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完结)-第1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益。
虽然只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没有具体的措施和步骤,但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最起码,令地方政府没有了随意放开教育收费和医疗收费的依据。地方政府的负责同志,可以尝试进行改革,但必须要特别小心,不能乱开口子,不然随时都有可能被查处。
见到这个会议纪要,刘伟鸿倍感欣慰。
尽管离他的理想状况还差得远,毕竟走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从根本上否定了在教育领域和医疗领域进行市场化,产业化改革的可行性,明确政府为办教育和办医疗的主体。
能够迈出这一步,其中博弈的激烈程度,丝毫也不亚于四五月份京师的政治风暴。一些力主持重的老一辈元勋和中央主要领导同志,都先后出来表了态,支持刘伟鸿的意见。甚至于薛老还直接去见了最高首长,将刘伟鸿报告的主要内容,向首长做了汇报。
据说最高首长也有明确表态,说民生问题,要切实小心在意,不要随便改来改去,要做长远打算。
这是催生这个纲领性意见的直接原因。
当然,要彻底扭转后世曾经出现的某些情况,依旧任重道远。
与此同时,国务院国资办督察局也发生了比较重要的人事变更。国资办副主任方黎,不再兼任督察局局长,局长职务,由督察局副局长陈博宇接任。而刘伟鸿同志被免去了国资办督察局常务副局长职务。
刘伟鸿同志的新职务,同时发布。
江南省委任命刘伟鸿同志为江南省京华市宁阳区区委书记(正厅级)。
与此同时,京华市政府发布任命文件,任命刘伟鸿同志为京华市政府市长助理。
据说督察局人事变动的当日,数千里外的好几个省,都有人举办了庆祝宴会,一些大老板欢天喜地的,在大酒店痛饮一醉,相互举杯庆祝。
刘伟鸿这个煞星,终于离开了督察局。从今往后,大伙用不着再提心吊胆过日子了。
这家伙就是大瘟神啊!
在督察局工作不到一年,不知道断了多少人的财路,不知道送了多少人进监狱,安北市的流氓头子韩永光,因此吃了枪子,数百人的流氓团伙,全军覆没,骨干分子数十人,基本被杀个精光,俱皆是拜刘伟鸿所赐。至于其他因为国企改制问题而锒铛入狱的领导干部和大老板,更是不计其数。虽然不是刘伟鸿亲自动的手,但与他亲自动手何异?
现在大瘟神总算离开,去江南“祸害”京华的同志们去了,实在值得好好庆祝一番。
“,有刘伟鸿在督察局,大家连觉都睡不好了……”
这是河东省某位暴富的沈姓煤矿老板的原话。
而一位斯斯文文的钱姓煤老板,则酡红着脸,笑着吟了伟大领袖的一句诗词——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这些发生在数千里以外的情况,刘伟鸿是不知道的。
按照干部调动的惯例,国家部委的干部外放到地方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干部跨省跨市调动,都会有一个假期,让他们安排好家庭事务。
但刘伟鸿现在还来不及去处理家庭事务,他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办。具体来说,是洪副总理要召见他。
这一日上午,方黎代表国资办,在督察局会议室内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宣布督察局的人事调整。在这个干部大会上,方黎对督察局成立以来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前任常务副局长,实际上的负责人刘伟鸿同志,给予充分肯定。
方黎明白无误地说,刘伟鸿同志为督察局的创建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干部职工,都是刘伟鸿同志亲自挑选的。事实证明,刘伟鸿同志的眼光非常独到,督察局的每一位干部职工,都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在工作之中,兢兢业业,踏踏实实。
刘伟鸿不但一手创建了督察局,还为督察局的正常运作,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刘伟鸿同志以身作则,清廉公正,为同志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督察局自成立以来,十个月时间,查办了大量的案件,惩处不少官商勾结,侵吞国有资产的蛀虫,为国家挽回了巨大的损失。成绩是可喜的,巨大的。
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在此期间,督察局的每个干部职工,都能以合格执政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拒腐蚀永不沾”,没有发生一起贪污受贿的恶性事件,每个人都经受住了考验。
在刘伟鸿同志的领导之下,督察局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战斗团队,发挥出惊人的战斗力。希望督察局的同志们,在新局长的带领下,继续发挥刘伟鸿同志留下来的优良传统,再接再厉,再建新功,为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方黎的讲话,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实话说,刘伟鸿此时离开督察局,既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说意料之中,是因为刘伟鸿这样前程大好的世家子弟,不可能永远充任一柄尖刀。刘伟鸿离开督察局,只是时间问题。说意料之外,却还是觉得眼下就走太急了些。规范全国国企改制的行政法规刚刚出台,按照国内官场的传统做法,总是要抓几个典型来祭旗的,以便树立这部法规的权威性。刘伟鸿骤然离去,岂不是会影响到督察局的战斗力?
而且,在座诸人,几乎都是督察局的“元老”,如同方黎所言,是刘伟鸿亲自挑选,一个个招进督察局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位同志中途退场,原班人马,阵容齐整。刘伟鸿领导督察局的这段时间,作风开明,平易近人,大伙跟着刘局长,固然工作比较辛苦,但心里头没有什么压力。只要他们做好本职工作,其他一切外来的压力,都由刘局长去承担,绝不会转嫁到大家的头上来。
刘伟鸿,实在是传说中最好的那种上司。
你只需干好自己的工作,其他都不必操心。并且只要你把工作干好了,刘局长也绝对不吝提拔重用。可以说,短短十个月时间,刘伟鸿在督察局不但树立起了绝对的权威,甚至已经成为大家的精神支柱,某种“图腾”似的存在。
刘局长此时调离督察局,大家心里一下子变得空落落的,似乎失去了主心骨。
六十几道目光,齐刷刷地望向主席台上那张年轻俊朗的面孔,充满着敬仰和留恋之意。
方黎发言之后,是新任督察局局长陈博宇讲话。陈博宇的发言并不长,这也是刘伟鸿在督察局无形之中立下的许多规矩之一。发言尽量简短,言简意赅,过滤几乎全部的空话套话,只讲重点,直奔主题。
陈博宇简单总结了督察局十个月来的主要工作,对督察局的首任实际负责人刘伟鸿同志,可谓是推崇备至。陈博宇以前和刘伟鸿是朋友,但不是上下级,年纪也比刘伟鸿大。刘伟鸿还在夹山区做正科级区委书记的时候,陈博宇就已经是正处级的煤矿矿长。后来刘伟鸿点名请他到督察局来搭班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搭档,陈博宇对刘伟鸿也是由衷的敬佩。从刘伟鸿身上,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陈博宇表示,督察局一定会继续遵从刘局长定下来的规章制度,按照办领导的要求,做好今后的督察工作,绝不给刘局长丢脸。
这是一个任命会,也是一个欢送会。
陈博宇发言之后,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刘局长讲话。
刘伟鸿微微一笑,挺直了身子,说道:“同志们,该说的话,我们以前工作的时候基本上都说过了,我这里不重复。我就说三句话。第一,谢谢大家。谢谢大家这段时间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督察局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第二,希望大家在陈局长的带领之下,再接再厉,把我们的优良传统发扬下去。第三句话——我会想你们的!谢谢大家,我的讲话完了。”
所有人都愣住了。
随后,骤然爆发出疾风骤雨般的掌声,很多人眼里,噙满了泪水。
第1218章 离任召见
更新时间:2012821 22:43:09 本章字数:5042
会议结束之后,大家簇拥着方黎刘伟鸿和陈博宇来到办公大楼外的广场上,一起合影留恋。。。。。随后,刘伟鸿与方黎一起登上奥迪车,离开了国资办办公大楼,直驶大内。
这也是事先安排好了的流程。
洪副总理要见刘伟鸿。
下属部委一个刚刚提拔才两天的正厅级干部离任,一般来说,压根就用不着洪副总理亲自召见,这是给刘伟鸿的特殊礼遇。
或许在外界看来,刘伟鸿在教育改革和医疗改革方面的“大鸣大放”,已经充分表明了他与洪副总理的“矛盾”,让大家重新定位洪副总理与刘伟鸿之间的关系,只怕以往大家都误会了,刘伟鸿根本就不是洪副总理的“亲兵”,而是一个“刺头”。
但刘伟鸿在督察局的十个月工作,确确实实非常出色,连当初想方设法要将刘伟鸿弄到督察局来的洪副总理也未曾想到,刘伟鸿能把国企督察工作干得如此有声有色,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督察局,已经被刘伟鸿打造成了一柄锋芒四射的尖刀,成功树立了国资办在全国国企改制领域的权威。纵算现在刘伟鸿离开督察局,这柄尖刀依旧是洪副总理足堪倚重的重要突击力量。
不管刘伟鸿在某些领域的政见是不是和洪副总理相左,至少在督察局的这十个月,他竭尽了全力,用实际行动向大家证明,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下属。
故此,洪副总理特意吩咐方黎,在刘伟鸿赴京华之前,请他到翠柏苑见个面,洪副总理要当面嘱咐。
很快,奥迪车出现在翠柏苑。
当班秘书早已经接到方黎的电话,站在台阶上等候。与方黎和刘伟鸿略事寒暄之后,便即刘伟鸿进入洪副总理的办公室。因为此番洪副总理只召见刘伟鸿一人,所以方黎就不必作陪了。
这一回,洪副总理没有在办公桌后处理文件,而是早早的就在待客沙发里落座,“恭候”刘伟鸿大驾。
刘伟鸿一进门,便即疾步上前,来到洪副总理面前,鞠躬为礼。
“总理好。”
“好,伟鸿同志,请坐吧。”
洪副总理微笑说道,语气平和,带着几分鼓励之意。或许,因为刘伟鸿即将远离,洪副总理就比平日里多了几分客气。
“是,谢谢总理!”
刘伟鸿规规矩矩在总理斜对面的沙发上坐了下来,腰杆挺得笔直。
当班秘书奉上香茗,退了出去。
“伟鸿同志,交接已经办好了吧?”
洪副总理望着刘伟鸿,缓缓问道。
事实上,国资办的任免文件虽然是今天在正式公布,但在两天前,就已经获得了通过。与免去刘伟鸿督察局常务副局长职务的文件同时下发的,还有明确刘伟鸿正厅级级别的文件。也算是国资办对刘伟鸿的“酬功”吧。
在国内官场,很多时候,级别并没有真正的含义,只是在工资待遇、医疗待遇等福利方面,有所变更,真正的权力,来源于实际担任的职务。
刘伟鸿过于年轻,尚未年满二十八周岁,担任副厅级职务时间还不到两年,立即晋升正厅级实权职务,显得太过于扎眼,除了在大**期间,有过青云直上的先例,改革开放之后,干部队伍建设逐渐正规化,这样的例子就很少了。少数的破例,一般都出现在年纪较大,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身上。二十八岁的实权正厅,在全国都没有这样的先例。
当初,刘伟鸿回京,与刘成胜当面商议的时候,刘伟鸿自己就主动提出,不上正厅级实职,甚至正厅级待遇,也可以稍缓再解决。
他如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