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失恋-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环境中得到一位陌生人的关心对我来说是莫大的幸福。但是自卑、敏感的我不敢接受这份感情,我连与他说话的勇气都没有。我怕被同学们知道了讥笑我,怕老师知道了轻视我,更怕如果我因谈恋爱而没考上大学让父母伤心。尽管这样我还是因这份关心而努力改变自己,我尽力去把每件事都做得很好,我想把学习成绩搞得棒棒的使他开心。
但我对他的追求总是保持着沉默。最初他写给我的信,我没有理会,但我却默默注意上了这位男孩。每个晚自习他都会过来和我的同桌讨论问题,有时他们也闲聊几句,那段时间我从没正视过他,我怕,怕碰见他的眼睛。可是这种时候的我已心不在焉,我在默默地听他们的谈话,说到开心的地方,我也会偷偷地一笑,但我的眼睛却始终盯着书本。那时每一分钟时间对我们来说都是宝贵的。过后,我常因当时学不进去而痛苦,但我仍不忍走开,我知道他是因我的存在而过来的,我不想让他失望。就这样,一个学期结束了,我们之间没有故事的故事已在班中被当做新闻传开了。每当一些无聊的同学拿此开玩笑时,我只是以逃避来对待。
新学期开始后,我收到了他的长信,这封信让我看到了一位男孩纯洁的感情世界以及那颗因我而疲惫的心。那一刻我被深深打动了。那封信给了我勇气与自信,我给他写了回信,我告诉他,让咱们做好朋友吧,共同努力,携手共进……但是,因为误会,这封信在未交给他之前,我当着他朋友的面撕毁了。那一刻,我骄傲地对自己说,没有任何人的陪伴,我也能坚强地走过这高中生涯。没想到就因这一时的赌气却铸成了以后无尽的痛苦。那以后我又收到了他的信,但我不想再解释什么。也许我太自卑了,我觉得自己太平凡了,他怎么会在意我的,他一定在骗我。尽管我告诫自己要专心于学习,不要再去理会这件事,但我已无法将他忘记。我仍在默默地注意着他,我发现他变了,他没有以前爱学习了,他开始不注意听讲,开始上自习时在班里大声地喧哗。那时对我来说最大的痛苦就是听到课堂上老师喊他的名字和自习时他说话的声音。我也变了,变得更加沉默,更加提心吊胆。一方面我要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另一方面我又在心里为他担忧。上课时的我总是恍恍惚惚,心里一直祈祷着他能像以前一样,不要自此堕落。但所有这一切愿望仅是我的一厢情愿而已。
期中考试过后,我落到了第二十几名,而他却居然考得很好。我很伤心,尤其是听到朋友告诉我,他觉得我太不在乎他了,而不是他不在乎我时,我几乎要崩溃了。我对他的所有的牵挂换来的只是误解和埋怨。为此我很痛苦,我难以忍受这种折磨了。学期结束后,我又写给他一封信,但我始终保持着高傲的姿态,在信中一再强调给他去信别无它意,仅祝愿他在新的一年能把握自己,好好学习。我没告诉他我多么希望能和他好好谈谈,我太累了,我不想在矛盾和尴尬的境地中生活了。我没说,什么都没说,我做不到向他低头。整个暑假我都处在思念的煎熬之中,就是那时我才真正明白思念是什么。
→虹→桥→书→吧→BOOK。
第28节:拥抱失恋(28)
二年级了,在一段一如既往的日子之后,他写信告诉我:“人各有志,何苦勉强,既然你不在乎我,我也不想受折磨下去了,就这样算了吧……”看完信,我的心骤然地冷了下去。我没回信,也没找他谈话。接下来的日子,我也轻松了许多,我不再刻意去把每件事都做好,既然关心我的人已离我远去了,我做那么好又去给谁看呢。每天我表面上平平淡淡、悠悠闲闲,但我的内心却在滴血。他与班里任何一位女孩的谈话对我而言都是一种伤害,我尽量去避开这种场合,我没有勇气去面对。我变得很脆弱更易发脾气。总会没有理由地想起他,一想起他,我就大把大把地浪费时间,一个人沉浸在幻想之中。清醒过来时,我又会恨自己,我太没毅力了。在感情与理智的较量过程中,我把自己折磨得伤痕累累,憔悴不堪,幸运的是,我顺利地通过了高二会考。
高三文理分班后,他上了文科班,我选择了理科。有了空间上的距离,我更有种莫名的伤感,觉得世上的一切都那么百无聊赖,我变得更加消沉。我还是会时常想起他,每当这时我就疯狂地写日记,字字句句都是思念,张张页页都是辛酸。在得知他有了一位不错的女朋友后,我将以前属于他的一切都烧毁了,那天我剪去了平时最喜欢的齐耳短发,我想把过去所有的一切都忘掉,我不想再这样折磨自己,却没想到无论如何我还是忘不了他,我还会在想起他时泪流满面。
高考时我落榜了。发愤重读一年,我终于考上了大学。时过境迁,而今已大四的我仍抹不掉他在我心中的影子。也许如果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亲口对他说出以前心中的一切,我对他的思念会一直继续下去。这段感情我至今仍说不清楚,或许十七八岁时人都容易犯傻。
评析与对策
谢天谢地,这个女孩子最终还是考上了大学。但是,那段没有说清的暗恋与苦恋,无疑对两个人的心理与学业都有很大的影响。
家长、学校、社会,都不约而同地反对孩子们谈恋爱,但是,爱情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产生的感情,不会因为反对的力量强大便失去产生的自然性。产生之后,强行压抑,又并不一定有好的结果。我们可以压抑自己不去做,但无法压抑自己不去想。陷入“想”的困境中,对成长与学习的负面影响可能更大。
我一向主张,对于陷入爱情中的少男少女应该因人制宜地引导。现在许多孩子是很理性的,他们的自律能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这样的孩子开始明确恋爱关系,甚至可能会促进学习。父母与学校,应该跟上孩子们进步的脚步。
个案010:爱情需要门当户对
1981年,家境贫寒的他竟上了大学。他长得一表人才,能说会道。没想到他进大学不到一个月就给我来信了。当时我还是一个初中生。农村非常封建,人们认为男女之间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友谊,因此我拒绝了他。不久第二封信又来了,并且内容详细,最后希望我正确对待通信问题,并给他精神上的帮助与安慰。软弱与善良的我无能为力便开始了书信来往。
这一来一去的两封信,大概就是我们爱情的最初萌芽吧!从此之后,我们在书信中由友情产生了纯洁的爱,幸福的爱。当我上学路上被风抽打得难以忍受时,我分明看到了远处那灼热的目光向我遥遥传递着热情和温柔;当我学习疲惫不支时,分明有一条清亮的小溪给我的心头送来遥远的期待,催我奋力拼搏。他是我不断追求和攀登的动力之源。
寒假到了,他来我家住了两天。酒桌上,他海誓山盟。贞洁的语言发自肺腑,表达出来的高尚的情操令人难忘,真诚使我默默无言,只感到空气新鲜,心情舒畅。
月光下,我和他并肩倾谈,话题仍是那么亲切自然……
※虹※桥※书※吧※。
第29节:拥抱失恋(29)
爱情是美好的。然而,每个人的恋爱道路不一定都那么平坦,有阳光、鲜花,也会有雷雨、荆棘,甚至漩涡。当然有时会充满欢乐……
1983年的春天,我不念书了,在家闷得慌,就去姐姐家里住几天,在闲说话中姐夫提到他,说他已另有所爱。当时我绝不相信这是真的,回到家后便奋笔疾书给他去了一封信。
记得在他的回信中有这样一段:“阅信后我的心几乎碎裂,你的信像钢针般的深深刺在我的心灵深处。在爱的选择中,我的心中只有你……亲爱的小妹。因为我是农村生、农村长的,我永远属于农村的,我们要有福共享,有难同当……”
这些花言巧语句句都在拨动我的心弦,像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注入我的心田,使我更加专一痴情,在人生如花似玉的年龄,就这样怀着迷惘闯进了爱的“误区”。
然而爱情这充满苦乐的词语会使人幸福,也会使人痛苦。
两个月以后,我听说他要和同班的一个女大学生结婚时,我被这个意外的打击震呆了。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个昔日与自己山盟海誓的同学竟会干出这种事情。面对现实,我的心碎了,心灵的创伤是任何语言都不能表达的,我们的初恋虽然没有像电视那样拥抱亲吻过,可我们必定有过一段往事。一个对爱情有追求的少女在饱尝了爱情痛苦的滋味后必然忍受不了在这个年龄上不应承担的冷酷。一个温柔善良的刚满二十岁的姑娘受不了来自各方的压力,为此徘徊在生与死的十字路口……
这也许是老天对我的惩罚,让我在爱情上饱尝对依恋的期望和失恋的悲哀。
评析与对策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谴责门当户对的婚恋观。今天,到了为门当户对正名的时候了。如果没有知识层次与世界观上的相近,即使走进婚姻,也是很难幸福的。男孩子的选择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是正确的。
男孩子的错误在于,他应该及时对女孩子讲清楚他的变化。
如果男孩子能够更清醒与明智一些,最初便意识到他不可能同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家女结婚,而不写信求爱,那就可以避免对一个女孩子的伤害了;而女孩子同她的家庭,也不应该轻信一个大男孩儿的爱情表白,而应该从更深层的社会文化根源上去认识这爱情最终破碎的必然性。
相似状态下的恋人,应当警惕了。
个案011:相爱在汉城
我迄今未婚,也有二年多没交过男朋友了,我共有过四次失恋的体验,最刻骨铭心的一次失恋发生在我在韩国打黑工时……
1995年秋天,在汉城打黑工的我,经过一位山东华侨的撮合,和一位比我大一岁的老乡恋爱了。在那之前,我还没有真正谈过恋爱。患难之交的缘分使我俩的感情发展得很快,没过多久,就如胶似漆,难舍难分了。当时我俩成为彼此在韩国唯一的精神支柱,互相支持着度过了劳累的一天又一天。
三个月后,他向我提出了同居要求,我坚决拒绝了,这与其是我的固执,不如说当时的环境不允许我那样做。我是一张白纸,万一在韩国怀了孕就无法干活挣钱了,再就是我俩在韩国都是非法居留者,连医院都不敢去。虽然我知道他在异乡的生活很孤独寂寞,一个近30岁的男子也该有那方面的要求,但环境却逼使我不能做半点让步。因为这个,我俩的关系冷淡起来,后来他干脆舍下我,找了个比他大几岁的韩国妇女同居了。
在异国他乡被他无情抛弃曾使我悲痛欲绝,几度想自杀。后来在几位好心人的开导、照料下,我终于振作起来,硬挺着走完了在韩国的镀金之路。
在与我分手后,他赚的大部分钱都花在了那个韩国女人身上,也没带多少钱,就于1997年夏天先我回国了。
可能由于良心上的自责,他回国后给我打过电话,也来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