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第3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种武器的评价好坏有时候就像人一样,并不一定是按照性能而来。政治的因素导致了美国人大获全胜,美国人的方案也就成为了北约的新标准。美国人的军火贩子们不需要调整太大,只需要低成本的改动,就可以把口袋装忙金币。
即使后世美国人提出了6。8毫米,其实也有一点7毫米的影子,只是美国人肯定不会认错的。
孟享倒不介意用一下,东方人的体型用7毫米反而比7。62毫米要更合适。再说7。62毫米的后坐力在连射的时候还是偏大,7毫米相对小一些,虽然有效距离上或许有些缩短,但机枪和火炮坦克为主的战场上,这点距离并不算什么。现代战争大多数步兵交锋都是在400米以内。
或许7毫米比起小口径弹优点并不突出,但以后随着防弹衣等手段的应用,7毫米比小口径子弹更有发展前途。军工产业的庞大,想要随便改动口径很困难,牵扯利益太多了,还不如一开始就确定下一个合适的口径不断挖潜提升性能。
所以在经过多番测试后,7毫米胜出了6。5、6。8和7。62毫米的口径,成为了孟享决定自主发展的主要口径。
同时期,子弹长度的测试也已经决定了。孟享没有选择英国人的43的方案,在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孟享选择了41毫米。于是,在以后很多年令无数敌人色变的7*41毫米的气死你弹就产生了。
“这是它的刺刀?”范种拿起了先锋一号突击步枪上安装的刺刀拿在手中仔细端详。过了半天才倒吸了一口冷气道:
“厉害啊这个三棱的刺刀刺中了伤口一定很难处理”
他说的是三棱刺刀。此时已经有不少棱刺出现,如俄国莫辛?纳甘1891式步枪的套筒式四棱刺刀,带着凹槽。也有的是平面,如比利时在上世纪20年代为华夏制造的一批C1920式三角棱刺。范种都见识过,但眼前这个三棱刺刀却又有了些不同。
他当然不知道这是以孟享提供的56式三棱刺的样图来改进的。
孟享对于56式三棱军刺是久闻大名,而且还曾亲眼见到过,对于那个看似灰白色的杀人武器,在朋友的一番吹嘘下,印象格外深刻。所以,先锋一号突击步枪的刺刀就成了这个三棱刺刀。
“这种三棱刺的边角是钝的,头部也不是非常尖锐,成扁口螺丝刀的形状。这也是为了避免误伤使用者自身。它刺入人体之后形成的伤口并不象普通刀剑那样是切开的,而是硬撕开的,加上通常伤口都很深,难以缝合。三面都有放血的血槽。刺刀刺入人体后,由于疼痛和异物感,人体肌肉会本能地进行收缩,紧紧包裹住刀体,加上充满血液的伤口对刺刀的吸附效应,会使得刺刀不易拔出。而有了血槽之后,血液就可以顺着刀身流出,而空气则沿着血槽进入,减少了伤口组织对刺刀的粘附作用,从而使得拔刀更加顺畅。”伍德生在旁边面不改色的一点点的讲解着。
这些都是这半年来,经过了数百次的实验才得出的结果。甚至在小规模的战斗中,都已经实战了数次。
范种点了点头,拔刀的快慢在激烈残酷的白刃格斗战中往往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这也许只有半秒钟的时间就可以从容回身,应对身后扑来的另一个敌人。同样的道理,白刃战中,一旦刺刀被卡住,那就是死亡的到来。所以一些有经验的老兵在刺杀时,会尽量避免以敌方的前胸为目标,因为这样刺刀很容易卡在肋骨中间。
他们会选择敌人的腹部。日本人个子矮,经验丰富,往往就喜欢用这一手。所以往往一些描写中,白刃战中肠子都拖出来的,或者塞进肠子去继续战斗的说法是比较真实的。不似后世一些影片中的刺刀训练,全部是朝着胸膛去的。一对一的时候,还可以。迷惑敌人也行,但在混战中,那样的做法离死不远了。
“即使拔出来,这种三棱伤口确实很难自行愈合,必须进行手术缝合,要不然仅仅流血就能让人致死。”伍德生也是感慨了一句。冷兵器并没有随着热兵器的兴起完全消退,各种复杂情况下,人与人面对面的直接厮杀的情况不少,冷兵器自然也就长盛不衰。
唐药师等人都是心中倒吸冷气。这种东西刺进身体中,那样的伤口肯定能把血流干了。
“血槽的功能只是刺刀的次要作用,它的主要功能是减轻刺刀的重量,加强刀身的刚性。只有耐用的刺刀才是一把好战刀。”伍德生又解释道。他是他是技师,更多的是从结构角度来考虑。
“当然,这种棱刺功能单一,只能叫做刺,没有削割砍等功能。”伍德生略有些遗憾,基地提供了大量的枪械,各种刺刀的功能也是让人看花了眼。但上级却是把主刺刀确定为这种三棱刺。
“不过为了应对一些其他情况,这里还有一个副刺刀”他一边说着,一边又拿起了旁边的一个刀鞘,抽出了一把形状怪异的刺刀。这是一把综合了并一一指着作了解释,这种副刺刀,就像一把匕首一样,可砍,可削,可割,可以配合刀鞘剪铁丝网,还可以开罐头。靠近把手的地方甚至还像M9805式那样,带有锯齿,一些情况下可以进行锯割树枝,甚至铁条。当年德国人的M9805式经过宣传在一战时候获得了屠夫刺刀的称号,但它的战斗使用远不如工具使用的多。
这个锯齿和屠夫的不大一样,而是像后世的华夏的95式和美国的M9那样,锯齿的一侧经过了加宽并加工有细齿,可以当作锉刀使用。
这也是孟享提供的功能。随着机枪和迫击炮的出现,尤其是先锋军这样差不多人手一支手枪的规模。白刃战的刺刀拼杀已经是越来越少了。相反以后刺刀的多功能化倒是成为主流。所以才有了副刺刀的出现。
于是,先锋一号突击步枪上配的是主刺副刀,这也配合“刺刀”的字符顺序了。
“军刺能杀人就行”孟享听他介绍完副刺刀后,点了点头却说道,无论什么情况下,武器制造出来主要的功能就是为了杀人。三棱刺的功能不需要多,只需要在战场上成为敌人的噩梦就可以了。虽说多功能刺刀以后是主流,但眼下,结实耐用、杀伤力强刺刀的基本功能还是杀人。
“其实棱刺还有一个很好的优点。就是它加工方便、成本低,可以很快大批制造出来。而副刀的成本太高,现在我们的生产能力还无法大规模普及。”谢承瑞在旁笑道。
苏俄早早的就应用了棱刺,与棱刺的这种经济性分不开的,在战时条件下比较受欢迎。
此时战区的工业水平也是很差劲,并不比苏俄一战时期好多少。各种机器虽然运来,但还大部分都还没有投入生产,正在调试时期,正在建设的钢铁厂还没有开始生产钢铁,老钢厂的产钢数量更是很低,若不是有了电炉和加氧转炉还能生产出好钢材,恐怕连这些三棱刺都不一定能生产。
“幸好,司令提出的枪族的概念,可以让枪支成本大大的减少,要不然,这种枪我们生产起来也很吃力”谢承瑞心中对孟享提出的这个枪族的方案还是佩服的。他当然不知道孟享脑海中又是金手指灵光一闪而已。
包括枪械图纸和各类枪械名次什么的,孟享都是通过猪战士和克隆工程师来代言出去的。毕竟他一知半解的,经不起询问。不过,这个枪族的概念却是他提出来的,至于原因,看看谢承瑞、伍德生等人佩服的眼光就知道了。
有了基地提供的各式枪械参考,综合汇总各种枪支的优缺点,只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制造出更好枪械来也不算很难。但牵扯到以后的后勤和经济性,孟享必须要提前做准备。要不然现代战争下的枪林弹雨,收割的不仅仅是敌人的生命,而且也在自己身上割肉。打仗拖垮了经济的很多。武器的生产和维护成本就显得格外重要。
孟享基地在手,生产打折扣,还有修理厂等维护维修。自然感觉不到压力,但他却也知道这些的重要性,所以才提出了枪族这个概念。
枪族也是标准化,模块化,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
标准化模块化对于大规模的生产使用来说,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美国人的流水线加工,也有标准模块化的影子存在,一下子就把汽车拉到了平民价格。
模块、标准等名词不仅意味着降低成本,而且也代表着易操作。只要掌握了一种,就具有了通用性。一个个的模块可以组装拼凑来适应不同的环境。
美国的斯通纳正是受到了积木的启发,才在63年提出了这个积木拼凑式的M16枪族。苏俄人也随后推广了他们的7。62毫米的AK枪族。
而此时,孟享也早早的提出了枪族的概念。
第二卷扬帆,38到39 第420章 暂时的平静
第420章 暂时的平静
武器也是讲究血统的,后世华夏在模仿苏联武器的基础上,经过技术积累,也有了自己的特色,建立起了自己的族系血统。从81枪族到95、03一系。其中的优缺点各有分说。但总的一点就是在保证精确可靠和威力的基础上通过优良的设计减轻重量,方便操作使用和维修,并进行标准模块化以降低成本,减轻后勤压力。
孟享推出的就是先锋一号枪族系列,也是脱胎于此时的众多名枪,加上了一些后世的AK系列和81系列的影子。
“这是先锋一号乙式轻机枪。这一次的枪族开发暂时只有这两种。”伍德生有些遗憾道。时间太短,他们轻武器研究所的能力也有限,只研制出了这两种零配件模块通用的枪械。
至于冲锋枪,索米冲锋枪的性能已经达到了很完美的地步,要想在上边修改很难。而且弹药通用的问题也无法很好的解决。9毫米子弹比较常见的,配合白朗宁大威力手枪,现阶段即使新研制的冲锋枪也不一定比索米好哪里去。
为了集中有限的研制力量,按照孟享的指示,只重点研制突击步枪和班组机枪。
“不知道具体的性能怎么样?”范种说道。武器只是那些纸面上的东西是没用的,衡量武器标准的是战场。
“咱们去靶场看一下”谢承瑞兴奋道。
“这真的是我们自己造的?”范种也是吃惊道,这也理解了谢承瑞的兴奋表情。靶场上,已经造出的三支步枪样枪和两支机枪样枪一起进行了射击测试,尽显这种自动武器的恐怖,而这个是华夏人自己制造出来的。
先锋一号甲式突击步枪因为采用了7毫米子弹,连射的后坐力小了些。这使得精确度比孟享记忆中的AK—47要好一些,但威力丝毫不减。适应各种恶劣气候的耐用性也是不弱于AK。泥水中、冰雪中都经过了试验,甚至是炒熟的模拟的60多度的高热沙堆中,扒拉出来照样射击。
这连孟享也是吃了一惊。后世的AK就是凭借着能够耐受各种恶劣环境,特别好的使用稳定性才出名的。这个先锋一号甲竟然也能达到这种水平。虽然他在之前的时候,已经提出用了这种要求,但他心中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要知道这太难了。要想各种性能兼顾,又要性能优越,简直是一种逆天的事情。那么多的名枪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
“怎么成本那么高?而且一周才生产了一支?”孟享立即知道这种看上去很不错的先锋一号突击步枪的缺点在哪里了,因为要达到他提出的一些标准,用了一些好材料,造价高昂,而且缺少大规模生产的能力,使得生产能力极低。即使工业化生产后,依照先锋军此时的工业水平,一个月生产30支枪就算不错了。
“这不又是一个索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