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之大民国 >

第244部分

穿越之大民国-第244部分

小说: 穿越之大民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识到了日军的穷途后,美国也加紧了对日军的反攻,在太平洋上,他们已经推进到了中太平洋。而在澳大利亚,他们终于在东部取得了优势,开始占领了一些城镇,并且开始向最大的城市墨尔本挺进。
英军则仍旧是那么差劲,作战中经常性的扯后腿,要中**队救援不说,还经常性的给中国人下绊子,突然从自己的防区撤离,把中**队陷入险地等情况层出不穷。结果是,孙立人还算是好的,以大度的心态原谅了他们,在作战的时候经常就已经考虑到英军被击退或者自行退却的情况,但是黄凤府却不会这么好说话,在见识了一次英军的无耻后,他就坚决的不会去救援附近的英军了。英国人为此把他告到了美英参谋长联席会议,但是这个联席会议可管不到中国人。黄凤府依然我行我素,根本不鸟他们,英国人又告到了蒋价石哪里,蒋价石也管不了,因为蒋价石如果要管,只能给他面子上难堪,黄凤府也不会去鸟他的。
英国人气不过,又打算打卡黄凤府军补给的主意,结果是黄凤府干脆借机赖在仰光不走了。仰光有大量的华侨,算是半个华侨城吧,在这里黄凤府得到了大量华侨商人的援助,粮食物资不成问题。武器弹药不足以进攻,但是防守还是绰绰有余的。一时间,他倒是悠闲下来。
英美在非洲战场上,进展的极为不顺利。
德国在取得了苏联战场的决定性胜利后,此后的进攻主要集中在对苏联剩余工业区,也就是乌拉尔工业区的打击上,至于苏军吗,暂时让他们苟延残喘下,也不是什么大事。在德国人开来,苏联已经灭亡了,为此希特勒已经开过了庆功宴。甚至他还飞过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莫斯科三大城市,外界的人看到。希特勒再次恢复到了那个意气风发,口若悬河的鼓动者形象。
而对喀山存在的几百万苏军,德军暂时的打算是,困死这些人。他们在对乌拉尔工业区狂轰滥炸的同时。加强了对波罗的海的封锁,让盟军连一艘换一艘潜艇都开不进这里。苏联人对外连接的通道,在彼得大帝后,第一次被完全的切断了。
同时德国人加紧了对南方的攻势,南方集团军群调整了作战部署,终于成功的突进到了高加索地区,并成功占领了巴库。只不过巴库的占领,没能满足德国人的期待。他们发现在失败后,苏联人把这里破坏的很彻底。希特勒大怒,下令处死了十万俘虏。
同时针对巴库的修复工作紧密的展开了,德国人一旦修复了这个油田区。获得了这里源源不断的供应的话,那么地球人就再也阻止不了希特勒了。

四百一十四节轴心国的技术合作

塞北军已经彻底占领了山东,时间也到了十月,时间过的真是快啊。赵书礼还发觉,胜利的时间尤其短暂。在每天都有捷报传来的日子里,几乎是丝毫还没有察觉,大半年就过去了。
攻占山东是逐鹿中原作战计划的最后一步,攻占山东的过程中。最艰难的就是光复青岛的作战了。大量的日军飞机,兵力都集结在这里。爆发了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空战,坦克战。尽管塞北军没有海军。但是日军有,所以海战也爆发了,塞北军用陆基飞机对抗日本的海基飞机,自然塞北军的战斗机再一次占据了上风。之后开始了大肆对日军舰艇的轰炸,在留下了一艘航母,战列舰受伤,几艘巡洋舰沉默的代价后,日军承认了作战失败,撤走了海军。
之后就成了一边倒的战局,塞北军占据了天空,很快配合装甲部队消灭了青岛外围为数不多的日军坦克部队,接着地面部队推进到青岛市区。
青岛市政是德国当年殖民这里的时候奠定的基础,严谨科学的设计,让这里的建筑都很现代化,很容易被日本人改造成了要塞。一个巨大的城市就是一个巨大的要塞,日本人不仅仅利用了大量的西方建筑,而且还利用了发达的下水道系统,此时的青岛就是一个立体化的要塞。
塞北军开始了惨无人道的轰炸,一栋栋建筑地毯式的平铺过去,青岛美丽的西式建筑被夷为废墟,在赵书礼的思想中,在美丽的建筑群,都比不上士兵的生命,如果当初到了万不得已,他也会这样夷平紫禁城的。当然这让人很心痛,赵书礼已经打算好了,让日本人成倍的奉还回来就好了。
青岛成了废墟后,仍然在抵抗,塞北军士兵攻占了郊外机场后,停止了向城内推进,将城市彻底的封锁起来。这里不像天津和北京的样子了,城内的百姓自然是早都逃跑了,不用担心城内平民问题。青岛战役暂时算是结束了,十几万日军潜伏于废墟之间,没有重武器,没有粮食补给,塞北军不介意他们在废墟间住上几年,前提是他们能抵抗过饥饿。
结束了山东战役后,塞北军一面休整,一面调兵遣将,另一面不停的给中央汇报自己的作战方式和目的。各种谣言也满天飞,有的说塞北军下一步将用一个月时间,解放南京,有的说,塞北军半个月打到武汉,有的说,塞北军还要往南继续进发,用半年时间光复全中国。这些谣言无一不给蒋价石一种压力,他终于给薛岳下达了命令,让他不顾伤亡,一定要早日拿下南京。
此时薛岳的压力也很大,首先是占领的九江地区,位置太过重要,又是临近长江,结果是日军的舰队整日尾随,动不动就对暴露的部队进行炮击。而武汉方向日军,则开始疯狂的往东突击,因为占领了九江后,等于切断了湖北日军的退路,他们不惜代价的想要打通这条线。而南京方向的日军也在往西进攻,跟湖北日军夹击薛岳。薛岳顿时觉得是不是自己的作战方法有问题,北面的长江,东西两面的日军,他等于是一头扎进了日军的三面包围之中啊。
薛岳在请示了蒋价石后,终于调整了作战方法。将军队后撤到永修。然后往东进发,从景德镇往东东北进入安徽和浙江交界,打算通过难走的山地陆路,发挥中**队两条腿的优势。把日军甩掉。但是难以避免的是,行军速度大打折扣,推进的速度让谁也不满意。
南方的桂系则在看着中央军的下一步动作,一方面他们积极重建广西,恢复广西生产。一面停兵不前,不停的加固两广交界的要隘。对外的解释是,现在不适合进攻,因为日本人有从越南进攻广西的迹象。
在国际上。虽然英美完全占据了欧洲的海路,但是仍然无法彻底封锁住德日间的贸易。日本人利用大型的潜艇,不停的向德国运输战略物资,当然这种方式自然不可能运输太过普通的物资了。只能运输像橡胶了。奎宁了,锡铅了等重要军事物资,或者是黄金这样的贵重物品,而日本人则从德国得到了,潜艇技术。喷气发动机技术,精密雷达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资料。
十月间,又是一艘日本潜艇驶进了德国港口。这种潜艇是日本建造的最大型的潜艇,一次可以载重两百吨。从日本出发,绕过好望角进入大西洋。通过盟军的层层封锁,最后进入德国。在没有卫星导航的情况下,这种航行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但是开战以来,德日间就是靠着这种方式以百吨为单位细水长流般的进行着偷偷的贸易。
今天这艘潜艇装载的有两吨黄金,还有几吨制造药品的原料奎宁,几十吨的锡块铅块,但是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潜艇上搭载的乘客。他们都是日本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准确的说是,石油领域的技术人员。
他们一登上德国领土,立刻就被保护了起来,然后坐上飞机一点都不耽误的飞往了苏联,在斯大林格勒转场后,又飞往了巴库。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德国人恢复巴库油田的生产,德国虽然是技术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但是却对石油这种物资很缺乏,德国也没有大型的油田,因此对油田生产的技术最为欠缺。而他的盟友日本,却对此并不陌生,中国的大庆还有克拉玛依的开发,都有日本人的影子,也有他们的技术人员参与进来。当然更重要的是,在重新占领大庆后,日本人为恢复大庆生产做了很多努力,他们有丰富的重新恢复大型油田的经验。这才是德国人花大价钱请这些日本人来的原因,否则他们大可以从罗马尼亚的油田调来技术人员。
日本人勘察了油田后,对恢复油田的信心十足,苏联人撤退的时候对这里的破坏并不彻底,看得出来很仓促。而且当时德国包围这里的时候,就经过过苏联守军,要他们不要破坏油田。尽管最后苏军仍然执行了上面的命令,可是不得不担心德国人的报复,在矛盾的心态下,自然就不可能想的那么周全,执行的那么彻底了。最重要的是,巴库的油田比大庆的油田要浅很多,这样的话,即便是重新打井,也要容易很多。
日本人的判断,让德国人送了一大口气,他们实在是太缺乏石油了,他们的军工生产质量和数量都多过苏联,可是在战争中,很多时候他们不得不以劣势装备对抗苏军,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石油严重缺乏,导致大量的坦克无法投入使用。只要能恢复巴库,那么德国的油料供应,毫无疑问将大上一个台阶。
到时候别说苏联残余兵力了,就是美英两国德军也不放在眼里。他们已经计划好了,在油田恢复生产后,在苏联在进行一到两个战役,彻底解决苏军残余,然后兵进非洲,歼灭美英有生力量,然后才是登陆英国,至于对待美国的态度,希特勒仍然想着靠谈判,逼迫美国承认国际新秩序。等德国积攒够了足够的海军实力之后,才是对美国出手的时刻。
在德国技术人才的配合下,日本专家开足了马力,工作起来。他们此次技术支援得到的好处是,德国转让自己先进的煤化工技术,让日本人也可以利用煤来炼制油料。对此德国很不理解,为什么日本在占领了英印殖民地等大量产油地之后,还想要他们的煤化油技术呢。  



四百一十五节 印度洋争夺 
东条英机的一生可谓坎坷,他出身于旧武士家族,其父亲是老一辈陆大毕业生,参加过甲午和日俄战争,可是由于军中门阀派系的排挤,郁郁不得志而死东条后来在德国当武官的时候,参加了学长永田铁山、刚粗宁次等人组织的巴登巴登密谋,不过当时他是站岗的
后来掌握了大权的永田铁山被刺杀后,各大势力倾轧,他几经周折机缘巧合之下,终于爬上了陆军大臣的位子,开战后是直接以军人身份担任了日本内阁首相一职,兼领了军政大权但是他的能力在日本,却有不少人不怎么认可,其中包括以智计闻名的石原莞尔就讽刺他为一个上等兵,说他的能力只能管理十挺机枪
但是东条的行动力却看成日军中第一人,只是脑子不好用而已,这是典型的好勇无谋类型的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大智若愚也许也能说得过去,用时候诸葛亮的观点来看,如果一个人如此没有本事,为何却能爬上如此高位那些比他强的人,去了哪里?
但是似乎也是为了印证别人对他的评价,这丫做事情好像真的不经过脑子,发动珍珠港事变就是他的主张下决定的这个决定就战略意义而言,无疑是错误的,错误的离谱因为日本并没有抗衡美国的实力,可是当时的情形是,日本要在南洋扩张,就必然受到美国的制约而如果不在南洋扩张,第一太可惜第二没有南洋资源的支撑,恐怕日本早晚有一天连中国的占领地都保不住在冒险一搏还是永远在白人的脸色下生存,东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