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免费电子书下载
但是宪宗很果决,没有采纳妥协派的意见,而是宣布对平庐淄青开战。朝廷联合了全国多个节度使和归顺的藩镇首脑,组成了联军,于元和十年,即公元815年12月,以皇帝敕令的形式诏告天下,讨伐平庐淄青。
讨伐军的先头部队便是武宁军。于是,武宁军下达了补校令,广募士兵。此时,正在经营木炭和食盐生意的张保皋和郑年看到公告,免不了心有所动。因为,他们虽然来中国已有五年了,但仍旧过着贫穷的生活。
郑年首先得到了这个消息。
“大哥,终于等到机会了。”
听到武宁军征兵消息的郑年,大声对张保皋说:“唐朝朝廷下达了补校令,要征募官军,咱们俩总算等到机会了。正如大哥所说的那样,我们不是为了拉盐车才来唐朝的。
“战争席卷了唐朝全国,不管外国人还是囚犯,都在募兵的范围之内。我想立刻丢掉木炭生意去参军,大哥你看怎么样?”
张保皋没有什么理由不愿意。但他心里放不下的是李师道世代为李氏家族后裔的身世,他与自己是同族人。
在唐朝生活的东夷人统称为新罗人,但实际上东夷人内部严格地分为新罗人、百济遗民和高句丽后裔,俨然还是三国鼎立的时代。
因此,张保皋如果参加唐朝军队讨伐李师道,无异于骨肉相残,是自己人打自己人。
事实上,郑年并不是不清楚大哥张保皋的心事。
他睁大了眼睛对张保皋说:“大哥,李师道虽是李氏王国遗民,却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家伙。我们不是也亲眼见到了吗?那些奴隶们有多悲惨。李师道这个家伙靠买卖奴隶来筹措军饷,为了钱他连这种事都做,简直是个恶魔啊。”
郑年的话终于让张保皋动心了,于是两人一同投到了武宁军下。
当时,武宁军的节度使是李愿。
李愿所率的武宁军的牙将是王智兴,张保皋与郑年便在王智兴的军中。
王智兴是武宁军的先锋,是一位阅历丰富的将军。他原先是李正己的同族堂兄李遗的衙卒。公元781年李正己去世,李氏家族出现内讧,李遗献出自己管辖的徐州,归顺了唐朝朝廷。
如此一来,徐州有李遗率领的武宁军,李正己的藩镇有平庐淄青军。那之后他们之间相互指责对方为叛军,成为不共戴天的仇人。
李遗的心腹王智兴日后竟成为武宁军的先锋。从衙卒起步的王智兴一步一步地升迁,先任徐州刺史的镇将,后成为讨伐平庐淄青军的先锋大将。
张保皋和郑年加入的便是王智兴的部队。
从日后的结局来看,加入王智兴的军中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因为王智兴出身低微,所以比起高贵的出身,他更喜欢武艺超群、勇猛无敌的士兵,尤其是在战斗中能够英勇杀敌的勇将。
刚一加入军队,张保皋和郑年即开始崭露头角。因为,张保皋箭术极其高超,而郑年马上使枪能令任何人都近前不得。在《三国史记》中张保皋的原名记载为弓福,在《三国遗史》中则记载为弓波。从名字中的“弓“字来看,张保皋无疑是一个善射者。不过单就武艺而言,年轻的郑年则更胜一筹。
总之,王智兴所率军队在与李师道的首战中大获全胜。
他们消灭了平庐淄青军九千名,虏获牛马四千头。那时在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的主要是张保皋和郑年。于是,郑年随即由武宁军牙军所属的马枪兵升任指挥官,张保皋也由骑兵升任指挥官。他们当时的官职为押官,各领士兵五百人。
大总官王智兴特别赞赏张保皋和郑年。虽然他们是新罗人,但在战争中却能勇往直前,毫不退缩,甚至王智兴待他们如同自己的亲儿子一般。
王智兴的出师大捷一开始便挫伤了平庐淄青军的士气,平庐淄青军节节败退。
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七月,苍州节度使郑权占领复成县。十月,李索接替李愿任武宁军节度使占领兖州。而且同时,田弘正的大军向运州逼近,平庐淄青军只好被逼后退,苟延残喘。
这时王智兴心中充满了胜利的欲望,只要他加以最后一击,便可以取下李师道的脑袋;若是稍一犹豫,第一功臣的机会便漏给了别人。夺功心切的王智兴于公元819年4月擅自决定率武宁军进军运州城,那是李师道所占据的最后一座城堡。
王智兴认为此次是自己升任节度使的最好机会。若自己能在这次战斗中立下大功,说不定可以当上徐州节度使。
不料,轻敌冒进的王智兴却遇到了意外的麻烦。
当时平庐淄青军的大将是刘悟,他也是一位很有谋略的将领。如果说王智兴是勇将,那么刘悟便是智将。王智兴中了刘悟的计,最后被包围在峡谷中。那时,救出王智兴的便是张保皋和郑年。
()免费电子书下载
张保皋和郑年从两侧保护着大总官王智兴,挡回冲过来的敌人,杀出了一条血路,艰难地冲出了重重包围。据记载,当时战斗极其惨烈,血水都湿透了衣衫。
倘若不是张保皋和郑年相救,王智兴定会被敌人活捉,惨遭杀害。可以说,张保皋和郑年是王智兴的救命恩人。
九死一生的王智兴欲授予张保皋和郑年总官之职。总官是领五千名士兵的真正的军将,但是不少将领都反对这一做法。
反对者们认为:“不管怎么说,张保皋和郑年都是新罗人,授予东夷人总官之职多有不妥。”
总官是以都督的权力提拔士兵所能达到的最高级别。而且,张保皋和郑年是带领五百名士兵的押官,无论战功怎样突出,也不能一下连升两级,由押官升为总官。
最后作为折中方案,张保皋和郑年当上了领兵一千军的子总官。如杜牧在《樊川文集》中叙述的那样,他们最终成为次总官,即军中小将。不过王智兴承诺,总有一天他要提拔张保皋和郑年为总官。
不久之后,王智兴的武宁军和李师道的平庐淄青军开始了最后的决战,张保皋和郑年成为战斗中两颗耀眼的明星。
正如杜牧在扬州时,枕着豆蔻花的膝盖听到她说的“小女子也不太清楚,上次听人说是平定藩镇之乱时立了大功的大英雄。”那样,张保皋和郑年果真是武功独步天下的大英雄。
那时豆蔻花还说“当时将李师道射落马下的人便是张保皋,纵马过来取下李师道首级的人便是郑年。节度使大人无法分辨两人功劳大小,便将两人一同晋升为军中小将。”这些究竟是不是真实的情况已无从可考。
因为,历史上有一种说法是平庐淄青将领刘悟取下了李师道的首级。
《资治通鉴》中记载,刘悟被张保皋的士兵逼入绝境之后,遂叛变,取下了李师道的首级投降了官军。
不过,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说法就是,当李师道听说刘悟叛变,立即与儿子弘方一同逃向山中。有人发现了躲藏起来的李师道并在马上射了一箭,那个人便是张保皋。郑年随后打散护卫的士兵,纵马过去取下了李师道的首级。
谁也说不清楚,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历史的真相。但扬州的歌女们确信,是张保皋和郑年杀死了李师道父子,并因此将二人作为天下大英雄来歌唱、赞美、爱慕。
无论历史的真相如何,曾历经四代人,在地方上整整统治了五十五年,一度建立起独立的小王国的平庐淄青确确实实被彻底地铲除了。
元和十四年己亥年(公元819年)秋。
杜牧在《樊川文集》中将这一年张保皋的年纪定为三十岁,这是张保皋并不十分确定的人生生涯的一个分水岭。
而此时,杜牧十七岁。由此看来,张保皋只比杜牧年长十三岁。他们是同一时代的同辈人。
这一年,年方三十即成为武宁军小将,看似前途似锦的张保皋又一次面临人生重大的十字路口。
在彻底平定李师道之乱的第二年正月,宪宗皇帝被宦官暗杀。
宪宗弑君,杀了患病中的父亲,被宦官俱文珍拥立为帝。最终,他自己也因后嗣之争被宦官陈弘志等暗杀。
宪宗死后,他的儿子李恒继承皇位,即穆宗。
虽然宪宗属于古代封建社会中的明君,他胸怀大志,扫除藩镇势力,确立了皇权。但穆宗却不同于他的父亲,他对藩镇势力采取了一种稳健政策。
于是,唐朝又发生了庐龙军叛乱,在李师道叛乱时曾立下大功的田弘正被暗杀,全国上下重又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当时对朝廷反抗最强烈的藩镇是河北三镇。虽然势力最大的平庐淄青被镇压下去了,可魏博和成德的节度使们又起兵声讨朝廷的无能。但穆宗完全不同于其父,他对飞扬跋扈的藩镇势力竟束手无策。
当时年方二十的杜牧对穆宗失望之极。
张保皋和郑年也不例外,他们正面临着人生重大的十字路口,是继续留在军中担任军中小将呢?还是离开军队开始新的生活?
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后,张保皋下了决心,他对郑年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要离开军旅生涯。古语道‘夏炉冬扇’,就是夏天的火炉,冬天的扇子。季节过了,火炉和扇子便都成了无用之物。你和我曾抓住机会,立下了大功,成为唐军中的军中小将。但是现在季节已过,我们便要成为没有用的火炉和扇子了。即便是冬季还未来到,但不是还有“秋之扇”那句话么?秋天来了扇子也是毫无用处的。所以,我决心趁此机会离开军队。你准备怎么办呢?”
听了张保皋的问话,郑年如此回答:“若按大哥的话,大哥是扇子,我便是火炉。虽然都是无用之物,但是如果能够耐心等待,冬天还会再来,夏天也会再来。大哥也知道,藩镇之乱会无休止地继续下去的。”
接着,郑年态度坚决地说道:“大哥也知道,大总官大人马上便会升任节度使,我相信王将军不会不理睬大哥和我的。”
()好看的txt电子书
郑年的话没错。
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秋天,王智兴从武宁军副节度使升任他梦想已久的节度使。那时,实际上王智兴比心疼自己的亲生儿子还疼爱他的救命恩人张保皋和郑年,并曾许诺一定要提拔两人为总官。
要是真像郑年所说的那样,两人当上总官的话,那便是率领五千人马的真正的将领,如同上县的长官一样,是高级官职。
但是张保皋听了郑年的话,却微笑着说道:“当然,你的话没有错。如果大总官大人当上节度使,是不会装作不认识我们的。不过,我们并不清楚大总官当上节度使之前是否还需要你我的功劳。而一旦他成为节度使,你和我对大总官来说都已是无用之物。古语不是说‘狡兔死,走狗烹’吗?大总官大人成为节度使之日,便是打猎结束之时。那么,他还会需要你和我这样的猎犬吗?”
说到此,张保皋哈哈大笑,继续说:“你和我,不过是走狗、良弓。现在再没有要打的兔子,要射的飞鸟了,我们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没有战争的时候,应该熔化刀枪,造犁、耕地、播种,难道不是吗?”
“土地在哪呢?熔化刀枪造犁播种,可是土地在哪呢?”郑年瞪起眼睛,高声喊道,两眼简直要喷出火来。
张保皋仍平静地用手指指自己站着的地方说:“就在这。你我脚下的土地,便是可以熔化刀枪来造犁耕地播种的土地。”
张保皋指着自己站着的地方,满怀自信地说罢,郑年立刻接着反问道:“你说这里便是要撒下新种子的那片土地吗?大哥。”
郑年注视着张保皋继续说:“可是,大哥难道没意识到唐朝的土地虽广,但对我们兄弟俩来说,仍是‘空间狭小无从施展’吗?”
郑年所叹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