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草头兵-第2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封萧瑀为内史令,执掌中书省;杜如晦为内史侍郎,掌侍进奏,参议表章、草拟诏旨制敕及玺书册命。
封裴寂为纳言,执掌门下省;房玄龄为门下侍郎。
封长孙无忌与魏征,分别为尚书省左右仆射。
同时各军队将领,也分别授予了十二卫府大将军之职,余下群臣,皆都有封赏,不一而论。
中兴元年,四月初。
大隋皇帝杨戈亲率大军,御驾亲征,率领大军三十万,驻扎在洛阳,择机准备北上,征伐最后的地方诸侯唐王李渊。
唐王李渊听到消息,也不敢怠慢,调集境内大军,约有十余万人,驻扎在黄河北岸,严防死守,要与大隋军队决一死战。而李渊所依赖的突厥人,经过这两年休养生息,也渐渐的恢复了一些生气。处罗可汗也与颉利可汗暂时消除了彼此之间的不合,竟是召集了草原上诸多部落的勇士,组成了大军十万,作为李唐的援军,在后面跃跃欲试。
但是,让唐王李渊感到不满的却是幽州总管罗艺。尽管平日里对李渊很是尊重,但罗艺此人,却是生性狡猾,并不会轻易相信旁人,更别提是李唐军了。
每次唐王李渊敦请罗艺到太原议事,都被其找了一些借口予以拒绝,而且在其境内各处驻扎有重兵,竟是隐隐对李唐军队有所防范。而这一次更是对李渊的命令不理不顾,置若罔闻。
李渊对罗艺不满,由来已久,但身处大隋威压之下,却不得不容忍罗艺的嚣张跋扈。到了这时候,李渊心里明白,想让罗艺全军出动,拼了血本为他抵抗大隋军队,那基本上就是天方夜谭了。但只要幽州能保持中立,不让那些驻扎在辽东的大隋军队从后面包抄埋伏,对他李唐军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了。于是,对罗艺的阳奉阴违,李渊也表现的十分大度,甚至为其准备了不少军械粮草,以期拉拢。
但罗艺毕竟是罗艺,身处涿郡多年,手下精兵悍将,战斗力比起李唐军队来说,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他的内心深处,却没有泛起丝毫野心。这也不能怪他没有进取之心,而是幽州地面的形势让他也是束手无策,根本没有太多发挥的余地。
北有突厥人时不时入境侵袭,南有王伯当大军虎视眈眈,西南方向,又要常常面对李唐军队的觊觎之心。而幽州一带,并不是什么富裕的地区,想养活他的这群骄兵悍将,根本就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
但从去年早些时候开始,辽东的王猛暗中派人与他取得联系,自然就是为了要劝降与他。若是能归降大隋朝廷,当不失王侯之荣耀。
罗艺也不是傻子,对于李唐军队更没有效忠的意思,这一腔的心事,自然是有些触动。虽然没有与辽东军实地接触,但罗艺依稀也听说了中原的消息,如今的大丞相杨戈,居然是杨氏宗室子弟,恐怕不日就将登基称帝,坐上皇帝的宝座。
到那时候,杨戈必定尽起大军,讨伐李唐。届时自己何去何从,真是两难的问题。但罗艺在涿郡已经呆了无数时日,对来去如风的突厥人却是心生恐惧,觉得杨戈的辽东军未必真能打过突厥人。
对于罗艺的这番顾虑,早已在杨戈以及诸位谋臣的计划之中,于是王猛亲自带给罗艺口信,言说只要罗艺能保持中立,并对突厥人严防死守,不让其从涿郡通行,那么到时候击败李唐军后,幽州军就立下了大功,到时候也不会忘了罗艺的功劳。
得到了王猛的回信后,罗艺大喜过望。对他来说,这自然是最为稳妥的办法。只要杨戈一日不击败李唐军,他的幽州军就是绝对安全的所在。即便两军最后决出了胜负,他罗艺也能从容的选择其中的胜者。无论如何,对他罗艺都不会有任何弊端的。
但罗艺却是没有想明白,若是灭了李唐,难道杨戈身为大隋皇帝,会眼睁睁的看着幽州军宛若独立王国一般?那是决计不可能的事情,罗艺的军队,肯定是要收回来的。他此刻却没能想清楚这一点,也导致了最后不能正确把握局势,最后落得凄惨的结局,终生也只是个孤独侯爷罢了,并没能得到重用。
没了罗艺铁骑的帮助,但还有十万突厥人。李唐军队这两年来,整日整顿军队,为的就是这最后的决战。有了十万突厥人的参与,唐王李渊也增添了不少的信心。
但事情有利即有弊,突厥人本就是草原牧民出身,部落之间的屠杀抢掠对他们而言,无疑就是家常便饭。此刻大军南下,打得旗号就是襄助李唐军队,抗击大隋军队。这一路而来,这些突厥人更是不知道收敛,沿路之上所经过的郡县,不少人家都被突厥人抢掠的干干净净,哀嚎声不绝于耳。突厥人却不以为意,依然我行我素,根本对李唐境内子民没有半分佑护之意。
唐王李渊自然知道突厥人前来的种种恶行,但此时此刻,他最需要的就是突厥人的兵马,自然不敢对突厥人的恶行多说半句,也只是隐约的向处罗可汗提了几句,祈求对方做事情不要太过了。
处罗可汗也是个识大体的人,虽然心中不以为然,但还是当即下令,让所属兵马收敛各自行为,这才避免了李唐境内的一场浩劫。
但是在李唐内部,针对突厥人的恶行,却是起了一番争执。
此时在李唐军内,大世子李建成,长期在太原府内,并没有太多机会领兵出征。掌握军权的乃是二世子李世民与三世子李元吉,此外还有一支军队也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从秦岭辗转归来的娘子军主力,其主帅正是红娘子李秀娘。
除了这几人之外,还有李神通李孝恭等较为杰出的李家子弟,也是分别统帅重兵,各自驻扎在境内要害位置。
唐王府内,议事大厅济济一堂,正在商议军情大事。唐王李渊正高坐在上头,满脸无奈的看着前面空地上的两个儿子。
李建成与李世民面面相对,正在争辩不休,而两人争论的焦点正是有关突厥人的。
正文 第341章 重挫突厥
第341章 重挫突厥
“二弟,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李唐也是中原子民,如今却与突厥人联手,更是对突厥人的残暴行径置若罔闻,如此下去,怎么能对得起河东军民?”
李建成站在当中,侃侃而言,脸上并没有丝毫顾忌。不过他光顾着与二弟李世民整编,却没有看到高踞正座的唐王李渊的脸色瞬间阴晴不定,依稀已是有些怒容了。
李世民面对大哥李建成的指责,冷笑了一声,道:“那又如何,什么叫做成王败寇?大哥,你顾虑太多了。若是没有突厥人的襄助,我李唐军队偏居北地,实力根本无法与辽东军相抗衡,难道我们就束手就擒么?”
李建成叹了口气,不再与李世民整编,将头转向了李渊,恭声道:“父王,如今天下局势已经大定,辽东军入主中原已是板上钉钉。杨戈此人,素来待人宽厚,又与我李家颇有渊源,何不与其和谈,尊其为主,也好免了这一番冰灵涂炭。”
李建成这番话说得很是畅快,显然这些话在他心里面已经憋了很久。大厅中有几个人已是暗中点点头,称赞大世子的宅心仁厚。
李渊听了之后,脸上神色渐缓,却是紧锁眉头,一语不发。
李世民却撇撇嘴道:“大哥,莫非你糊涂了。那杨戈心中,恐怕恨我们李家还来不及,怎么会对我李家网开一面?别忘了那李密萧铣与林士弘王世充等诸多反王的下场,我们老李家,若是不敌兵败或者投降,恐怕最后也要步上他们几人的后尘。父王,李家乃是应运而生,怎么能甘心屈服于那草头兵杨戈的膝下?”
李世民说的很快,但还是有不少人都听明白了他的意思,不由自主的将目光投向了旁边安静坐着的李秀娘身上。
李建成也是如此,看向秀娘的目光里面也隐约带着一丝惋惜。但李秀娘似乎在沉思着什么,头也没抬,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诸人投射的灼灼目光。
不过这番话还是气恼了其中一名将领,柴绍已是有些按耐不住,站了起来,冲着唐王李渊躬身一礼,随即说道:“王爷,末将不才,愿意率军充作前锋,为我李唐攻城拔寨!”
柴绍努力不看向李秀娘,但在座诸人却都明白,他这般气恼的模样,正是因为李秀娘的态度所致。早在几年之前,柴绍已经与李秀娘定下了婚约,但拖延至今,却是迟迟未能成婚。
早些时候,李秀娘带兵在秦岭以为李唐军内应,自然无法成婚,柴绍也理解。但等到李秀娘水军回到了太原府后,柴绍再次提出婚约,但还是被李秀娘找了诸多借口,不愿成婚。
柴绍虽然心中不满,但也知道如今的李秀娘并非当年李府里面的娇娇滴滴的小娘子,而是手握生杀大权的一军统帅,其手下娘子军中多是秦岭悍匪,战斗力也是首屈一指,甚为李渊重视。自然这李秀娘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在这议事大厅里面,除了寥寥数人以外,旁人根本比不上李秀娘的重要。
而唐王李渊也不知出于什么考虑,竟然也是默许了李秀娘的作法,这一点更是让柴绍感觉到无比的屈辱。是以才主动申请前去迎敌,但是话一出口,却被李渊制止了。
“诸位无需多言。本王决心已下,誓与辽东军决一死战。至于说突厥人的事情,等到战事一了,再行弥补各家损失就是,此事以后就不必多言了。”
话已出口,再无法改变。李建成心中忧愁,缓缓走出大厅,却看到前面不远处,正是李秀娘的身影,连忙快走了两步,与李秀娘走了一个齐头并进,低声道:“秀娘,若是有暇,大哥想与你多聊几句闲话。”
李秀娘点了点头道:“大哥,择日不如撞日,这便到你府中商谈好了。正好我也有话对你说。”
半个时辰后,李秀娘与李建成兄妹二人坐在书桌两侧,只是寒暄了两句后,突然外面有人来报,刘政会与刘世龙联袂前来拜访。
刘政会与刘世龙,都是当日李唐起兵时候的拥立之功臣,身居高位,素来为李渊所重用。没想到这两位重臣,却是与李秀娘暗中有如此密切的关系。这一点,让李建成颇有些吃惊。
李建成不禁有些愕然,望向李秀娘的眼神中也带上了一丝猜疑。
李秀娘莞尔一笑道:“大哥,这两位是我专门请过来的,有些话想与大哥讨个商量。”
李建成大为讶然,心中隐隐闪过一丝念头。但脸上的表情却并没任何变化,等到刘政会刘世龙两人进来后,见到李建成,丝毫没有诧异的感觉,显然是早已知道了李建成也在这里。
待众人重新坐定之后,李秀娘也没有多说废话,径自对李建成道:“大哥,如今局势已经明朗化,李家最好的结局便是投降大隋。不知大哥以为如何?”
李建成心中咯噔一下,果然正如他所料,这位大妹已是胸有成竹了,看来当时在大厅中,秀娘并非魂游天外,而是心有定计罢了。此时与他直截了当的说起投降事宜,自然是因为李建成方才在大厅中的言论。
李建成早就有了投降的念头,此时听李秀娘也有此意,精神不禁为之一振,道:“秀娘,这自然最好。但父王与二弟那里,恐怕却是个麻烦啊。”
刘政会开口道:“世子,若是王爷与二世子一意孤行,不知道世子会如何处之?”
李建成脸色骤然变化,一双眸子透出一丝寒光,盯住了刘政会。后者却泰然处之,毫不为所动,脸上反而露出了一抹笑意。
就在李建成心思如潮涌般变化之时,另外一名重臣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