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之大民国 >

第215部分

穿越之大民国-第215部分

小说: 穿越之大民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队总算是出国了,几百年来终于又有一只中**队出国作战了,一时间全国的媒体聚焦在了这只英勇的部队身上。这只号称中国远征军的部队也确实没给中国老百姓丢人,第一他们确实是现在中央军中的精锐,并且是有跟日本人丰富战斗经验的老兵,同时武器装备也是最先进的,第二他们的士气高涨,因为在他们自己看来作为这样一只被派往国外作战的部队,他们确实十分光荣。
与此同时,在国内,从东北一线到广西云贵,都陷于了一场平静之中。
去年还不死不休,恨不得生吃了对方的两只军队,同时停下了脚步。英美不是看不明白,当年波兰孤军奋战的时候,英法就玩过这一手,此时英美媒体把东方再次出现了的这种状态称呼为东方静坐战。对此他们纷纷谴责,尤其是谴责中国的北方军队,确切说就是塞北军,南方中**队还有借口说出国作战了,而塞北军完全没有借口,他们既没有派兵出国,也没有遇到攻击,并且主力部队还在手中,可是停止了进攻,放弃了他们一贯的侵略性,变得仿佛草原上的绵羊。这在英美两国看来,是多么的不能接受,因为塞北的不出击意味着原本可以跟塞北军作战的日军,可以从容的调动到南中国半岛作战了。
而这正是赵书礼乐于看到的,东方静坐战让英美头痛不已,不过这才是一个开始而已,赵书礼胸中的大棋才刚刚开局而已。



三百八十六节 苦练内功和入缅作战
严裕棠在新疆剥削日本籍劳工的事情不是个个案,是因为塞北出台的新政策。
当时苏联还答应提供大量的铁矿石呢,因此赵书礼决定在新疆建立新的工业基地,主要是军事工业基地,把这里作为抗战的大后方。因为当时他担心日本慢慢的获得空中优势后,河套工业区将大受影响,可没想到日本对南下那么积极,结果中国战场迅速的稳定了下来,不过新疆工业大建设的计划不能停止,反而是要利用眼前的有利条件加快速度。
除了新疆外,甘肃的兰州也是重点建设区域,同时塞北还在支持陕西的杨虎城,四川的刘文辉建设他们的军事工业实力。为的是,让中**事工业全面开花,可以武装起来更多的军队。为此他还派人去四川考察铁矿,对攀枝花等地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可是结果很不理想,要开采四川的铁矿石太过困难了。
青海的盐湖开发也加大了力度,这里现在和以后要担负起为塞北军提供几乎所有镁金属的责任,因为原来塞北镁矿的来源地,东北被日军占领了,而其他方向也是被封锁的死死的,想从外地得到镁矿几乎是不可能了,只能从盐湖中索取了。
与此同时,对那些战时逃亡到塞北的难民,塞北整府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好好安置了。前一段时间,塞北整府甚至对这种难民有些抵触,因为他们没有生存的能力,没有生存的本钱,一切都要靠整府救济,而整府的力量也是捉襟见肘,军队的海量物资消耗已经压的整府喘不过气来,还在担心造成通胀,面对这些难民实在是没有好的解决方式。只能让他们自生自灭,或者进入塞北的劳动力市场出卖劳动力,或者干脆去街道上去乞讨,或者去投奔亲友。不得不说由于前段时间整府的不管不问,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各种违法案件层出不穷。
现在终于有时间做这些事了,加上战争中的一阵手忙脚乱过后,整府的运作更加的顺畅了。大量难民被组织起来,到新疆、到外蒙,分发给他们大量的农业工具,让他们去开发属于自己的土地。或者直接被当地的地主雇佣劳动。并且开始鼓励民间公司,尤其是对土地极为渴望的山西商人,允许他们大量的投入土地领域,他们有大量的资本,结合这些廉价的劳动力,完全可以组织起庞大的开荒队伍,不管是新疆的大片闲地,还是外蒙的森林,都是他们一展身手的大好天地。
还鼓励大量开采矿藏,整府完全放宽了对地下矿物的开采要求,只要有意愿,有资本,就可以投资矿业。污染问题,暂且被搁在了一边。大量的外来资本,除了整府出售的军事工业企业,投资民用企业外,再次过了一个投资领域。
塞北的工农矿产业在悄无声息的整合和发展着,大量的资源投入进去,大量的人力投入进去,大量的资本投入了进去,只等时间让他们结果了。
而与此同时,进入缅甸的中国远征军则更引人注目,几乎所有人都盯着他们的身影。反而是塞北地区进行的力量整合被所有人忽视了,后来大家才发现,中国反击的力量就是这几年打下的。没有这几年,或许中国还是会胜利,但是却难以获得崛起所需要的力量。
几乎是与海军进攻珍珠港同时,日本陆军从越南出发,经法国殖民地进入了缅甸,不到两周缅甸危急,重要海港城市毛淡棉失守。与此同时,一队威武的军队开始行进在一条崎岖蜿蜒的山路之中。
这只部队就是中国远征军,由中央军精锐部队第5军、第6军、第66军组成,此时这些军队已经在战斗中证明了自己的地位。全都是百战精锐,在国内的抗战中,蒋价石都舍不得拿出他们来,现在却派到了国外,来保护英帝国的领土。
而他们行进的这条山路,叫做滇缅公路,可不是一条一般意义上的公路。
滇缅公路,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开始,云南省主席龙云提议修建。目的是为了应对日本人的封锁,可以让国际上的物资源源不断的通过英国殖民地进入中国的大西南。当时为了修建这条公路,云南动员了二十万劳工,包括男女老幼,他们在缺乏任何机械的情况下,完全使用血肉只用了九个月就在这原始山林中开凿出来一条山路。美国记者考察过后感慨,这是继巴拿马运河后,人类创造的有一个奇迹。
通车后这条公路立即就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外来物资输入通道,可是只是用了一年时间,英国人就迫于日本人的压力封锁了这里。而现在日本人攻击了英国,迅雷不及掩耳的占领了缅甸的大部,显然这条路英国人没必要也没能力封锁了,因此中**队入缅了,要从日军手里夺回这条路,帮英国人夺回来也帮自己夺回来。
威武的军队行进在滇缅公路上,路边还一排排欢送的老百姓和拍照的记者。当大家看到军容整齐的战士,一辆辆军用卡车驶过,众人的心中都发出了一个感慨:战局终于要改变了,中国最精锐的部队出国,加上英美盟友的一起战斗,应该要打赢日本鬼子了。
远征军出国的精神意义是重大的,也确实是振奋人心的,因为自从日军攻击了美国以后,世界形势有新变化,而对于这次出兵,中央做了大量的宣传,对外号称这是中**队的战略大反攻。这给半年来一直退却的中国形势带来了极大的希望,每个人都希望能反攻,在盟友帮助下开始反攻。
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英国人尽管一直很反对中**队入缅作战,但是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力量防守这里,英军在缅甸只驻扎了两个师的兵力,而且还是战斗力薄弱的垃圾部队,因为在英国人看来缅甸根本无足轻重,缅甸存在的必要完全就是为了给印度提供屏障而已。在这种情况下,中**队入缅作战能得到盟友的帮助才怪,恐怕联合作战完全就是一厢情愿而已。
一切的征兆预示着中**队这次出国作战不会顺畅进行的,果不其然他们刚刚进入缅甸,就传来了日军占领了缅甸首府仰光的消息,美国人承诺的补给完全被切断,而英国殖民当局却十分的不配合。



三百八十七节 中印缅战区
轮椅、盖毯、小会客桌、白发、眼镜,眼前的人看起来丝毫没有力量可言,但是他身旁的将军却总有一种想要立正的感觉,坐在他旁边觉得浑身不自在。
“中国人的参战不仅对亚洲局势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可以让盟国集中力量解决欧洲焦头烂额的局势,只要中国人在亚洲坚持抗击日本,我们的力量才可以全部用来对付德国。人才是战争中最重要的资源,而中国有的是人。英国人必须放下他们殖民者的架子,得学会同中国人共同抗战,所以将军您的主要工作就是去协调中国人和英国人之间的问题的,用我们的物资来武装起来中国人,用亚洲人的力量来解决亚洲问题。”
将军站起来敬了个礼。
这将军叫做史迪威,而他对面的老人则是罗斯福,虽然残迹、年老、体弱,但是经历了经济危机和遇到了战争力主开战的他,显然是拥有力量的,指挥和性格的力量,这力量让史迪威不敢轻视。
罗斯福很恼火英国人再三阻挠由美国人提出的中**队入缅作战,尽管后来同意了,可是也晚了,日本人把该占的,能占的都占走了,现在中**队要一一来收复这些地区了。罗斯福始终不明白英国人为什么如此顾忌中国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宁可日本占领了这些地区,也不愿意交给中国。要是罗斯福能想象的到中国崛起后的恐怖力量的话,或许他此时很欣赏英国人的远视呢。可罗斯福是一个现实主义的人,他看到的是,现在日本是敌人,而中国是可能的盟友,他就要拉拢盟友先打败敌人,然后再跟盟友算账。这是美国人一贯的思维,因为他总能保证自己在各种合作中是强势的一方,因此不担心合作会让自己的伙伴受益太多最后威胁到自己。像一战中,他们可以游刃有余,打败了德国后,还能让英法势力无法彻底压制美国。这是一种自信,他们可能也相信,跟中国一道打败日本人后,中国始终不会是美国的对手的。
英国不是中国,这些西方国家做事有他自己的一套原则,跟感情完全不挂钩。英国人此时需要美国的帮助,但是他们却不完全以美国马首是瞻,反而是在自己的利益问题上斤斤计较。而美国也不能要求英国人做一些完全违背他们意志的事情,因为不管是美国还是英国,在他们看来,现在他们都是日本进攻的牺牲品,他们是合作关系而不是谁有求于谁的关系。
但是中国不一样,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向来比较感性,比较浪漫,喜欢依照个人好恶来行事。所以美国人一请求,蒋价石就痛快的答应了出兵。而且表现的很积极,派出的军队都是精锐,其中包括中央军剩余的全部机械化部队和其所属的两百多辆汽车。
对比中英两国的态度,罗斯福显然更喜欢中国,但是这代表不了什么。做一个设想,假如战后由罗斯福主持划分势力范围的时候,他绝不会为此而偏袒中国多少,只会以他们美国的利益为基调。这就是国际政治,这就是西方外交,东方人一贯不理解的东西。
所以尽管不喜欢英国,可是罗斯福还不得不苦心派遣史迪威来协调。在他看来,史迪威是十分合适的人选,典型的美国人,热情并且具有美国式的理想主义色彩,能胜任一切困难任务,在一切艰险中能保持乐观的精神。而且史迪威在中国担任多年的武官,完全可以起到协调中国和英国的作用,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可是显然罗斯福错了,他以美国人的思维模式思考没有问题,可是把这种模式加到中国人身上就错误百出了,史迪威确实在中国工作过,确实有热情有理想,可是在中国工作,最要不得的就是理想,否则你只有想死的份儿。而这个理想的史迪威此时面对的是,中央军这个大官僚型的军事团体和殖民思想浓重的英**事制度。
史迪威意气风发的飞到了缅甸,他来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