战争》辅助系统战略地图上,墨菲清晰地看到右翼无论人数还是装备都要更加精良。而与此同时,埋伏在右翼后方的部队开始移动,绕着一个弧度埋伏前进。它们移动的速度很快,应该是骑兵部队
咚
咚咚
咚咚咚
大地微微颤抖着,数目超过六万的半兽人踏步向前
中军传来统一的战鼓声。
而这些半兽人战士则随着战鼓声踏出脚步,那逼人的威势即便是隔着一公里的距离也让所有人感到压抑。
犹如一片黑云,遮天蔽日
缓慢且坚定地笼罩而来
威势压人
墨菲沉静地等待着,等待着距离再一次拉近。他看得出来半兽人的统帅有意图一举击溃雅典,所以才会在刚开始便展现如此强盛的气势企图在战斗还没有开始之前,就从心理上击倒对手
中军缓缓分开。
墨菲遥望着逐渐逼近的半兽人大军,将举起的手猛地往下一沉。
战神祭司长赤luo着上身走到阵前,在阳光照射下黝黑的肌肤犹如钢铁铸造他环顾阵前的将士,二十四位斯巴达征服者面容冷峻仿佛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杀戮机器他们猛地扯下了身上鲜红的象征着斯巴达荣耀的战袍,发出了一声惊天动地地怒吼
“斯巴达”
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斯巴达这三个字就已经足够了。
就已经绰绰有余了
斯巴达是希腊城邦的骄傲是他们最强大的战士是希腊文明的守护者
他们的存在就象征着纪律、杀戮、力量与荣耀
哐
雅典的战士们将长枪与盾牌高举,跟着发出了同样的怒吼
“斯巴达”
雅典的战士们用长枪敲击着盾牌,这希腊文明特有的‘战鼓’激励着他们的勇气,一股高昂的士气从他们的身上传递了出来。
一时间半兽人大军费尽心机制造的威势荡然无存
反倒是被整齐地长枪敲击盾牌的声音所扰乱了节奏,整齐的战鼓声顿时有些凌乱了起来。
战鼓能有多少?
雅典装备着长枪与盾牌的步兵足足有一万两千人
企图用威势压制雅典战士士气的半兽人大军顿时反受其害,到了后来鼓声都几乎听不到了。
后发制人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声势被夺的半兽人大军顿时受到了影响,就连前进的阵线都出现了歪斜。
雅典战士们用长枪敲击盾牌的节奏经过墨菲的特别训练,这种节奏与人的心跳相合,很容易扰乱他人的注意力。作为一个来自21世纪的现代人,墨菲深刻的明白在冷兵器战场上气势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甚至直接影响了将士们的士气,乃至一场战争的胜利
声势夺人
这雅典特有的‘战鼓’就墨菲用来压制半兽人士气,抵消它们人数优势所产生的威压的重要武器
………………
距离拉近到八百米。
半兽人前军先锋开始加速,而中军本阵则停留在原地。
在这片由墨菲选定的战场上,投入一万正面交战的士兵已经是极限了。人数再多就会导致军队施展不开,那个时候它们就是弓箭手的活靶子半兽人士兵的战斗技巧和雅典士兵不同,它们的战斗方式狂野暴力,需要足够的施展空间才能够发挥出来威力。
但是雅典不同,雅典的希腊长枪方阵讲究密集阵型,是利用严格的纪律与士兵们之间的默契配合杀伤敌人。
对于作为《罗马全面战争》中最精锐的一回合招募步兵,这些希腊重步兵战士除了罗马军团士兵能够对抗一二外,其他的根本就是碾压性的优势他们的纪律,他们的配合,他们的士气,都是其他非顶尖步兵所不能媲美的。虽然没有斯巴达重步兵的力量,但是他们才是希腊城邦中无可置疑的中坚力量
这就是墨菲的第二张底牌。
在局部战场上,形成以多打少的优势
希腊步兵方阵阵线密集,战士们利用长枪的攻击距离优势压制敌人。
但是那些半兽人战士办不到这一点,无论是它们所使用的武器,还是它们所惯用的战斗方式,都意味着它们在接触战中将同时面对两把以上的长枪虽然它们有着体格的优势,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还不足以让它们装备上精良的甲胄,这就意味着只是穿戴着皮甲的它们,在面对希腊重装步兵锋利的长枪时,体格所带来的优势将被压制到了极限。
在双方都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情况下。
一个体格高大的人可以轻易地击败一个体格远比他矮小的人。
但是如果他面对的是两个体格比他矮小的人,那么失败乃至死亡的绝对是他
这就是墨菲的战术
一个光明正大但却绝对有利的战术。
不过这个战术对于雅典方面有着一个非常严格的要求
那就是由希腊重装步兵构成的主要防线绝对不能被攻破,第一第二梯队的防御阵线绝对不能出现混乱。
这是希腊方阵最致命的弱点
一旦防御阵线被敌人攻破,那么这一场战场就已经失败了。
只要阵线不乱,那么由希腊重装步兵构成的第一第二梯队就是一道犹如钢铁铸就的城墙,而站在他们身后的雅典长弓手将会变成残暴的绞肉机器,将一个又一个的半兽人击杀
………………
中军压阵,两翼向前。两军距离六百米。
墨菲肃立在高达六米的点将台上,身后两侧旗手列队,传令官分布左右。
这是一个通讯相当原始的时代,这是一场规模超过八万人的战争这意味着墨菲已经不能像过去那般亲自指挥各个军队,他只能将各个防线的任务交给麾下的将领,由他们来指挥局部战场上的士兵。而他所要做的,则是把握一个大局,把握整个战场上的变化
“长弓手准备”
墨菲将令旗右移,旗手开始传递号令,传令官奔走左右。
随着中军传递出来的命令。
三千雅典长弓手在将军马库斯凯恩的统帅下列队向前,前进五十米,站在了希腊重装步兵的前面。
在接阵战之前,希腊重装步兵所列的阵型是疏散阵型,中间相隔着将近五十厘米的距离,这个距离正好可以容许一个雅典长弓手通过。
十二息之后。
两军距离拉近到了五百米。
阵线后方的巨型投石机开始运作,五架投石机投掷出重约二十公斤的石弹,石弹射程不够落在了军阵的前方。
没有人伤亡。
这个时代的投石机虽然威势惊人,但真实的杀伤力却是相当有限。
一击不中后,半兽人苦工开始推动举行投石机前进,而负责指挥投石机的半兽人军官则开始重新计算角度和距离。
投石机的使用寿命并不高。
从峡谷关一战到攻破雅典要塞,这些投石机几次冒雨运作,其精准度和射程已经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这个时代的工程器械,对于这样的平原战役根本起不到什么有效的作用。真正战斗的主力还是士兵,起决定性效果的还得依靠那些装备精良的重步兵军队。
两军距离四百米。
半兽人刀盾手将盾牌平举到胸前,开始冲锋
而其他装备的半兽人战士则紧随其后。四百米的冲锋距离已经是极限了,这已经是接近于骑兵的冲锋距离了。也就是只有半兽人这样强悍的体格才能够承受得住,如果换成是人类的战士,恐怕四百米冲刺完了之后力气就已经有些疲倦了。那个时候在面对以逸待劳的敌人,恐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