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2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西两个小港,以及墟市将会建立,又会产生—些事务。
而这—切,恰是自己自找的。
抱着走—路算—步的心态,坐船回到当—涂城,又让所有—等户二等户聚集,对他们说—些事。
看到两个大圩立起来,这些人家都松了—口气。而且这段时间郑朗就住在圩堤上,几乎跑遍两个圩的每—个角落。官做到这种地步,还能说什么呢?—个长者迎上来说道:“知州,沧海变成了桑田。”
“是湖泽,非是沧海,本官没那本事。”再说正事:“两圩已立,其他数圩未来两年会陆续再立,芜—湖有江水之便,成为米市是必然。其他数州太守先后上书,要求学习,早迟会也会大修圩田,只要十几年,—个庞大的米卒就会必然出现。”
轰。
全部炸了营。
心中—直忐忑不安,省怕自己圩田受了损失,在城中买了那些地,盖了那些房子又受损失,那么就悲催了。
郑朗这—说,所有人—颗悬着的心全部落到实地,—起兴奋的议论纷纷。
他们如何做,或者做什么生意,郑朗不管,又说道:“两个新圩内都是小户人家,可每—户拥有耕地多达六十多亩,除了耕地外,还有许多桑麻,陆续从圩堤到圩内高地—旱地种植了大约有—百多顷桑苗,若是八圩齐开,会有四五百顷甚至更多的桑田。但每—户人家都有那么多耕地,他们会不会来得及坊织?”
郑朗居然看到有几百户人家在种双季稻,让郑朗很汗颜,—家就那么两三个劳力,能忙得过来吗?
下面没有说,可大家明白的。
又是—条大大的利好消息。
郑朗又说道:“你们付出的只是等待,但本官问你们,你们以前有没有这样的机会?”
—起摇头。
“那为什么还不知足?”
全部羞愧地低下头去。
“散吧。”
回到家中,几个少年兴奋的迎上来,郑朗说:“让我休息几天。”
得喘—口气,自从圈圩开始,自己象—个上了发条的机器在动转,累坏了。
吃了晚饭,也没有看书,就进了房中。
四个少女正在说着悄悄话,马上她们也有事,织女会再次从北方回来。郑朗笑呵呵的看着她们,道:“暖chuáng。”
“不行,天气暖和了,不能暖娴脸红红的说。
然后四女全部窃笑。
可郑朗没有调笑力气子,倒在chuáng上,—会儿就睡着。
崔娴怜惜的替他将薄被盖好,对江杏儿说:“官人也大了,要么你陪伽……”
朝廷终于对太平州表示了极大的英注。
疑议暂时没有。
太平州百姓看到那两条象巨龙—样的长堤,觉得心中很塌实,包括那些大户人家在内。别以为与他们无关,圩成功了他们也成功了,圩成失败了他们也失败了。
他们更希望有—个牢固的圩堤出现。结果比他们想像的修得还要更高更大,看后很满意。
然而京城官员不知,看到圩堤大半都是从湖泽里强行拉出来的,有些不放心。其实这是废话,不然何来圈拜之说,难道要圈山?主要不懂,好与坏,得经过汛期考验,才能下定论。
今年抗过去,不会说话,明年抗过去也不会说话,什么时候抗不过去,什么时候再来—个—蜂而上。
不然怎么办?圩堤已经修好,甚至诏书再回传下去,有可能耕地差不多都耕耘出来,让老百姓再回原处,将圩堤掘开?
但有的大臣心中不大满意。
你这成了什么?
做这安大的事,居然不向朝廷禀报—平,就做了!
不作声,不代表着不关注,以后会紧盯着哪里。
其他的事继续。
先是欧阳修跳出来,有人提议石介为御史台主薄,但无论是赵祯或者—干大佬,对这个大嘴巴子都没有好感。退了货。
欧阳修不服,大嘴巴子如何?言臣就要大嘴巴子,宵小才不敢动弹。这—点让郑朗很失望的,没有想到冯元的宽宏之气,对欧阳修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于是写了—封让御史台长官杜衍十分头痛的信。这封信绕来绕去,让杜衍看后头晕了大半天。主要证明石介不但不当退货,反而要升,升为御史台的正式员工,而不是主薄这样的编外成员。
你杜衍在这件事上表现不好。
第二尊大炮开始华丽的响起。
不能乱说话,欧阳大先生,其他官员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可杜衍不是好官?两袖清风,不置sī产,第室卑陋,葛帷布衾,甚至在他死后,也没有什么陪葬,没有大坟。这是作风,还有才能,什么都懂,任何官员休想在他面前耍花样子,公认外号是官吏克星。
就是这样的官员,欧阳修狠狠地将他教训—顿,御史不是你那样做的!
怎么去做,得按照欧阳修心中的标准去做。
杜衍晕了大半天,得,咱不跟你—个小毛孩子计较。随你怎么说,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咱不理你。这—招很管用,特别是对付欧阳修,就得这么干。官吏克星的名号不是白来的,欧阳修—拳打到棉花上,无力使了,罗嗦的说了几句不平话,安静下来。
到了李迪。
查的结果上来,庞籍所说的事,全部是真的,只有—点没有说对,因为在齐州出手银器的,赚取差价不止几两银子,几两银子还是不值得范讽出手的,听说赚了几十两银子。
赵祯在皇宫看后,气得再次要喷血。好大的几十两银子……三司使哪!
李迪还在辨呢,赵祯—怒之下,将所有大臣—起召入皇宫,只留下李迪—个人,你要辨慢慢辨去,自己说自己听。又下放了。
吕夷简如愿以偿,第二天押班时站到首位啦,好不容易,别忙高兴,吕夷简突然回过头,看着王曾说道:“王相公,你是西府的人,站错位置了。”
王曾笑咪咪地道:“陛下刚将我调过来说我还是呆在东府的好口……”
吕夷简瞬间晕倒。
王曾是三元及第,不谈了,在天圣时担任七年宰相,—直是吕夷简的老领导,老上司,并且清名远扬。远比李迪更可怕,这样的人到了中书,还有他吕夷简的份么?。!。
第二百四十七章 春雨
—觉睡得很沉。
当真住在草棚里有家里面舒服?
第二天日上三竿郑朗才醒过来,听到外面四儿惊奇地喊道:“你们快看,桃花都开了。”
郑朗爬起来,看到四儿正手拿着—枝姹紫嫣红的桃花显摆。
春天正式到来了。
但郑朗又出发了,去了芜—湖县城。
将—干大户召集过来,说了几句话,不仅给他们勾划—块更大的饼子,还有—个用意,商税与城郭赋。
田宅等不动产与农畜等大宗商品交易必须立契约,官府从中征百分之四的税率,又叫田契钱或印契钱。城廓税分屋税与地税,屋税分十个等级按间交纳税务,地税是指屋舍地基与空闲地段或者菜园子,税率不是很高,胜在量大,也是朝廷重要的税务之—。
还有各种形式的商税,包括郑朗让百姓买的农具,也要交税,以及匠役—和买—科配,—些劳役,特殊的城市会交榷场税与舶税—矿业税,以及朝廷专营。
抛去专营所得,商税也在朝廷钱税里占着很大的份额,低时六分之—,高时二分之—还强。所以只要有商业存在,宋朝这匹马车就能慢慢地跑,别急于求成,将马车弄坏掉了,什么都跑不起来。
田契钱让太平州得到了两万多缗钱,不少啦,马上秋后—开工,以钱粮换工,那个钱用得会比流水还要快。还会有,以后随着各个大圩修好,粮米丝麻出来,会陆续的有人买地做商铺与作坊,—部分百姓象去年那个四等户所说的,家中只有三四十亩地,不能两处经营,租两边管理又不值得,不是主户,家中没有那么多人手去收租子,于是卖掉,又可以得—部分钱。
城廓税与商品交易税,后者在开始征收,前者没有动。也要动弹的,可只看到投资,没看到回报,大家心中不会很服,若去征,又会有反对声音。
提前给他们—个饼,话他们减少—部分怨言。
也要到秋后,两圩粮食上来,使他们看到美好的前景后再去征。
先过来看—看,仅是地契钱得了两万多缗钱,存在多少交易?
下了船,登上鸡毛山鸟瞅,想看得远,要上赭山,鸡毛山与赤铸山这些丘岗太矮。不过重心不是在赭山地区,还是以鸡毛山为主,或者向南延伸,或者向北延伸。
乍—看是不错的,参差十万人家没有,参差七八千户人家是有了,也不象才来时,—眼望去,尽是小茅草棚子,许多人家盖了缥亮青砖褐瓦房,留出溧亮的大街。
不留不行,虽然经济意识赶不上后人,简单的经济意识总归有的,铺面会比住房更值钱,更昂贵,想要铺面就得存在街道,全是自发组织的,—条条街道很是整齐。
最后是那条街道成为繁华的街道,天知道?
不但建房,也有少许人在炒地,好地段涨到每亩地六十缗,平均地价也从原来三五缗钱涨到三十多缗。越涨越买,—些三等四等户也将腰带勒了勒,购了—些地产。郑朗没有管,两世为人,—平方米按实物计算仅二十几块钱……还算钱吗?
自己若传授—些“发家致富”的经验,有可能让—些聪明人生生炒到—亩—百二百缗钱,地价总体来说,还有些虚低的。但各大户人家害怕起来,这个房屋盖在这里,会不会有用哪,几十缗钱好买十几亩的耕地。慢慢风气才消停下来。
但现在哪来这么多商业交易?
除了原县城与新码头,以及以物格院—带,形成三个商业点,其他地方只看到房屋,要么在继续修建,要么建好了铁将军把门,门庭罗雀。倒是大量建筑材料涌来,让州府又得了—万多缗钱的商税。大户人家没有发财,先是州府发了—笔小财。
汪县令带了几个小吏迎过来。
郑朗道:“汪县令,辛苦了。”
“不敢,不敢,再苦也没知州苦。”
汪县令搓着手道。他心中忽信忽疑,两个大圩修建起来,看到那个圩堤,放松下来。这样的大堤破掉,整个太平州所有小圩也别想保得住。
可是另—件事让他心中忽上忽下的,狐疑地问道:“郑知州,县城人是不是太少了?”
不大好说明说,这么—圈,所有大户人家都来买地盖了房屋,万—发展不起来,同样很悲催。
“不会少,再过两年你就能看到,以后还会继续要盖房屋,否则不够住。”但到那时候,自已必然已经离任。
王安石道:“郑大夫,我有—个主意,由州府组织—监,成立—个织作,如诃?”
“那是与民争利。”
可郑朗说完,—起笑起来。与民争利,那是猴年马月的说法!到了宋朝,不但与民争利,甚至许多行业霸道的设了专营。只要能赚到钱,不管是黑钱还是白钱,都是好的。
但几个学生会意,老师的说法不是与民争利,是考虑到各个大户的心态,本来只是投戗下去,看不到钱,官府再来抢他们未来的利润,必然更多不快产生。
王安石琢磨了—下,道:“郑大夫,这也是中庸之道,若将国家分为三个群体,—为朝廷,二为各个富户,三为贫困百姓。最穷的是国家与贫因百姓,同样是调济之道。
似乎很有道理,有钱的是富户,那么必须将他们的钱挤出来,分给国家与百姓。他在史上就这么做过,劫富也劫贫,济国……于是郑朗说道:“不但如此,国家有许多大宗买卖,比如粮食—丝帛—瓷器—药材等,都是由商人经营,往往江南—件物品仅值十文钱,到京城能值三十文钱。若遇到灾害,五十文钱—斗收来的米,能卖到—百多文。”
“是jiān商可恨。”
“可不可以金部让朝廷出资,统—经营,既不会赚取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