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抗战悍将 >

第388部分

重生之抗战悍将-第388部分

小说: 重生之抗战悍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进攻完全出乎倭国人的意料。
    出乎意料的还有美国士兵。他们发现自己面对的敌人根本不是几百人的小股部队,而是躲在坚固隧道和岩洞里的近5000人的死士,他们抱着鱼死网破的决心,准备与美军同归于尽。
    克鲁格急忙又向岛上增援了1000名伞兵,并派重型轰炸机用凝固汽油弹几乎炸平了科雷希多的大部分地区,海军驱逐舰也尽量驶近小岛,对岛上的岩洞和隧道入口处进行直瞄射击。麦克阿瑟最担心的是倭国人过于狂热自信,死守在隧道中不出来,那样战斗就会长期拖延下去,几个月也结束不了。好在几天后,洞内的日军指挥官决定猛冲出来,并过早地点燃了数吨TNT炸药,炸死了上千名日军。另一处弹药堆的爆炸则炸塌了部分隧道,迫使剩余的日军从洞中走出来,进行分散的敢死队式的进攻。红了眼的倭国人不惜点燃炸药与美国人同归与尽。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星期,直到最后一名日军战死,美军付出的代价是1000多人伤亡,其中大部分是空降部队的官兵。
    3月2日,科雷希多岛上的战斗基本结束,麦克阿瑟乘坐鱼雷艇象征性地来到岛上。不知道是不是有意安排,他乘坐的交通工具竟然与当年离开时一模一样。麦克阿瑟自称在岛上渡过一个“戏剧性和浪漫的时刻”。他查看了面目全非的隧道和其他熟悉的标志物,回忆了昔日在岛上坚守的难忘日子,最后走到饱受炮火摧残的兵营大楼前。一根孤零零的旗杆依然树立在那里,同3年前离开时一模一样。
    麦克阿瑟激动了,他大声命令跟随身后的第503伞兵团团长琼斯上校:
    “让你的士兵把军旗升到顶,再也不要让敌人把它扯下来!”
    麦克阿瑟之所以在进军马尼拉的过程中,坚持采用奇袭而不用大兵压境的强大攻势,甚至在第6和第8集团军之间安排一场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为终点的速度竞赛。这中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趁倭国人被打得晕头转向之际,让部队迅速入城,解救被关押在市内和周边的数千名盟军战俘。就是担心美军一旦陷入血腥的围城攻坚战,会促使日军狗急跳墙,在战斗无望之时大规模屠杀战俘。
    事实上,自菲律宾战役开始以来,当地的一些日军指挥官已经在屠杀盟军战俘了。
    1944年12月24日,菲律宾巴拉沦岛战俘营突然响起了空袭警报。奇怪的是,天上并没有出现美国轰炸机的影子,而集中营铁丝网外那些荷枪实弹的日军士兵也没有丝毫紧张的样子。但150余名美军战俘还是被拳打脚踢地赶进狭小的防空洞。日军士兵把一桶桶汽油泼向铁门紧锁的防空洞,接着又把火把扔进洞里。那些冲开铁门逃生的人,有的被日军用刺刀扎死,有的被乱棍打伤,有的满身是火在地上翻*。日军用机枪向洞口扫射,把企图继续往外冲的战俘统统打了回去。原来,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蓄意屠杀,丧心病狂的日军以此报复美军飞机的轰炸。但其中还是有几十名战俘侥幸从铁丝网内冲了出来,有的从悬崖上跳进深不可测的海里,有的跳到沙滩上。即使如此,日军也没有放过他们。一艘巡逻艇开过来,荷枪实弹的士兵,对浮在水面的的战俘练习起了“打野鸭子”。对于从悬崖跳到沙滩上而摔伤的战俘,日军残忍地把他们活埋,甚至把汽油泼在战俘的身上、头上、脚上,再点上火,看着他们被火烧得痛苦挣扎而哈哈大笑。整个战俘营只有5名战俘逃进原始森林,算是保住了一条命。
    两个月后,美军占领了巴拉沦岛。他们来到这座战俘营。在挖开的防空洞内,人们看到大量叠压在一起的尸体,其中不少尸体仍保留着死去时的姿势:两只手向前伸着,手指深深地扒住洞壁。当时战俘们是多么渴望能够出去啊!
    麦克阿瑟当时并不知道自己的旧部在巴拉沦岛的悲惨遭遇,但自1942年3月11日晚离开科雷希多岛以来,菲律宾集中营里那些度日如年的老部下始终令他牵肠挂肚,他力主发动菲律宾之战也是为了给这些人一个交代。
    在进军马尼拉的行动中,麦克阿瑟曾暗示第8集团军司令艾克尔伯格指挥第11空降师直接降落在尼科尔斯机场的跑道上,那里距马尼拉市区中心不足5公里,具有尽快解救战俘的条件。可艾克尔伯格没有勇气实施这个胆大包天的奇袭计划。他又指示第6集团军第1骑兵师的马奇少将完成这个任务。马奇不负所望,他组织的“飞虎队”乘坐吉普车、卡车和轻型坦克不顾一切阻碍疯狂进军,最终于2月4日黄昏赶到马尼拉城外,第二天一早就插入北部郊区并向托马斯大学进发,日军在那里关押着3000名战俘,其中大部分是美军官兵。第37师也不逊色。它拥有4000多辆吉普车和卡车,还有一个轻型坦克营,大多数官兵都不用两条腿在地上步行。靠着这一优势,其车队沿着3号公路于25日凌晨赶到马尼拉,并立即前往比利比德监狱。日军曾想炸掉通往监狱的一座桥梁,但疾驶的美军车队还是比他们快了一步,桥梁被占领了,没有费一枪一弹便占领了监狱并救出狱中的800名战俘。
    2月7日,正是马尼拉城内巷战最激烈的时候,麦克阿瑟迫不及待地表示要前往被解放的集中营看望当年的老部下。他与参谋人员分乘几辆吉普车径直来到比利比德监狱。一名战俘走出来迎接他,其人介绍自己是威尔逊少校、陆军军医,负责狱中战俘的医疗事务。麦克阿瑟一看,这个人瘦得皮包骨头,活像一具骷髅,3一吹就会倒在地上,心里想:其他战俘的状况也可想而知了。果然,麦克阿瑟进入监狱后,发觉大多数战俘都如同一具具死尸直挺挺地躺在污秽不堪的床上,除了用无神的大眼睛看看他,裂开嘴向他微笑以外,什么也做不了。望着这些昔日的部下,麦克阿瑟努力克制住自己的感情,拍拍他们的肩膀,满怀歉意地说:“我来晚了,但是我们终于来了!”他的下一个视察目标是圣托马斯集中营。这个位于大学校园的集中营情况稍好一些,但同样令人惨不忍睹,只不过囚犯们还有力气穿上外衣,用瘦得像木棍一样的手臂抱住麦克阿瑟痛哭流涕。
    走出监狱的大门,麦克阿瑟内心发誓说,要用一切办法拯救那些仍受日军刺刀威胁的战俘,“要作拯救生命的人”。
    十几天后,这一誓言真的付诸实施了。在马尼拉附近拉古纳湖南岸,有一个洛斯巴诺斯拘留营,坚固的建筑里关押着2000多名美国人和菲律宾人,其中大多数是传教士和修女。2月24日,第11空降师的200多名滑翔兵向那里发起进攻。受地形限制,他们不是乘坐滑翔机而是乘船进行了强渡大湖的两栖作战。这些士兵操舟横渡的本事毫不逊色于滑翔机空降,速度之快令拘留营的倭国卫兵乱成一团,忘记屠杀他们的囚犯了,拘留营中的战俘幸运地逃过了一劫。
    日军对战俘营里的美国和盟军战俘所犯下的累累罪行,使得虚荣心极强的麦克阿瑟将军极为恼怒,打法是一定要在接下来的战斗里给那些令人讨厌的倭国人一些颜色看看。
    3月中旬的一天,刘建业乘坐美军飞机来到了刚被美军解放不久的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刚下飞机,刘建业就被早就等候在那里的美军车队接到了设在维多利亚大街1号麦克阿瑟将军的司令部。这是一座建在老城墙上的建筑物,外表平淡无奇,里面却设计巧妙,房间互通。麦克阿瑟的办公室宽敞明亮,室内摆设典雅别致,有古书古画和嵌花家俱,屋中央立着一副漂亮的中国式屏3,往里是一张十分讲究的大写字台。这也是在战前,麦克阿瑟将军担任菲律宾军事顾问时候的司令部。看起来,美国的工兵工作效率实在不错,短短时间,就连内部装饰都恢复到原样了。
    刚刚走进敞开着大门的房间,刘建业就感到了两道如刺刀一般锐利的目光投射在自己的身上。幸好,在国内的时候,刘建业就已经有过不少次与上位者接触的机会。与国内的那些充满着诡诈机变和反复无常的目光相比,这种审视的目光虽然冷峻了许多,倒是更符合刘建业的胃口。毕竟,刘建业宁愿与军人们在一起,也不愿意多于那些政客或者政治化的军人们相处,只是以前在国内身不由己,没有办法选择。
    紧接着进入刘建业眼帘的,就是一个身高在180公分左右,带着一顶被硝烟熏得发黄的美军旧式战斗帽,身穿一件军用衬衣,手里拿着著名的玉米芯烟斗的老者。在后世看过不少有关朝鲜战争的纪录片的刘建业一眼就认出了这位老者就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陆军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五星上将。接着,在刘建业的脑海里就出现了他以前看到过的这位著名将军的生平。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出生,1964年4月5日逝世。美国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最高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军人家庭,其父亲老麦克阿瑟曾任著名的西点军校校长。1889年,麦克阿瑟考入西点军校。在校期间刻苦攻读,4年后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赴菲律宾任美军第3工兵营少尉。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各州国民警卫队抽调人员组成第42步兵师。麦克阿瑟出任第42步兵师参谋长,晋升为上校,赴法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6月,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任内整顿纪律,增设课程,主张训练要着眼于未来战争,推行现代化军事教育。1925年,麦克阿瑟晋升为少将,先后在亚特兰大和巴尔的摩任军长。
    l927年秋,麦克阿瑟出任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率美国代表队参加1928年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并获得冠军。陆军参谋长为此致电祝贺:“你不仅获得了美国人决不撤退的美誉,而且获得了美国人深知如何获胜的光荣。”此后,麦克阿瑟调任驻菲律宾美军司令。1930年11月,麦克阿瑟接受上将临时军衔,宣誓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成为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1935年,麦克阿瑟的陆军参谋长任期届满,以少将军衔调任菲律宾总统奎松的军事顾问。1936年8月,获得菲律宾元帅军衔。1937年,退出美军现役。1941年7月复入军界,任远东美军司令。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菲律宾指挥美菲军抵御日军进攻,因作战失利被迫放弃马尼拉,退守巴丹半岛。1942年3月被调往澳大利亚,不久出任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他强调太平洋战场的重要性;对“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持异议。同年7月~次年1月指挥西南太平洋盟军取得巴布亚战役的胜利,随后挥师西进,运用“蛙跳”战术多次实施两栖登陆,至1944年7月夺取新几内亚。同年10月开始实施菲律宾战役,12月攻取莱特岛。1945年1月率部在吕宋岛登陆,3月初攻占马尼拉,7月占领整个菲律宾群岛。8月被任命为盟军最高统帅,执行对日占领任务。9月2日代表盟国接受倭国投降。在占领倭国期间,全面推行民主改革,对倭国战后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命令美国第8集团军进入朝鲜,协同韩国军队固守釜山地区。9月指挥美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