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读品·天下(2012年第二辑)-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能向较为安定的西北、西南后方转移,中部地区就出现了空白)。
♀米♀花♀在♀线♀书♀库♀ ;booK。MiHua。NET
格局之变——西北联大触发的中国高等教育历。。
从更长远的时间纵深上看,中国高校的“西迁运动”甚至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最为突出的事件是五十年代将上海、北京的一批高校陆续迁往西部,如将上海交通大学迁到西安变成西安交通大学,北京机械学院迁到西安变成陕西机械学院等,同时,原来西北联大留下的老底子,又逐渐分化出更多的专业学院,如从西北大学分化出西安地质学院(今长安大学)、西安师范学院(今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财贸学院(今西安交大财经学院)等等,还从全国各地抽调教师组建了不少新的大学。同时,中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发展,在发展中部高等教育时,高校集中的京、津、沪地区和在抗战中才发展起来的西部地区都做出了贡献,比如已经在天津恢复建校的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就迁到了石家庄,成为后来的河北师范大学,而河南、河北、安徽等中部地区高校的不少师资也来自西北地区高校的教师和毕业生。总的来讲,从教育发展史的角度看,西部地区的高校延续着自抗战内迁以来迅速扩张发展的趋势。1937年9月西安临大内迁之前,西北地区几乎没有一所像样的高校,到1949年国内战争结束,西北地区已有近十所正规的高校,而且体系完善,覆盖了各个领域;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势头继续发展,到1966年文革前夕,西北五省区(陕、甘、宁、青、新)已经发展出近四十所高校,不到三十年间高校数量增加了四倍,平均每年增设一所半的样子。这说明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在高等教育布局方面上,推行的仍是强化西部的战略,力度更为强大。为什么会这样?
ω米ω花ω在ω线ω书ω库ω ;http://book。mihuA。Net
格局之变——西北联大触发的中国高等教育历。。
3
大格局决定小格局,国民党政府和共产党政府之所以在高校布局方面选择了相同的发展战略,其实是由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大格局所决定的,这种历史大格局使得无论什么人当政,只要想获得国家的独立自由和持续发展,就得选择这种战略,这种力量远远超过了阶级利益和政党政见之争,发挥着强大而持久的作用。在某种角度上,国共之争,比的就是谁更能应对这种世界历史大格局对中国带来的挑战,谁的政策和方法更为有效,谁就能成为这个国家的领导者。
这个世界历史大格局就是自十七世纪以来,西方列强挟科学革命和产业革命之威、进行的全球化扩张,科学技术加上资本主义极大地增加了西方列强征服和统治全世界一切地区的野心和能力,一切落后地区都成为他们掠夺和压迫的目标。1840年以后,帝国主义的兵锋抵达了中国。
对中国而言,自十九世纪中叶后逐渐承受着帝国主义侵犯掠夺之苦,但也在顽强的抵抗中,逐渐学习着帝国主义所得以强大的那些新的东西:教育和工业。由于近代帝国主义是从海上入侵中国的,所以早期的西式教育,均出现在东部沿海地区,如中国最早的两所大学——天津北洋西学学堂(1895年建立,后来的北洋大学即今天津大学的前身)、上海南洋公学(1896年建立,今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的前身)都出现在沿海地区。又由于中国始终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权力中心一定会同时成为经济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所以,当中央政府意识到新式教育的重要性后,就总会把最大的资源投放在政治权力中心即首都附近。天津、保定的高等教育基础是晚清时形成的,当时清政府囿于成见,不愿意在京城发展太多的新式教育,所以只能由天下督抚之首的直隶总督在其驻节办公的这两个城市发展起了一批近代学校。辛亥革命后,北京成为首都,在北洋政府时期,北京的高校得以发展,并迅速成为国内一流名校;而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很快又在南京打造出一流的高校,如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的前身)。从北洋政府到国民党政府,执政时间都不算太长,还无法完全清除前朝的影响,这就形成了平、津、沪、宁地区均有一流高校,而广大中西部地区几为空白的畸形布局。这就是抗战爆发前的中国高等教育格局和形成的原因。
格局之变——西北联大触发的中国高等教育历。。
帝国主义的文明从海上来,帝国主义的侵略也从海上来。抗日战争爆发,平、津、沪、宁地区先后沦陷,大批高校不得已而内迁,中国的抗战也必须依靠虽然落后但幅员辽阔的西北、西南地区才能坚持下去,而要在现代战争中坚持下去并取得胜利,必须有独立的科学和工业基础才行,所以,在学校内迁的同时,当时的国民政府还实施了工业内迁的计划。这种教育布局和产业布局的战略被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政府延续下去,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共产党所面临的国际战略大格局和过去是一样的。建国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便不断在周边地区挑起事端,新中国始终面临着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残余力量反攻大陆的危险。当时的中央领导人判定,一旦战争爆发,敌人一定会从江、浙、闽、粤沿海地区登陆进攻,而以当时中国的国防力量,是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只能将敌人放进来,在江南水网以及中原地区消耗歼灭敌人,因而,西北西南仍然是最可靠的战略后方,急需加强建设,正是在这种战略思想的指导之下,中央以更高的速度和强度,推进西部地区高校的发展,还实施了以“三线建设”为核心的经济建设工程(其实,就是抗战时工业内迁的延续),经过三十年的努力,西部地区不仅有颇具规模的教育体系,还有了自成体系的强大的工业体系。
在这一阶段,西北的高等教育,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不仅数量上迅速增加,水平也不差,西安交通大学等一批一流院校的加盟,使得西部地区的高校呈现出不让京、津、沪地区的态势。
当然,受强大的政治传统的影响,作为首都的北京地区的高校发展水平超过了国内其它地区,取得了权威性的地位。
格局之变——西北联大触发的中国高等教育历。。
4
从20世纪60年代中苏交恶起,国际战略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到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这个变化过程真正完成了,中国摆脱了被动的“一边倒”地位,开始以独立的姿态,参与到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演变中。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解体,进一步强化了国际关系多元化的格局。面对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做出了近期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的重大战略判断,并适应这种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凭借地理区位优势,站在了改革开放的前沿,以廉价的劳动力优势进入全球经济大循环,使中国成为了制造业大国。
这种重大转折对西北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西北地区深处内陆,没有与海外广泛接触的地理优势,西北地区的企业全是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国有企业,且一大部分是军工企业,因而转型难度甚大,所以,在改革开放的市场化改革中,一度步履蹒跚,落在了东部地区之后。西北地区不像京津地带那样有政治中心的优势,也不像东南沿海地区那样有经济高速发展的优势,高等教育人才流失严重,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很多西北高校培养出且在西北地区研究成名的学者,纷纷调入北京、上海等能提供更广阔发展平台的高校;西北高校的优秀毕业生也纷纷南下,到经济发达的广东江苏一带就业,以至于当时南方一些地级城市的师范学院的教师和西北师范大学的教师开玩笑说,他们都快成了西北师范大学的分院了。
%米%花%在%线%书%库% ;BOoK。mihua。nET
格局之变——西北联大触发的中国高等教育历。。
从全国大局来看,这一时期,西北地区教育对全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东南沿海地区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十余年间迅速崛起,中国之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为制造业大国,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西北地区的人才输出,正是西北地区在过去数十年的苦心积累,才培养出适合现代产业发展的教学科研人员以及经过严格正规训练的技术工人,为东南沿海地区提供了优质廉价的人力资源,这是永不磨灭的功绩,也是西北地区教育对国家数十年的投入做出的回报,证明了发展西北地区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不仅对于西北地区,而且对于全国的发展,都是有重大意义的。对西北地区的教育界来讲,能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做出如此重要的贡献,是我们的光荣。♂米♂花♂在♂线♂书♂库♂ ;book。mihua。net
但是,也要看到,这种如同“大出血”似的巨量输出以及缺少有效的补充机制,使得西北地区的高等教育元气大伤,虽然规模上与全国同步发展,但品质地位上,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的一流高校拉开了距离,西北各高校的教师与学者队伍补充上,缺少像当年西北联大那样的一流人才,各校业务骨干多来自本校从本科生到研究生阶段培养的人才,“近亲繁殖”现象严重,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下降,长此以往,西北地区当年的“高起点”优势将逐渐丧失,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对全国发展的贡献率将逐渐下降。对这种局面,西北地区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充满忧虑,纷纷在思考,如何在改革开放这种新的历史格局之下,实现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的突破性发展。
格局之变——西北联大触发的中国高等教育历。。
图片连载
格局之变——西北联大触发的中国高等教育历。。
图片连载
格局之变——西北联大触发的中国高等教育历。。
图片连载
格局之变——西北联大触发的中国高等教育历。。
5
如今,解决问题的契机又一次来到了,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世界格局又迎来了一次重大的转折,这就是自2008年以来发生的、直到今天仍在延续的世界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不仅再次暴露出西方资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