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大明-第5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毅继续又道:“从政治上来说,清军是侵略者,是异族人,他们占领中国,是为了奴役我们汉族人,清廷刚一入关,就大搞八旗圈地,追拿逃人,因此清廷的统制注定是不得人心的。而我们是为了保卫家园而战,各地的百姓都会支持我们。另外,由于现在清军的战线拉得太长,他们自身的兵力远远不够,只能招募、招降、收编大量关内的汉人充军,来维持他们的统制,但清廷对关内的汉人并不信任,汉族士兵的待遇,装配都远远比不上满汉旗军,因此满汉之间的矛盾得深。这一次吴三桂和尚可喜进攻浙江,就是清廷为了消耗他们的兵力而故意支使。而吴三桂和尚可喜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也来了一个进而不攻,结果就这么耗着,军心不齐,将帅不和,这仗还怎么打?”
这些道理其实众人也都清楚,因为毎一个异族入侵,在最初的时候都是不得人心的,而且异族和汉族之间的矛盾,也确实难以调和。只不过没有人能够这么清楚的分析出来,而听商毅这么一说,也都不禁精神一振,看来清廷的弱点确实不少,商毅的计划还真可能实现。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二十九章 计划(下)
商毅对众人的反应十分满意,接着又道:“还有经济方面。大家都知道,打战是要靠财力、物力支撑。而清廷入关之后,也一直征战不断,根本没有好好的恢复生产,国库早就难以为继了,而且北方地区经过了流寇动乱己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农业生产和税收几乎完全荒废,但清廷为了供应战事,还要继续征收重税,但就是竭泽而渔,也支应不了太长的时间,相反还会逼得百姓再度起义作乱。而我们浙江地区这几年来,积攒了大量的粮食物资,就算没有税收供应,足够两三年使用。因此在经济上,我们也比清廷占优。另外我们是在家门口作战,战线短,后勤供应方便。而清军却是远征数千里,后勤供应线长,运输消耗也比我们要大得多。对他们来说,这更是雪上加霜。”
“基于这三点理因,我相信,以清廷目前的实力,应该只能坚持半年左右的时间,因此到了下半年,也就是我们向清军展开反击的时候,收复南京的计划,是一定能够实现。”
听了商毅的话之后,众官员们也都基本弄明白了商毅的意思,浙江的危机其实并不是在眼前,而是在将来,致少在以后三年左右的时间里,和清廷相比,浙江地区还会占到不少的优势。而且商毅的计划,其实就是趁着目前浙冮还占有一定优势的情况下,夺取南京,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获胜更大的发展空间,当然在目前来说,也确实是很有把握成功。
而且这也是商毅集团的唯一可行之法,如果这样继续困守在浙江,只会使自己的优势慢慢的消耗殆尽,等到清廷缓过了这一囗气来之后,自已最终还是免不了一败涂地的结果。因此在想通了这一点之后,众人也都一致赞同商毅的这个决议。事实上众人也没有其他的选择余地了,同时也都相信商毅一定能够扭转目前的局面。
见众人都赞同了自己的决议,商毅立刻做出决定,从现在开始,在半年的时间内,将商家军的正规军扩大到三十五万左右,后备军扩大到十五万左右,这也差不多是目前商毅所拥有的人口数量达到的军队极限数了。俱体分布为江南战区总兵力为十五万左右,后备军五万;而江北战区包含江淮和湖北两个战区,总兵力为十万左右,后备军五万;山东战区的总兵力为十万左右,后备军五万。在今年的最后三个月的时间里,将完成复夺南京的任务。
随后商毅又下令,而在此其间,浙江地区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都将服从于这个大前提目标,各部门都要全力配合。
而几个和军事相关的工厂也都要制定新的生产计划,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兵工厂,因为在军队扩充起来之后,相关的武器装备弹药也都要跟得上。因此在散会之后,商毅也立刻到兵工厂去视查工作。
兵工厂的主管孙和鼎也对商毅详细介绍了现在的情况。目前兵工厂己经完全建成投产运行,一共有工人二万六千七百多人,技术工人的数量达到了一万八千四百多人。
目前兵工厂的产量主要是:毎月可生产火枪六千到八千支,火炮二百到三百门,霹雳火箭一千五百余发,各种炮弹二千发,子弹二十万发,手榴弹三万颗,地雷六百颗。虽然兵工厂的产量己经不算小了,但由于商家军的扩军速度快,依然有些供应不上,在南京战役之后编制的新部队的兵器装配率只有七成左右,而后备军的兵器装配率还不足四成。
另外兵工厂还担负着开发新式武器的研究任务。在南京战役开战以前,按照商毅的要求,四个重点的研究项目是:内模灌水冷却铸炮法;后填弹式火枪、火炮的研制;新式连发枪的研制;超远距离霹雳火箭的研制。另外还有一些小的研究项目,都是对现在武器的进一步提高性能。
在且前,内模灌水冷却铸炮法己经试验成功,并且正式投入生产中,新一批交付军队使用的火炮,大部份都是釆用内模灌水冷却铸炮法铸造的。
而且经过测试以后,使用内模灌水冷却铸炮法铸造出来的火炮使用寿命虽然还达不到普通火炮的五到十倍,但也能够达二到三倍以上。而且由于炮膛更为结实,也可以填装相对更多的火药,使火炮的射程更远。一门重量为一千二百斤到一千五百的铸铁炮,在射程上己经接近商家军目前使用得最多的三寸六分口径的青铜野战炮了。而由于是用铸铁所造,在成本上还不到青铜炮的一半。
不过青铜炮也釆用这种内模灌水冷却铸炮法铸造之后,射程又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当然这种提高的幅度并不大,这是因为黑火药的威力有限的原因,但使用寿命却能够大幅提高。
但这样的结果也让商毅觉得十分满了,因为在目前的化学条件下,想制出威力更大的苦味火药,黄火药基本是不现实的。引用内模灌水冷却铸炮法的目前,其实更多的还是出于成本的考虑。在射程和炮弹的威力上,商家军己经比清军要强得多了。
而超远距离霹雳火箭的研制,也己经有了新的结果,从理论上来说,要使火箭飞得便远,就是加大了火箭的尺寸,使火箭能够装更多的推进火药,但这又出现一个矛盾,即火箭尺寸加大之后,自重也会曾加,因此尺寸和自重要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比例,也是经过了反复试验。而另一难点就在于固定尾翼的尺寸,在现在几乎还不存在空气动力学的时候,只能靠多试验了。
最后新型的霹雳火箭是釆用单支发射,每支火箭长达九尺左右,直径达到五寸多,一般射程可以超过七百步,最远可以打到一千步左右。而商毅也给这种新型的火箭命名为“战斧火箭”。
相对于这两项技术都基本取得了成功,但后填弹式火枪、火炮和新式连发枪的研制工作就不那么顺利了,到不是说造不出来,其实在这个时候,中西方都生产过后填弹式火枪、火炮,但最大的问题就是闭气性差,射程不够。结果尽管兵工厂的研究部己经制造出五六件试验品,但实际的效果都不理想,达不到提高战斗力的效果。而新式连发枪虽然有商毅提供的几种图纸,但想要超过管风琴枪,就必需釆用后填弹技术,因此后填弹式火枪技术不解决,新式连发枪的研究也很难取得大的突破。
但商毅也知道,后填弹式火枪、火炮和新式连发枪的研制,都属于枪炮发展史上的变革性发明,可不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科学研究要尊重科学发展规率,是不能急于求成的。因此在到也没有责怪他们,同时还宽慰研宄人员要有耐心,不要怕失败。
不过在目前的情况下,兵工厂的首要任务是保证新组建部队的兵器供应,因此商毅也决定,暂时停止所有的研究项目,对霹雳火箭和地雷的生产,也减少一半,集中兵工厂的人力物力,主要生产火炮、火枪和手榴弹这三样,和弹药生产。而且在火炮中也减少重型火炮的生产,尽量多生产中小型火炮,尽可能在年底之前,保证所有正规军的武器配备,至少也要保证人手一支步枪吧。
孙和鼎当然也清楚现在的形势,也完全能够理商毅现在的苦衷,因此也立刻表示将按照商毅的指令,在今年以内,把兵工厂的力量集中生产最常规的武器,保证年底的战斗需要。
试查完兵工厂之后,商毅也知道,而且到目前为止,军事技术上能够产生突破性的武器在短期内恐怕实现,就算是造出了比较适用的后填弹式火枪、火炮和新式连发枪,也用受生产周期和成本的限制,只能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想要完全取代目前的武器,估计需要二十年的时间。
因此兵工厂在以后的目标是,尽可能的提高现有武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以及兵工厂的生产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说,内模灌水冷却铸炮法虽然看起来不起眼,实际的作用却是最大的。而提高火枪的使用寿命,主要是冶铁技术提高,有了优质的铁供应,制造出的枪管才能够耐用。
对于这一点,孙和鼎可是深有体会,因为在新年之后,冶金厂提供的生铁块的质量明显比过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制造出来的步枪的使用寿命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还达不到内模灌水冷却铸炮法的效果,但也能够提高到一倍左右。
商毅听了之后,也才想起来,在南京战役之前,自己给宋应星布置了两个任务,一是建成一个冶金厂,釆用新式的冶铁技术,炼出优质的钢铁来;二是制造蒸气机。但自己回到杭州之后,一直在忙于军政两方面的事务,虽然接到了宋应星的报告,两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没空去看一看。现在军事上的压力己经减轻了不少,也应去看看宋应星的成果了,这两项技术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三十章 炼钢厂和蒸汽机
商毅建造的炼钢厂位于绍兴府的临山卫,和海盐的造船厂隔海相望。名字叫做江南炼钢厂。现在由宋应星担任厂长。而且宋应星也把自己的试验室搬到了这里来。
这时己经建成了五个炼钢的高炉和两个化铁炉。近代产生的治炼技术分为转炉炼钢法和平炉炼钢法两种,前者工艺单简,出钢快,但成钢的质量不能保证,有好有坏,而且废钢不能回收利用。后者炼出的钢质量好,对原料的要求也不高,废钢也能重新利用,但工艺比较复杂。
不过目前商毅不需要太多的优质钢,而是需要大量出钢,因为那怕是用转炉法炼出的劣质钢,也比土法炼出的钢要好得多,另外还需要和优质的铁锭,而且因此商毅首先釆用转炉技术,等以后条件成热,再转用平炉炼钢法。
想要炼出优质的钢铁,关建就在于温度,产生的温度越高,炼出的钢铁质量就越高。因此不过无论是转炉炼钢法,还是平炉炼钢法,都必须釆用蓄热室技术,也就是把冷鼓风换成热鼓风。
当然就是没有蓄热炉,也可以炼铁或者炼钢,但是在生产效率和质量上就完全不能相比了。根据计算,早期的蓄热炉,如果能将送风提高到三百多度,那么在同样多燃料的条件下,铁的产量将会比冷鼓风增加了三倍。而且质量也要差得多。
蓄热室技术产生于十九世纪,其实就是在鼓风管送风的铸铁支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