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吴三桂的发迹史 (1-3册)(完结)作者:子非鱼 >

第9部分

吴三桂的发迹史 (1-3册)(完结)作者:子非鱼-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也。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吴三桂自言自语地说:“这不是《道德经》的话么?”吴襄不太喜欢读书,可他却逼着吴三桂读了不少书。像《大学》《中庸》《老子》《庄子》之类的书,许多已经是烂熟于心,只是不理解罢了。

白发老人说:“你视之为《道德经》没错。我视之为内功心法,也没有错。不是文章发生变化,而是识文的人异也。”

吴三桂说:“好吧,那你告诉我第二阶段的内功心法吧!”

白发老人说:“第二阶段称之为辟谷。此辟谷不是常人所说的饿其腹,而是空其意。使练功之人消除内心的所有私心杂念,才能有容纳日月之精华,山川之灵气的空间。内功心法为: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吴三桂本想说这不也是《道德经》里的么?可是,话到嘴边,他又拼命使之缩回去了。他怕白发老人不高兴,所以不敢说了。然而心里对白发老人的所谓内功心法的兴趣却大打折扣了。他有些淡漠地问:“那第三阶段的内功心法呢?”

白发老人没有理睬吴三桂的态度,依然不紧不慢地说:“第三阶段称之为纳气。只有把辟谷练好了,才能纳气。这就好比一个容器,只有中间空了才能盛东西,也好比房子,如果里面塞满了东西就住不得人。第三阶段的内功心法为: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说完之后,白发老人依然平视着茅房外的远方,仿佛仍然沉醉在极其深奥的理法之中。吴三桂认为白发老人没有理由这样故弄玄虚。因为在他看来,老子是中国无人不知的人物,而大多数人都通晓老子的《道德经》。无论怎么想,他也无法把它与深奥的武功联系起来。他想,如果知道白发老人所谓的内功心法都是《道德经》上的那些酸不溜秋的文字的话,我吴三桂是不会向白发老人请教的。

于是,他沿着白发老人的目光望去。只见远处的天空是蔚蓝色的,悠悠飘荡着白云。

吴三桂想不透白发老人教给自己的内功心法,因此,他打定主意要向慧智请教。好不容易捱到正午,慧智从外劳作回来。慧智去做饭,吴三桂便悄悄地随慧智而去。要在平时,吴三桂是不会去帮慧智做饭的。

慧智自然知道吴三桂的心思,便问:“你又有什么想法?”

吴三桂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这回倒不是什么难题,而是太容易了!”

慧智笑道:“噢?太容易又怎么要请教呢?”

吴三桂的脸立刻红了。他说:“只是我总觉得它不像内功心法。”

慧智吃惊地问:“内功心法?什么不像内功心法?”

吴三桂说:“老子的《道德经》啊!”

慧智说:“你是说我师傅教你内功心法了?”

吴三桂说:“不应该说是内功心法,而应该说是《道德经》。”接着,吴三桂把自己如何向白发老人请教,白发老人又是如何教自己的过程全告诉了慧智。慧智听完之后哈哈大笑。吴三桂便问他笑什么?慧智说我笑你是个傻瓜呢!吴三桂说我如何又成了傻瓜了?慧智说我师傅传给你的明明是内功心法,你为何却偏要说它是《道德经》呢?吴三桂问这是何故?慧智说我师傅已经全告诉你了。吴三桂便问是什么意思?

慧智说:“我师傅不仅告诉你内功心法了,而且告诉你其原理之所在。你只要按照原理去练就是的了。”

吴三桂说:“可是我并不明白它的原理啊!”

慧智说:“世界万物是否都有其脉络?”接着,慧智又说:“比如说山有山脉,水有水脉。树有树脉,叶有叶脉。与此同理,人有人脉。人只有弄清楚自己的脉络方可辟谷纳气。正如庖丁依牛脉络解牛而不伤刀一样,人依人脉络辟谷而不伤身。”

吴三桂点点头说:“我算有一点明白了。其他两个阶段呢?”

慧智说:“这全凭自己去参悟!正如师傅所说:你视之为《道德经》,而他却视之为内功心法!”

八、白发老人笑谈神与非神之间的距离

吴三桂眼望着壁上的月光出神。月光从外面穿透进来,映在冰冷的岩石上,月光便显得寒}的,怕人。

然而,现在的吴三桂看到这种光影不再感到害怕,因为他早就对这里的一切都非常熟悉。白发老人与慧智都已入睡,还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吴三桂之所以难以入睡,是因为他心中装着自己的心事。

离开家不知有多长时间了。他的个头已经比来时高了一大截,因此,他有些恋家了,他开始想到父母可能在为自己的失踪而伤心。同时,他心里开始失望了。他刚来时,他对慧智和慧智的师傅白发老人都很崇拜。他认为他们肯定有许多本事要传授给自己,可以把他培养成神仙似的人物。然而,现在他觉得白发老人的东西不是太平淡使他觉得没用,便是太高深使他觉得难懂。所以,他打算回家了。

现在,他唯一要考虑的是怎么样去对慧智和白发老人说起回家的事,然而他考虑来考虑去却一直没有个结果。就这样他又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晨,吴三桂起床时有点头昏脑涨。他想自己既然打算离开这里,有一件事就必须在现在做了。于是他冒冒失失地来到了自己养蚂蚁的地方。他想,现在自己要走了,蚂蚁将不为自己所用。不为自己所用的东西,自己得捣毁它!

然而当他真要对这些蚂蚁下手时,他又有些舍不得了。因为他对这些蚂蚁投入过太多的精力,以至于已经对它们产生了感情。这些蚂蚁让他费神过,让他焦急过,让他痛苦过。在这些被折磨的过程中,吴三桂似乎与它们之间形成了某种默契。然而,现在自己却要亲手毁灭它们!吴三桂犹豫着。

但他突然之间一转念,自己连蚂蚁也舍不得杀,将来怎么带兵打仗?再说,自己不是杀过鸡么?杀鸡的勇气到哪去了?于是,他便感觉到自己跟白发老人一段时间来,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他不再犹豫,他用木棍撬开蚂蚁窝的盖子就用脚去蹂躏。可是蚂蚁太多,要想消灭它们还真费神。突然他想到一个妙法:他找来些干草铺在地上,然后弄些食物放在干草上,接着便用惯用的手法把蚂蚁引出来。那些蚂蚁果然争先恐后地爬出来,爬到了干草之上。等洞穴里再没有蚂蚁爬出来时,他便点燃了火。

于是火中便噼噼啪啪一阵脆响。那些蚂蚁在火中乱窜,顷刻之间便化成一片灰烬。

吴三桂心里滋生了一种说不出来的痛快。

突然,吴三桂身后人有念着阿弥陀佛,把吴三桂吓了一跳。他回头一看,见是慧智,便埋怨说,你怎到了我身后才说话。慧智说,我早就在叫你了,只因为你太专注的缘故,没有听到罢了。吴三桂便默然。

慧智突然问:“你想回家了么?”

吴三桂脱口而出:“你怎么知道?”然后又无奈地垂下了头。等过了片刻之后又说:“你说说看,你是怎么判断出来我要回家的?”

慧智说:“这很简单。我问你,你是不是很喜欢这些蚂蚁?”

吴三桂说:“是的!”

慧智说:“你很喜欢它们,现在又要杀死它们。是因为它们已经无法为你所用,是不是?”

吴三桂答道:“是的!”

慧智说:“为什么会不为你所用呢?其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你要回家。”

吴三桂说:“你真不简单!”

慧智说:“其实并非我厉害。我只是根据人存在自私的弱点推测出来的罢了。”

吴三桂便默然。

慧智说:“既然你想回去,中午时,我和师傅说说,看他怎么说。”

到了中午,慧智果然同白发老人谈起了此事。吴三桂远远地站着,他不敢靠得太拢。他只听见白发老人长长地叹了口气,却什么也没有说。吴三桂于是变得惴惴不安,他的心里甚至后悔自己不该如此。

吃过中饭后,白发老人对吴三桂说:“跟我走吧!”吴三桂便依言跟着走。白发老人不说话,跟在后面的慧智也不说话。吴三桂搞不明白他们为何如此不高兴,于是他也不敢开口说话。

白发老人领着他们来到了仙人台的峰顶之上。此时的太阳已向西沉,他们向西而立,眼中便因为逆光而产生了光环套着光环的幻觉。

白发老人让吴三桂用手掌挡在额头之上向西远眺。吴三桂便依言向西远眺。于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在吴三桂的眼帘里出现了。

或蔚蓝或金黄,或火红或青紫,清清爽爽飘飘荡荡,时走时停时卷时舒的彩云下面,是峰峦相叠山势相连起伏不断的白皑皑的雪峰。雪峰与天相连,与云彩相融到一起,让人分不清那到底是雪峰还是云彩。

其中有一座山峰如鹤立鸡群般的耸立于群峰之中,刚好挡住太阳由西向东的逆光。阳光从雪峰之后照射过来仿佛是雪峰本身光芒万丈一般。

吴三桂看着看着,一种奇异的幻觉产生。那雪峰已经不是雪峰,而是一位须发皆白,慈眉善眼的老人。那老人正以一种特殊的眼神在凝视着他,要与他作情感上的交流。他大声惊叫起来:“神仙!我看到神仙了!”

吴三桂一喊,那幻觉便消失了。眼帘里依然是峰峦相连起伏不断的雪峰。那神山好像被自己惊吓了而躲得远远的。

吴三桂垂下手臂,十分不安地站立着。

白发老人看着他,轻言细语地问:“你看到神山了么?”

吴三桂点点头说:“是的。”

白发老人又问:“可是,你一喊,又把神山吓走了么?”

吴三桂悻悻地答道:“是的。”他好想哭。

白发老人叹息道:“你不用自责了。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神山!”

吴三桂立刻争辩道:“不对!我亲眼看见过神山,怎么会错呢?”

白发老人说:“那是幻觉在欺骗你!其实你什么也没有看到!”

吴三桂有些迷惑了。他在想,自己亲眼看到的,怎么会错了?然而白发老人却又说得如此肯定。白发老人学识渊博,他是不会骗自己的。那么是谁在骗自己呢?吴三桂问:“怎么会这样呢?”

白发老人说:“其实你看到的只是很普通的一座山。因为你和那山相距得太远,再加上太阳光,就使你产生了这种神奇的幻觉。如果你要走近那山去看的话,那山说不定还没有我们站立的仙人台这么高,这么神奇!”

吴三桂问:“这是为什么呢?”

白发老人说:“因为距离远,就看不清楚。看不清楚就会模糊就会朦胧,然后就会使人陷入自己的主观臆想,再然后就会使自己觉得它很神秘也很神圣。如果距离近的话,就什么东西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这样就不会给人留以想象的余地,所以也就失去了神秘感。”

慧智也叹息道:“世界上本没有神与非神之别,这是人的臆想所产生的差别。因此,是神,还是非神,是根据观察者的远近来定的:

任何事物,远而观之是神;近而观之非神。”

吴三桂便问:“那你的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