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四季锦 >

第70部分

四季锦-第70部分

小说: 四季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荒睿俊彼道此等ィ咸殖痘亓巳弦砩希故窍氚阎鞫旨业哪遣阋馑记考釉谌偃弦砩稀

荣三老爷何等人物,立即扑到老太太的膝下,抱着她的腿痛苦,“母亲,儿子不分家,儿子不分家,若母亲不喜欢,儿子辞了官在家伺候母亲端茶倒水。”而且荣三老爷是下了决心要恶心死老太太,鼻涕、眼泪直往老太太身上招呼就是了。要不都是一家人,估计换个人看了还以为这是亲娘要死啦,哭得这么伤心。

老太太进退不得,本想骂“老娘还没死呐,号什么丧”,可惜这会儿不得不扮演慈母的角色,“好啦好啦,我知道你是个好的。”老太太赶紧推开荣三老爷,急急地对安国公道:“老大媳妇,你把分家清单给三位族老看看啊?”

这清单是大太太列的。她掌管国公府这么多年,自然最清楚有哪些产业。

三个族老虽然都收了好处,可是当安国公的弟弟看到这份清单时,还是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没看清楚,直揉了两三次才不可相信地道:“国公府就剩这么点儿产业了?”

其他两个族老看了,也皱了皱眉头。

安国公看着不对劲,接过来一看,也吓了好大一跳,这比起他和他弟弟分家时,产业可缩水了不止十倍。

老太太和大太太对视一眼,两个人都抹起了泪,“你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如今家里没什么产息的,全靠庄子上一点儿供应,要不是大媳妇操持,哪里还能维持当年的光鲜。如今玥姐儿和琬姐儿看着就要成亲的成亲,说亲的说亲,这嫁妆还不知道怎么备呐。如今我就是喝一碗燕窝粥都要算了又算,大媳妇孝顺,自己不吃,掏私房买了来给我老婆子”老太太还有一堆穷要哭。

荣安兴对自己这位大嫂还是比较了解的,一惯的爱哭穷,当年分家的时候就是她哭穷,自己这一房才吃了亏的,只是过了这么几十年,恩怨都淡了,有些事还要靠大房,这回又收了好处,荣安兴才肯帮他们,可一看这架势,就想起了自己当年,如今这位大嫂又故技重施,要算计庶出儿子。

“娘,你说什么呐,媳妇孝敬您是应该的,哪怕就是媳妇和老大不吃不喝,也得供养你老人家。”大太太很会借机唱戏。

二太太就不如大太太灵活,眼睁睁看着大太太表演贤惠和孝顺。

二老爷在一边戳了戳杨氏,杨氏也赶紧瞎猫哭死耗子一般地道:“就是啊,娘,咱们再艰难,也不能短了你的,你说是不是,三叔?”

荣三老爷自然只能点头。

“那如今怎么个分法?”老叔祖出声阻止了三个娘们儿继续哭。

“这些产业如今都是二叔在打理,几家铺子连在一块儿,互为依赖,突然要分割也不划算,娘的意思是,把这些折算成银两,拨两成给三叔。”大太太收拾了眼泪。

老太太赶紧点点头。

最后论定,给三房五千两做分家银子,从此就两清,今后产业上各不相干。当然大太太也知道这银子是少了些,偌大个国公府,难道其中两成才值五千两银子?光是这座宅子在京城就得值个十万两,还不一定能买到。

明面上,老太太说得铁板钉钉的,不能亏待了老三一家。但实际上,她是一根毫毛都不愿意拔下来的。

“老三,你怎么说?”老叔祖开口问道。

“儿子都听父亲、母亲的。”

在场三位族老都点了点头,这才是识大体顾大局的人。明明是一家子撵他们,又这般苛待,还非要作出一副人家老三要分家的态度,扭捏作态,真是让人恶心。

“哎哟,还是三叔孝顺。其实,三叔放过苏州学政的差,那可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三叔也不差钱儿。”二太太得了老太太的眼色,抿嘴笑道。

荣三老爷脸色一沉,“二嫂说话当心些,弟弟我虽不才,但为官也知道清廉为民,江南富庶,但也不是我的钱口袋。”

二太太碰了个大钉子,脸色难看得紧,却也不敢再继续说。

荣三老爷转头恭恭敬敬地给安国公和老太太磕了三个头,“儿子不孝,哪怕是分出去了,也依然日日不敢忘记父亲母亲的养育之恩。生恩之大,儿子万死难报,儿子的一切都是父亲给的,分家时,能得父亲恩慈,拨了两成产业,儿子已经感激涕零。不孝子,在这儿给父亲、母亲磕头了。”

两相对比,荣三老爷这是多么的孝顺和友悌,半点儿怨言没有,只有委屈和隐忍。

族老们其实是心有愧疚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安国公府就是艘烂船也该有三颗钉,这五千两他们居然也拿得出手。这明显是欺负人,看老太太那副样子,是一心一意要把三房分出去,而老三明显是不愿意的。最近安国公府出的事情,大家心里都清楚,看来是嫡母容不下庶子,大家都对荣三老爷掬了一把同情泪。

待老三起身后,老叔祖亲自拉了拉他的手道:“好孩子,你的孝顺我们大家都是看到了,今后若有人敢在外头嚼舌根,老叔祖第一个站出来帮你说话。不过话又说回来,打不断的是骨肉亲,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你就出去了,也要惦念老父老母。”

荣三老爷自然答应,又表示了,请老太爷和老太太一定准许他逢年过节带着妻儿归家祭祖。

至于久久没说话的安国公,其实是不知该如何说。老妻这边是铁了心要分了老三,又不肯分产业。若过多纠缠,反而生怨,他对自己的妻子还是极为了解的。为了老三好,他还是忍了下来,就是想老妻看在没怎么分银子的份上,不要对外坏老三的名声。

安国公只觉得老三分出去也好,在他姨娘的事情上是他这个当爹的对不起他,如今老大、老二这副样子,也拖累老三的名声,分出去,说不定还能挣出条路来。反正都是他儿子,难道还能翻了天了?

这一场分家,总算在荣三老爷的闷头吃亏的份上,完美地落幕。

但老太太是死性不改的,一分了家,就催逼三房搬家。

而当初分家时,装傻的装傻,充愣的充愣,就是三个族老也是装糊涂,居然没有一个人问一句,分家后,三房住哪里?

五千两银子在京城里能买个什么地儿?大一点儿的四合院都买不到。

但是第三天上头,大厨房就已经不给三房提供饭食了,凡是属于府内的奴仆全都撤走了。

荣三老爷倒是沉得住气,先是给隆庆帝上了个请罪折子,自诉不孝,双亲健在而不能侍奉膝下,无颜再忝列礼部官员云云。

结果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90vip

隆庆帝在承天门外青龙桥附近给荣三老爷赐了座宅子。这是何等的殊荣,等闲为官哪里能得帝王赐宅,那都得是皇帝眼里的红人才有这待遇,而且就是赐宅子,也分三六九等。

承天门内是第一等,那算是内庭之地,从古自今,住进去的都是佞臣。往下数,最得意的就是承天门外一带,西起白虎桥东到青龙桥一线。这儿顺着禁城走,每日上朝最近。

冬日上朝,鸡鸣第一遍的时候,住得远的官员就要起床了,一路上冻得直哆嗦。住在青龙桥一带,不说多了,晚一刻起床都行,还不用挨多少冷。

而青龙桥由北向南,沿大街走,就是六部,离荣三老爷的礼部衙门也近,真正是居家为官不可多得的住宅资源。

这一带历来就是皇帝的自留地,留着赏赐官员的。

当然前头说的这是好处。

而阿雾就以为,坏处也是大大的。

帝王赐的宅子通常只能住一代人,若是遭逢贬官,对不起勒您,赶紧挪地儿吧,早晨贬官,下午就让你卷包袱走人。若是运气好,一辈子顺风顺水,但若是你死了,也对不起了,你后代也得赶紧挪。毕竟京城就那么点儿地,让你一家几辈子住着,皇帝上哪儿找宅子赐人去?

于是这宅子不是你的不动产,你只有有限的使用权。而更难受的是,此地寸土寸金,哪怕是御赐的宅子也是逼仄狭窄,你既不能动土,又不能添砖,但凡有改动,都要上报内务府,因为这地儿算是皇帝的产业。

而且,皇帝赐的宅子你还不能不住。

譬如像阿雾这样的大财主,哪怕有钱,早就在京城准备了一所气派、宽敞外带私家园林的宅子,也只能搁置不住了。

但无论怎样,皇帝赐宅都是件好事。而像荣三老爷这般,背后有皇帝支持分家的人,还真是世所罕见。倒不是皇帝真就对荣三老爷另眼相看到了可以抵足而眠的地步,只是荣三老爷恰逢其会而已。

阿雾本来也对隆庆帝给荣三老爷赐宅子这事感到惊讶,按说这不像是她这位前舅舅会做的事。但当阿雾的手指敲在桌面上时,很快就想出了原因。

皇帝前脚刚打了安国公的板子,说他教子不严,纵子恶、淫,削了世子封号,后脚你就把皇帝要扶的人给分出去了,这不是摆明了和皇帝唱对台么。

安国公早就远离了朝堂,荣大老爷更是个草包,一点儿政治敏感性没有,只看着眼前三分小利,把最大的给忘了。

阿雾暗道,看来自己还是太青涩了,估计就是这一步,自家老爹也算计到了,不然这样的老狐狸怎么敢背负不孝的名声去搏一搏。

隆庆帝的宅子一赐下来,荣三老爷带着崔氏和阿雾就去上房给安国公和老太太磕了头。这几个人的表情最是有趣。安国公是一幅慈父模样,更难得的是挤出了一滴眼泪花花包在眼睛里,以手扶额,一幅不忍分离的模样。

老太太是木雕的菩萨一样呆愣。

大太太和二太太则是既想笑,又想哭,既想和三房缓和一下关系,可又一时拉不下脸面。所谓远香近臭,如今荣三老爷已经分出去了,又如此的受皇帝看重,今后指不定她们的夫君要承爵,还得走荣三老爷这儿的关系。

这两个女人想得极好,依然觉得荣三老爷是她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庶弟,今日打一巴掌,改天给个甜枣也就是了。就像族老中的那位二叔父一样,时过境迁后,给些好处也是肯帮忙的。

不管怎样,荣三老爷一家总算是踏出了安国公府的大门。

一路上,阿雾和崔氏两个人叽叽喳喳地议论开来,都有一种天顿时晴朗之感,在国公府那狭窄的院子里,连说话都觉得有气儿压着。

到了青龙桥那宅子,先就在里头准备的崔氏身边的曲妈妈和阿雾身边的宫嬷嬷都迎了出来。

“老爷、太太里头都布置好了,只等着太太开库房,挑些摆件玩意了。”曲妈妈笑得一脸的包子褶子。她简直比崔氏还高兴,她是太太身边最得用的妈妈,今后在这崔氏独大的后院里,曲妈妈的身份真是看得见的涨。

荣三老爷得了三日假,捋了捋他十分得意的美髯,携着崔氏和阿雾跨了进去。

新宅子不算大,但在青龙桥附近也不算小了,三进带跨院,右边儿还有一个狭长型的小园子,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一进门就是个院子,左墙角一株很有些年生的梅树,到了冬日还不知是怎样粉雪蔚云的景致。再右上角有几株海棠,下头摆着一缸用于救火的水,缸上浮雕竹下童子戏鹅图,十分古雅有趣。

第一进的正厅是平日宴客之地,荣三老爷的外书房也设在这里。小厮、护院等住在跨院,并设厨房、杂洗处,还有一处水井。

穿过厅堂,走到第二进的天井里,这一进最宽敞,正房是荣三老爷和崔氏的起居之所,还有荣三老爷在内院读书的地方。带的两个跨院则是给荣玠、荣珢准备的,这一进也设了小厨房,做些糕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