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庶女攻略 下 >

第94部分

庶女攻略 下-第94部分

小说: 庶女攻略 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项氏腼腆接了。
  五夫人带了鲍鱼、海参之类的补品过来看项氏。
  琥珀又来回信:“侯爷说知道了。让二少奶奶好生养着。”
  大家自是喜气洋洋,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在太夫人那里吃了饭。
  到了下午,项太太赶过来。
  闺女有了身孕,项太太压在心头的石头落了地,母女重逢,自然又有一番阔契。
  这时候去给沧州送喜帖的人回来道:“大姑奶奶知道四少爷定了婚期,十分欢喜,大姑爷说,过几天就和大姑奶奶带了两位表少爷一起来燕京恭贺四少爷。”
  自从五年前贞姐儿出嫁,他们就没有再见过。这真是喜上加喜。
  “让他们娘几个住在内院。”太夫人十分高兴,吩咐十一娘。
  “让我把丽景轩收拾出来。”十一娘笑道,“让她住从前的地方好了!”
  太夫人直点头,又皱了眉头:“怎么一个、两个都不让人省心。孩子还这么小,车马劳顿,怎么受得了!”
  〃
  贞姐儿继生下长子邵安景后,去年年底又生了次子邵安旭,一个四岁,一个还只有十个月。
  太夫人抱怨完,又对十一娘道:“两个重外孙我都没有见过。大姑爷长得那么好,我们家贞姐儿子也漂亮,两个孩子也应该粉妆玉琢般的吧?”话里又透露着几分思念。
  大家都笑起来。
  太夫人拉十一娘去看丽景轩看还有没有什么东西需要添置的。
  徐令宜在外面刚送走了梁阁老,皇三子雍王来了,给徐嗣谆送过贺喜,进来给太夫人问安。
  太夫人等人忙赶回去,按品大妆,见了雍王。
  赶来给徐嗣谆道贺的山东总兵只好在由赵管事陪着先在外书院里等着,正巧碰到了窦阁老……
  …
  徐家现在已是车水马龙。
  待五娘带着鑫哥儿和钿姐儿从文登赶过来,贞姐儿正好回府,十一娘只来得及和她说了几句话,罗大奶奶设宴款待五娘和孩子们,她没时间过去,让琥珀给弓弦胡同送去了八色礼盒。
  贞姐儿的两个孩子都长得像邵仲然,相貌俊朗。别说是太夫人了,就徐令宜看了,也十分喜欢。徐嗣谕和徐嗣谆、徐嗣诫喜欢逗活泼可爱的旭哥儿看,谨哥儿和诜哥儿则领了景哥儿到处跑,吓得十一娘反复地叮嘱他们身边服侍的人:“给我看紧了。不可以到有水的地方去,不可以到凌穹山庄摘果子……要是景哥儿哪里磕着碰着了,我可是要发脾气的。”
  “这么一大群人看着,又在我们家后花园,不会有什么事的。”贞姐儿挽着十一娘的胳膊直笑,问起谨哥儿的武技来,“……相公每次问庞师傅,庞师傅都只说学的好。到底怎样?”   “已经开始教些简直的拳脚功夫人。”十一娘笑道,“这些我虽然不懂,可看你父亲的样子,很满意这样的进展。”
  “那我就放心了。”贞姐儿笑道,“我当时也想,父亲肯定早了有人选。可相公说,我们也要尽尽心意才好。想来想去,这才推荐了庞师傅……”
  回娘家的这些日子,邵仲然被徐令宜拉着陪客,两个孩子又被太夫人和几个兄弟带着,她根本插不上手,闲了下来。去看过文姨娘几次后,她就跟在十一娘身边,或帮十一娘待待客,或陪着十一娘说说话。
  十一娘心里惦记着几个孩子,不时让丫鬟去看看在干什么。
  “母亲还和从前一样,总是喜欢担心这担心那的。”贞姐儿不由感慨,突然想到小时候的事,眼圈一红,眼泪就毫无征兆地簌簌落了下来。
  做了母亲,才更加能体会母亲的艰难。
  贞姐儿只得心里堵得慌。又想着这是四哥大喜的日子,自己说样,岂不让母亲也跟伤心。忙用掏了帕子抹着眼角,心里更是念母亲对自己的好,想到这些年在沧州的生活,觉得有千言万语要和母亲说。
  “母亲,今晚我和你睡,好不好?”她紧紧地抱着十一娘的胳膊,眼睛里又噙满了泪水,“我还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到您屋里睡午觉……您做了珍珠手串给我……送了朵赤金菊花鬓花给了……带着我去慧姐儿家串门……我们和芳姐儿,不是,是太子妃一起,偷穿你的小袄……”话闸子一打开,才惊觉得原来曾经发生过这么多的事,每一件,都让她的生活离原来的轨道远一点,离现在的生活近一点……
  贞姐儿已褪去了青涩,成了个眼角眉梢坚定中带着几份温婉的女子。还像小女孩一样在自己面前撒着娇,十一娘的眼角也有了水光。
  “好啊!”这次回来了,下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面。她不想让气氛这么伤感,笑着打趣,“只要你舍得丢下大姑爷和景哥儿、旭哥儿不管。”
  “一个晚上而已。”贞姐儿说着,嘴角微扬,眉宇间就有了幸福女人才有的笃定,“再说了,孩子们还有乳娘带着!”
  十一娘抿了嘴笑。
  贞姐有些不好意思,不依道:“我现在回了娘家,自然要做一回母亲的女儿。”
  “行啊!”能在母亲面前撒娇的机会,也不是很多,让人给贞姐儿铺床。
  徐令宜瞪大了眼睛:“那我睡哪里?”
  十一娘脸上一红,怕贞姐儿听见,把他往外推:“你随便睡哪里去!”
  先贴个草稿!
  补8月26日的加更。
  第666章 媳妇(上)
  十一娘对姜家九小姐的印象还停留在她小的时候。白白的皮肤,大大的眼睛,有一管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双朝贺红的时候乍见眼前这个穿看着大红纱丝褙子、梳着牡丹髻,珠环玉绕的美丽女子时,不由愣了愣才露出来亲切的笑容。正好姜氏在徐令宜敬完了茶,在全福太太黄三奶奶的指引下从丫鬟托着的大红漆盘里端了龙凤呈祥的霁红茶盅高举过了头顶:“婆婆,喝茶!”
  声音还是那样清冽好听。
  十一娘笑着接过了茶盅,和项氏进门时一样,送了九十九两的赤金头面和一张九百九十九两的银票做了见面礼。只是项氏的头面是玉薄花的模样,姜氏的头面是牡丹花式样。
  姜氏红着脸轻声道谢,送上了两双绣鞋、两双袜子给十一娘做为开箱礼。
  两双绣鞋,一双绿一双紫。绿色的那双,绣了粉色的梅花,钉着米粒大小的珍珠做蕊。紫色的那双,绣了鹅黄色的兰花,用白色的丝线勾了轮廓。看得出来,不论是配色还是做工,都很下了一番功夫。黄家和徐家交好,黄三奶奶又是个喜欢锦上添花的,不好都要寻出个好来,何况这两双鞋本来就十分出挑,当时就“啧啧啧”了几声:“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看我的四少奶奶这绣话,我瞧着可不比四夫人的差。”说着,呵呵笑道,“这下好了,婆媳两个在一起正好商量着绣活,倒也不愁没话说。”
  大家都跟着凑趣,哈哈大笑起来。
  姜氏想起母亲的话:……你婆婆是庶女,又是继室,她能有今天,可见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你进了门,切记要谨慎。少说多做,循规蹈矩,不可惹得你婆婆心中不快。”
  “我花了半年的功夫才做了这双绣鞋,”她微赦道,“不敢当黄三奶奶夸奖。”
  既没有一味的贬低自己,也没有一味的奉承十一娘,还点出自已对给婆婆开箱礼的重视。
  周夫人听得眉头微挑,看了一眼笑盈盈坐在那里的十一娘。
  黄三奶奶则觉得这新进门的四少奶奶十分会说话,笑了两声,把姜氏领到了三夫人的面前:“这是你三婶婶。”
  姜氏跪下来磕头,敬茶。
  三夫人神色怏怏的,拉着姜氏的手赞了几句“漂亮”,依照项氏进门给的见面礼。
  姜氏低声道谢,开箱礼是两方帕子。
  然后黄三奶奶把她领到了五夫人的面前……一圈下来,用了快一个多时辰。虽然收了一大堆的东西,但人也累得够呛。
  姜氏不仅不敢有丝毫的流露,而且还尽量让自己的微笑温婉恭顺些,跟在婆婆的身后,往摆了酒宴的花厅去。
  来的女眷里,周夫人因是太子妃的母亲,身份最显贵,十一娘陪着走在最前面,黄三夫人、甘夫人则说说笑笑地陪在一旁。五夫人有意落后了几步,和自家的嫂嫂、三夫人、罗大奶奶等人走到了一起。姜氏不仅被挤到了一旁,还落在了众人的身后。
  有人轻轻地捏了一下她的手,又很快放开。
  姜氏注意都放在十一娘的身上,不免大吃一惊。抬头一看.竟然是徐嗣谆。
  偏偏徐嗣谆也朝她望去,目光中有难掩的关切。
  她突然想昨天的洞房花烛夜……脸“腾”地一下全红了,像块绸布似的。
  徐嗣谆顿时手足无措起来。
  “你,你没事吧?”他喃喃地道,“旁边有路牙子……会挺脚的……”
  她心中暖暖的。
  远嫁的伤心,对未来的恐惧,都因他这句话变得很遥远。
  “我,我没事……”姜氏说着,突然想到徐嗣谆应该陪着公公陪男宾客才是,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刚才的场面虽然有点乱,可众目睽睽,难保有人看见。听说相公是个谦和君子,她刚进门,相公就这样护着她,如果传到婆婆的那里,不知道婆婆会不会认为是她轻浮……她的目光就落在了十一娘的身上。
  周夫人不知道说了什么,十一娘、黄三奶奶和甘夫人等人都掩袖而笑,好像根本没有注意到这边的情况。
  姜氏不由松了口气,正想问徐嗣谆,耳边却传来“扑哧”一声笑。
  她心虚,不心惶惶循声望去。就看见了一双似笑非笑的眸子。
  是大嫂方氏。
  姜氏只觉得脸上发烧,正想着要不要过去挽了方氏的胳膊,然后和她闲叙一番,做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把这件事给揭了过去,那方氏巳问徐嗣谆:“四叔是来请四弟妹一起过去给太夫人问安的吗?”一面说,还一面笑了笑。
  太夫人虽然是祖母,可也是孀居之人,这种时候,是不合适在礼堂接受新人跪拜的。
  虽然是家宴,可也有男女之分。男客是在刚才受礼的小厅,女眷们则在承厅旁的暖阁。
  徐嗣谆是奉了徐令宜之命去送了客的,回来的时候看见十一娘她们往暖阁去,忍不住在人群里寻找……正好看见姜氏一个人落了单……自然有要关注着新娘子,一问一答间,巳有 朝这边望过来。
  “是啊!”徐嗣谆这才觉察到自己的失礼,不由朝方氏投去感激的一瞥,低声道,“父亲让我们去给太夫人问安。”
  十一娘和徐令宜商量好了的。等新人把客人陪到了宴请处后,先去给太夫人行礼,然后再回来坐席,下午去见二夫人。
  “那你们快去吧!”情况是随时变化的,虽然新人没有把客人送到宴请的地方,但送了一程,也不算失礼了。十一娘笑着吩附徐嗣谆和姜氏。
  两人齐声应是,朝着方氏点头,一起去了太夫人那里。
  等三朝回门,十一娘送走了南京来的客人,带着姜氏、文姨娘陪贞姐儿到大相国寺,白云观等地去游玩了一番,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堆了满满两大马车,这才依依不舍地送走了贞姐儿。
  谨哥儿就和十一娘嘀咕:“娘,我们明年去看大姐吧?大姐夫说了,他们家田里种满了枣子树。
  明年的这个时候,正是打枣子的时候。我还没打过枣子呢!”
  孩子出去开阔一下眼界是件好事。
  只是这件事的难度很高。
  她不可能把家里的老老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