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逐鹿记-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法接受。
所以,她宁愿待在有间客栈里等待高畅的归来,即便她就算这样做。其实也改变不了什么。
“小姐,你怎么还不休息?”
若芷出现在院中,房门大开,屋内泄出来的灯光将她的影子投射在苏雪宜身前。
“在想高公子吗?”
她来到苏雪宜地身边,笑着说道。
若芷虽然和苏雪宜是主仆的关系,实则情如姐妹,在没有外人的时候,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尊卑观念。
苏雪宜嗔怪地瞧了她一眼,没有回答。
“那些人说高公子是反贼,跟着一个叫窦建德的反贼头子。先是占据了平原,然后又带兵前来攻打清河。这里的人都很怕他!”
若芷学着自己小姐的神态,叹了叹气。
“小姐。你说为什么高公子要去当反贼呢?也许老爷就是知道高公子当了反贼,才向小姐你隐瞒他还活着地消息,不想按照婚约将你嫁给他吧?”
若芷见苏雪宜低着头仍然不说话,她继续说道。
“如今的高公子还是原来的那个高公子吗?以前,高公子为人和气,就算是对府中的下人,也从来不摆主子的架子,对小姐也是一心一意。还记得在大兴城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出外郊游。在山林里遇见了一只发狂的野猪,他为了保护小姐还被野猪撞伤了,那个时候,高公子才十三岁吧?”
似乎想起了那个时候的情景,若芷的嘴角绽放出一丝微笑,当时,十三岁的高畅在保护十二岁地苏雪宜的时候,顺带也将十一岁地她拉到自己的身后。
“现在,清河地人都说,高公子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就像几年前的张金称一样,所以,当大军进城的时候,谁也不敢出门,害怕被杀!”
若芷皱起了眉头。
“难道高公子真的变了吗?真的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吗?”
苏雪宜忍不住敲了敲若芷的小脑袋。
“外界地流言蜚语怎可以尽信啊!他一定还是原来的那个他!我相信他还和从前一样,不会有什么改变!”
苏雪宜抬头望着头上那弯明月,叹气一般幽幽说道。
“人们说他是反贼,我相信他之所以这样一定有什么苦衷,总之,他是个明白事理地人,他就算当反贼也有自己的道理,至于说他杀人不眨眼,就一定是胡说了!”
她转过身,望着月光下的若芷,语气坚定地说道。
“他统帅的大军进城已经好几天了,这其间,不要说没有乱兵在街上四处乱窜,打家劫舍,胡作非为的事情发生;就连一般的扰民事件,比如强取豪夺,强买强卖的事情都没有一件;反过来,他的士兵还在街上巡逻,制止那些无赖之徒趁乱劫掠。这样一支军纪严明的军队,会是一支流民军队吗?能够统率这样一支军队的人,会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坏蛋吗?”
急促的语气瞬间变得舒缓,苏雪宜慢慢说道。
“我相信他,无论遇见什么事情,无论处于何种处境,他仍然还是原来的那个他,不会有丝毫的改变!”
“知道了,我的大小姐!”
若芷笑着用撒娇的语气说道。
“我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其实我也不相信高公子会变**们所说的那种坏人,我和小姐你一样,相信高公子仍然还是原来的高公子,仍然是那个勇敢,善良,不管对什么人脸上都挂着温和的微笑的高公子。不过。
若芷转变了话题,她牵着苏雪宜裙裳的长袖说道。
“小姐,已经快三更了,你是不是该休息了,要是休息不好,会变丑哦!要是高公子看见小姐,发现小姐变丑了,会不会不认识小姐啊!”
“你啊!”
苏雪宜伸出手指,在若芷的额头上虚点了一下,与她一起进屋去了。
门咿呀地关上,留下了一地月华,静静地撒在孤寂的庭院中,微风轻拂,树影微微摇晃,枝叶婆娑。
屋内的油灯灭了之后,一个时辰过去了。
子时和丑时交替之间(凌晨一点),有间客栈后门外的巷子里,出现了几个黑衣人的身影。
高怀忠的脸蒙在黑巾之下,随着每一下的大口呼吸,蒙在面上的黑巾往上不停鼓动,他的眼神微微闪烁,稍微透露着一点紧张。
经过一番查探之后,他终于查到了苏雪宜主仆两人的落身之处,她们住在有间客栈的独门小院里,两人女扮男装,化装成为游学的士子和书童,两人出门的时候,带了不少的金银,因此不缺盘缠。
只是,以两个从未出过门的女子,在这乱世之中,途经千里,居然无惊无险,这让高怀忠也不得不承认这两人的运气不是一般的
由于在江都的宇文世家有事情发生,宇文成都接到家族的号令,在前两天离开了清河,高怀忠则留了下来。
宇文成都给了他两条路走,第一就是在苏雪宜和高畅没有见面之前,将苏雪宜绑架,离开清河,带到江都去;如果第一条路走不通,高怀忠就必须走第二条路,重新回到高畅门下,刺探消息,顺便破坏苏雪宜和高畅的关系。
两条路比较起来,高怀忠当然愿意走第一条路。
那天,在人群之中,他隐约瞧了骑在战马上的高畅一眼,不知道为什么,那一眼带给他的感觉异常古怪,在战马上的高畅和从前的那个高畅似乎完全不同了,现在的高畅带给了他一种极其强大的压迫感,在他身上,有着从前的高畅不曾具有的威严。
当一个人掌握了大多数人的生杀大权之后,自然而然就会拥有这种威严吧?
这种不一样的感觉的产生,高怀忠的解释就是如此。
不过,他下意识地不想去面对高畅,他担心自己会在高畅面前露出底来,他隐约觉得,在那个人的眼中,任何心怀鬼胎的家伙都无法隐藏踪迹吧?
原本,他已经绝望了,以为苏雪宜和高畅肯定见过面了,两人现在应该在一起,于是,只好准备硬着头皮去面见高畅,上演一个千里重投旧主地好戏。
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了苏雪宜主仆的踪迹,发现她们仍然住在客栈之中,这证明她们还没有和高畅见面。
虽然不知道具体的原因,他仍然欣喜若狂,觉得老天爷站在了自己这一边,只要能将苏雪宜偷偷带走,他就不需要去面对那个自己不想面对的人了!
不过是两个弱质女子而已,要想制服她们。易如反掌。
宇文成都在清河给高怀忠留了几个人,今天晚上,他将他们全部动员了起来,开展了自己这个虏人大计。
他打了个手势,两个黑衣人来到了客栈的院墙下,另外两个人向院墙急冲过去。在墙下两人的帮助下,翻身上了院墙,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墙后。
巷子的尽头,传来了一两声狗吠,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亮。
不一会,客栈地后门悄无声息地打开了,外面的剩下的五个黑衣人鱼贯而入,高怀忠走在最后面,今晚的行动。包括他一共出动了八个人,对付两个弱质女子。似乎有一些小题大做了,然而。狮子搏兔尚须全力,为了防止意外,再怎么小心也是必要的。
高怀忠进入客栈之后,客栈的后门轻轻掩上了。
在行动之前,高怀忠先命令手下探访了客栈地情形,那个人走在了最前面,带领着他们朝苏雪宜两人住的独门小院摸去。
前面说过,因为战争的原因。有间客栈的客人并不多,因此。显得客栈内格外冷清,暗夜中,传来了几声猫叫,它们在房梁上四处乱窜,履行着它们抓老鼠的职责。
很快,高怀忠一行就来到了苏雪宜她们住的那间小院附近。
从这里到苏雪宜她们所住的小院,要经过一个回廊,回廊的尾端就是苏雪宜她们住的那个小院。
在白天负责探路的那个黑衣人率先走上了回廊,高怀忠仍然位于最后地一位。
当他走到回廊中间的时候,停下了脚步,在他前面地几个黑衣人已经抽出了随身携带的横刀,摆出了一副如临大敌地样子。
在他们前面,站立着三个手持武器的灰衣人,这些灰衣人的打扮类似跑单帮的行商,然而,在他们身上,却散发出久经沙场杀人如麻之辈才拥有的气势。
两个弱质女子在乱世之中途经上千里居然一点事情都没有,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早该知道在她们身边一定有人保护,这三个人就是保护她们的人吗?只是不知道他们是属于何人的手下,都是高怀忠不认识地生面孔,难道并非苏家的人?
高怀忠挥了挥手,位于前方地一个黑衣人站了出去,对面的三个灰衣人中,也走出了一个。
双方都不想惊动外人,故而,不仅没有开口说话,就连脚步声也放得很低,两把横刀隔着几步的距离刀尖相对,在月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森然的寒光。
月光下,两条白线划空而来,上下舞动,持刀的两个人的身影交错在一起,片刻,分了开来,回到了原地。
高怀忠这一方的黑衣人在比斗中吃了点小亏,他的身子微微颤抖,左臂被对方的刀锋刮伤,因为天色的原因,看不出来伤势,只是听见血液从他的手臂上流出,滴答滴答落在回廊的木板上的声音。
站在他对面的那个灰衣人身形巍然不动,单手持刀,刀尖隐隐有血滴落,他的神情漠然,并没有战胜敌人时应有的表情。
高怀忠走上前去,示意那个黑衣人退下来。
两个黑衣人持刀冲了上去,对方却没有派人上来,仍旧是原来那个人负责迎敌。
两个黑衣人一左一右地逼了上去,对面那人脚尖一点,冲了上来,三人顿时纠缠在了一起,明晃晃的刀光舞动了起来,围着三人的身影上下盘旋。
最初单打独斗的时候,两人的横刀不曾交击一次,高怀忠方的黑衣人就败下阵来,变成二打一的时候,双方的横刀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碰击。
当!当!
刀锋相击的声音清脆响亮,远远地随着夜色窜了出去,在夜空中回荡。
三人交错开来,对方的灰衣人的呼吸变得急促,不过,身上没有伤,倒是黑衣人这一方,有一个人的大腿被劈了一刀,在同伴的搀扶下,退了下来。
眼见事不可为,高怀忠当机立断,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宇文家的好手都随宇文成都离开清河了,本方的这八个人里面,除了他以外,武艺都只是一般而已,对方虽然只有三个人,要真的对上阵,自己这方却不见得能占上风。
况且,一旦惊动了巡逻的士兵,事情就不妙了,故而,高怀忠不得不下令撤退。
那些灰衣人也不以为甚,高怀忠率人撤退之后,他们就像幽灵一样消失在回廊,月亮的清辉柔和地撒在回廊四周,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第二集 第四十一章 天下大势
更新时间:2008…9…4 15:07:32 本章字数:4813
三年(公元617年),二月初,河南。
瓦岗军翟让,李密率领精兵7000人'),过方山(今河南登封东北),从罗口(今巩县东南)袭击洛口仓(又名兴洛仓,在今河南巩县东北),一举取得成功,俘县长柴孝和。瓦岗军开仓济贫,任饥民随意去拿,连老人孩子都尽力背粮,几十里道路上一个接一个,至此,河南民心瓦岗军尽得也!
为了夺回洛口仓,留守东都的越王杨命虎贲郎将刘长恭,光禄少卿房崱带领步骑两万五千人征讨瓦岗军。
最初,东都的官宦子弟都以为瓦岗军是一群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